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散文兼具诗性与散文性。淡墨作为诗散文的开拓者,其作品不乏美学特征。其中,描写滇西高原、乌蒙山、怒江、金沙江等自然景物部分更具极高的自然审美价值。他在作品中给读者构造了一个具有独立品格的意象世界,于这个意象世界中,人回归平静,追寻自我,回到人的精神家园,凸显“归家”意识。
关键词:诗散文 自然审美价值 归家
淡墨,原名陈朝慧,云南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家之一,他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事诗散文文体探索和创作,并发表了一定数量的“诗散文”作品(当时并未明确诗散文文体)。从文体的不自觉到自觉,淡墨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诗散文作品。本文主要立足于《淡墨诗散文选》来谈他作品中涉及的自然美,并探索这些自然美的审美价值。
大地、故乡、世界往往是作家写作的灵感源头。淡墨生于滇东北,对云南的自然景物情有独钟,他的诗散文主角一直是滇西高原、红土地、大峡谷、乌蒙山、金沙江等极具云南特色的自然之景。自然景物作为审美对象最大的价值在于给人类提供了精神食粮。淡墨的诗散文大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以清丽柔美的笔墨重现、延展、升华,提炼自然之美,赋予其独特而又深刻的美育价值。他用优美诗意化的语言给人的精神救赎开出了救济良方,云南独具特色的自然景物——溟濛的滇西高原、汹涌奔腾的怒江、母性的红土地、秘境般的香格里拉、不黄也不白的乌蒙山月……这些都给心灵归属提供了一方天地,满足了众多读者的“归家”渴求。“归家”意识在淡墨诗散文中表现为对云南充满牧歌情调的滇西高原、红土地等诗意抒写的精神凝聚——此处安心即吾乡的灵魂安顿感。我们日夜栖居的故乡就是灵魂家园的所在,用以栖居身体、安顿灵魂,这就是真正诗意栖居的家园。
1 淡墨诗散文中的自然美
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不同于现实的自然美。经过语言文字的转化,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極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自然美的内涵,这是对自然美的延伸,也是对自然精神的凝聚、提炼与升华。诗散文区别于散文的最大特性就在于诗散文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性,而诗性的实现必须依赖审美意象的构建。本文主要着眼于分析淡墨诗散文中的自然审美价值,故仅着重于分析作品中的自然意象,即淡墨诗散文中对自然进行大胆创造和诗意把握的意象。
1.1 独具滇特色的自然之景
“自然美是见之于自然物和自然风景,并在人心中经过审美活动自然生成的审美意象。”淡墨诗散文借助了一系列独具云南特色的自然景物作为审美意象来表现自然美,在物象的基础上实现了审美的超越。
1.1.1 溟蒙的高原红土地
红土地是云南高原的特殊标志。在淡墨笔下,高原上的自然意象数不胜数,他将红土地上的一草一木用笔墨连缀成文,绘成了一幅幅极富地域色彩的画卷。他说,在这片红土地上,那轮荒月是坠在歌谣上的耳环,弯弯拐拐的山路是老鹰总也叼不上蓝天的意象,黄色的麂子悄悄溜出梦的边缘——《情系红土地》;高原上朦胧而神奇的大森林,天边的星子一闪一闪,晨露似珍珠,山溪似琴弦叮咚作响——《大森林的早晨》;陆良的彩色沙林站成一道风景线,是诗意与情感交织的迷宫,似童话般梦幻和缤纷,注入了大自然神秘的气息,走进彩色沙林就进入一种忘我忘忧、天地与我同一的境地——《彩色沙林独傲世》;迪庆高原的雨迷迷蒙蒙的,杜鹃花火红火红的,云雾缭绕的远山白皑皑的,高山草原碧绿碧绿的,驰骋着的牦牛群像一团黑色意象的逐渐浸染——《思恋的原野》。高原红土地以不同的姿态彰显着它原始的美,散发独特的审美韵味。
1.1.2 碧峭俊逸的山川
