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设是有序和高效教学的前提,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而生成则更关注教与学的互动。处理好课堂的意外生成,课堂就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可遗憾的是,灵活多变的信息技术时常面临着预设与生成相持的尴尬。
《灰鼠坐堂》是义务教育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十四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对Word有所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即通过对“学雷锋,在行动”主题海报的设计制作,掌握有关文本框的基本操作。通过对内容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及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们明白:弘扬雷锋精神,为学校、社会献上我们的微薄之力,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片段一:课堂预设
课堂上,我以“三月,学雷锋行动”为话题进行导入,学生纷纷踊跃发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一些行动。
师:大家刚刚都学会了如何插入文本框,我们可以看这张海报,页面上有一大片空白区域,不好看,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添加文字。
师:我们已收集了有关身边学习雷锋行动的感人事例,我们可以利用文本框工具,通过3~4个事例,把空白区域填充起来。
教师出示自己事先设计的用“文本框”填充好的海报,于是很自然地过渡到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接着问:“如何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下面老师想请位同学上来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谁愿意上来?”
一学生上教师机演示。
上机演示的学生的方法: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提示文本框中图文混排的注意点:①光标的定位。②先插入文字,再插入图片。
教师总结任务:① 利用文本框工具,插入3~4个事例,并调整各板块和位置。② 在文本框中插入“中国心”图片。
教学生成
教学前半段,一切都如我的教学设计一样顺利,直到在空白区域插入文字。
师:这张海报,页面上有一大片空白区域,不好看,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1:添加图片。
生2:添加文字。
生3:添加艺术字。
生4:……
(火花闪现,学生提出可以用多种方法来修饰这片空白区域。)
师:我们来看看这张海报,这个页面有文字、图片。其实,文本框也可以看做一个页面,文本框里面可以有文字,也可以有图片。如何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呢?下面老师想请位同学上来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谁愿意上来?”
(回避火花,提出预设的方法,在空白区域用“文本框”-“文字”来修饰。)
一学生在教师机上演示:鼠标双击图片,然后右键复制,回到Word的文本框中定位好光标后,鼠标右键粘贴图片。
师:这位同学已成功地把图片插入了文本框中,非常棒!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一时没提出其他的方法。
于是教师马上提出课前设想的方法: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学生所提出的添加图片、添加文字、添加艺术字……是多么精彩的回答,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此时,我们应当捕捉这一火花。在追求独立与创新的新课程体系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以操作为主导,课堂生成随处可见,常常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插入图片”这个操作对于学生们来说应该是非常容易的,他们之前曾多次用过这个技能。我在设计中是想让学生们用正规的方法来解答,但这位上台操作的学生出乎我的预想范畴,用了非正规的方法(复制、粘贴图片)。短暂的尴尬之后,我肯定了学生的做法,便提出自己事先设想的方法,随即问题又回归到我预设的轨道。但是,这样的教学机智,与其说是帮助了课堂,还不如说是打压了课堂。其实我们应“引导学生解答”和“引导学生思考”,同时给学生以方向,体现生成。我很遗憾对学生的这种非正规方法采取了轻描淡写的处理办法,使课堂虽然看起来严整有序,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学”显得被动。
片段二 课堂预设
在讲授《灰鼠坐堂》这一课时,我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任务由易到难,原计划留5分钟的时间评价学生完成的作品,并预设从四个方面来评价:①标题是否有震撼力、凝聚力;②是否利用文本框进行版面布局;③是否有横排文本框和竖排文本框;④是否有中文版式的特殊符号。
课堂生成
我原本认为“艺术字的插入”是对前几节的回顾,学生应该是熟悉的,不成想学生在这一环节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致使后面的评价环节没时间完成。没有评价环节,整堂课就显得不完整了。
一直以来,只是关注学习的总结性评价,却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使课堂教学评价效率打了折扣。
如果在本节课的每一个任务中加入过程性评价,即使到后面环节没有时间,也不会造成整堂课评价缺失的感觉。每个任务的完成都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能及时地反馈和评价,都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更乐于在这种具有评价功能的“任务驱动”方式中进行主动学习,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也能根据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在特定情境中的沟通,上课是动态生成的,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设不周全的情况,特别是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教学环境的不稳定性诸方面的因素,使课堂的预设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然而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在关注教材、研究教法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本身的研究。教师在关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课堂安排的同时,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和心理状态之间的差异,同步加强对诸如学生基础、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应对课堂不确定因素时,为课堂预设多样化的教学通道,把课堂中随时生成的各种不确定当成一种潜在的教学资源来看待,及时地改变课堂格局,使教学预设更具有灵活性和变通性。只要我们用心解读、精心预设,让预设促进生成,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定会开出智慧之花、结出智慧之果,让课堂更加鲜活,生成精彩!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第二中学)
《灰鼠坐堂》是义务教育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十四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对Word有所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即通过对“学雷锋,在行动”主题海报的设计制作,掌握有关文本框的基本操作。通过对内容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及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们明白:弘扬雷锋精神,为学校、社会献上我们的微薄之力,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片段一:课堂预设
课堂上,我以“三月,学雷锋行动”为话题进行导入,学生纷纷踊跃发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一些行动。
师:大家刚刚都学会了如何插入文本框,我们可以看这张海报,页面上有一大片空白区域,不好看,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添加文字。
师:我们已收集了有关身边学习雷锋行动的感人事例,我们可以利用文本框工具,通过3~4个事例,把空白区域填充起来。
教师出示自己事先设计的用“文本框”填充好的海报,于是很自然地过渡到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接着问:“如何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下面老师想请位同学上来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谁愿意上来?”
