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8月31日,中国教育部和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在伊斯兰堡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拟共同建立“巴基斯坦中国科技大学”,中方将由北京邮电大学牵头,联合中国其他大学,同巴方高等教育委员会一起设计规划、管理、运作该大学。林金桐出任巴基斯坦中国科技大学筹备工作组中方组长。
点击搜狐网人物频道,查询因特网上的人气指数排名信息,在文化科学教育界,林金桐名列第一。如果再点出大学校长这一项,人们发现,四川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大学、人民大学等优秀大学的校长均列在前十名之中,然而高居榜首的,最近几年来,一直就是林金桐。网上评论说,林金桐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校长。
告别泰晤士走上校长的岗位
林金桐毕业于北大,在英国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南安普敦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后到伦敦,受聘于伦敦大学英皇学院。1993年, 林金桐告别学习和工作了8年的英国,告别了在英国优越的学术和社会地位以及丰厚的收入,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林金桐说,是一种民族的归属感、文化的归属感驱使自己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1994年,在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担任系主任的林金桐,主持了系里一系列的改革,拉开了他从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序幕,无线电工程系的改革举动,在中国高校的改革进程中走在前列。
1998年3月,林金桐出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在就职演说中, 他说:“我对校长的理解是两个字:责任。”关于现代大学的教育改革, 他已经形成了自己比较完整而又独特的一套思路和想法, 并不断地使之丰满和完善。
在他的领导下,学校组建了校产集团,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重组校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由杰出教授组成, 与行政相对独立, 掌握大学的学术权力,承担学科建设、学术发展等重大问题的咨询、评议、审定工作。
1997年全校科研经费4500万元,2000年达1亿元。1998年校办产业注册资金5000万元,2000年为1.1亿元。1997年北邮SCI和EI科技论文检索分别列全国排名第108位和第42位,1999年进步为第87位和第33位。研究生、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连续数年保持全国最高水平,入学新生质量继续保持全优秀的水平。《亚洲周刊》评选35所亚太地区优秀科技类大学,北邮的新生质量被评为亚太第8名。
大学想办好,教授要负责
林金桐当校长,最用心、最着力的是学校基本建设,为此,他着力推行“教授负责制”。他相信,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依靠教授和他们领导的学术团队,学校要给教授掌握研究组人、财、物的权利,同时也就交给教授领导研究组的责任了。只要教授负责了,学科方向就有了,育人质量就保证了,科研经费就来了,师资队伍也就建设起来了。
现在的北邮,一批在最近十年成长起来的教授所领导的研究组发展到十多个人的很平常,几十人的也不少见,上百人的也不止一个两个。他们同时承担的国家研究课题和企业研发项目通常有十个八个,育人的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的博士、硕士供不应求,在发达地区乃至国际上的求职就业的竞争力相当强。他们在国际电信联盟担任职务,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在科技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的科技委员会里担任要职,在国家重大项目中担任专家,他们合作的伙伴已经从国内拓展到德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
前年,林校长陪着一位英国大学校长参观一位教授的研究组,他对那位校长说:“我猜想这间办公室可以和英国比较好的教授办公室相媲美。”那位英国校长说:“我相信英国没有一个教授有这么好的办公室。”
在日本横须贺科技公园里,有一个北邮教授张平创办的研究所。大学教授把研究所建到发达国家去,这在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假如不是仅有的,也必定是少有的。
爱尔兰总统访华,邀请百名软件企业家参加早餐招待会,应邀嘉宾中有一位是来自北邮的教授廖建新。廖教授创办的“东信北邮”,几年工夫,已经是200多员工的规模,年销售额达到3亿元。
林金桐任校长后,与校领导和全校教师一起制定的学校建设目标是研究型大学,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现在的北京邮电大学,堪称“六星级”大学。211工程一颗星,研究生院一颗星,国家重点实验室一颗星,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一颗星,国家重点学科一颗星,国家工程实验室一颗星。在国家历年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北邮的两个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直名列前茅。
