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电工技能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暴露出学生基础性技能训练不足、与技能鉴定关系处理欠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学生适应性差等问题,本文针对不足提出一些改进方法。
关键词:电工技能训练 基础性技能 技能鉴定 双师型教师
实训是中职学校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学生获得操作技能的主要渠道,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的必备环节;实训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各中职学校均把实训教学当成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校不断更新实训设备,改进实训教学方法,以求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成功的教学方法应坚持,但同时还应根据情况的不断变化,更好地完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等。笔者从事电工实训教学多年,既承担过阶段性的实训教学,也承担过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实训教学,对电工实训教学有一定理解和认识,以下淡一些粗浅看法。
一、当前中职学校电工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技能训练仍显单一
目前,电工类和机电类专业的电工技能训练(中级工)仍以电拖技能训练为主,其中又以线路安装居多。电工技能究竟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是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
有人认为电工技能主要是动脑,是一种心智技能,只要加强电路的分析,学生有了分析电路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就能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这话不无道理,众所周知,电路的分析判断,的确需要严谨的逻辑分析,特别是在查找电气故障时。无论是强电电路,还是电子电路,是电拖电路还是电机电路,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是一致的。因此,只要加强某一方面的训练,学生就可举一反三,能解决其他问题。
但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有些片面,在实践中难以做好。首先,电工技能不仅仅是只分析电气问题的技能,电气线路、电气元件的安装及管沟的施工等需要相关的机械、土建知识,这也是很多理论知识丰富的大学生操作技能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强化某一方面的技能(如笔者学院主要是以电拖技能为主)要使大多数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做不到的。技能教学本身是一种应用性教学,中职学校学生的知识基础本身就不太好,分析能力相对较弱,知识的连续性不强。学生往往对自己未接触过的方面缺乏应变能力,教师也经常看到能安装较复杂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学生并不一定会安装较简单的照明线路。第三,技能训练单一也是部分学生感到实训枯燥无味的原因,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2.基础性技能训练不足,重视不够
基础性技能训练不足是造成学生技能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平时的教学,受限于设备设施、教学组织的难度及任课教师的想法,更多训练集中在对线路的安装与调试上,并且都在模拟板上进行,教学评价也主要反应在线路是否正确上,而对具体的一些安装环节重视不够,如线路走线、管沟穿线方式方法、线路的连接质量、导线与接线桩的连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接地线路及接地体的安装难以实施,室内照明线路的空间难以布置等。但这些环节安装质量是保证电气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无论线路复杂还是简单都缺一不可,并且社会适应面广。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基础性技能是电工技能关键中的关键。正如大家都知道德国的机械设备、日本的电气设备总体质量好,除有先进的设计外,关键还与产业工人的装配安装质量好有极大关系。
3.技能训练与技能鉴定的关系需处理的
电工的基础性技能训练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除与设备设施、组织难度及教师主观想法有关外,也与技能鉴定有一定关系。按理说,技能鉴定是指导技能教学的重要因素。技能鉴定有国家题库,都是由相关部门组织理论和实践专家制定而来,并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所制定的考核题目科学合理,涵盖电工技能的方方面面。
中职学校的实训教学围绕鉴定内容来进行,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必需的。但在电工技能实训中就可能带来另一个问题。如前所述,电工技能内容涵盖面极广,有强电、弱电,有线路、设备。国家在制定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及高级技师的技能考核要求时,往往是根据知识技能难度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制定了不同的考核模块。如初级技能主要是以一些電器设备安装和简单的电气线路安装为主,中级技能主要以电拖技能为主,高级技能更多需要一些理论分析等。
