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围绕这个目的,阅读教学主要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朗读、说话、作文诸方面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突破句子关卡,要学生准确理解句子,才能正确理解课文。要理解句子意思,学生首先应在文中找到这个句子读一读,把句子读通,这是最基本的方法。比较简单的句子通过读就能理解意思了。但是有些句子不是一读就能明白它的意思,在教学中,我运用以下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
一、配合演示动作,帮助理解句子
个别句子中带有连续动作,不容易理解,教师一般采用一边读句子一边通过做动作演示,来辅助理解句子意思。在读时,教师只要让学生们加一个动作演示一下,表情表演出来,再现课文情境。教学《狼牙山五壮士》“壮烈跳崖”一节,教师可先以悲愤的语调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悲壮动人的情景,再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还要通过表演“砸、带着、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的动作,引导学生从壮士的群体形象中体会豪迈的气慨,激发壮烈的情怀,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学生凭借多种感官,从教师的体态语言中感悟情感,产生共鸣。又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教师以刚劲有力的手势,坚毅的表情,再现董存瑞托起炸药包时视死如归的视觉形象,让学生从感知中品味催人泪下的英雄壮举,激发慷慨的情怀,形成与英雄心灵相通,与课文感情相融的心境,油然升起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二、结合教材安排,强化单项训练
语文新教材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对于学习理解句意的方法,也分别按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安排在具体的单元、课文中进行。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学习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注意前后衔接,有的放矢地进行单项的强化训练。三、四年级主要是通过读句子说说、联系上下文说说、学习提问题、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先回答问题再说说、学习比喻句、想想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句子结构等方法来理解句子。那么,这些学法的指导一定要落在实处。尽管有的方法平时也一直在用,但学到了就应该重点地加以训练,一步步加以规范。如学习比喻句的方法。在一、二、三年级的课文中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比喻句,学生一般都能判断这一句是不是比喻句,也知道用了比喻句文章写得好。
四年级上学期的《荔枝》一课中第一次出现了要求学生学习比喻句。教师出示这一比喻句:“漫山遍野的荔枝林,一片浓绿中挂着无数红艳艳的果子,好似迸跳的火星儿,又像一颗颗红宝石。”首先,学生判断出这是一句比喻句。然后,要求说出“句中把无数红艳艳的果子比作什么?”最后,说说“通过打比方,说明了什么?”教师归纳,学习比喻句就按这三步来说——这是一句比喻句;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通过打比方,说明了什么。于是,教师让学生从这篇课文中,从以前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大量的比喻句,就按这三步进行大面积的强化训练,做到人人会说,人人会理解比喻句。在以后学到比喻句或课外阅读中读到比喻句时再鼓励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去说说,去理解。学习理解句子的意思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材的安排上也注意了这一点。就如学习比喻句,四年级的要求是这样的,到了五年级,那就要在现在学的基础上加深,要求学生说说“这样比有什么好处”。所以,教师应该知道每一个阶段的要求,掌握好尺度。
三、鼓励积累运用,进行综合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 ”之所以要教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的各种方法,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会理解句子的意思。为了鼓励学生积累各种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我就采用综合训练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多种方法去理解一个句子的意思。
如四年级《蝴蝶王国》中的一句:“每天,太阳一出来,就可以看见数不清的色彩斑斓的蝴蝶,在树林花丛间,山石溪水边,翩翩起舞,把谷底的绿草和野花全遮盖了,真像仙女从空中撒下密密麻麻的花朵一般。”学生们根据课后要求,通过理解句中划横线和浪线的词语理解了句子的意思是说蝴蝶多而美。接着,我就让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其它方法来理解。这一下可热闹了。有的用学习比喻句的方法,有的抓关键词来说,有的通过想象来理解,还有的做动作来说,思路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习任务在一种轻松、踊跃的气氛中完成了。当然,还可以把综合练习设计成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对已学过的知识作一次回顾与总结,从而“温故而知新”。
学生知道了,理解句子的方法是很多的,一个句子有时有几种方法可以去理解,就看你方法运用得活不活,效果好不好。一种方法不行就要换一种去试试,有时就得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去理解一个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是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
四、鼓励积累运用,帮助理解句子
要教给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句子意思。 鼓励学生积累并能灵活运用方法,去理解句子意思。如《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教师提出这样的疑:这棵榕树到底有多大呢?鸟儿多,到底有多少?鸟儿为什么能够自由幸福地生活在这棵榕树上?人们有常来这棵树吗?榕树上正常栖息着多少种类的鸟呢?学生在课外通过看书、上网查阅资料、向人咨询,动手量一量,不难了解到很多真实的内容。“这棵榕树已经生长了500多年了,它的树冠的遮盖面积相当于200多间教室那么大,真是一棵罕见的大榕树啊!”“这里的鸟的确很多,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这棵树上大约生活着10万只鸟,鹤有七八万只”。“榕树枝叶茂盛,是鸟儿生活与繁殖的好地方”,“树旁边有河,榕树长势旺盛,鸟也喜欢在这里戏水”。“农民保护鸟儿,鸟儿忧虑地生活繁殖。”学生亲身走进大自然,身临其境,感受真切,获取语言信息,积累语言运用的经验,获取对文本中生活道理的体验,感悟丰富而深刻。
总之,阅读过程是学生主动积极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认识过程显现出来,同时,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是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思活用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并加强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能力的灵活运用,综合运用,达到课外活用,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突破句子关卡,要学生准确理解句子,才能正确理解课文。要理解句子意思,学生首先应在文中找到这个句子读一读,把句子读通,这是最基本的方法。比较简单的句子通过读就能理解意思了。但是有些句子不是一读就能明白它的意思,在教学中,我运用以下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