这当然是学校多年学科建设的成就,而教授负责制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至关重要的。
创办国际学院
21世纪初,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一股国际合作办学的潮流。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实行国际合作,促使北邮的教学科研水平跨越式提高,一直是林金桐的迫切愿望。但是他对那种帮助外国大学招收高考落榜生的“2+2”、“3+1”等等模式不感兴趣,北邮谢绝了许多由中介机构介绍的形形色色的合作。
2003年暑期,林金桐率学校代表团访问英国的7所优秀大学,最后一站是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艾真·斯密校长设晚宴招待,林金桐在席间提出了在北京合办一所国际学院的倡议,他说:“我们当大学校长,追求什么?不就是在我们的任期之内,能签发成千上万个学位证书,往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壮大大学的校友队伍吗?如果这一批批毕业生中,又有不少优秀的人物,因此使我们的大学更加得到世人的赞誉,那就更加是学校和校长的光荣了。”
对于北邮学生的素质,玛丽女王学院是了解的。2001年,9名北邮普通毕业生,前往玛丽女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一年以后其中的7名获优秀硕士毕业生称号,而玛丽女王学院优秀生控制比例是10%,林金桐于是又说:“如果我们来共同培养这些优秀的学生,融合两校办学长处,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他们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一定会为我们两所大学增光。”
就是在那天晚上,双方达成了合作办学的共识:
第一,国际学院要为国际化、全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培养人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跨国公司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论是外国到中国来创办的,还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企业,都需要它的员工,特别是管理和技术骨干既熟悉中文,也熟悉英文;既尊重东方文化,又尊重西方文化,既了解中国国情,又了解国际法则。
第二,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极大地改善了一部分中国家庭的经济状况,即使这一部分人群只占中国人口的5%、10%,那也相当于整个英国的人口了。这些家庭中有一部分子女,他们完全有能力考取北邮,同时又愿意接受中英优质教育资源融合在一起的更高质量的教育,因此,这样的国际学院,不乏生源。
第三,与赴英留学相比,学生家庭需要支出的费用仅仅是五分之一。赴英留学本科教育大约需花100万人民币,在国际学院4年的学费加生活费大约是20万人民币。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国际学院会受到一部分改善了经济状况的家庭的欢迎。
几个月后,中英双方签署了一份合作办学协议,又过了几个月,到2004年9月,国际学院的第一届两个专业就正式开班了。
国际学院以玛丽女王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为蓝本,结合中国的标准制定教学计划,低年级用汉、英双语授课,高年级全部用英语授课,合格毕业生同時获得两所大学的文凭。
教学管理基本采用玛丽女王学院模式;教学质量接受中国教育部和英国质量保证委员会(QAA)的检查和评估。
在撰写这篇报道的时候,国际学院第四届招收工作已经完成,新生规模500人。从考生报名之踊跃,各省市录取分数线之高,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个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赢得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认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国际学院也受到英国多方面的关注,英国驻华大使、英国文化委员会官员、IEE主席、英国电信联盟主席等都到学院访问视察过,BBC节目和网站上也都有过报道和记载。2007年3月,英国质量保证委员会(QAA)正式对国际学院两年多的教学工作实行全面评估;5月,英国工程与技术协会(IET,即原IEE)工程教育认证小组对国际学院两个专业工学学士学位进行认证。他们都对国际学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对教育质量表示满意。
在一本介绍国际学院的小册子上,笔者看到四年前艾真·斯密校长和林校长的题词。斯密校长所题意思是“真正的国际合作体验”,林金桐题词内容是“优质资源的融合,中英文化的交流。”
国际影响力
林金桐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他在光电子学和通信技术领域的地位。1990年,当他在伦敦大学工作时,第一次在国际会议上发表特邀报告,是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国际光学工程师协会(SPIE)年会。会后,他又应帕拉劳依公司的邀请,去波士顿为公司研究院的技术人员作了报告。他的老师叶培大听说,高兴地立即告诉国内的同行们:“林金桐在美国做特邀报告了。”
