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在北京怀柔箭扣长城上坚守5天,终于拍到了长城云海;我曾在-28 摄氏度的嘉峪关悬壁长城拍摄到『爱心』云朵的出现;也曾在密云卧虎山长城踩点,浑身上下,被野山枣树扎了40多个刺……五年间,我走过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陕西、宁夏、内蒙、甘肃、新疆,拍摄下秦、魏、汉、金、明长城等30 万张照片,探访行程总计约10万公里。走上长城,我就再没有『休息』这两个字,或借助险峻的地貌凸显长城之体态,或通过精微的细节呈现长城之生命,或凭借多样的视角表达长城之象征……每一次登上长城,总有不一样的美在等待我。
夏季的天空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我攀上古北口长城,乳状积云在头顶翻滚,气温骤降,风携着土腥味扑面而来。极端的天气是拍摄长城的绝佳时机,尤其是像古北口这样没有在近代被修过、非常具有沧桑感的古长城,作为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近代以前大大小小的争夺战在此几乎很少停息。我扛着器材走过残破的城墙,不经意看到的弹孔让人仿佛穿越回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忽然,一道白光“唰”地从眼前闪过,随即是“咣”的一声巨响,距我20米处有块旧城砖飞落下来。当时我完全懵了,大脑一片空白,双耳鸣响了好长一段时间才缓过来——这时我意识到,自己刚才差点就被雷电击中……
5年间在长城的行走拍摄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更不用说风霜雨雪,还有鸡蛋大小的、轻易就能打穿雨伞的冰雹——有几次下雹子时,我身处旷野无处遮蔽,后脑勺被冰雹砸起了几个大包。
长城的形象在我幼儿时的心中就种下过一颗种子,那是我家乡丹东一座叫虎山长城的遗址,它是明代万历长城的东端起点。长大后,我经常独自一人翻山越岭、留宿山头,通过相机实现内心与大自然的对话。从2014年年底开始,我利用一年时间背包旅行摄影,足迹遍及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在领略祖国绚丽多彩的文化风土的同时,也拓展了个人思维空间和情感空间。2015年,我偶然爬上了河北金山岭长城,看到云间长城雄奇巍峨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于人民的智慧与伟业。那次我在长城上整整待了3天2夜,晚上就抱着相机和三脚架靠着城墙睡,白天越拍越兴奋,几乎感觉不到疲累。第三天清晨,当我遇见长城上空朝霞满天的壮丽景致,激动地按下快门时,我决定了自己以后的道路:“专攻”用镜头记录长城的旅程。
隐伏千里的野长城
独来独往的行走是我拍摄长城时的最常态。除了那些修葺开发过的气势磅礴的长城,我更爱那些野长城。那是些在崇山峻岭间绵延的古旧砖石,残破、荒凉、不事雕琢,几乎与自然融为一体而依旧倔强耸立,仿佛是千年前金戈铁马的将士在展现他们不屈的风骨。寻找野长城的拍摄地点是非常费劲的,需要不断踩点。我一般用谷歌地图查看长城脉络和敌楼位置,然后在网络论坛搜索其他“驴友”的前往经历。比如有一次,我想拍摄北京密云司马台长城的望京楼,查阅资料时发现,这段长城山顶的“单边墙”被称为“长城第一险”,地势陡峭,很有挑战。为了找到上山的路,我利用“六只脚”等户外App查到之前“驴友”的记录,于是沿着他们的轨迹攀登上山顶,找到理想的角度后经过数次的蹲守,最终拍到了长城的“双层佛光”。如果是完全没有其他人前往记录的地方,就只能由我自己或者和朋友一起去探索——这样的一次探访,往往就要翻越几座山,不得已时还要在野外山头露宿。
记得2018年12月,得知嘉峪关预报有雪,我从北京出发,坐了22个小时的火车,背着摄影器材和无人机来到了嘉峪关长城。又经过整整一天的等待,到了傍晚终于放晴。我拿出无人机,发现电子设备在当时零下二十八九度的低温下耗电非常快——无人机可能只有一次起飞的机会。而就在准备起飞时,我的平板电脑却被冻得关机了。如果太阳落山前电量不恢复,我就会错过最佳的拍摄时机!我拉开冲锋衣,将冷冰冰的平板电脑揣进怀中,用体温帮助电脑恢复电量。抱着这么一个大“冰块”,我感觉整个上半身都冻到麻木,食指僵硬得无法按下快门。就在我用中指抢拍下3张照片后,平板电脑再次关机了。非常幸运的是,我还是拍到了嘉峪关的雪中夕照。有时候真觉得,运气就珍藏在下一秒的坚持之中。
