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低碳物流在物流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针对吉林省发展低碳物流中存在的物流信息技术水平不高、低碳物流观念普及度不高、物流人才缺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低碳物流 问题 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境问题、气候问题关注度不断增加,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已经逐渐被社会所认可,世界也进入了低碳生活的时代。低碳时代就是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为基础。而对于物流行业而言,其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注重绿色物流,发展高端物流是物流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1 低碳物流的内涵
目前国内对于低碳物流有很多学者均提出了相关的概念与解释。低碳物流是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影响下产生的,是基于绿色物流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的概念。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管理学的角度讲,绿色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绿色需求主体和绿色供给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绿色物流”里的绿色,是一个特定的形象用语,它泛指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活动、行为、计划、思想和观念在物流及其管理活动中的体现。低碳物流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为目标,在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过程中,利用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运行组织优化等多种手段,尽可能降低物流活动能耗,减少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物流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物流发展形态。
低碳物流是在绿色物流基础上的一个深入的发展,低碳物流更加关注于高效地使用、能源的节省。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下,国家在未来要实现其发展规划与目标,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其必然的选择。在国务院出台的十大规划振兴产业当,物流业也是国家主要进行发展的振兴产业之一,相对其他的产业而言,物流产业规模比较小,但是物流業充当的角色非常重要。毕竟现代经济的发展与物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低碳物流在整个低碳经济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物流行业对于能源消耗比较大,其碳排放量也很高,因此其能耗降低,可以极大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科学的物流发展方式进一步促进低碳经济下的生活与生产方式的改变,低碳经济离不开现代物流的支撑。
2 吉林省低碳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国发[2009]8号文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要求物流业注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废气污染和交通拥堵,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2112年《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求确保到2015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
近几年来,吉林省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姿态,其增长幅度一直跻身于全国前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吉林省物流业的良性发展,使得物流业成为全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产业。根据2011版中国物流年鉴提供的数据显示:
2010年吉林省物流总额变化情况
■
对于吉林省物流需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物流需求增长的主要的动力来自第二产业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以交通运输设备,石油加工,化工原料,医药,冶炼,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物流需求占到了全省物流总额的89.0%。其中,交通运输制造业中的汽车产业对全省物流需求的贡献突出,交通运输业累计实现工业增长值112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6%,对吉林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7.6%,比上年提高17.8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全社会物流的支出费用在GDP中占了将近18%的比例,而日本、美国低于10%,中等发达国家平均大概是16%。因此可见,我国物流业发展比较粗放,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比较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付出了比发达国家更大的物流成本。由于吉林省在物流发展过程中,行业发展规范不是非常健全,大多数物流企业运作模式粗放、效率低,进一步增加了能耗,浪费了能源。目前吉林省内很多物流企业存在着不合理运输现象例如无效运输、交错运输、重复运输、空驶率高等问题。
3 吉林省低碳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吉林省低碳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因素制约着其发展:
3.1 低碳物流理念没有深入人心 整个社会低碳物流理念不高,大多数企业对于低碳物流没有观念上的转变。虽然政府观念有一定的转变,也提出了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等概念,并进行了宣传。但是低碳物流的思想还没有深入人心。相应地低碳物流发展策略没有提到相应地高度。从企业的层面上来讲,绝大多数的企业认为低碳物流只是一种概念而已,短时间内根本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并且会加大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了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
3.2 法律法规与物流业发展速度不匹配 虽然我国多年来一直对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建设,但是针对物流行业尤其是发展低碳物流的政策和法规仍显不足。这个问题并不是吉林省一个地区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缺乏对现有的物流体制进行强制性环境管理的能力,缺乏对企业物流活动的有效监管和控制。针对吉林省而言,目前政府对于物流业的标准仍然没有实现统一化、规范化管理,管理制度存在模糊、标准冲突的现象。
3.3 物流信息技术化水平不高 吉林省物流企业物流信息技术水平不高,与国内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在物流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的仓储、运输、搬运等技术方面明显处于落后阶段。在对于网络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初级水平,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4 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少、物流人才缺乏 吉林省内多数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与装备的资金投入比较少,其物流运作过程中自动化程度较低,设施与装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偏低。虽然吉林省内多家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但是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仍然非常稀缺。省内针对低碳物流研究的学术机构很少,进一步导致了低碳物流的发展缺乏较为明确的指导与研究。
