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的推动作用逐渐显现。民族地区发挥其资源、文化、环境生态等特色禀赋优势,发展特色村寨旅游,将其作为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经济、文化及生态价值基础上,探究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并通过对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小庄村和丹麻镇的实地调查分析,找出发展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对乡村振兴产生的积极影响及其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9BJL0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的推动作用逐渐显现。民族地区发挥其资源、文化、环境生态等特色禀赋优势,发展特色村寨旅游,将其作为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经济、文化及生态价值基础上,探究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并通过对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小庄村和丹麻镇的实地调查分析,找出发展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对乡村振兴产生的积极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对策与建议。
其他文献
基于系统分析视角下,借用Vensim软件模拟4种不同情景下乡村振兴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在旅游城镇化的影响下,张家界地区乡村振兴呈现典型的非线性特征。(2)在4个方案中,以产业兴旺-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居民幸福协同发展模式的仿真结果为最优,它既能确保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又能降低由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造成的人口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还能够有效地提高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3)通过政策干预与宏观调控,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农民在传统与现代交织下的乡村变迁浪潮中做出何种选择将深刻影响未来城乡关系的演变进程。本文以个体农民为对象,以乡村发展现实为基础,根据农民与土地、村庄关系的松动程度将其划分为离土离村型、离土守村型、守土离村型与守土守村型四种基本类型,并从外生与内生两个角度重点解读其中两种具有过渡意义的分化形态背后所折射出的“城愁”与“乡愁”。本文提出应从大城市城镇化与小农户现代化两方面着手,
乡村文化振兴是解决中国乡村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其内涵丰富,包含重建乡村道德规范、保留乡村特色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维度。阐释了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必须面对的三组矛盾,即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乡村地域文化、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破解三组矛盾的建议,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基础上,加强乡村
基于Friedberg-Lee模型,在薄壁近似下我们研究了强子夸克一级相变的动力学机制,详细讨论了稳定真空相气泡的场位形、表面张力、临界半径和核合成自由能等物理量随温度与夸克化学势密度的变化关系。通过与精确解的对比,讨论了薄壁近似的适用条件,以及薄壁近似的优缺点等问题。
通过系统梳理前人对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研究,比较分析我国大陆现有的5个海岛县2015—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和乡村振兴现状。研究表明,海岛县县域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和乡村振兴战略互为基础,互相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能为海岛县全时空旅游目的地打造夯实基础,全域旅游供给侧全业态能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抓手,全域旅游消费端全过程能促成村民生活富裕。对南澳县布局发展全域旅游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
民营企业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主要受益群体。文章实证检验了2018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改革对民营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升政策强度对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数量和创新产出质量均有显著的激励效果。这些效果存在行业、规模、技术类型、生命周期等方面的异质性:在创新投入方面,对非制造业民营企业、非大型民营企业、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成熟期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激励效果更大;在创新产出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育龄群众和家庭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家庭和谐幸福,维护群众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作为长期在卫生健康系统工作的领导,王培安会长在公众健康促进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也有着丰富经验。健康中国行动是落实以人民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立足“乡村”,但又不能囿于“乡村”,而应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国家战略高度予以认识和把握。这既是由我国城乡发展的主要矛盾所决定,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县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与县城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导向不同,县域发展的基本导向是乡村振兴,其主要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县域居于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国家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