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将与世界各国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本文分析了引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必要性,并主要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出发,系统分析了其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影响,指出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缺点。
【关键词】公允价值;上市商业银行;财务报表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8-0179-01
2008年,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应声而落,一夜之间公允价值成为众矢之的。10月3日,美国国会投票通过《2008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其中建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暂停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一时间是否应该暂停使用公允价值,各界争论不休。那么,什么是公允价值?
1 公允价值涵义以及引进的必要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公允价值界定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必要性:2001年我国加入WTO,随着我国政府关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开放承诺的逐步兑现,我国金融企业将与国际金融公司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同时我国金融企业要成功在海外融资上市,则必须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来编制财务报告,其中对我国当前会计计量模式影响最大的是要求按公允价值来编制财务报告。
2 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影响
2.1 对金融资产分类的影响
我国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了分类。其中,金融资产分为四类,首先,交易性金融资产,需要在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而且报告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其次,新准则要求企业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对其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再次,虽然持有至到期投资与贷款和应收款项在期末是按成本计量,但是都要进行减值测试。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做了比较严格的限制。
2.2 对衍生金融工具核算的影响
新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将统一在表内核算,并以公允价值计量。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商业银行真实的财务状况,更易于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做出有效判断。
2.3 投资性房地产
如果企业选择按成本模式计量,不会影响其高价转让或赚取高额租金收入。但是如果按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当期利润增减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资产规模也相应扩大或缩小。因此,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会受房地产价值的影响。
2.4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新准则规定,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果具有商业实质,且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再计入资本公积。
因此,采用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可能会导致金融工具价值的波动,这必然会带来资产与负债的波动。
3 对利润表的影响
3.1 公允价值计量在利润表中的优点:在某些方面遏制了利润操纵空间
《暂行规定》要求几乎所有的金融工具都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并按照金融工具持有目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人当期损益,对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人资本公积从而遏制了银行利用金融工具价值变动操纵利润的行为。对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的要求,也降低了利用减值准备转回操纵利润的可能性。《金融资产转移》对金融工具的终止确认加以限制,意味着商业银行可能提前确认的利得将会更少,调控收益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3.2 公允价值计量在利润表中的缺点:扩大了利润操纵空间
新准则将金融工具分为四类以及将套期工具损益纳入表内核算,虽然准则对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风险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公司管理层做出判断的因素。利润的波动将依据套期有效性不足的程度而波动,决策失误的程度越深,利润的起伏就越大。
投资性房地产 .期末以公允價值进行后续计量,如果市场行情看好,且由于以这种模式计量的房地产不需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当期利润。
投资性房地产与其他资产相互转换的情况下,无论转换为哪种资产,其入账价值都为当时的公允价值。但是,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差额的处理有所不同。如果存货或其他资产转为投资性房趣产,差额将计入损益,可调节企业的利润。如果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其他资产,高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计入所有者权益,低于部分计入损益,减少当期利润,造成利润率的下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尽管新准则增加了限定条件以防止上市商业银行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蓄意虚增利润,但采用公允价值就仍有可能被部分上市银行利用,以提升利润水平。
4 结论
公允价值的使用更符合目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惯例和现代化管理风险技术,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商业银行真实财务状况。但是公允价值的运用也会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产生负面影响。假定各金融机构根据不同的假设采用不同的估价模型,其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账户的影响在不同银行之间可能相差悬殊,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因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仅影响到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提高了对商业银行监管求。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大势所趋,不应因金融危机的爆发而对其全盘否定。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应在谨慎使用该计量属性的同时,逐渐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参考文献:
[1] 杨森(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财务报告的影响研究(学术交流(2009.9
[2] 刘翼鹏、李成艾(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引进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第1期
[3] 高雅萍(我国财务报告准则体系的制定及公允价值对财务报告的影响(职业准则(2004.8
[4] 黄隽(杠杆化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09年第6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上市商业银行;财务报表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8-0179-01
2008年,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应声而落,一夜之间公允价值成为众矢之的。10月3日,美国国会投票通过《2008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其中建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暂停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一时间是否应该暂停使用公允价值,各界争论不休。那么,什么是公允价值?
1 公允价值涵义以及引进的必要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公允价值界定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必要性:2001年我国加入WTO,随着我国政府关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开放承诺的逐步兑现,我国金融企业将与国际金融公司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同时我国金融企业要成功在海外融资上市,则必须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来编制财务报告,其中对我国当前会计计量模式影响最大的是要求按公允价值来编制财务报告。
2 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影响
2.1 对金融资产分类的影响
我国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了分类。其中,金融资产分为四类,首先,交易性金融资产,需要在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而且报告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其次,新准则要求企业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对其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再次,虽然持有至到期投资与贷款和应收款项在期末是按成本计量,但是都要进行减值测试。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做了比较严格的限制。
2.2 对衍生金融工具核算的影响
新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将统一在表内核算,并以公允价值计量。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商业银行真实的财务状况,更易于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做出有效判断。
2.3 投资性房地产
如果企业选择按成本模式计量,不会影响其高价转让或赚取高额租金收入。但是如果按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当期利润增减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资产规模也相应扩大或缩小。因此,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会受房地产价值的影响。
2.4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新准则规定,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果具有商业实质,且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再计入资本公积。
因此,采用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可能会导致金融工具价值的波动,这必然会带来资产与负债的波动。
3 对利润表的影响
3.1 公允价值计量在利润表中的优点:在某些方面遏制了利润操纵空间
《暂行规定》要求几乎所有的金融工具都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并按照金融工具持有目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人当期损益,对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人资本公积从而遏制了银行利用金融工具价值变动操纵利润的行为。对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的要求,也降低了利用减值准备转回操纵利润的可能性。《金融资产转移》对金融工具的终止确认加以限制,意味着商业银行可能提前确认的利得将会更少,调控收益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3.2 公允价值计量在利润表中的缺点:扩大了利润操纵空间
新准则将金融工具分为四类以及将套期工具损益纳入表内核算,虽然准则对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风险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公司管理层做出判断的因素。利润的波动将依据套期有效性不足的程度而波动,决策失误的程度越深,利润的起伏就越大。
投资性房地产 .期末以公允價值进行后续计量,如果市场行情看好,且由于以这种模式计量的房地产不需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当期利润。
投资性房地产与其他资产相互转换的情况下,无论转换为哪种资产,其入账价值都为当时的公允价值。但是,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差额的处理有所不同。如果存货或其他资产转为投资性房趣产,差额将计入损益,可调节企业的利润。如果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其他资产,高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计入所有者权益,低于部分计入损益,减少当期利润,造成利润率的下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尽管新准则增加了限定条件以防止上市商业银行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蓄意虚增利润,但采用公允价值就仍有可能被部分上市银行利用,以提升利润水平。
4 结论
公允价值的使用更符合目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惯例和现代化管理风险技术,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商业银行真实财务状况。但是公允价值的运用也会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产生负面影响。假定各金融机构根据不同的假设采用不同的估价模型,其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账户的影响在不同银行之间可能相差悬殊,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因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仅影响到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提高了对商业银行监管求。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大势所趋,不应因金融危机的爆发而对其全盘否定。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应在谨慎使用该计量属性的同时,逐渐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参考文献:
[1] 杨森(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财务报告的影响研究(学术交流(2009.9
[2] 刘翼鹏、李成艾(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引进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第1期
[3] 高雅萍(我国财务报告准则体系的制定及公允价值对财务报告的影响(职业准则(2004.8
[4] 黄隽(杠杆化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