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边远地区农村的教育更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加大了对农村教育改革的力度,要求城镇学校和农村小学都必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就需要广大农村小学教师要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更新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主动实现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笔者现就对农村小学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阻力及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期与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共同探讨。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阻力
(1)较重的工作量。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对小学教师周工作量的要求表现为:小学一至三年级的任课教师周工作量为19~20节课,可现状是多数农村小学教师的周工作量比这还多。这较为繁重的工作量就决定了农村小学教师因受时间限制,备课准备不充分,上课因循守旧,没有新意。
(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农村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的这一实际情况也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的阻力。笔者这里就谈谈自身体会,在上学期的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一些资料做了一些尝试,如阅读教学中经常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作文教学一般采用“准备—讨论—行文—评议”四个阶段的模式探索,但因受自身教学技能、技巧所限,探索深度不够,不能形成经验指导教学。
(3)办学条件差。我们知道,“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早已过时,但受地域因素及学校办学条件的制约,这种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老的教学方式在笔者所在地区每一个教室不断重复,束缚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几点对策
(1)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促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首要的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有研究表明,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工作热情和能力有较强的正相关,而教师的自我教育则是教师素质最有价值的闪光点,其学习的形式主要有:①集体学习。教研组长除安排学校大型的集体备课和公开课外,还要充分地利用每周的业余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教育理论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文章、观摩教学光盘等,并要求教师认真做笔记,写出心得体会,把学习工作做得扎扎实实。②外派学习。学校领导要选择骨干教师组成学习小组,明确学习任务,外派到办得好、有特色的学校去借“他山之石”,带成功的经验回校实践、修正、提高、推广。③业余自学。教师要想在教育事业上有所建树,得自觉地在业余时间里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一种以整合集体智慧为目的的重要教研组织形式。集体备课的一般步骤是:①确定课题;②教研组成员根据课题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写出教学设计;③汇集研究成果,选定中心发言人执笔拟写教案;④授课、听课;⑤评议得失及研究教改之路。从集体备课的步骤可以看出:集体备课具有全员参与、共同研究、相互交流、修正提高等特点,克服了过去教研活动中授课者一人唱“独角戏”,听课者准备不充分,甚至不知道听什么内容的课,评价“蜻蜓点水”、泛泛而谈的弊病。
(3)公开课。公开课的目的,就是通过示范传经送宝、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法的教学研究形式。公开课安排得好,能促进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教研组长在安排教师承担公开课任务时一定要体现梯度,既要有骨干教师示范课,以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又要有年轻教师的研讨课,以此培养年轻教师在事业上健康成长。在上公开课之前,授课教师要给听课者谈谈自己的备课思路: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让听课者有充分准备,以免评课时抓不住重点,浮光掠影。评课时充分尊重授课者自身在评课中的作用,请他谈谈本节课教学成败与不足,以后从哪些方面改进,然后让评课者和授课者双方共同讨论教学成败得失的原因,教法与学法是否适当,研究改进教学的对策等,以促进双方共同进步,实现群体效益。
(4)改善办学条件,以此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办学条件差是农村小学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投影仪、录相机、复读机都是可想而不可求的奢望,更谈不上信息网络,有的偏远农村小学的师生连见都未曾见过这些电教设备。再者,目前农村教师中“民转公”和代课教师还占有一定的比例,教师年龄结构趋于中老年化,而素质教育现状又要求农村小学教师必须具有广泛的兴趣,多种技能,什么课都能教,但实际情况又恰恰相反。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采取措施,踏踏实实地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用信息化带动教育化,实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带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
(作者单位:贵州省龙里县洗马镇中心学校)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阻力
(1)较重的工作量。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对小学教师周工作量的要求表现为:小学一至三年级的任课教师周工作量为19~20节课,可现状是多数农村小学教师的周工作量比这还多。这较为繁重的工作量就决定了农村小学教师因受时间限制,备课准备不充分,上课因循守旧,没有新意。
(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农村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的这一实际情况也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的阻力。笔者这里就谈谈自身体会,在上学期的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一些资料做了一些尝试,如阅读教学中经常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作文教学一般采用“准备—讨论—行文—评议”四个阶段的模式探索,但因受自身教学技能、技巧所限,探索深度不够,不能形成经验指导教学。
(3)办学条件差。我们知道,“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早已过时,但受地域因素及学校办学条件的制约,这种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老的教学方式在笔者所在地区每一个教室不断重复,束缚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几点对策
(1)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促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首要的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有研究表明,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工作热情和能力有较强的正相关,而教师的自我教育则是教师素质最有价值的闪光点,其学习的形式主要有:①集体学习。教研组长除安排学校大型的集体备课和公开课外,还要充分地利用每周的业余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教育理论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文章、观摩教学光盘等,并要求教师认真做笔记,写出心得体会,把学习工作做得扎扎实实。②外派学习。学校领导要选择骨干教师组成学习小组,明确学习任务,外派到办得好、有特色的学校去借“他山之石”,带成功的经验回校实践、修正、提高、推广。③业余自学。教师要想在教育事业上有所建树,得自觉地在业余时间里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一种以整合集体智慧为目的的重要教研组织形式。集体备课的一般步骤是:①确定课题;②教研组成员根据课题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写出教学设计;③汇集研究成果,选定中心发言人执笔拟写教案;④授课、听课;⑤评议得失及研究教改之路。从集体备课的步骤可以看出:集体备课具有全员参与、共同研究、相互交流、修正提高等特点,克服了过去教研活动中授课者一人唱“独角戏”,听课者准备不充分,甚至不知道听什么内容的课,评价“蜻蜓点水”、泛泛而谈的弊病。
(3)公开课。公开课的目的,就是通过示范传经送宝、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法的教学研究形式。公开课安排得好,能促进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教研组长在安排教师承担公开课任务时一定要体现梯度,既要有骨干教师示范课,以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又要有年轻教师的研讨课,以此培养年轻教师在事业上健康成长。在上公开课之前,授课教师要给听课者谈谈自己的备课思路: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让听课者有充分准备,以免评课时抓不住重点,浮光掠影。评课时充分尊重授课者自身在评课中的作用,请他谈谈本节课教学成败与不足,以后从哪些方面改进,然后让评课者和授课者双方共同讨论教学成败得失的原因,教法与学法是否适当,研究改进教学的对策等,以促进双方共同进步,实现群体效益。
(4)改善办学条件,以此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办学条件差是农村小学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投影仪、录相机、复读机都是可想而不可求的奢望,更谈不上信息网络,有的偏远农村小学的师生连见都未曾见过这些电教设备。再者,目前农村教师中“民转公”和代课教师还占有一定的比例,教师年龄结构趋于中老年化,而素质教育现状又要求农村小学教师必须具有广泛的兴趣,多种技能,什么课都能教,但实际情况又恰恰相反。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采取措施,踏踏实实地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用信息化带动教育化,实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带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
(作者单位:贵州省龙里县洗马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