云南的群山经过淡墨文字的浸染,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他笔下,有保存着原生态风貌的富和山,有磅礴童稚的乌蒙山,有静寂悠远的哀牢山,有充满浑圆禅意的鸡足山,还有滇池滨如美人熟睡的西山等。其中着墨最多的,还是淡墨土生土长的乌蒙山,他在《淡墨诗散文选》中单独列出一节“云里雾里乌蒙山”来承载他对乌蒙山的厚爱。他说乌蒙山,常常躲在云雾里,似孩子般童稚,它的春天独一无二,它的山岚里有清幽的月韵,它的冬天在白雪皑皑的山岗与热烈燃烧的火塘的交相辉映中热闹起来,它的麦地是草帽+镰刀+心灵的守候构成的……
云南自然山川的美态在一种淡淡的抒情和写意中,变成一幅幅十分亲和随意的素描在读者面前展开,展现出云南独特的自然山川之美。
1.1.3 潇洒豪迈的河流
怒江,是大自然桀骜不驯的儿子,他穿山越谷,汹涌澎湃,用信天游哼出一首首摇滚,似万匹马在大峡谷奔腾,将雷霆从胸中吐出——《怒江》;红河,是从红土高原的心脏里泵出来的血液,青春、活泼,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挣脱大山的羁绊——《写给红河》;金沙江,流淌着苦涩的记忆,熔冶一种大起大落的性格——《魂牵梦绕金沙江》。
淡墨笔下的水,气势磅礴,从不扭捏作态,他们以一种决然的生命力、超然的境界、凛然的气概亮相,尽全力展现云南山川的潇洒、豪迈与热情。
1.1.4 朦胧静谧的山谷
诗意般朦胧的情人坝,山谷里弥漫着轻盈的雾霭,溪水和白云都像洗过一般的明净,山岚水墨,松萝飘逸,百鸟啁啾,山溪拨动着琴弦——《忘情情人坝》;隔绝了都市嘈杂、尘世喧嚣的坝美,纯净得只剩下宁静、美满与姣好,幽冥的山谷有一种神圣的静谧——《世外桃源坝美》。淡墨还写了很多不知名的山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静,这是山谷里一个悠长的静止符。
文学作品反映自然美,不受时空限制地将自然的魅力呈现在读者面前,将瞬间的美永恒化,赋予自然意象以勃勃生机。淡墨诗散文中独具滇特色的自然景物凸显了特殊的审美价值,不同自然形态的欣赏,让读者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甚至同一种自然美也蕴含着不同的审美意蕴。
1.2 意象世界的构造——意象群
淡墨诗散文的特色不仅在于对独具滇特色的自然美的塑造,还在于擅长运用意象群来造境,营造具有独立品格的意象世界。
意象群,是指多个分意象以一个主意象为中心,组合形成新的复合群落。这些分意象重新组合成一个整体,对强化诗散文的艺术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淡墨诗散文中构建了许多自然意象,这些意象不是单一独存的,它们形成了一系列的意象群,许多个分意象组成一个主意象,分意象的组合是为了凸显文章的主意象。例如,在《乌蒙山的春天》一文中,雁阵、岩蜂、葛藤、黑熊、火塘、茅草屋、犁、山溪、黑洞洞的老林、母猫、岩洞、簸箕、苦荞、黄骠马、蓝花烟、篝火、火镰、山茶、火烧云、马帮、布谷鸟等自然意象俯拾皆是。这些意象独立开来都有各自的意蕴,但若只单独看其中一个,是无法勾勒乌蒙山的,只有将这些看似独立的意象结合起来,才能诠释乌蒙山的独特性:乌蒙山的春天在雁阵的北归中、在岩峰的游弋中……在谷雨衔着的火烧云中、在马帮赶路的铃驿声中、在布谷鸟鸣叫的天空中显得如此地与众不同。这些一个个分意象的黏合组成意象群,最终凸显主意象——乌蒙山的春天,同时,也具化了乌蒙山的情与景,在意象群的审美享受中彰显了乌蒙山的独特魅力。 无独有偶,这样的意象群还有很多,红河、怒江、金沙江、香格里拉、乌蒙山、迪庆高原等各具特色的意象群共同构成了淡墨诗散文中的意象世界。正如他所言:“能容纳一切,吸收一切,而又萌生一切,美化一切。”这个意象世界是具有独立生命、独立品格的。
淡墨先生曾说过:“诗意使散文增加了神秘性和多义性,是诗散文审美品质的一种提升。文学作品诗意的层次是艺术审美的最高层次。”自然意象是诗意的载体,是审美的第一对象,淡墨先生借助这一系列的自然意象,将诗意融进散文,这种独具一格的诗散文给文中的自然意象烙上了独特的审美印记,抒发了淡墨先生对独立人格的追求以及人生哲理的探求。
2 淡墨诗散文的自然审美价值
“自然物有一定形象,但进入审美之后,它就被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所创造,创造出特征印象同主体相融合的审美意象,从而在主体身上发生一定的审美价值。”也就是说,自然景物本身潜在的审美价值,只有经过主体的转换才能得以彰显。换言之,它的价值就隐藏在人对自我的追寻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2.1 身临其境的愉悦感
