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算管理自19世纪末开始应用于企业管理,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间,预算管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成功。预算管理从开始的控制功能,到如今发展成为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控制系统,已处于多数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地位。随着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普及,当今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一、预算管理面临的挑战
在二十世纪后期,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信息化水平日益发达、人的受重视程度日渐提高、市场环境瞬息万变,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控制系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如预算管理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预算管理中忽视人的作用。对此,针对预算管理以及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未来,理论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提倡在保持预算管理作为管理控制系统的前提下,对原有预算系统进行改进以适应环境变化,如战略预算、作业预算;另一种观点则倡导摒弃预算管理,发展一套替代系统——超越预算作为企业新的管理控制系统。而超越预算也并没有完全脱离预算。超越预算只是分离了预算的资源配置和业绩评价功能,并将资源配置计划的时间缩短而已,传统预算中的“滚动预算”、“弹性预算”和“零基预算”,仍是超越预算的根本。面临着环境的巨变,以人为本思想的倡导,企业需要对企业管理控制系统进行改变,不管是对上述一种或几种管理思想的借鉴,还是直接选择一种管理模式施行,都需要企业微观主体关注系统设计本身同时重视人的作用。因为人是预算的制订者、预算信息的利用者、预算的执行者、预算制度的被考核者,也是预算工作的主体,是预算工作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郑晶萍,2005)。因此,以人为本是预算管理的核心,离开了对人的关注的预算,企业的预算管理便无法有效运行。
二、将信度与效度引入到预算管理
尽管有许多新的预算技术方法和预算管理模式出现,然而这些预算技术方法和预算管理模式对企业条件和人员素质的要求各不相同。根据权变管理理论,任何管理方法和手段都只在一定范围内是有效的,不存在包医百病的神药(魏延军,2000),并进一步认为只要能把握在特定的环境下应用相应的理论就会有成效。问题是人们往往对所谓的“特定的”环境把握不准,如企业预算项目的性质不同,预算技术方法的选择也应该不同,因而经常使一些先进的预算技术方法和预算管理模式形同虚设。此外,预算管理系统本身也经常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许多预算技术方法、预算管理模式在设计阶段都是合理的,甚至是先进的,但由于外部环境的瞬息万变、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预算人员本身的素质问题,在预算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预算编制不切实际、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严重脱节等现象,这表明预算人员掌握预算信息的能力有限,而且其预算控制系统、预算考评与激励系统无法同预算管理系统相匹配。
再者,人的行为会影响预算过程的每一步,同时,预算管理也在影响着人的行为,所以,预算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个行为和道德规范问题(张鸣,1999)。Argyris(1952)最早把行为科学引入到预算管理的研究之中,将预算管理研究拓展到心理层面,研究心理等因素对于预算管理的影响。此后,部分学者对人的某种特定行为与预算效果之间的联系展开了研究。如:Brownell(1981)揭示出人的性格特点会影响预算效果,Mia(1988)认为管理者的态度也会影响预算效果。因此,人的行为是影响预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企业的预算管理系统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两点原因:一是预算管理系统本身的设计是否合理,即从理论上不存在自相矛盾的现象。设计合理的系统不仅要能从理论上进行验证,同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应该能够获得对未来环境的准确的、全面的信息。预算管理系统获取信息的质量是其能否有效应用于实际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该预算是否适应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即预算的施行能否用于合理配置企业的资源以有利于预算目标乃至战略目标的实现并最终为改善企业管理服务。前者涉及的就是预算管理的信度问题,即可靠性,后者涉及的就是预算管理的效度问题,即有效性。