一、配合演示动作,帮助理解句子
个别句子中带有连续动作,不容易理解,教师一般采用一边读句子一边通过做动作演示,来辅助理解句子意思。在读时,教师只要让学生们加一个动作演示一下,表情表演出来,再现课文情境。教学《狼牙山五壮士》“壮烈跳崖”一节,教师可先以悲愤的语调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悲壮动人的情景,再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还要通过表演“砸、带着、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的动作,引导学生从壮士的群体形象中体会豪迈的气慨,激发壮烈的情怀,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学生凭借多种感官,从教师的体态语言中感悟情感,产生共鸣。又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教师以刚劲有力的手势,坚毅的表情,再现董存瑞托起炸药包时视死如归的视觉形象,让学生从感知中品味催人泪下的英雄壮举,激发慷慨的情怀,形成与英雄心灵相通,与课文感情相融的心境,油然升起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二、结合教材安排,强化单项训练
语文新教材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对于学习理解句意的方法,也分别按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安排在具体的单元、课文中进行。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学习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注意前后衔接,有的放矢地进行单项的强化训练。三、四年级主要是通过读句子说说、联系上下文说说、学习提问题、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先回答问题再说说、学习比喻句、想想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句子结构等方法来理解句子。那么,这些学法的指导一定要落在实处。尽管有的方法平时也一直在用,但学到了就应该重点地加以训练,一步步加以规范。如学习比喻句的方法。在一、二、三年级的课文中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比喻句,学生一般都能判断这一句是不是比喻句,也知道用了比喻句文章写得好。
四年级上学期的《荔枝》一课中第一次出现了要求学生学习比喻句。教师出示这一比喻句:“漫山遍野的荔枝林,一片浓绿中挂着无数红艳艳的果子,好似迸跳的火星儿,又像一颗颗红宝石。”首先,学生判断出这是一句比喻句。然后,要求说出“句中把无数红艳艳的果子比作什么?”最后,说说“通过打比方,说明了什么?”教师归纳,学习比喻句就按这三步来说——这是一句比喻句;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通过打比方,说明了什么。于是,教师让学生从这篇课文中,从以前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大量的比喻句,就按这三步进行大面积的强化训练,做到人人会说,人人会理解比喻句。在以后学到比喻句或课外阅读中读到比喻句时再鼓励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去说说,去理解。学习理解句子的意思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材的安排上也注意了这一点。就如学习比喻句,四年级的要求是这样的,到了五年级,那就要在现在学的基础上加深,要求学生说说“这样比有什么好处”。所以,教师应该知道每一个阶段的要求,掌握好尺度。
三、鼓励积累运用,进行综合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 ”之所以要教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的各种方法,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会理解句子的意思。为了鼓励学生积累各种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我就采用综合训练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多种方法去理解一个句子的意思。
如四年级《蝴蝶王国》中的一句:“每天,太阳一出来,就可以看见数不清的色彩斑斓的蝴蝶,在树林花丛间,山石溪水边,翩翩起舞,把谷底的绿草和野花全遮盖了,真像仙女从空中撒下密密麻麻的花朵一般。”学生们根据课后要求,通过理解句中划横线和浪线的词语理解了句子的意思是说蝴蝶多而美。接着,我就让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其它方法来理解。这一下可热闹了。有的用学习比喻句的方法,有的抓关键词来说,有的通过想象来理解,还有的做动作来说,思路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习任务在一种轻松、踊跃的气氛中完成了。当然,还可以把综合练习设计成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对已学过的知识作一次回顾与总结,从而“温故而知新”。
学生知道了,理解句子的方法是很多的,一个句子有时有几种方法可以去理解,就看你方法运用得活不活,效果好不好。一种方法不行就要换一种去试试,有时就得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去理解一个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是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
四、鼓励积累运用,帮助理解句子
要教给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句子意思。 鼓励学生积累并能灵活运用方法,去理解句子意思。如《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教师提出这样的疑:这棵榕树到底有多大呢?鸟儿多,到底有多少?鸟儿为什么能够自由幸福地生活在这棵榕树上?人们有常来这棵树吗?榕树上正常栖息着多少种类的鸟呢?学生在课外通过看书、上网查阅资料、向人咨询,动手量一量,不难了解到很多真实的内容。“这棵榕树已经生长了500多年了,它的树冠的遮盖面积相当于200多间教室那么大,真是一棵罕见的大榕树啊!”“这里的鸟的确很多,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这棵树上大约生活着10万只鸟,鹤有七八万只”。“榕树枝叶茂盛,是鸟儿生活与繁殖的好地方”,“树旁边有河,榕树长势旺盛,鸟也喜欢在这里戏水”。“农民保护鸟儿,鸟儿忧虑地生活繁殖。”学生亲身走进大自然,身临其境,感受真切,获取语言信息,积累语言运用的经验,获取对文本中生活道理的体验,感悟丰富而深刻。
总之,阅读过程是学生主动积极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认识过程显现出来,同时,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是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思活用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并加强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能力的灵活运用,综合运用,达到课外活用,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