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抗抑郁药文拉法辛(75 ~150 mg/d)或米氮平(15 ~ 30 mg/d)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每周5次,共2周;对照组在药物基础上辅以MECT治疗,每周3次,共2周.治疗
【机 构】
:
262400潍坊,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抗抑郁药文拉法辛(75 ~150 mg/d)或米氮平(15 ~ 30 mg/d)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每周5次,共2周;对照组在药物基础上辅以MECT治疗,每周3次,共2周.治疗前、治疗后第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2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HAMD评分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HAMD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组治疗后1周[(16.510±3.129)分]及2周[(9.100 ±2.968)分]比较,对照组治疗后1周[(14.070 ±4.910)分]及2周[(7.800±3.299)分]均较低(P<0.05);治疗后第4周及第6周,研究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HAMD评分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状况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5%)低于对照组(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例和7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和17.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首发抑郁症与无抽搐电休克疗效相当,能迅速缓解症状,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及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咽期吞咽相关肌群肌电活动的平均肌电值(AEMG)与年龄及吞咽模式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名正常成人受试者,按年龄不同将其分为A组(18 ~ 30岁)、B组(30~50岁)、C组(50 ~ 70岁)、D组(≥70岁组),4组人数分别为59例、50例、49例、42例.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技术测量受试者静息状态、空吞咽、吞咽5 ml水、吞咽20 ml水时相关肌群肌电活动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本体感觉训练对视觉代偿依赖的影响及其在立位平衡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对20例无前庭功能病变且具有10 m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4周康复训练,并于人院时和训练4周对所有患者进行静态站立平衡测试.对重心左右偏移体重百分比(左右偏移)、重心前后偏移时间百分比(前后偏移)、重心分布(A%时间)进行训练前、后对比和睁、闭眼对比,采用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目的 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手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实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增加患侧上肢任务导向训练,即训练时结合日常实物并完成明确指令动作,如手背伸抓握及够物等训练.由不知分组的同一治疗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评定2组患者的患侧腕关节背伸
痉挛型脑瘫是小儿脑瘫常见类型之一,患儿肢体特征以腓肠肌张力增高、踝关节背屈困难、站立及步行时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相关研究发现,康复训练对治疗脑瘫患儿具有显著疗效,有助于缓解患儿肢体功能障碍、改善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功能[1];但同时也有学者指出,传统康复训练主要偏重于脑瘫患儿肌力恢复,而忽视了针对患儿关节活动度及关节运动协调性的强化训练,如部分脑瘫患儿即使肌力恢复正常,但仍可能遗留异常运动模式[2].
目的 观察早期跑台训练对中重度颅脑外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2只成年SD大鼠制成中重度脑外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A组、训练B组、训练C组及对照组.训练A组、训练B组及训练C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4 h、3d和7d时进行为期2周的电动跑台训练.于制模后第6、12、18、24及28天时分别采用足误试验(foot-fault)和圆筒试验(cylinder test)评定各组大鼠肢体运动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其身体直立平衡功能容易出现紊乱,国内称之为倾斜综合征(pusher syndrome),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躯体(在所有体位下)强力向偏瘫侧倾斜,并抵抗任何被动校正其姿势的尝试,导致患者不能维持正常坐位及立位,严重影响其康复进程.本研究拟探讨针对倾斜综合征的干预方法,并观察倾斜综合征对脑卒中患者病情转归及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
目的 观察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的疗效及对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TENS治疗,治疗3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偏瘫侧肢体疼痛及水肿程度,同时对偏瘫侧上肢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
目的 观察步态联合平衡训练对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PD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训练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PD药物治疗,训练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步态训练及平衡功能训练.于训练前、训练8周后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运动功能检查(UPDRS-Ⅲ)、10 m行走速度及6 min行走距离评定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情况;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次10 ~ 20 min,每周6次,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采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