精神的快乐是现代人在满足物质需求后的极大追寻,而自然山水本身就是充满灵性、能够容纳万物的独立个体,它有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自然对于具有审美心境之人来说有着天生的感染力。淡墨先生的诗散文着大量笔墨于中国大西南自然景物的抒写,在亲历自然的游历中吟咏自然,使其自带审美的特质,文字优美,意境悠扬,读来令人心情舒畅。神奇美丽的滇西,博南古道绵长悠远,大峡谷神圣随意,大山标志着人生的一种高度——《走进滇西》;如诗如画的坝美,落花有意无意,波浪不紧不慢,是一种散板式的抒情——《世外桃源坝美》;神秘朦胧的山谷,云和雾随意飘游,古树葛藤悠悠垂下,躺在山谷即进入虚静状态——《人与山谷》。天地自然的朴素之美在淡墨诗散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人在沉浸式地欣赏自然的过程中被自然美景所感动和吸引,内心充满着对自然山水的无限赞美与向往,不由得让人生出一种“岁月静好”的心境来,此时大抵才真正明白“山水有清音”的真正含义吧。
2.2 复归自然的宁静感
自然具有无功利的美,这种特有的美能净化人的情绪,让人不为物役,不为心困,在自然之中消解世俗生活的负累,保持心境的平和与淡然。
淡墨说:“在这寂静的山谷里,在这世界的边缘,倒似乎少了些金钱的烦恼、权势的斗争。没有分贝和尘埃的困扰,在皎洁的月光下,你可以静静地审视人生的伤口。”他还说:“那些被金钱亵渎了的贞节,来这里用情歌疗养伤口,重新寻找人格尊严。”在淡墨看来,自然是疗伤圣地,他批判都市的快节奏生活,批判被金钱、权势奴役的人生,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可以帮助我们逃离这些红尘的喧嚣与聒噪,纯净得只剩下宁静、美满与姣好。当面对迷茫的前途、生活的困境时,我们很难找到心灵的净土,自然便以它的淡泊从容吸引着我们的回归,我们寻求自然的庇护,在自然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释放身心的负累,达到精神的自由与逍遥。以淡泊之心面对自然,在自然中淡化世俗的功名利祿,体会世界的真与纯,保持心境的祥和安定,尽情地领略天地自然之美,享受天地自然之美所带来的精神快乐。
心灵需要“静”,人生需要宁静感来化解生命的浮躁感,只有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达到一种宁静境界的美,才能思考人生的伤口,所以我们需要回归自然,到自然中去寻求净土的庇护,追求本真的自由,超脱世俗的纷扰,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休憩与调整。正如淡墨所言:“该静一静了,黄色的暴躁情绪。该静一静了,生命和死亡的摇滚乐。”不把人物化,也不需要把物人化,人与自然彼此都是有灵性的生命。
2.3 灵魂归属的归家感
归家感与愉悦感、宁静感不一样,愉悦感仅仅只是人对自然的单纯享受,宁静感是人与现实的矛盾在自然中得到缓解与调和,而“归家”强调的是灵魂的永久安顿——此心安处即吾乡。
自然不是我们逃避人生难题的地方,也不仅仅是我们慰藉心灵的场所,淡墨在诗散文中还原了自然的本色,它不是人的对象化,也不仅是对自然的升华,更是人与自然彼此间生命的沟通、内在精神的惺惺相惜、灵魂的契合,人在大自然的神秘和诗意中获得的某种净化与提升。“像云岫里的云霞,来去无意......一切都是一种自然,一切都是一种随意。不想说明什么,也不想去轰动什么,自然的生长和消亡,一种生命的自我演绎。”这是一种生命的感悟;“坐进山谷的视野,你便坐进了忘却,忘记是一种自由。在这静谧的氛围里,心灵会有一种超然的领悟。于是,人、大自然以一种参不透的精神便都一同融合了。”这是一种境界的升华。但都同时指向灵魂的深度,被自然的力量滋养着,内化为自身的血肉,成长为我们心灵安顿的一股力量。淡墨在《鸡山禅意》一文中也说,在山间的石磴路上踽踽而行,久之,都有一种脱俗的感觉,精神上难得的自由与轻松,鸡足山的禅意也是人生禅意的一番领悟。自然的感染力不可小觑,在自然的熏陶下,随着人生经验的丰富、内心世界的富足,人的精神力量逐渐壮大,超脱世俗的禁锢,天地自然之美才是精神食粮的最大粮仓,我们享受这种大自然赐予的精神自由,在自然审美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自由与升华。