回国以后,国际学术界依然时常邀请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甚至更加频繁。这不仅是因为林金桐确实还在搞学问、有个很好的研究组,而且更重要的,林金桐现在是在中国,在一个飞速发展的、引起世界特别关注的国度工作,外国的同仁们希望听到由林金桐传递的来自那块土地上的信息。1996年夏,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的欧洲光通信年会(ECOC)邀请林金桐为大会作特邀报告。另外的两个特邀报告分别来自美国和欧洲。当时,林金桐告诉与会者,到2005年,当中国完成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网络最大、用戶最多、技术先进、服务周到的电信大国。会议主席在小结发言时对听众说:“让我们拭目以待。”实际上,中国在2003年,提前两年实现了这个目标。
迄今,林金桐先后在中国之外的9个国家的17个城市作过学术报告,其中有12次大会特邀报告,包括像光纤通信年会(OFC)、欧洲光通信年会(ECOC)和光电子与通信年会(OECC)等等影响力很大的国际会议。
国际学术界的同仁们敬重他信任他,推举他出任大型国际会议的会议主席,或者程序委员会主席。这些年来,他领导组织的大中型国际会议不下十个,例如通信技术会议(ICT)、国际电信会议(ITC)、亚太光通信会议(APOC)、国际光电子与通信年会(OECC)、国际通信流量大会(ITC)、国际中国通信大会(ChinaCom)等等,均获得成功,受到学术界普遍的称赞。
从1991年起,林金桐应聘为美国光学学会 《OPTICS LETTERS》期刊审稿。2002年,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通信杂志聘请他担任编委。
1998年,中国总理与英国首相建议成立《中英论坛》,林金桐担任中方核心成员,并任教育组组长。论坛隔年分别在英、中举行会议,探讨中英各方面的合作,1999年的开坛仪式是在伦敦举行的,江泽民主席和布莱尔首相出席了仪式并讲话。2002年他又随团到英格兰赴会,在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受到布莱尔首相的接见。
2005年,是北京邮电大学建校50周年。林金桐激动、兴奋:“大庆之际在任,真是三生有幸。”他全力以赴组织好三大校庆活动。一是人民大会堂的庆典,它面向校友、师生员工,面向社会;二是《同一首歌:走进北邮》,它主要面向在校学生;三是国际大学校长论坛,它面向世界,扩大北邮影响。
林金桐联络了日本、韩国、德国、法国的四所大学校长,共同倡议发起《国际大学校长论坛:信息通信技术教育》(IFUP:ICT Education),邀请来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瑞典、俄罗斯、西班牙、古巴、越南、马来西亚、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等国五十多个著名的信息通信技术强势的大学校长,加上国内的清华、上海交大、电子科大、西安电子科大、南京邮电、重庆邮电等大学的校长,百名大学校长聚首北京,共商信息通信技术高等教育大计,盛况空前。在会议闭幕式上,当林金桐将大会会旗传递给韩国信息通信大学的校长的时候,全场欢声雷动,祝贺这个国际论坛将每年一次轮番举办下去。
2006年,林金桐出席了在韩国举行的第二届论坛,他还参加了2007年11月在阿联酋举办的第三届。现在,与会者都尊称他为“论坛创始人”。一位印度校长对他说:“你,和你们北邮,创造了历史。”
2006年的樱花时节,林金桐应日本电气通信大学邀请,在开学典礼上,用英语对几百名大学新生和他们的家长,作了题为《面对变幻着的世界》的讲演,受到热烈欢迎。邀请一个外国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讲话,对日本电气通信大学来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一个大学校长走出国门,把讲演作到外国,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相信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林金桐是伦敦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客座教授。2002年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授予他名誉院士称号,2005年,他获得两项国际荣誉: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IEE)的院士(Fellow)头衔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荣誉科学博士称号。
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国的留学生派出制度造就培养了林金桐这样一位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大学校长,而林金桐也为中国的学术界、高等教育界登上国际舞台,并且逐步走到舞台中央,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林金桐曾经告诉笔者,他喜欢肖邦。音乐评论家说,肖邦的作品严谨到没有一句废话;肖邦的曲子,以情感人,至情至性;肖邦的灵魂,热情而有追求。读者难道没有感觉到,在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音乐家和我们这篇报道的主人公林金桐之间,在品行与人格方面,有着某种共鸣,在灵魂中,有着某种相通吗?