信度和效度一般被用来评价心理测验的质量、考试的质量、医生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分的质量和调查问卷的质量等,例如在调查问卷中,信度是对调查对象而言的,它主要回答前后度量是否一致,即调查统计结果的可靠性问题;效度则是对调查统计所要研究的问题而言的,它主要回答度量工具是否合适,即调查结果的有效性问题。二者之间的关系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效度是信度的目的,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信度和效度除了以上的应用外,也有用于评价业绩管理质量的(王秀华,2004),其中业绩管理的信度主要是指业绩评价的可信性,同时也包括业绩管理系统各个组成部分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体受业绩管理主体(即管理者)、业绩管理客体(即被评价者)和业绩管理系统设计的影响;业绩管理的效度是指运用一定的业绩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的效果与预期结果的一致程度,具体受业绩管理客体(即被评价者)、制度设计、组织文化和组织环境的影响。这些信度和效度应用的共同点就是人的行为是影响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预算管理中,人的行为也是影响预算管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预算管理的质量主要是指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和预算执行的准确性,即预算管理结果符合企业预算期客观实际的程度。所以,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评价预算管理的质量。
在预算管理中,信度和效度是评价一个预算管理系统实用与否的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好的预算管理系统不仅要有较高的信度,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效度。效度是信度的目的,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缺乏信度的预算管理系统不可能实现较高的效度,信度较好的预算管理系统也不一定能够实现较高的效度;但要实现预算管理系统的高效度,却必须要求其提供高信度。只有信度和效度达到了统一,才能使预算管理系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预算管理系统的信度和效度进行研究。
三、预算管理中的信度与效度
信度,即可靠性,在预算管理中可以解释为预算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因为预算管理系统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考评与激励等,而且预算控制、预算考评与激励的设计在预算管理系统中是为了保证更好地编制预算与执行预算,也就是说,预算管理系统可以狭义的包括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而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包含了预算控制、预算考评与激励。另外,由于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基础,预算执行是预算编制的重要目的,预算编制可靠是预算执行有效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这正是信度与效度的关系。因此预算管理系统的信度主要就是指预算编制的可信性,同时也包括预算管理系统各个组成部分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俗的讲,预算管理系统的信度就是研究某一预算管理系统在多次测试中有多少次是正确的或合理的,或每次测试属于正确的或合理的概率是多少,这可以用预算管理所获取信息的可靠性来概括。为了保证预算管理具有较高的信度,首先要对该预算管理系统进行合理性测试,只有系统本身不自相矛盾,才可能得出可能正确的或合理的结论;其次还要对介入预算管理系统的环境和人进行测试。例如:同一管理者在相近时间内,运用相同的方法对本部门编制两次同一预算期的预算,假定在此相近时间内没有影响预算编制的重大事件发生,此种情况下,若两次编制的预算一致或相似,则说明预算是可靠的或合理的,所获取的管理信息是可靠的,预算管理具有较高的信度;相反,如果两次编制的预算相差很大,则说明预算不可靠,所获取的信息是不可靠的,预算管理信度较低。
效度,也即有效性,在预算管理中是指运用一定的预算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的效果与预期结果的一致程度。它不仅要求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而且还要求预算管理系统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能够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实现管理的目标。也就是要求一个预算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收集到可靠的信息,并且运用这些信息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地配置还必须起到激励员工完成企业目标的效用。因此,效度是预算管理的中心问题,一般而言,效度越高,则其信度也较高,而信度很高,其效度却未必高。影响预算管理效度的主要是预算执行者的主观感受。
综上所述,随着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普及,如何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另外国内对于预算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预算管理系统设计本身,很少涉及人的行为方面,这与当今以人为本思想的倡导有点脱节。而且人的行为又是影响预算管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控制系统时不能仅仅关注预算管理系统设计本身,还要重视人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但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评价预算管理的质量,就需要一个衡量标准,通过本文的分析,这个衡量标准就是信度与效度。由此可见,信度与效度应用在预算管理中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张鸣、张美霞:《预算管理的行为观及其模式》,《财经研究》1999年第3期。