人在敬畏自然、欣赏自然、与自然物我为一的过程中把从自然中汲取的养分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力量,成长为人自身的一部分,滋养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保持自身的独立品格,建立稳固的内心世界,找到心灵的归家感,这就是“此心安处即吾乡”的真正诠释,同时也是自然美育价值的最高境界。
对于自然美来说,美在自美,因人而彰:自然本身具有审美价值,但又因人而异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意蕴。对于淡墨来说,云南是一块神奇的红土地,这里是大地的高度,也是人生的高度,因为爱和希望,哲学和诗才在这里寻找。这块神奇的红土地养育了淡墨,并滋养了他的写作灵感,丰富多彩的自然之景也孕育了淡墨笔下的自然美,铸就了淡墨诗散文的诗意。淡墨以他饱含深情而浓烈诗意的文笔赞美和歌颂这块神性的高原热土,进而追寻一种淡雅、别致、不事雕琢、能够沉静思考、疗慰心灵的诗意境界。
淡墨诗散文中独具云南特色的自然美。首先,让读者在神游云南特色之景的同时,会产生一种不可言说的舒畅感、惬意感、心旷神怡感;其次,提供了在自然感发下寻求慰藉的途径,让人陶醉在自然山水中,直面最真实的自己,让浮躁的心逐渐趋于安详,暂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忧愁,让心灵得到暂时休憩,逐渐消解现实的受挫感,带来内心的宁静;最后,满足人们的安全感、心灵归属感,引领大家在天地自然山水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
参考文献:
[1]淡墨.淡墨诗散文选[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3.
[2]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陈朝慧.诗散文该说[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8(33).
[4]李健夫.现代美学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刘香.淡墨诗散文语言艺术特色[D].云南师范大学,2016.
◇责任编辑 王世赋◇
关键词:诗散文 自然审美价值 归家
淡墨,原名陈朝慧,云南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家之一,他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事诗散文文体探索和创作,并发表了一定数量的“诗散文”作品(当时并未明确诗散文文体)。从文体的不自觉到自觉,淡墨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诗散文作品。本文主要立足于《淡墨诗散文选》来谈他作品中涉及的自然美,并探索这些自然美的审美价值。
大地、故乡、世界往往是作家写作的灵感源头。淡墨生于滇东北,对云南的自然景物情有独钟,他的诗散文主角一直是滇西高原、红土地、大峡谷、乌蒙山、金沙江等极具云南特色的自然之景。自然景物作为审美对象最大的价值在于给人类提供了精神食粮。淡墨的诗散文大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以清丽柔美的笔墨重现、延展、升华,提炼自然之美,赋予其独特而又深刻的美育价值。他用优美诗意化的语言给人的精神救赎开出了救济良方,云南独具特色的自然景物——溟濛的滇西高原、汹涌奔腾的怒江、母性的红土地、秘境般的香格里拉、不黄也不白的乌蒙山月……这些都给心灵归属提供了一方天地,满足了众多读者的“归家”渴求。“归家”意识在淡墨诗散文中表现为对云南充满牧歌情调的滇西高原、红土地等诗意抒写的精神凝聚——此处安心即吾乡的灵魂安顿感。我们日夜栖居的故乡就是灵魂家园的所在,用以栖居身体、安顿灵魂,这就是真正诗意栖居的家园。
1 淡墨诗散文中的自然美
