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关于自发性气胸一症,在国内文献上除张氏及陈氏等之报告外,尚未见有其他报道为此特将32例综合分析,并就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结合示例加以讨论,最后并就复发性气胸的防治,略予简单的文献复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自发性气胸一症,在国内文献上除张氏及陈氏等之报告外,尚未见有其他报道为此特将32例综合分析,并就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结合示例加以讨论,最后并就复发性气胸的防治,略予简单的文献复习。
其他文献
日本血吸虫的尾蚴由皮肤侵入人体,形成幼虫,需经25天的发育,始能成熟产卵。虫卵是引起宿主组织产生病理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越重,时间越长,虫卵累积所引起的变化也就越大。常规治疗即使能杀死成虫,但组织内病理变化的恢复,仍须相当时日甚至不能完全恢复。因此如能在感染後幼虫尚未成熟产卵之前进行有效治疗,则可以达到预防感染之效,从而避免了虫卵所引起的病理变化。
患者(住院号86,692,尸检号4,264)男性,50岁,银行职员。于1954年2月1日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加重及心前区不适四日第三次入中国协和医院诊治。
由於测定黄疸指数所用之血清标本采取的方法较为困难,我们试用了一种新的血清标本采取法——快速析出法:经过四个月来的试用和比较,结果尚称满意。
在较大的城市可喷撒DDT以控制疟疾,但是在人口分散和运输不便的内地乡村,此法便不能应用。因之有人用氯化奎宁(Chloroquine)加于食盐中,以备人们日常烹饪之用,因为氯化奎宁在100℃的酸性液中煮沸3-4小时仍不变质。
酒石酸锑钾制剂虽毒性较大,却仍为治疗日本血吸虫病之最有效药物。此药对心肌的毒性作用晚近已被重视。1950年初作者(胡)参加大规模锑剂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时曾见到二例突然死亡,临死前均有心跳加速及心律极端不齐的现象,当时虽未及做心电图,但临床上很符合心室颤动乃致死亡。心肌受损,早期临床徵象常不显著,诊断每感困难。心电图之改变则颇有诊断价值。锑剂对心电图的影响国外文献虽有报告,但国内除陶寿淇氏等报告25例
胃液游离盐酸滴定所采用之指示剂,过去都为拖普氏指示剂(Topfer)。而这种指示剂中的双甲胺基氮苯(dimethyl aminoazobenzol)在国内很难购得,所用者均为库存之舶来品,而且价值高昂。因此作者根据该指示剂的指示原理及胃液游离盐酸pH游离范围而改用0.1%之甲基橙(metehyl orange)水溶液代替,经多次滴定校对后,证明两者结果完全相符,但0.1%甲基橙水溶液所指示游离酸存
早在1913年Barnes和Branch两氏即曾使用胂剂中之洒尔佛散(Salvarsan)来治疗丝虫病,此後McNaughton(1916),Ikegami(1920),Okuda(1925)等氏也先後使用同一药品治疗丝虫病,都认为有效。1914年以後许多学者又曾试用新阿斯凡纳明(Neoarsphenamine)治疗丝虫病,所获结果颇不一致,Roussel氏(1914)认为效果不确实,Dalal氏
近年来,国内文献关於肺部浸润同时合并有嗜酸球增加的各种症候群的报告,有王、张等氏以对於Loeffler氏症候群的介绍,钱、楼等氏对於热带嗜酸性白血球增多症的详细分析,使国人对於此种“肺嗜酸球增多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於血吸虫病所引起的肺部浸润现象,按其发病机转,也应该包括在“肺嗜酸球增加症”中。Ritchken氏及Crofton氏均曾分别论及以血吸虫为病因的“肺嗜酸球增多症”。但是由於日本血吸
明确各抗疟药物在机体中的分布和周转过程,对于制订它们的合应用是极重的。文献中曾屡次指出:抗疟药物的疗效决定于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但由于认识到在疟原虫的发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组织阶段,所以对于药物在组织中的浓度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