[2]张进辅、徐小燕:《大学生情绪智力特征的研究》,《心理科学》2004年第3期。
[3]于增彪、袁光华、刘桂英、邢如其:《关于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系统的框架研究》,《会计研究》2004年第8期。
(编辑李寒珺)
一、预算管理面临的挑战
在二十世纪后期,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信息化水平日益发达、人的受重视程度日渐提高、市场环境瞬息万变,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控制系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如预算管理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预算管理中忽视人的作用。对此,针对预算管理以及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未来,理论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提倡在保持预算管理作为管理控制系统的前提下,对原有预算系统进行改进以适应环境变化,如战略预算、作业预算;另一种观点则倡导摒弃预算管理,发展一套替代系统——超越预算作为企业新的管理控制系统。而超越预算也并没有完全脱离预算。超越预算只是分离了预算的资源配置和业绩评价功能,并将资源配置计划的时间缩短而已,传统预算中的“滚动预算”、“弹性预算”和“零基预算”,仍是超越预算的根本。面临着环境的巨变,以人为本思想的倡导,企业需要对企业管理控制系统进行改变,不管是对上述一种或几种管理思想的借鉴,还是直接选择一种管理模式施行,都需要企业微观主体关注系统设计本身同时重视人的作用。因为人是预算的制订者、预算信息的利用者、预算的执行者、预算制度的被考核者,也是预算工作的主体,是预算工作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郑晶萍,2005)。因此,以人为本是预算管理的核心,离开了对人的关注的预算,企业的预算管理便无法有效运行。
二、将信度与效度引入到预算管理
尽管有许多新的预算技术方法和预算管理模式出现,然而这些预算技术方法和预算管理模式对企业条件和人员素质的要求各不相同。根据权变管理理论,任何管理方法和手段都只在一定范围内是有效的,不存在包医百病的神药(魏延军,2000),并进一步认为只要能把握在特定的环境下应用相应的理论就会有成效。问题是人们往往对所谓的“特定的”环境把握不准,如企业预算项目的性质不同,预算技术方法的选择也应该不同,因而经常使一些先进的预算技术方法和预算管理模式形同虚设。此外,预算管理系统本身也经常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许多预算技术方法、预算管理模式在设计阶段都是合理的,甚至是先进的,但由于外部环境的瞬息万变、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预算人员本身的素质问题,在预算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预算编制不切实际、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严重脱节等现象,这表明预算人员掌握预算信息的能力有限,而且其预算控制系统、预算考评与激励系统无法同预算管理系统相匹配。
再者,人的行为会影响预算过程的每一步,同时,预算管理也在影响着人的行为,所以,预算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个行为和道德规范问题(张鸣,1999)。Argyris(1952)最早把行为科学引入到预算管理的研究之中,将预算管理研究拓展到心理层面,研究心理等因素对于预算管理的影响。此后,部分学者对人的某种特定行为与预算效果之间的联系展开了研究。如:Brownell(1981)揭示出人的性格特点会影响预算效果,Mia(1988)认为管理者的态度也会影响预算效果。因此,人的行为是影响预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企业的预算管理系统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两点原因:一是预算管理系统本身的设计是否合理,即从理论上不存在自相矛盾的现象。设计合理的系统不仅要能从理论上进行验证,同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应该能够获得对未来环境的准确的、全面的信息。预算管理系统获取信息的质量是其能否有效应用于实际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该预算是否适应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即预算的施行能否用于合理配置企业的资源以有利于预算目标乃至战略目标的实现并最终为改善企业管理服务。前者涉及的就是预算管理的信度问题,即可靠性,后者涉及的就是预算管理的效度问题,即有效性。
信度和效度一般被用来评价心理测验的质量、考试的质量、医生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分的质量和调查问卷的质量等,例如在调查问卷中,信度是对调查对象而言的,它主要回答前后度量是否一致,即调查统计结果的可靠性问题;效度则是对调查统计所要研究的问题而言的,它主要回答度量工具是否合适,即调查结果的有效性问题。二者之间的关系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效度是信度的目的,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信度和效度除了以上的应用外,也有用于评价业绩管理质量的(王秀华,2004),其中业绩管理的信度主要是指业绩评价的可信性,同时也包括业绩管理系统各个组成部分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体受业绩管理主体(即管理者)、业绩管理客体(即被评价者)和业绩管理系统设计的影响;业绩管理的效度是指运用一定的业绩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的效果与预期结果的一致程度,具体受业绩管理客体(即被评价者)、制度设计、组织文化和组织环境的影响。这些信度和效度应用的共同点就是人的行为是影响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预算管理中,人的行为也是影响预算管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预算管理的质量主要是指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和预算执行的准确性,即预算管理结果符合企业预算期客观实际的程度。所以,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评价预算管理的质量。