林金桐——一个兼具激情和理性的中国当代的魅力大学校长,改写了人们心目中的大学校长的形象,他今天还在努力前行。
点击搜狐网人物频道,查询因特网上的人气指数排名信息,在文化科学教育界,林金桐名列第一。如果再点出大学校长这一项,人们发现,四川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大学、人民大学等优秀大学的校长均列在前十名之中,然而高居榜首的,最近几年来,一直就是林金桐。网上评论说,林金桐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校长。
告别泰晤士走上校长的岗位
林金桐毕业于北大,在英国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南安普敦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后到伦敦,受聘于伦敦大学英皇学院。1993年, 林金桐告别学习和工作了8年的英国,告别了在英国优越的学术和社会地位以及丰厚的收入,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林金桐说,是一种民族的归属感、文化的归属感驱使自己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1994年,在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担任系主任的林金桐,主持了系里一系列的改革,拉开了他从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序幕,无线电工程系的改革举动,在中国高校的改革进程中走在前列。
1998年3月,林金桐出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在就职演说中, 他说:“我对校长的理解是两个字:责任。”关于现代大学的教育改革, 他已经形成了自己比较完整而又独特的一套思路和想法, 并不断地使之丰满和完善。
在他的领导下,学校组建了校产集团,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重组校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由杰出教授组成, 与行政相对独立, 掌握大学的学术权力,承担学科建设、学术发展等重大问题的咨询、评议、审定工作。
1997年全校科研经费4500万元,2000年达1亿元。1998年校办产业注册资金5000万元,2000年为1.1亿元。1997年北邮SCI和EI科技论文检索分别列全国排名第108位和第42位,1999年进步为第87位和第33位。研究生、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连续数年保持全国最高水平,入学新生质量继续保持全优秀的水平。《亚洲周刊》评选35所亚太地区优秀科技类大学,北邮的新生质量被评为亚太第8名。
大学想办好,教授要负责
林金桐当校长,最用心、最着力的是学校基本建设,为此,他着力推行“教授负责制”。他相信,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依靠教授和他们领导的学术团队,学校要给教授掌握研究组人、财、物的权利,同时也就交给教授领导研究组的责任了。只要教授负责了,学科方向就有了,育人质量就保证了,科研经费就来了,师资队伍也就建设起来了。
现在的北邮,一批在最近十年成长起来的教授所领导的研究组发展到十多个人的很平常,几十人的也不少见,上百人的也不止一个两个。他们同时承担的国家研究课题和企业研发项目通常有十个八个,育人的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的博士、硕士供不应求,在发达地区乃至国际上的求职就业的竞争力相当强。他们在国际电信联盟担任职务,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在科技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的科技委员会里担任要职,在国家重大项目中担任专家,他们合作的伙伴已经从国内拓展到德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
前年,林校长陪着一位英国大学校长参观一位教授的研究组,他对那位校长说:“我猜想这间办公室可以和英国比较好的教授办公室相媲美。”那位英国校长说:“我相信英国没有一个教授有这么好的办公室。”
在日本横须贺科技公园里,有一个北邮教授张平创办的研究所。大学教授把研究所建到发达国家去,这在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假如不是仅有的,也必定是少有的。
爱尔兰总统访华,邀请百名软件企业家参加早餐招待会,应邀嘉宾中有一位是来自北邮的教授廖建新。廖教授创办的“东信北邮”,几年工夫,已经是200多员工的规模,年销售额达到3亿元。
林金桐任校长后,与校领导和全校教师一起制定的学校建设目标是研究型大学,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现在的北京邮电大学,堪称“六星级”大学。211工程一颗星,研究生院一颗星,国家重点实验室一颗星,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一颗星,国家重点学科一颗星,国家工程实验室一颗星。在国家历年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北邮的两个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直名列前茅。
这当然是学校多年学科建设的成就,而教授负责制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至关重要的。