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不同于现实的自然美。经过语言文字的转化,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極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自然美的内涵,这是对自然美的延伸,也是对自然精神的凝聚、提炼与升华。诗散文区别于散文的最大特性就在于诗散文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性,而诗性的实现必须依赖审美意象的构建。本文主要着眼于分析淡墨诗散文中的自然审美价值,故仅着重于分析作品中的自然意象,即淡墨诗散文中对自然进行大胆创造和诗意把握的意象。
1.1 独具滇特色的自然之景
“自然美是见之于自然物和自然风景,并在人心中经过审美活动自然生成的审美意象。”淡墨诗散文借助了一系列独具云南特色的自然景物作为审美意象来表现自然美,在物象的基础上实现了审美的超越。
1.1.1 溟蒙的高原红土地
红土地是云南高原的特殊标志。在淡墨笔下,高原上的自然意象数不胜数,他将红土地上的一草一木用笔墨连缀成文,绘成了一幅幅极富地域色彩的画卷。他说,在这片红土地上,那轮荒月是坠在歌谣上的耳环,弯弯拐拐的山路是老鹰总也叼不上蓝天的意象,黄色的麂子悄悄溜出梦的边缘——《情系红土地》;高原上朦胧而神奇的大森林,天边的星子一闪一闪,晨露似珍珠,山溪似琴弦叮咚作响——《大森林的早晨》;陆良的彩色沙林站成一道风景线,是诗意与情感交织的迷宫,似童话般梦幻和缤纷,注入了大自然神秘的气息,走进彩色沙林就进入一种忘我忘忧、天地与我同一的境地——《彩色沙林独傲世》;迪庆高原的雨迷迷蒙蒙的,杜鹃花火红火红的,云雾缭绕的远山白皑皑的,高山草原碧绿碧绿的,驰骋着的牦牛群像一团黑色意象的逐渐浸染——《思恋的原野》。高原红土地以不同的姿态彰显着它原始的美,散发独特的审美韵味。
1.1.2 碧峭俊逸的山川
云南的群山经过淡墨文字的浸染,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他笔下,有保存着原生态风貌的富和山,有磅礴童稚的乌蒙山,有静寂悠远的哀牢山,有充满浑圆禅意的鸡足山,还有滇池滨如美人熟睡的西山等。其中着墨最多的,还是淡墨土生土长的乌蒙山,他在《淡墨诗散文选》中单独列出一节“云里雾里乌蒙山”来承载他对乌蒙山的厚爱。他说乌蒙山,常常躲在云雾里,似孩子般童稚,它的春天独一无二,它的山岚里有清幽的月韵,它的冬天在白雪皑皑的山岗与热烈燃烧的火塘的交相辉映中热闹起来,它的麦地是草帽+镰刀+心灵的守候构成的……
云南自然山川的美态在一种淡淡的抒情和写意中,变成一幅幅十分亲和随意的素描在读者面前展开,展现出云南独特的自然山川之美。
1.1.3 潇洒豪迈的河流
怒江,是大自然桀骜不驯的儿子,他穿山越谷,汹涌澎湃,用信天游哼出一首首摇滚,似万匹马在大峡谷奔腾,将雷霆从胸中吐出——《怒江》;红河,是从红土高原的心脏里泵出来的血液,青春、活泼,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挣脱大山的羁绊——《写给红河》;金沙江,流淌着苦涩的记忆,熔冶一种大起大落的性格——《魂牵梦绕金沙江》。
淡墨笔下的水,气势磅礴,从不扭捏作态,他们以一种决然的生命力、超然的境界、凛然的气概亮相,尽全力展现云南山川的潇洒、豪迈与热情。
1.1.4 朦胧静谧的山谷
诗意般朦胧的情人坝,山谷里弥漫着轻盈的雾霭,溪水和白云都像洗过一般的明净,山岚水墨,松萝飘逸,百鸟啁啾,山溪拨动着琴弦——《忘情情人坝》;隔绝了都市嘈杂、尘世喧嚣的坝美,纯净得只剩下宁静、美满与姣好,幽冥的山谷有一种神圣的静谧——《世外桃源坝美》。淡墨还写了很多不知名的山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静,这是山谷里一个悠长的静止符。
文学作品反映自然美,不受时空限制地将自然的魅力呈现在读者面前,将瞬间的美永恒化,赋予自然意象以勃勃生机。淡墨诗散文中独具滇特色的自然景物凸显了特殊的审美价值,不同自然形态的欣赏,让读者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甚至同一种自然美也蕴含着不同的审美意蕴。
1.2 意象世界的构造——意象群
淡墨诗散文的特色不仅在于对独具滇特色的自然美的塑造,还在于擅长运用意象群来造境,营造具有独立品格的意象世界。