长城上大大小小的关隘有5000多座,最有代表性的13座分别是:山海关、黄崖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平型关、偏头关、雁门关、娘子关、杀虎口关、嘉峪关、阳关、玉门关。2019年年末,我确定了“長城十三关”的探访主题,行程从河北至天津、北京、山西,再到甘肃,其中山西占了5关。山西的第一站是娘子关,2020年1月6日我一个人驱车从北京出发,高速路上积雪达到15厘米左右,能见度很低,因为有暴雪红色预警,很多车辆都停在了服务区不敢再往前。几位司机师傅也劝我别再开了,太危险,就算下了高速还有盘山路,然而我还是决定一脚油门继续前行。其实当时也很慌,但内心有一个信念:“为了梦想拼了!”400多公里的路,我开了10个小时,到达娘子关已是第二天凌晨1点,为了早上第一时间拍到雪后长城,我当晚就睡在了车里。5小时后,天蒙蒙亮,我爬到绵河大铁桥上,架好相机、拍了延时,再用无人机拍了航拍镜头,终于完成了拍摄。那次行程我一共走了70多天,除了娘子关,还去探访了平型关、雁门关、偏头关、杀虎口关等,拍摄了20多段长城,期间只住过1天酒店和5天农家院,除去睡在车里的时间,有足足42天都是搭帐篷睡在长城上。这样做不是为了省钱,而是要不断地找感觉,积累近距离触摸历史的体验。目前十三关都已拍完,今后3年内我会完成十三关的雪景合集。
世代守护长城的人
跨越千年的长城,不只是我一个人在关注。50多岁的吕成贵是我在探访长城过程中遇到的很难忘的人。
山西老牛湾位于晋蒙交界处,是长城与黄河第一次“握手”的地方。在这里,吕成贵给我讲述了他的父亲保护老牛湾望河楼的故事:父亲从小就告诉他,村子里这道不起眼的红土墙是明帝国和鞑靼的边界,是国宝。当年破四旧想要炸毁望河楼,人们在望河楼四周已埋上了炸药包,他父亲得知这个消息,急忙赶过去将炸药包扔下了黄河……珍贵的望河楼保护住了,但他的父亲却因此被乡亲疏远。后来吕成贵自费徒步考察了晋西北所有内外长城;他不仅勤于翻阅典籍,而且还多次走访学界权威,加上常年累月地“泡”在长城上,现在自己也成了一位农民学者,发表过大量研究长城的文章,整日为保护长城奔走呐喊。和我聊起长城,他的眼里闪烁着热切的光芒,感觉长城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用家乡话告诉我,古长城是历史遗留下的文物,每破坏、消失一点,就等于失去一笔财富。他说,首先,长城代表的是中国古老的军事文化和农耕文化,其次它又是汉族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分界线,第三,它塑造了当地民众的风俗习惯。对普通人来说,长城寄托着思念,而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长城就是民族的脊梁。
长城的五个“关键词”
拍摄长城,虽然总是难免着落在风景,但我觉得风花雪月的“美感”并不是全部。我对长城“精气神”的认知,是在跋山涉水的荒野徒步中、在与一位位研究保护长城的老前辈交流中慢慢形成的。随着拍摄时间越来越长,了解到长城背后越来越多的故事、历史,我对长城精神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忧患
《大国战号》,摄于2016年5月河北金山岭长城。
我在金山岭长城寻找拍摄机位,背着器材走了大半天,也没找到理想的位置,非常困顿。坐在石阶上休息时,猛然注意到天空一片乌云飘来,云端的状态很像燃烧后翻腾的烽烟,脑海中瞬间形成一幅烽火台燃起烽烟的画面。于是我赶紧拿出相机,调整光圈快门,顺着長城奔跑,寻找乌云和烽火台的最佳布局,以求再现烽烟的效果。那次拍摄就像触摸到了长城的生命,至今我仍然清晰记得当时激动的心跳。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防御工事,烽烟则是敌人入侵、战事来临的紧急警示。在当代语境中,这燃起的烽烟也象征着我们一刻不曾放下的忧患意识。
民族
《黄河谣》,摄于2017年4月北京箭扣长城。
这张照片是我用无人机航拍摄的,在高空中,我观察到这段长城的“几”字形脉络,和我们熟悉的黄河几字形结构非常相似,这让我瞬间想到中国的母亲河。黄河代表着华夏文明,长城也是民族文化
脊梁
《锷未残》,摄于北京司马台长城。