创办国际学院
21世纪初,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一股国际合作办学的潮流。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实行国际合作,促使北邮的教学科研水平跨越式提高,一直是林金桐的迫切愿望。但是他对那种帮助外国大学招收高考落榜生的“2+2”、“3+1”等等模式不感兴趣,北邮谢绝了许多由中介机构介绍的形形色色的合作。
2003年暑期,林金桐率学校代表团访问英国的7所优秀大学,最后一站是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艾真·斯密校长设晚宴招待,林金桐在席间提出了在北京合办一所国际学院的倡议,他说:“我们当大学校长,追求什么?不就是在我们的任期之内,能签发成千上万个学位证书,往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壮大大学的校友队伍吗?如果这一批批毕业生中,又有不少优秀的人物,因此使我们的大学更加得到世人的赞誉,那就更加是学校和校长的光荣了。”
对于北邮学生的素质,玛丽女王学院是了解的。2001年,9名北邮普通毕业生,前往玛丽女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一年以后其中的7名获优秀硕士毕业生称号,而玛丽女王学院优秀生控制比例是10%,林金桐于是又说:“如果我们来共同培养这些优秀的学生,融合两校办学长处,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他们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一定会为我们两所大学增光。”
就是在那天晚上,双方达成了合作办学的共识:
第一,国际学院要为国际化、全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培养人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跨国公司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论是外国到中国来创办的,还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企业,都需要它的员工,特别是管理和技术骨干既熟悉中文,也熟悉英文;既尊重东方文化,又尊重西方文化,既了解中国国情,又了解国际法则。
第二,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极大地改善了一部分中国家庭的经济状况,即使这一部分人群只占中国人口的5%、10%,那也相当于整个英国的人口了。这些家庭中有一部分子女,他们完全有能力考取北邮,同时又愿意接受中英优质教育资源融合在一起的更高质量的教育,因此,这样的国际学院,不乏生源。
第三,与赴英留学相比,学生家庭需要支出的费用仅仅是五分之一。赴英留学本科教育大约需花100万人民币,在国际学院4年的学费加生活费大约是20万人民币。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国际学院会受到一部分改善了经济状况的家庭的欢迎。
几个月后,中英双方签署了一份合作办学协议,又过了几个月,到2004年9月,国际学院的第一届两个专业就正式开班了。
国际学院以玛丽女王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为蓝本,结合中国的标准制定教学计划,低年级用汉、英双语授课,高年级全部用英语授课,合格毕业生同時获得两所大学的文凭。
教学管理基本采用玛丽女王学院模式;教学质量接受中国教育部和英国质量保证委员会(QAA)的检查和评估。
在撰写这篇报道的时候,国际学院第四届招收工作已经完成,新生规模500人。从考生报名之踊跃,各省市录取分数线之高,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个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赢得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认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国际学院也受到英国多方面的关注,英国驻华大使、英国文化委员会官员、IEE主席、英国电信联盟主席等都到学院访问视察过,BBC节目和网站上也都有过报道和记载。2007年3月,英国质量保证委员会(QAA)正式对国际学院两年多的教学工作实行全面评估;5月,英国工程与技术协会(IET,即原IEE)工程教育认证小组对国际学院两个专业工学学士学位进行认证。他们都对国际学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对教育质量表示满意。
在一本介绍国际学院的小册子上,笔者看到四年前艾真·斯密校长和林校长的题词。斯密校长所题意思是“真正的国际合作体验”,林金桐题词内容是“优质资源的融合,中英文化的交流。”
国际影响力
林金桐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他在光电子学和通信技术领域的地位。1990年,当他在伦敦大学工作时,第一次在国际会议上发表特邀报告,是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国际光学工程师协会(SPIE)年会。会后,他又应帕拉劳依公司的邀请,去波士顿为公司研究院的技术人员作了报告。他的老师叶培大听说,高兴地立即告诉国内的同行们:“林金桐在美国做特邀报告了。”
