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骨科手术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4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航天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
  
   【摘 要】:目的: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病人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65例行股骨置换术及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间感觉阻滞显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运动阻滞显效时间、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 A组明显快于B组,经t检验表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病人骨科手术有良好麻醉效果,安全可行。
   【关键词】:骨科手术;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3(上)-0113-02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毒性小,作用时间长的特点,因此已被临床广泛应用[1]。我院近年来对65岁以上老年病人,行股骨头置换术及下肢骨科手术54例, 均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 取得满意效果, 现有关经验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4例,男39例,女14例;65~75岁36例,75~85岁14例, 85~95岁4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有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泌尿、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 同时并发高血压病、冠心病、肺心病18例。其中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术38例, 膝关节及胫腓骨折手术16例。
  1.2 麻醉方法术前静注咪唑安定5mg,病情危重、精神恍惚者术前不用镇静药。入手术室持续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持续低流量吸O2。麻醉前开放静脉输入平衡液,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27例,对照组(B组)单纯硬膜外麻醉27例。观察组病人侧卧, 取L2-3或L3-4椎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腰麻针通过硬膜外穿刺直达蛛网膜下腔,注罗哌卡因1.2mL(9mg),加生理盐水至2mL,拔出腰穿针,硬膜外腔头向置管,若手术时间延长,硬膜外腔注罗哌卡因试验剂量3mL(2.25mg)。对照组取L1-2尾向置管或L2-3头向置管,摆好手术需要的体位,硬膜外腔分2~3次注入罗哌卡因6~8mL(45~60mg),最高阻滞平面中位数为T10(T8~T12)。
  1.3 观察和监测采用体表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平面, 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系统评定下肢运动阻滞情况并观察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5、10、15、20、30 min的SBP及HR的变化和术后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数据与均数±标准差(xˉ±s) 表示,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两组间感觉阻滞显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运动阻滞显效时间、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 A组明显快于B组,经t检验表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2组SBP、HR变化情况:麻醉后SBP与麻醉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SBP和H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组术中静脉阿托品、麻黄碱的例数及晶体、胶体液输入量、出血量和尿量比较, 应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低, 具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慢、效能弱、运动感觉明显分离现象、对呼吸影响小等特点[2]。通过对A组老年病人下肢骨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的观察,麻醉经过平稳, 生命体征稳定, 证明小剂量罗哌卡因可安全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正常成人蛛网膜下腔阻滞用药一般介于8~12mg之间,老年病人应用小量即可。本组应用8~9mg,同样取得手术麻醉满意效果。有文献报道,对下腹部以下手术推荐剂量为15mg[3]。
   老年病人因术前并发多种疾病和重要脏器功能减退,术前合并症100%,而麻醉及手术过程中需引起特别重视的是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只有循环功能相对正常,才能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由于术前卧床时间较长,饮食摄入量减少,以及术前禁饮食, 均可引起血容量的相对不足,单纯硬膜外阻滞用药量需相对偏大才能达到麻醉效果。麻醉区域血管扩张,术中尤其股骨头置换术扩髓腔时,失血量较多,加上骨水泥作用,都可引起心输出量不足,血压下降。腰-硬联合麻醉,小剂量的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保留了脊麻起效快, 镇痛与肌松完善的优点,也便于调节麻醉平面,防止麻醉平面过高,经硬膜外导管追加局麻药可弥补单纯脊麻阻滞时间不够的情况。此种方法麻醉效果可靠、生命体征稳定、消除或减少病人痛苦、方便了手术操作。即使硬膜外腔注药也是试验剂量, 就能达到麻醉效果。对BP几乎无影响, 术后运动功能恢复快。适应于老年病人下肢骨科手术, 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冬青,胡根香,任黎栋.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0,(05):26-27.
  [2]邹时宏,李圣平.罗哌卡因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8,(09):1363.
  [3]焦文周,林小华,李建平,刘梓平,何桂娥.甲磺酸罗哌卡因等药物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2008,(06):18.
  (收稿日期:2009.1.20)
其他文献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尤其是大量出血
40岁以后的妇女,开始从生育功能旺盛的生育期逐渐进入老年期。在此时期内,由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一系列内分泌变化。部分妇女受素体差异、精神状态、生活环境等内外因素影响,不能适应这一阶段的生理过程,而出现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症候群,医学上称之谓更年期综合征。这种生理、病理变化一般要持续2~5年,个别严重者可达10余年。由于更年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症,它严重损害中老年妇女的
【摘要】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与氯沙坦和氟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血肌酐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尿素氮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空腹血糖水平下降较为明显(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较好。  【关键词】氯沙坦;氟伐他汀;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