中职学生毕业时主要是鉴定中高级技能,实训时也主要以中高级技能训练模块为主,像初级技能中的开关、插座及管道线路施工等在中高级技能考核要求中是不会有的。一方面,因为鉴定考核也主要在教学设备上进行,从目前的鉴定考核情况来看,学生取得中高级技能合格证书后并不是一定就掌握了最基本的一些操作技能(前面内容有述),对初级技能模块仍显生疏。也就是说,电工技能的逐级考核要求并不具有非常好的逻辑性。另一方面,正因为电工技能的考核面太广,技能点分散,而由于各种原因,中职学校的实际实训教学课时、实训设施无法适应考核要求。因此,仅以鉴定考核作为电工技能教学的唯一标准是不够的。
4.实训教师沟通不够,取长补短效果不是很好
中职学校电工技能训练目前基本都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电工实训指导教师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具备一定技能的理论教师转变而来的一体化教师,另一部分是从工厂企业中聘来承担一体化教学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他们各有所长,前者理论基础好,知识逻辑性强,教学方式方法好,但工程实践经验欠缺;后者实践经验丰富,了解工厂企业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但理论稍差,教学经验欠缺。若二者能取长补短,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也是学校的初衷和职业学校实训教学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来看,这方面并未取得理想效果。
二、改进措施探讨
针对上述不足,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促进电工实训教学。
1.制定更为合理的实训课题及内容
电工技能涵盖多方面,分散在不同的课程之中,下面主要以中级工技能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多年来,各校在电工实训设备方面投入了很多,实训场地大大增加,这为实训课题和内容的改进提供了条件。制定实训课题及内容时必须了解电工技能的特点,加强那些社会适应面广的技能训练,如接地制作、导线连接、照明线路安装维修、机床线路故障分析、配电柜(箱)及计量箱等基础性技能训练,而减少电拖线路的安装训练,增加新方法、新技能的训练,如PLC程序设计等,训练时尽可能接近实际情况。
尽管一些基础性技能以前也提出过要求,但限于教学组织难度较大,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往往忽视了这部分技能的训练。因此,应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的作用,由其牵头组织相关教师,充分论证,结合电工类专业、机电类专业的特点和课时、设施等制定更为合理的实训课题及内容,既要兼顾技能鉴定的基本要求,又要有较广的社会实用性;在课时不能保证所有课题进行训练的情况下,选择课题时应以实用性为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改进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考核
实训课题及内容制定后,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是教师自己掌握,教学效果就与教师的个人职业素养有很大关系。若仅以国家技能鉴定作为考核指标,又势必造成教师把大量的训练时间用在经常出现的技能鉴定题目上的训练,从而造成基础性技能训练不足,降低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因此,在注重结果管理的同时,应通过教务处、教学系及技能大师、名师加强技能训练的过程管理,严格督促教师按要求认真完成。
3.培养质量过硬的“双师型”队伍
中职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电工实训指导老师要做到“能文能武”,也就是说不仅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气化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学习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多。理论教师只要用心学、精心练,就会掌握电工方面的操作技能,了解社會需要的技能。从工厂聘来的师傅努力学习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把实用技能传给学生,只有这两方面实际水平都具备的教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在创造“双师型”教师成长条件和环境的同时,也应进行科学、合理而又严格的考核。
4.正确理解电工技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电工实训设备再多,也无法与生产生活的实际相比,与实际生产设备还有较大差距,电工技能教学与其他工种的技能教学一样,在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后,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和动脑来获得技能,这是技能教学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增加学生的动手、动脑时间。
但这不是唯一方式,如在电拖的安装接线中,可以适当指导学生用笔和纸进行连线(画图连线),熟练后再到实训面板上操作,可以达到同样效果。又如电机拆装训练,每拆装一次就对电机造成损坏,各学校无法购买大量电机来供学生实训用的情况下,可以开发多媒体教学,并辅以示范性拆装教学等。
技能训练枯燥乏味,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们在检查机床电气故障时,一般采用的是万用表的欧姆挡来判断两点之间是通路或是断路,当然这是一种方法。我们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自制一个灯泡两端引出两根导线,用这个灯泡来代替万用表。当在排故时,灯泡亮,则表示电路通,无故障;反之,则有故障,这样一来,结果更直观。教学方法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教师充分研究学生特点,多想一想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方法,就能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工技能训练 基础性技能 技能鉴定 双师型教师