意象群,是指多个分意象以一个主意象为中心,组合形成新的复合群落。这些分意象重新组合成一个整体,对强化诗散文的艺术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淡墨诗散文中构建了许多自然意象,这些意象不是单一独存的,它们形成了一系列的意象群,许多个分意象组成一个主意象,分意象的组合是为了凸显文章的主意象。例如,在《乌蒙山的春天》一文中,雁阵、岩蜂、葛藤、黑熊、火塘、茅草屋、犁、山溪、黑洞洞的老林、母猫、岩洞、簸箕、苦荞、黄骠马、蓝花烟、篝火、火镰、山茶、火烧云、马帮、布谷鸟等自然意象俯拾皆是。这些意象独立开来都有各自的意蕴,但若只单独看其中一个,是无法勾勒乌蒙山的,只有将这些看似独立的意象结合起来,才能诠释乌蒙山的独特性:乌蒙山的春天在雁阵的北归中、在岩峰的游弋中……在谷雨衔着的火烧云中、在马帮赶路的铃驿声中、在布谷鸟鸣叫的天空中显得如此地与众不同。这些一个个分意象的黏合组成意象群,最终凸显主意象——乌蒙山的春天,同时,也具化了乌蒙山的情与景,在意象群的审美享受中彰显了乌蒙山的独特魅力。 无独有偶,这样的意象群还有很多,红河、怒江、金沙江、香格里拉、乌蒙山、迪庆高原等各具特色的意象群共同构成了淡墨诗散文中的意象世界。正如他所言:“能容纳一切,吸收一切,而又萌生一切,美化一切。”这个意象世界是具有独立生命、独立品格的。
淡墨先生曾说过:“诗意使散文增加了神秘性和多义性,是诗散文审美品质的一种提升。文学作品诗意的层次是艺术审美的最高层次。”自然意象是诗意的载体,是审美的第一对象,淡墨先生借助这一系列的自然意象,将诗意融进散文,这种独具一格的诗散文给文中的自然意象烙上了独特的审美印记,抒发了淡墨先生对独立人格的追求以及人生哲理的探求。
2 淡墨诗散文的自然审美价值
“自然物有一定形象,但进入审美之后,它就被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所创造,创造出特征印象同主体相融合的审美意象,从而在主体身上发生一定的审美价值。”也就是说,自然景物本身潜在的审美价值,只有经过主体的转换才能得以彰显。换言之,它的价值就隐藏在人对自我的追寻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2.1 身临其境的愉悦感
精神的快乐是现代人在满足物质需求后的极大追寻,而自然山水本身就是充满灵性、能够容纳万物的独立个体,它有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自然对于具有审美心境之人来说有着天生的感染力。淡墨先生的诗散文着大量笔墨于中国大西南自然景物的抒写,在亲历自然的游历中吟咏自然,使其自带审美的特质,文字优美,意境悠扬,读来令人心情舒畅。神奇美丽的滇西,博南古道绵长悠远,大峡谷神圣随意,大山标志着人生的一种高度——《走进滇西》;如诗如画的坝美,落花有意无意,波浪不紧不慢,是一种散板式的抒情——《世外桃源坝美》;神秘朦胧的山谷,云和雾随意飘游,古树葛藤悠悠垂下,躺在山谷即进入虚静状态——《人与山谷》。天地自然的朴素之美在淡墨诗散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人在沉浸式地欣赏自然的过程中被自然美景所感动和吸引,内心充满着对自然山水的无限赞美与向往,不由得让人生出一种“岁月静好”的心境来,此时大抵才真正明白“山水有清音”的真正含义吧。
2.2 复归自然的宁静感
自然具有无功利的美,这种特有的美能净化人的情绪,让人不为物役,不为心困,在自然之中消解世俗生活的负累,保持心境的平和与淡然。
淡墨说:“在这寂静的山谷里,在这世界的边缘,倒似乎少了些金钱的烦恼、权势的斗争。没有分贝和尘埃的困扰,在皎洁的月光下,你可以静静地审视人生的伤口。”他还说:“那些被金钱亵渎了的贞节,来这里用情歌疗养伤口,重新寻找人格尊严。”在淡墨看来,自然是疗伤圣地,他批判都市的快节奏生活,批判被金钱、权势奴役的人生,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可以帮助我们逃离这些红尘的喧嚣与聒噪,纯净得只剩下宁静、美满与姣好。当面对迷茫的前途、生活的困境时,我们很难找到心灵的净土,自然便以它的淡泊从容吸引着我们的回归,我们寻求自然的庇护,在自然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释放身心的负累,达到精神的自由与逍遥。以淡泊之心面对自然,在自然中淡化世俗的功名利祿,体会世界的真与纯,保持心境的祥和安定,尽情地领略天地自然之美,享受天地自然之美所带来的精神快乐。
