经历数学化活动形成良好数学品格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一课为例,创新重组和再构教材,精准定位目标,充分预设数学活动,从而揭示出“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敢于探索、敢于质疑、善于观察与总结,让学生的数学理性精神得以培养,数学品格得以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得以积淀。
  [关键词]数学活动;数学品格;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3-0022-02
  在教学中通过开展数学化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关键能力,习得数学思维方法,还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品格。当然,要实现这些目标,不是随便设计一个数学化活动就可以的,而是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定位,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数学化活动。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一课为例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再构,积极开展数学化活动,让学生在质疑、探索中发现条件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格。
  一、对教材的重组和再构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策略学习,教材呈现的列表和列式其实使用的是同一种思路,即根据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依次算出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的摘桃数,从而解决问题。根据课前微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解决这道题难度并不大,使用的方法也很多,教材所呈现的解决方法并不是他们的首要选择。学生基于之前的经验积累,更倾向于直接列式求出第三天和第五天的摘桃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中间的思维深度也是不尽相同的。这样的一节策略课怎样才能上出与以往解决问题课不一样的风采,让学生不仅仅只是读题解题呢?
  基于这样的思索,笔者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再构,并进行如下安排:学习准备阶段,让学生选择不同条件但是可以提出相同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主体探究阶段,组织学生观察交流,厘清解题思路,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算法;巩固提升阶段,紧扣条件的重要性,提供众多条件,引导学生寻找关联条件之间的关系,或逐步解决问题,或补充必要条件以解决问题。
  二、目标定位和活动预设
  依据重组和再构的教学材料,对本节课需达成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定位:
  知识目标:能充分认识并感受“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主动运用这一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在经历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实施解答及回顾反思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推理和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策略意识和成功体验,培养严谨认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大胆创新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能否顺利达成,依赖于教学活动的精心预设。在学习准备阶段,设计有疑、有动、有料的数学化活动,采取“挑战抢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主体探究阶段,设计探究性数学化活动,让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完美融合,以“导”促“学”,以“学”定“导”,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体现算法的多样性,找寻不同中的相同点;在巩固提升阶段,设计基础与提升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数学化活动,让练习更加有趣,让探究更加深入。
  三、经历数学化活动,形成良好数学品格
  下面,笔者对本课中的教学细节进行解析,回顾学生在经历数学化活动中良好数学品格逐步形成的过程。
  (一)课前挑战,激发兴趣
  抢答:你能迅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吗?
  质疑:提出的问题相同,解决的方法一样吗?
  在导入部分,开展“挑战抢答”的数学化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请学生围绕“相同的问题能不能用相同的方法来解决?”展开讨论,让学生主动分析条件及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体会条件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因为“挑战”,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都想成为挑战成功的那一个,在挑战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专注、勇于挑战的数学品格。
  (二)课中思索,体验策略
  1.出示例题,鼓励学生寻找条件。
  对于“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你觉得就是第几天比第几天多摘5个?
  2.鼓勵学生找出条件间的数量关系。
  结合学生的回答整理出图1和图2所示的数量关系。
  3.主动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解题,具体呈现的方法如下:
  a.30 5=35
其他文献
[摘 要]以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田忌赛马”一课为例,借助扑克牌的游戏,将数学知识、历史故事与学生生活进行有机整合,在游戏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出牌才能取胜”以及“怎样用小牌战胜大牌”,从而实现在整合中玩转数学,在思考中发展智慧。  [关键词]田忌赛马;玩转数学;发展智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3-0037-01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有效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应理性地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兼顾情境创设的可能性和多样化,更多地关注知识的本质内涵,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从而凸显情境创设的价值。  [关键词]情境创设;凸显价值;理性;深刻;经典;精彩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摘 要]通过对不同教材内容的分析、对比,教师对计算规律和计算法则作适度的提炼、概括,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计算规律和法则的理解,而且便于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初步体会模型思想。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 课改前教材 实验教材 现用教材 解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31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育教
[摘 要]“解決问题的策略(转化)的例2”的解题思路是将数的计算转化为正方形图形,学生很难想到用这种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师从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法开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异分母分数加法,有时用通分不容易解决问题”的心理,然后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引导学生探索有限个分数相加和无限个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最后,利用“回顾与反思”和“变式拓展练习”,让学生形成利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进而感悟转化
[摘 要]结合加拿大友好学校小学数学教育现场交流访问活动,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将问题情境改为“知道加拿大老师到校时刻和离校时刻,求加拿大老师在学校交流访问多长时间”, 让学生在直观感受到时间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关键词]加拿大老师;经过时间;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仅包含角的“质性特征”,即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还包含角的“量性特征”,即角的大小。在教学中采取动态引入、画图表征、动手实践、尝试计量和回归生活五个策略凸显角的“量性特征”,并与“质性特征”相整合,促进学生整体建构角的概念。  [关键词]角;量性特征;整体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6-00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既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又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搭建平台,降低难度,调整策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感悟数学思想;通过分析比较,主动探索,合理引导,让学生在策略比较中适时感悟数学思想;重视操作,做中感悟,悟中提炼,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切感悟数学思想;及时应用,用中建模,强化提升,让
[摘 要]几何直观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无论是在图形与几何领域,还是其他知识领域的教学中,都应重视几何直观的培养。从几何直观是什么,为什么要重视几何直观的培养,到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么培养这三方面进行梳理,论述渗透几何直观的价值、意义以及方法。  [关键词]几何直观;小学数学教学;本质;价值;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摘 要]“韩信分油”这一素材会进入教材中,说明其有一定的数学教学价值。课本上有一道与“韩信分油”极其类似的习题——“水桶分水”,教师可借助此习题有效开展拓展性教学。在拓展性教学中,选材旨在追本溯源,建模贵在顺藤摸瓜,迁移重在举一反三。  [关键词]水桶分水;韩信分油;拓展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1-0029-01 
[摘 要]在学习中积累经验,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经验越丰富,学习助力越大。但是,经验的作用却不是简单的正向叠加,而是复合交叉的。当学生的新经验与旧经验之间产生冲突时,教师应用一定的策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生成再认性经验和再生性经验,让学生的经验实现多元化。  [关键词]不破不立;经验;冲突;思维定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