实训是中职学校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学生获得操作技能的主要渠道,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的必备环节;实训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各中职学校均把实训教学当成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校不断更新实训设备,改进实训教学方法,以求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成功的教学方法应坚持,但同时还应根据情况的不断变化,更好地完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等。笔者从事电工实训教学多年,既承担过阶段性的实训教学,也承担过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实训教学,对电工实训教学有一定理解和认识,以下淡一些粗浅看法。
一、当前中职学校电工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技能训练仍显单一
目前,电工类和机电类专业的电工技能训练(中级工)仍以电拖技能训练为主,其中又以线路安装居多。电工技能究竟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是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
有人认为电工技能主要是动脑,是一种心智技能,只要加强电路的分析,学生有了分析电路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就能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这话不无道理,众所周知,电路的分析判断,的确需要严谨的逻辑分析,特别是在查找电气故障时。无论是强电电路,还是电子电路,是电拖电路还是电机电路,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是一致的。因此,只要加强某一方面的训练,学生就可举一反三,能解决其他问题。
但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有些片面,在实践中难以做好。首先,电工技能不仅仅是只分析电气问题的技能,电气线路、电气元件的安装及管沟的施工等需要相关的机械、土建知识,这也是很多理论知识丰富的大学生操作技能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强化某一方面的技能(如笔者学院主要是以电拖技能为主)要使大多数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做不到的。技能教学本身是一种应用性教学,中职学校学生的知识基础本身就不太好,分析能力相对较弱,知识的连续性不强。学生往往对自己未接触过的方面缺乏应变能力,教师也经常看到能安装较复杂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学生并不一定会安装较简单的照明线路。第三,技能训练单一也是部分学生感到实训枯燥无味的原因,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2.基础性技能训练不足,重视不够
基础性技能训练不足是造成学生技能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平时的教学,受限于设备设施、教学组织的难度及任课教师的想法,更多训练集中在对线路的安装与调试上,并且都在模拟板上进行,教学评价也主要反应在线路是否正确上,而对具体的一些安装环节重视不够,如线路走线、管沟穿线方式方法、线路的连接质量、导线与接线桩的连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接地线路及接地体的安装难以实施,室内照明线路的空间难以布置等。但这些环节安装质量是保证电气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无论线路复杂还是简单都缺一不可,并且社会适应面广。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基础性技能是电工技能关键中的关键。正如大家都知道德国的机械设备、日本的电气设备总体质量好,除有先进的设计外,关键还与产业工人的装配安装质量好有极大关系。
3.技能训练与技能鉴定的关系需处理的
电工的基础性技能训练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除与设备设施、组织难度及教师主观想法有关外,也与技能鉴定有一定关系。按理说,技能鉴定是指导技能教学的重要因素。技能鉴定有国家题库,都是由相关部门组织理论和实践专家制定而来,并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所制定的考核题目科学合理,涵盖电工技能的方方面面。
中职学校的实训教学围绕鉴定内容来进行,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必需的。但在电工技能实训中就可能带来另一个问题。如前所述,电工技能内容涵盖面极广,有强电、弱电,有线路、设备。国家在制定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及高级技师的技能考核要求时,往往是根据知识技能难度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制定了不同的考核模块。如初级技能主要是以一些電器设备安装和简单的电气线路安装为主,中级技能主要以电拖技能为主,高级技能更多需要一些理论分析等。
中职学生毕业时主要是鉴定中高级技能,实训时也主要以中高级技能训练模块为主,像初级技能中的开关、插座及管道线路施工等在中高级技能考核要求中是不会有的。一方面,因为鉴定考核也主要在教学设备上进行,从目前的鉴定考核情况来看,学生取得中高级技能合格证书后并不是一定就掌握了最基本的一些操作技能(前面内容有述),对初级技能模块仍显生疏。也就是说,电工技能的逐级考核要求并不具有非常好的逻辑性。另一方面,正因为电工技能的考核面太广,技能点分散,而由于各种原因,中职学校的实际实训教学课时、实训设施无法适应考核要求。因此,仅以鉴定考核作为电工技能教学的唯一标准是不够的。