心灵需要“静”,人生需要宁静感来化解生命的浮躁感,只有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达到一种宁静境界的美,才能思考人生的伤口,所以我们需要回归自然,到自然中去寻求净土的庇护,追求本真的自由,超脱世俗的纷扰,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休憩与调整。正如淡墨所言:“该静一静了,黄色的暴躁情绪。该静一静了,生命和死亡的摇滚乐。”不把人物化,也不需要把物人化,人与自然彼此都是有灵性的生命。
2.3 灵魂归属的归家感
归家感与愉悦感、宁静感不一样,愉悦感仅仅只是人对自然的单纯享受,宁静感是人与现实的矛盾在自然中得到缓解与调和,而“归家”强调的是灵魂的永久安顿——此心安处即吾乡。
自然不是我们逃避人生难题的地方,也不仅仅是我们慰藉心灵的场所,淡墨在诗散文中还原了自然的本色,它不是人的对象化,也不仅是对自然的升华,更是人与自然彼此间生命的沟通、内在精神的惺惺相惜、灵魂的契合,人在大自然的神秘和诗意中获得的某种净化与提升。“像云岫里的云霞,来去无意......一切都是一种自然,一切都是一种随意。不想说明什么,也不想去轰动什么,自然的生长和消亡,一种生命的自我演绎。”这是一种生命的感悟;“坐进山谷的视野,你便坐进了忘却,忘记是一种自由。在这静谧的氛围里,心灵会有一种超然的领悟。于是,人、大自然以一种参不透的精神便都一同融合了。”这是一种境界的升华。但都同时指向灵魂的深度,被自然的力量滋养着,内化为自身的血肉,成长为我们心灵安顿的一股力量。淡墨在《鸡山禅意》一文中也说,在山间的石磴路上踽踽而行,久之,都有一种脱俗的感觉,精神上难得的自由与轻松,鸡足山的禅意也是人生禅意的一番领悟。自然的感染力不可小觑,在自然的熏陶下,随着人生经验的丰富、内心世界的富足,人的精神力量逐渐壮大,超脱世俗的禁锢,天地自然之美才是精神食粮的最大粮仓,我们享受这种大自然赐予的精神自由,在自然审美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自由与升华。
人在敬畏自然、欣赏自然、与自然物我为一的过程中把从自然中汲取的养分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力量,成长为人自身的一部分,滋养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保持自身的独立品格,建立稳固的内心世界,找到心灵的归家感,这就是“此心安处即吾乡”的真正诠释,同时也是自然美育价值的最高境界。
对于自然美来说,美在自美,因人而彰:自然本身具有审美价值,但又因人而异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意蕴。对于淡墨来说,云南是一块神奇的红土地,这里是大地的高度,也是人生的高度,因为爱和希望,哲学和诗才在这里寻找。这块神奇的红土地养育了淡墨,并滋养了他的写作灵感,丰富多彩的自然之景也孕育了淡墨笔下的自然美,铸就了淡墨诗散文的诗意。淡墨以他饱含深情而浓烈诗意的文笔赞美和歌颂这块神性的高原热土,进而追寻一种淡雅、别致、不事雕琢、能够沉静思考、疗慰心灵的诗意境界。
淡墨诗散文中独具云南特色的自然美。首先,让读者在神游云南特色之景的同时,会产生一种不可言说的舒畅感、惬意感、心旷神怡感;其次,提供了在自然感发下寻求慰藉的途径,让人陶醉在自然山水中,直面最真实的自己,让浮躁的心逐渐趋于安详,暂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忧愁,让心灵得到暂时休憩,逐渐消解现实的受挫感,带来内心的宁静;最后,满足人们的安全感、心灵归属感,引领大家在天地自然山水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
参考文献:
[1]淡墨.淡墨诗散文选[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3.
[2]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陈朝慧.诗散文该说[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8(33).
[4]李健夫.现代美学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刘香.淡墨诗散文语言艺术特色[D].云南师范大学,2016.
◇责任编辑 王世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