一学生上教师机演示。
上机演示的学生的方法: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提示文本框中图文混排的注意点:①光标的定位。②先插入文字,再插入图片。
教师总结任务:① 利用文本框工具,插入3~4个事例,并调整各板块和位置。② 在文本框中插入“中国心”图片。
教学生成
教学前半段,一切都如我的教学设计一样顺利,直到在空白区域插入文字。
师:这张海报,页面上有一大片空白区域,不好看,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1:添加图片。
生2:添加文字。
生3:添加艺术字。
生4:……
(火花闪现,学生提出可以用多种方法来修饰这片空白区域。)
师:我们来看看这张海报,这个页面有文字、图片。其实,文本框也可以看做一个页面,文本框里面可以有文字,也可以有图片。如何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呢?下面老师想请位同学上来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谁愿意上来?”
(回避火花,提出预设的方法,在空白区域用“文本框”-“文字”来修饰。)
一学生在教师机上演示:鼠标双击图片,然后右键复制,回到Word的文本框中定位好光标后,鼠标右键粘贴图片。
师:这位同学已成功地把图片插入了文本框中,非常棒!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一时没提出其他的方法。
于是教师马上提出课前设想的方法: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学生所提出的添加图片、添加文字、添加艺术字……是多么精彩的回答,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此时,我们应当捕捉这一火花。在追求独立与创新的新课程体系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以操作为主导,课堂生成随处可见,常常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插入图片”这个操作对于学生们来说应该是非常容易的,他们之前曾多次用过这个技能。我在设计中是想让学生们用正规的方法来解答,但这位上台操作的学生出乎我的预想范畴,用了非正规的方法(复制、粘贴图片)。短暂的尴尬之后,我肯定了学生的做法,便提出自己事先设想的方法,随即问题又回归到我预设的轨道。但是,这样的教学机智,与其说是帮助了课堂,还不如说是打压了课堂。其实我们应“引导学生解答”和“引导学生思考”,同时给学生以方向,体现生成。我很遗憾对学生的这种非正规方法采取了轻描淡写的处理办法,使课堂虽然看起来严整有序,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学”显得被动。
片段二 课堂预设
在讲授《灰鼠坐堂》这一课时,我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任务由易到难,原计划留5分钟的时间评价学生完成的作品,并预设从四个方面来评价:①标题是否有震撼力、凝聚力;②是否利用文本框进行版面布局;③是否有横排文本框和竖排文本框;④是否有中文版式的特殊符号。
课堂生成
我原本认为“艺术字的插入”是对前几节的回顾,学生应该是熟悉的,不成想学生在这一环节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致使后面的评价环节没时间完成。没有评价环节,整堂课就显得不完整了。
一直以来,只是关注学习的总结性评价,却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使课堂教学评价效率打了折扣。
如果在本节课的每一个任务中加入过程性评价,即使到后面环节没有时间,也不会造成整堂课评价缺失的感觉。每个任务的完成都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能及时地反馈和评价,都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更乐于在这种具有评价功能的“任务驱动”方式中进行主动学习,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也能根据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在特定情境中的沟通,上课是动态生成的,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设不周全的情况,特别是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教学环境的不稳定性诸方面的因素,使课堂的预设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然而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在关注教材、研究教法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本身的研究。教师在关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课堂安排的同时,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和心理状态之间的差异,同步加强对诸如学生基础、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应对课堂不确定因素时,为课堂预设多样化的教学通道,把课堂中随时生成的各种不确定当成一种潜在的教学资源来看待,及时地改变课堂格局,使教学预设更具有灵活性和变通性。只要我们用心解读、精心预设,让预设促进生成,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定会开出智慧之花、结出智慧之果,让课堂更加鲜活,生成精彩!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