在预算管理中,信度和效度是评价一个预算管理系统实用与否的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好的预算管理系统不仅要有较高的信度,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效度。效度是信度的目的,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缺乏信度的预算管理系统不可能实现较高的效度,信度较好的预算管理系统也不一定能够实现较高的效度;但要实现预算管理系统的高效度,却必须要求其提供高信度。只有信度和效度达到了统一,才能使预算管理系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预算管理系统的信度和效度进行研究。
三、预算管理中的信度与效度
信度,即可靠性,在预算管理中可以解释为预算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因为预算管理系统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考评与激励等,而且预算控制、预算考评与激励的设计在预算管理系统中是为了保证更好地编制预算与执行预算,也就是说,预算管理系统可以狭义的包括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而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包含了预算控制、预算考评与激励。另外,由于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基础,预算执行是预算编制的重要目的,预算编制可靠是预算执行有效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这正是信度与效度的关系。因此预算管理系统的信度主要就是指预算编制的可信性,同时也包括预算管理系统各个组成部分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俗的讲,预算管理系统的信度就是研究某一预算管理系统在多次测试中有多少次是正确的或合理的,或每次测试属于正确的或合理的概率是多少,这可以用预算管理所获取信息的可靠性来概括。为了保证预算管理具有较高的信度,首先要对该预算管理系统进行合理性测试,只有系统本身不自相矛盾,才可能得出可能正确的或合理的结论;其次还要对介入预算管理系统的环境和人进行测试。例如:同一管理者在相近时间内,运用相同的方法对本部门编制两次同一预算期的预算,假定在此相近时间内没有影响预算编制的重大事件发生,此种情况下,若两次编制的预算一致或相似,则说明预算是可靠的或合理的,所获取的管理信息是可靠的,预算管理具有较高的信度;相反,如果两次编制的预算相差很大,则说明预算不可靠,所获取的信息是不可靠的,预算管理信度较低。
效度,也即有效性,在预算管理中是指运用一定的预算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的效果与预期结果的一致程度。它不仅要求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而且还要求预算管理系统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能够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实现管理的目标。也就是要求一个预算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收集到可靠的信息,并且运用这些信息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地配置还必须起到激励员工完成企业目标的效用。因此,效度是预算管理的中心问题,一般而言,效度越高,则其信度也较高,而信度很高,其效度却未必高。影响预算管理效度的主要是预算执行者的主观感受。
综上所述,随着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普及,如何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另外国内对于预算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预算管理系统设计本身,很少涉及人的行为方面,这与当今以人为本思想的倡导有点脱节。而且人的行为又是影响预算管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控制系统时不能仅仅关注预算管理系统设计本身,还要重视人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但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评价预算管理的质量,就需要一个衡量标准,通过本文的分析,这个衡量标准就是信度与效度。由此可见,信度与效度应用在预算管理中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张鸣、张美霞:《预算管理的行为观及其模式》,《财经研究》1999年第3期。
[2]张进辅、徐小燕:《大学生情绪智力特征的研究》,《心理科学》2004年第3期。
[3]于增彪、袁光华、刘桂英、邢如其:《关于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系统的框架研究》,《会计研究》2004年第8期。
(编辑李寒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