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教师越来越重视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不断优化学生学习效果和体验。而趣味教学法在数学课堂的应用,能够激发起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他们主动而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获得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将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探究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法的探索与应用,以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鑒。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法;应用
趣味教学法旨在通过引入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创新适当的策略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有效教学方法。小学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认为数学学习脱离实际。教师应当让数学学科尽可能地发挥其本身的魅力,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收获欢乐有趣的学习体验,打造坚实的数学基础,从而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融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数学知识。最终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打造精品的趣味数学课堂。
一、导入趣味游戏,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趣味游戏能够放松学生的身心,帮助其打开思路,唤起他们的探究欲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在课堂导入趣味游戏,将新奇活泼、富有个性且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游戏与数学知识相联系,以此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学得更投入,同时不断引导他们从数学走向生活,在快乐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这一课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个小游戏,让他们在思考中感悟和构建知识,对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观念。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认识尺子,使其对厘米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然后将一些学习用具放在讲台上,如铅笔、铅笔盒、橡皮、课本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物体,让他们逐一来猜测这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几厘米,更有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填入相应的数字后,再由教师来测量,看看同学们的哪些数值最接近正确答案。如此一来,便能够深化学生对于厘米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改善以往沉闷的数学课堂氛围,“猜数”游戏中包含了许多的数学信息。这一过程能帮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知识,使他们在玩的同时增进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全面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创设趣味情境,调动学生活动参与热情
在小学数学课堂创设趣味情境,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就小学数学知识而言,基本都是一些基础四则运算法则的记忆与应用,但对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欠缺的小学生来说,其往往容易出现对知识一知半解的现象。因此,数学教师应在课堂创设有趣的情境,将数学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现象,以此调动学生数学活动的参与热情。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一)》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展示图形与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动手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在课堂中,可以这样引入新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敏锐的眼睛来发现其中的规律吧!”接着,将公园中飞舞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青蛙风筝等展示给学生,由此引出与“对称”有关的知识。然后再组织同学们参与“对称图形大赛”,自主开动脑筋,用双手去创造美丽的对称图形。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展学习,使其沉浸在课堂的同时,还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高效地完成学习课程。
三、开展趣味合作,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灵感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较差,并且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趣味合作教学,把一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且较有难度的问题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当中,使他们在积极的讨论中从新的角度对知识进行再分析与深入探究,在四维的碰撞中形成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凸显合作的价值。
以《认识时间》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并根据“关于钟面,你的了解有多少”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有的学生说:“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还有分针和时针。”有的学生说:“钟面上长的针是分针,短的针是时针。”还有的学生说:“我还知道钟面上时针从1走到2就是一个小时。”同学们各抒己见,相关数学知识也在大家的讨论中不断呈现。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小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对其他学生产生引导作用,从而促进组内学生自主掌握所学知识,激发更多的灵感。而当大家产生不同意见时,教师可以发挥其作用,帮助他们很好地解决知识矛盾,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教育教学背景下,趣味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能够顺应学生特点及学情,并能给予其良好的学习体验,使其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践行快乐教学理念,抓住其实质,进行一些趣味教学的探索,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有更多收获,构建趣味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尤将军.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60.
[2]刘芳.浅析如何为小学数学课堂增设趣味情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04.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法;应用
趣味教学法旨在通过引入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创新适当的策略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有效教学方法。小学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认为数学学习脱离实际。教师应当让数学学科尽可能地发挥其本身的魅力,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收获欢乐有趣的学习体验,打造坚实的数学基础,从而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融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数学知识。最终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打造精品的趣味数学课堂。
一、导入趣味游戏,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趣味游戏能够放松学生的身心,帮助其打开思路,唤起他们的探究欲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在课堂导入趣味游戏,将新奇活泼、富有个性且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游戏与数学知识相联系,以此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学得更投入,同时不断引导他们从数学走向生活,在快乐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这一课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个小游戏,让他们在思考中感悟和构建知识,对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观念。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认识尺子,使其对厘米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然后将一些学习用具放在讲台上,如铅笔、铅笔盒、橡皮、课本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物体,让他们逐一来猜测这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几厘米,更有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填入相应的数字后,再由教师来测量,看看同学们的哪些数值最接近正确答案。如此一来,便能够深化学生对于厘米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改善以往沉闷的数学课堂氛围,“猜数”游戏中包含了许多的数学信息。这一过程能帮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知识,使他们在玩的同时增进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全面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创设趣味情境,调动学生活动参与热情
在小学数学课堂创设趣味情境,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就小学数学知识而言,基本都是一些基础四则运算法则的记忆与应用,但对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欠缺的小学生来说,其往往容易出现对知识一知半解的现象。因此,数学教师应在课堂创设有趣的情境,将数学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现象,以此调动学生数学活动的参与热情。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一)》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展示图形与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动手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在课堂中,可以这样引入新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敏锐的眼睛来发现其中的规律吧!”接着,将公园中飞舞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青蛙风筝等展示给学生,由此引出与“对称”有关的知识。然后再组织同学们参与“对称图形大赛”,自主开动脑筋,用双手去创造美丽的对称图形。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展学习,使其沉浸在课堂的同时,还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高效地完成学习课程。
三、开展趣味合作,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灵感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较差,并且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趣味合作教学,把一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且较有难度的问题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当中,使他们在积极的讨论中从新的角度对知识进行再分析与深入探究,在四维的碰撞中形成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凸显合作的价值。
以《认识时间》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并根据“关于钟面,你的了解有多少”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有的学生说:“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还有分针和时针。”有的学生说:“钟面上长的针是分针,短的针是时针。”还有的学生说:“我还知道钟面上时针从1走到2就是一个小时。”同学们各抒己见,相关数学知识也在大家的讨论中不断呈现。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小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对其他学生产生引导作用,从而促进组内学生自主掌握所学知识,激发更多的灵感。而当大家产生不同意见时,教师可以发挥其作用,帮助他们很好地解决知识矛盾,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教育教学背景下,趣味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能够顺应学生特点及学情,并能给予其良好的学习体验,使其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践行快乐教学理念,抓住其实质,进行一些趣味教学的探索,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有更多收获,构建趣味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尤将军.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60.
[2]刘芳.浅析如何为小学数学课堂增设趣味情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