4 吉林省发展低碳物流的对策分析
针对吉林省发展低碳物流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解决:
4.1 加大低碳物流观念的宣传力度 物流企业是否采用低碳物流方式来进行运营,首先需要提高其对于低碳物流观念的认识。当物流企业认同程度提高后,才有可能采用低碳方式来进行发展。由于吉林省多数物流企业发展规模比较小,低碳观念仍处于了解阶段,多数企业经营者对低碳物流还比较陌生。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对低碳物流观念进行宣传与推广,使其逐渐意识到发展低碳物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2 政府相关机构应该进一步完善低碳物流发展规划与扶植政策 政府在低碳物流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低碳物流的发展是否有序、有效,国家政策法規的引导与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政策与法规的制定者、行业发展的促进者与引导者,地方政府需要制定出明确地低碳物流发展规划、管理制度,同时需要出台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并严格执行。
4.3 进一步提高物流信息化技术水平 由于吉林省内中小型企业居多,大多数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水平仍然落后。地方政府及相关物流行业协会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提高物流信息公有信息平台的建设,以大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经验,指导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并提高其物流信息化技术水平。
4.4 鼓励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低碳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 随着吉林省物流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物流企业为了进一步发展,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对于基础设施不断进行了投入,但是其规范性与标准性有需要提高。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发展低碳物流的基石。低碳物流的发展会涉及社会很多领域,在各个领域都必须有了解或掌握相关的低碳物流专业知识的人才,而我国这方面的人才需要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多领域结合培养。
参考文献:
[1]于一秀,邱灿华.我国低碳物流问题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10).
[2]王一家,张海琪.我国物流低碳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物流管理,2012(04).
[3]张翠花.陕西省低碳物流发展的分析[J].价值工程,2011(19).
[4]贺彩玲,张翠花.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22).
作者简介:刘春明(1977-),吉林长春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王丹(1978-),吉林长春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会计与财务管理。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吉林省发展低碳物流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吉教科文字【2011】第324号)。
关键词:低碳物流 问题 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境问题、气候问题关注度不断增加,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已经逐渐被社会所认可,世界也进入了低碳生活的时代。低碳时代就是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为基础。而对于物流行业而言,其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注重绿色物流,发展高端物流是物流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1 低碳物流的内涵
目前国内对于低碳物流有很多学者均提出了相关的概念与解释。低碳物流是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影响下产生的,是基于绿色物流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的概念。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管理学的角度讲,绿色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绿色需求主体和绿色供给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绿色物流”里的绿色,是一个特定的形象用语,它泛指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活动、行为、计划、思想和观念在物流及其管理活动中的体现。低碳物流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为目标,在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过程中,利用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运行组织优化等多种手段,尽可能降低物流活动能耗,减少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物流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物流发展形态。
低碳物流是在绿色物流基础上的一个深入的发展,低碳物流更加关注于高效地使用、能源的节省。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下,国家在未来要实现其发展规划与目标,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其必然的选择。在国务院出台的十大规划振兴产业当,物流业也是国家主要进行发展的振兴产业之一,相对其他的产业而言,物流产业规模比较小,但是物流業充当的角色非常重要。毕竟现代经济的发展与物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低碳物流在整个低碳经济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物流行业对于能源消耗比较大,其碳排放量也很高,因此其能耗降低,可以极大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科学的物流发展方式进一步促进低碳经济下的生活与生产方式的改变,低碳经济离不开现代物流的支撑。
2 吉林省低碳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国发[2009]8号文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要求物流业注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废气污染和交通拥堵,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2112年《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求确保到2015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