4.实训教师沟通不够,取长补短效果不是很好
中职学校电工技能训练目前基本都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电工实训指导教师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具备一定技能的理论教师转变而来的一体化教师,另一部分是从工厂企业中聘来承担一体化教学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他们各有所长,前者理论基础好,知识逻辑性强,教学方式方法好,但工程实践经验欠缺;后者实践经验丰富,了解工厂企业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但理论稍差,教学经验欠缺。若二者能取长补短,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也是学校的初衷和职业学校实训教学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来看,这方面并未取得理想效果。
二、改进措施探讨
针对上述不足,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促进电工实训教学。
1.制定更为合理的实训课题及内容
电工技能涵盖多方面,分散在不同的课程之中,下面主要以中级工技能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多年来,各校在电工实训设备方面投入了很多,实训场地大大增加,这为实训课题和内容的改进提供了条件。制定实训课题及内容时必须了解电工技能的特点,加强那些社会适应面广的技能训练,如接地制作、导线连接、照明线路安装维修、机床线路故障分析、配电柜(箱)及计量箱等基础性技能训练,而减少电拖线路的安装训练,增加新方法、新技能的训练,如PLC程序设计等,训练时尽可能接近实际情况。
尽管一些基础性技能以前也提出过要求,但限于教学组织难度较大,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往往忽视了这部分技能的训练。因此,应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的作用,由其牵头组织相关教师,充分论证,结合电工类专业、机电类专业的特点和课时、设施等制定更为合理的实训课题及内容,既要兼顾技能鉴定的基本要求,又要有较广的社会实用性;在课时不能保证所有课题进行训练的情况下,选择课题时应以实用性为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改进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考核
实训课题及内容制定后,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是教师自己掌握,教学效果就与教师的个人职业素养有很大关系。若仅以国家技能鉴定作为考核指标,又势必造成教师把大量的训练时间用在经常出现的技能鉴定题目上的训练,从而造成基础性技能训练不足,降低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因此,在注重结果管理的同时,应通过教务处、教学系及技能大师、名师加强技能训练的过程管理,严格督促教师按要求认真完成。
3.培养质量过硬的“双师型”队伍
中职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电工实训指导老师要做到“能文能武”,也就是说不仅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气化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学习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多。理论教师只要用心学、精心练,就会掌握电工方面的操作技能,了解社會需要的技能。从工厂聘来的师傅努力学习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把实用技能传给学生,只有这两方面实际水平都具备的教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在创造“双师型”教师成长条件和环境的同时,也应进行科学、合理而又严格的考核。
4.正确理解电工技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电工实训设备再多,也无法与生产生活的实际相比,与实际生产设备还有较大差距,电工技能教学与其他工种的技能教学一样,在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后,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和动脑来获得技能,这是技能教学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增加学生的动手、动脑时间。
但这不是唯一方式,如在电拖的安装接线中,可以适当指导学生用笔和纸进行连线(画图连线),熟练后再到实训面板上操作,可以达到同样效果。又如电机拆装训练,每拆装一次就对电机造成损坏,各学校无法购买大量电机来供学生实训用的情况下,可以开发多媒体教学,并辅以示范性拆装教学等。
技能训练枯燥乏味,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们在检查机床电气故障时,一般采用的是万用表的欧姆挡来判断两点之间是通路或是断路,当然这是一种方法。我们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自制一个灯泡两端引出两根导线,用这个灯泡来代替万用表。当在排故时,灯泡亮,则表示电路通,无故障;反之,则有故障,这样一来,结果更直观。教学方法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教师充分研究学生特点,多想一想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方法,就能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