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本教育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关注。为了真正落实生本教育,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小学语文阅读作为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手段,必须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本文重点探讨了生本教育理念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希望能够给其他教育者以启示。
【关键词】 生本教育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引言:
所谓生本教育理念, 主要强调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教育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真正落实“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教师对所教学生的深度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立足于学生特性以及需求的基础上施展个性化教育。对于义务阶段的教学来说,小学语文学科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教师更应该重视语文阅读的教学工作,让学生能够真正沉浸在语文的阅读氛围中,物我两忘。
一、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热情
学习语文就意味着需要进行大量阅读。而朗读则是阅读最核心、也是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朗读,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朗读能够让学生真正身临其境,感知到文字本身的美。每一篇经典、每一首诗词,都能够因为朗读焕发出全新的光彩。声音的抑扬顿挫、起承转合都能够让文字呈现出不同的质感,也会赋予文字超然于外的内涵。不同的音色和音调,所带来的阅读效果是不同的,自然学生的感受也会随之改变。所以教师能够通过朗读(例如男女配合读、分角色阅读等等)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间蕴藏的深意。这样学生就不只是通过视觉感受课文,还加入了听觉,直接丰富了阅读体验。
例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教师在读的时候想象秋雨扑面的感受,想象秋雨淅淅沥沥而下,无论是银杏树还是枫树,都带着秋雨的气息,当一望无际的原野沐浴在秋雨下,一切都充斥着秋天独有的气味,带来丰收的喜悦。在这种情境下让学生带着对秋雨的感恩和向往重新阅读课文,将会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体验感。学生会感觉那雨真地落在脸上,那景色好像就在眼前。借助于朗读的方式,能够给原本单调的文字以全新的生命力,让情感更容易为学生接受。
二、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其教学任务不只是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用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对文字的喜悦。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方式上下功夫。生本教育理念其实也是基于此提出的,主要为了让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作为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考试取得了什么名次,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阅读收获。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权利。学生如果愿意,也可以挑选自己偏爱的文段进行批注或者摘录。甚至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式阅读。只有语文课堂真正开放自由,学生的想象力才能真正获得解放。教师不需要强迫学生只能选择教材进行学习,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换言之,只要学生喜欢以何种方式阅读,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
例如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材,其中有一个模块是《快乐读书吧》。这一章节提供了很多阅读书目给学生,比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神笔马良》等等。如果学生喜欢,教师完全可以尊重学生的阅读自由,甚至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为大家阅读自己喜欢的片段,彼此交流阅读的感受,写写读后感等等。这样做,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三、发现群文异同,深化主题理解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教育者所提倡的语文阅读方式,类似于主题阅读。小学语文课文有不同的单元构成,每个单元都有相对应的主题。每个主题所包含的课文都比较相似。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以单元为一个学习对象,让学生比较文章的异同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例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要包含《古诗三首》《燕子》《荷花》等课文,可以通过课文的选择看出这一单元的主题和自然有关。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文体描绘自然景物时的区别。比如这一单元第一课选取的古诗有杜甫的《绝句》,其中有一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和第二课《燕子》可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同样是描写燕子,在语言风格和阅读感受方面有什么异同点。这样学生能够对课文进行横向比较,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形成一定的判断力,也会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让他们在比较中发现文章的内在联系。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力可以真正得到提升。
结束语:
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是阅读。随著生本理念的深入人心,教师必须思考教学的新方向。既然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无疑非常重要。总之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这是每个教师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高尚仁.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8(33):132-133.
[2] 王芳,翟元玲.体验阅读课堂 丰富学生情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感体验的提升[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111-112.
[3] 周超.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143.
【关键词】 生本教育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引言:
所谓生本教育理念, 主要强调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教育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真正落实“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教师对所教学生的深度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立足于学生特性以及需求的基础上施展个性化教育。对于义务阶段的教学来说,小学语文学科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教师更应该重视语文阅读的教学工作,让学生能够真正沉浸在语文的阅读氛围中,物我两忘。
一、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热情
学习语文就意味着需要进行大量阅读。而朗读则是阅读最核心、也是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朗读,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朗读能够让学生真正身临其境,感知到文字本身的美。每一篇经典、每一首诗词,都能够因为朗读焕发出全新的光彩。声音的抑扬顿挫、起承转合都能够让文字呈现出不同的质感,也会赋予文字超然于外的内涵。不同的音色和音调,所带来的阅读效果是不同的,自然学生的感受也会随之改变。所以教师能够通过朗读(例如男女配合读、分角色阅读等等)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间蕴藏的深意。这样学生就不只是通过视觉感受课文,还加入了听觉,直接丰富了阅读体验。
例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教师在读的时候想象秋雨扑面的感受,想象秋雨淅淅沥沥而下,无论是银杏树还是枫树,都带着秋雨的气息,当一望无际的原野沐浴在秋雨下,一切都充斥着秋天独有的气味,带来丰收的喜悦。在这种情境下让学生带着对秋雨的感恩和向往重新阅读课文,将会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体验感。学生会感觉那雨真地落在脸上,那景色好像就在眼前。借助于朗读的方式,能够给原本单调的文字以全新的生命力,让情感更容易为学生接受。
二、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其教学任务不只是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用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对文字的喜悦。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方式上下功夫。生本教育理念其实也是基于此提出的,主要为了让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作为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考试取得了什么名次,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阅读收获。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权利。学生如果愿意,也可以挑选自己偏爱的文段进行批注或者摘录。甚至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式阅读。只有语文课堂真正开放自由,学生的想象力才能真正获得解放。教师不需要强迫学生只能选择教材进行学习,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换言之,只要学生喜欢以何种方式阅读,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
例如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材,其中有一个模块是《快乐读书吧》。这一章节提供了很多阅读书目给学生,比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神笔马良》等等。如果学生喜欢,教师完全可以尊重学生的阅读自由,甚至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为大家阅读自己喜欢的片段,彼此交流阅读的感受,写写读后感等等。这样做,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三、发现群文异同,深化主题理解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教育者所提倡的语文阅读方式,类似于主题阅读。小学语文课文有不同的单元构成,每个单元都有相对应的主题。每个主题所包含的课文都比较相似。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以单元为一个学习对象,让学生比较文章的异同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例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要包含《古诗三首》《燕子》《荷花》等课文,可以通过课文的选择看出这一单元的主题和自然有关。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文体描绘自然景物时的区别。比如这一单元第一课选取的古诗有杜甫的《绝句》,其中有一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和第二课《燕子》可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同样是描写燕子,在语言风格和阅读感受方面有什么异同点。这样学生能够对课文进行横向比较,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形成一定的判断力,也会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让他们在比较中发现文章的内在联系。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力可以真正得到提升。
结束语:
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是阅读。随著生本理念的深入人心,教师必须思考教学的新方向。既然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无疑非常重要。总之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这是每个教师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高尚仁.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8(33):132-133.
[2] 王芳,翟元玲.体验阅读课堂 丰富学生情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感体验的提升[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111-112.
[3] 周超.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