这是司马台长城望京楼,平常大多数人的拍摄都是仰视视角,看不出这个感觉,我专门运用无人机飞到空中俯拍。雨后的望京楼边上套了一圈云彩,望京楼从云层中凸显出来,有一种拔地而起、刺破青天的感觉。我把这张照片起名为《锷未残》,借用毛泽东诗词“刺破青天锷未残”里面的三个字。这段长城已有600 多年历史,它屹立不倒,本身就是民族脊梁的象征。无论过去还是当代,总有那么一些人充当着民族的脊梁,支撑着民族的前进和发展。
战斗
《战犹酣》,摄于河北涞源长城。
长城作为防御工事,古往今来见证过无数的争夺、胜败、牺牲、凯歌。长城建筑本身的起伏形态,就像是战争脉络的视觉表达。在拍摄这张照片时候,我利用后景翻腾的云,配上前景的长城结构,让画面形成的这种压势营造出战马奔腾、战事胶着的紧张气氛。
复兴
《兴替》,摄于山海关三道关长城。
这张照片让古代长城与远处的当代城市景象同框入镜。看到这样的景观,我心里不免生出感叹:长城在过去曾发挥过抵御外强的作用,如今已经变成了历史遗迹;而当今的工业社会如此发达,一座座钢筋水泥建筑拔地而起,到了将来恐怕也会变成大地上的遗迹。这两种画面的组合,是文明不断交替、不断循环的过程。
长城的馈赠
长城对我而言,好比是一部宝典,一座富矿,其中贯注着两千多年来人民的辛勤劳动,又寄寓着深沉的民族情愫,在历史、在人民面前,我常感自身的渺小和无知,始终心怀敬畏和感恩。长城静静地坐落在华夏大地,每走近它一次,它就会馈赠我一次,它的赠品是信念、是知识、是毅力、是情怀。所以每当我用镜头对准它时,就会感到快门上的指尖很重,害怕由于自己储备不够而破坏了它的应有之美。可以说,长城是我的感情寄托和精神家园。 作为人类古代宏大的单体建筑、中国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虽然一直被自然的风雨侵蚀,随着时光的流逝在瓦解,然而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位置反而越来越重要,形象越来越高大。特别是在我们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长城精神已经融入每一个中国人心里:不屈不挠,开放和平,这种精神永远不会改变。这是沿着长城一路走来,我这个“90 后”产生的由衷感受。
CNT对话
可否给我们分享一些关于长城的冷知识?
提起长城,大家或许都会想到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实际上长城是东起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长城,西至嘉峪关。另外,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历代长城总长超过2.1万千米。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可以绕地球半圈,大多数人不知道。
在您看来,想拍好长城,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1. 坚持,好作品需要反复打磨。
2. 勇敢,夏天只要下雨打雷,我就会冲上长城。一般早晚时分能出好片,越恶劣的天气越容易出大片,往往会产生大场面、大意象。夏天一般是雷雨过后才能有机会遇见彩虹,长城上的云海也是雨后才能遇见。另外还有夜里的雷电,紫色的光划破长城上空,场景非常壮观,接着就是一声一声轰雷。
3. 忍耐,想拍到满意的雪后长城,可能需要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山顶崖壁上坚持等待数天。最好的景色只留给最勤奋的人。
接下来打算去哪里拍摄?长城还有什么让您感兴趣的?
打算去陕西、宁夏深入拍摄。我对未去过的长城都很感兴趣,还想多见见长城脚下的人、修復长城的人。
可否给那些想探访中国长城的旅行者一些建议?
感受长城、爱护长城,将影像带走就好,一定不要乱刻乱画、乱丢垃圾。夏季多有雷电等恶劣天气,遇上时注意关闭手机。
Tips
长城摄影师的独家推荐
你不可错过这些长城
河北承德滦平金山岭长城:明长城,万里长城最精华的地段,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四季皆适合拍摄。
北京怀柔箭扣长城:明长城,险峰断崖之上的长城也显得更加雄奇险要,万里长城最著名的险段之一。
内蒙古克什克腾金界壕:金代长城,草原上的金长城,夏天最美。
甘肃嘉峪关: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视为河西咽喉,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