近几年来,吉林省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姿态,其增长幅度一直跻身于全国前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吉林省物流业的良性发展,使得物流业成为全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产业。根据2011版中国物流年鉴提供的数据显示:
2010年吉林省物流总额变化情况
■
对于吉林省物流需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物流需求增长的主要的动力来自第二产业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以交通运输设备,石油加工,化工原料,医药,冶炼,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物流需求占到了全省物流总额的89.0%。其中,交通运输制造业中的汽车产业对全省物流需求的贡献突出,交通运输业累计实现工业增长值112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6%,对吉林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7.6%,比上年提高17.8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全社会物流的支出费用在GDP中占了将近18%的比例,而日本、美国低于10%,中等发达国家平均大概是16%。因此可见,我国物流业发展比较粗放,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比较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付出了比发达国家更大的物流成本。由于吉林省在物流发展过程中,行业发展规范不是非常健全,大多数物流企业运作模式粗放、效率低,进一步增加了能耗,浪费了能源。目前吉林省内很多物流企业存在着不合理运输现象例如无效运输、交错运输、重复运输、空驶率高等问题。
3 吉林省低碳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吉林省低碳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因素制约着其发展:
3.1 低碳物流理念没有深入人心 整个社会低碳物流理念不高,大多数企业对于低碳物流没有观念上的转变。虽然政府观念有一定的转变,也提出了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等概念,并进行了宣传。但是低碳物流的思想还没有深入人心。相应地低碳物流发展策略没有提到相应地高度。从企业的层面上来讲,绝大多数的企业认为低碳物流只是一种概念而已,短时间内根本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并且会加大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了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
3.2 法律法规与物流业发展速度不匹配 虽然我国多年来一直对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建设,但是针对物流行业尤其是发展低碳物流的政策和法规仍显不足。这个问题并不是吉林省一个地区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缺乏对现有的物流体制进行强制性环境管理的能力,缺乏对企业物流活动的有效监管和控制。针对吉林省而言,目前政府对于物流业的标准仍然没有实现统一化、规范化管理,管理制度存在模糊、标准冲突的现象。
3.3 物流信息技术化水平不高 吉林省物流企业物流信息技术水平不高,与国内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在物流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的仓储、运输、搬运等技术方面明显处于落后阶段。在对于网络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初级水平,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4 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少、物流人才缺乏 吉林省内多数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与装备的资金投入比较少,其物流运作过程中自动化程度较低,设施与装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偏低。虽然吉林省内多家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但是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仍然非常稀缺。省内针对低碳物流研究的学术机构很少,进一步导致了低碳物流的发展缺乏较为明确的指导与研究。
4 吉林省发展低碳物流的对策分析
针对吉林省发展低碳物流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解决:
4.1 加大低碳物流观念的宣传力度 物流企业是否采用低碳物流方式来进行运营,首先需要提高其对于低碳物流观念的认识。当物流企业认同程度提高后,才有可能采用低碳方式来进行发展。由于吉林省多数物流企业发展规模比较小,低碳观念仍处于了解阶段,多数企业经营者对低碳物流还比较陌生。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对低碳物流观念进行宣传与推广,使其逐渐意识到发展低碳物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2 政府相关机构应该进一步完善低碳物流发展规划与扶植政策 政府在低碳物流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低碳物流的发展是否有序、有效,国家政策法規的引导与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政策与法规的制定者、行业发展的促进者与引导者,地方政府需要制定出明确地低碳物流发展规划、管理制度,同时需要出台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并严格执行。
4.3 进一步提高物流信息化技术水平 由于吉林省内中小型企业居多,大多数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水平仍然落后。地方政府及相关物流行业协会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提高物流信息公有信息平台的建设,以大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经验,指导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并提高其物流信息化技术水平。
4.4 鼓励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低碳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 随着吉林省物流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物流企业为了进一步发展,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对于基础设施不断进行了投入,但是其规范性与标准性有需要提高。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发展低碳物流的基石。低碳物流的发展会涉及社会很多领域,在各个领域都必须有了解或掌握相关的低碳物流专业知识的人才,而我国这方面的人才需要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多领域结合培养。
参考文献:
[1]于一秀,邱灿华.我国低碳物流问题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10).
[2]王一家,张海琪.我国物流低碳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物流管理,2012(04).
[3]张翠花.陕西省低碳物流发展的分析[J].价值工程,2011(19).
[4]贺彩玲,张翠花.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22).
作者简介:刘春明(1977-),吉林长春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王丹(1978-),吉林长春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会计与财务管理。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吉林省发展低碳物流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吉教科文字【2011】第3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