回国以后,国际学术界依然时常邀请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甚至更加频繁。这不仅是因为林金桐确实还在搞学问、有个很好的研究组,而且更重要的,林金桐现在是在中国,在一个飞速发展的、引起世界特别关注的国度工作,外国的同仁们希望听到由林金桐传递的来自那块土地上的信息。1996年夏,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的欧洲光通信年会(ECOC)邀请林金桐为大会作特邀报告。另外的两个特邀报告分别来自美国和欧洲。当时,林金桐告诉与会者,到2005年,当中国完成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网络最大、用戶最多、技术先进、服务周到的电信大国。会议主席在小结发言时对听众说:“让我们拭目以待。”实际上,中国在2003年,提前两年实现了这个目标。
迄今,林金桐先后在中国之外的9个国家的17个城市作过学术报告,其中有12次大会特邀报告,包括像光纤通信年会(OFC)、欧洲光通信年会(ECOC)和光电子与通信年会(OECC)等等影响力很大的国际会议。
国际学术界的同仁们敬重他信任他,推举他出任大型国际会议的会议主席,或者程序委员会主席。这些年来,他领导组织的大中型国际会议不下十个,例如通信技术会议(ICT)、国际电信会议(ITC)、亚太光通信会议(APOC)、国际光电子与通信年会(OECC)、国际通信流量大会(ITC)、国际中国通信大会(ChinaCom)等等,均获得成功,受到学术界普遍的称赞。
从1991年起,林金桐应聘为美国光学学会 《OPTICS LETTERS》期刊审稿。2002年,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通信杂志聘请他担任编委。
1998年,中国总理与英国首相建议成立《中英论坛》,林金桐担任中方核心成员,并任教育组组长。论坛隔年分别在英、中举行会议,探讨中英各方面的合作,1999年的开坛仪式是在伦敦举行的,江泽民主席和布莱尔首相出席了仪式并讲话。2002年他又随团到英格兰赴会,在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受到布莱尔首相的接见。
2005年,是北京邮电大学建校50周年。林金桐激动、兴奋:“大庆之际在任,真是三生有幸。”他全力以赴组织好三大校庆活动。一是人民大会堂的庆典,它面向校友、师生员工,面向社会;二是《同一首歌:走进北邮》,它主要面向在校学生;三是国际大学校长论坛,它面向世界,扩大北邮影响。
林金桐联络了日本、韩国、德国、法国的四所大学校长,共同倡议发起《国际大学校长论坛:信息通信技术教育》(IFUP:ICT Education),邀请来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瑞典、俄罗斯、西班牙、古巴、越南、马来西亚、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等国五十多个著名的信息通信技术强势的大学校长,加上国内的清华、上海交大、电子科大、西安电子科大、南京邮电、重庆邮电等大学的校长,百名大学校长聚首北京,共商信息通信技术高等教育大计,盛况空前。在会议闭幕式上,当林金桐将大会会旗传递给韩国信息通信大学的校长的时候,全场欢声雷动,祝贺这个国际论坛将每年一次轮番举办下去。
2006年,林金桐出席了在韩国举行的第二届论坛,他还参加了2007年11月在阿联酋举办的第三届。现在,与会者都尊称他为“论坛创始人”。一位印度校长对他说:“你,和你们北邮,创造了历史。”
2006年的樱花时节,林金桐应日本电气通信大学邀请,在开学典礼上,用英语对几百名大学新生和他们的家长,作了题为《面对变幻着的世界》的讲演,受到热烈欢迎。邀请一个外国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讲话,对日本电气通信大学来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一个大学校长走出国门,把讲演作到外国,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相信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林金桐是伦敦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客座教授。2002年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授予他名誉院士称号,2005年,他获得两项国际荣誉: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IEE)的院士(Fellow)头衔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荣誉科学博士称号。
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国的留学生派出制度造就培养了林金桐这样一位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大学校长,而林金桐也为中国的学术界、高等教育界登上国际舞台,并且逐步走到舞台中央,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林金桐曾经告诉笔者,他喜欢肖邦。音乐评论家说,肖邦的作品严谨到没有一句废话;肖邦的曲子,以情感人,至情至性;肖邦的灵魂,热情而有追求。读者难道没有感觉到,在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音乐家和我们这篇报道的主人公林金桐之间,在品行与人格方面,有着某种共鸣,在灵魂中,有着某种相通吗?
林金桐——一个兼具激情和理性的中国当代的魅力大学校长,改写了人们心目中的大学校长的形象,他今天还在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