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的影响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lh1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研究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经研究得知,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9%,对照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7.6%,观察组睡眠障碍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疾病变化情况,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低频电刺激;急性脑梗死;睡眠障碍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75-02
  脑梗死在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梗死疾病的治疗与诊断水平与过去相较都有明显提升,不过脑梗死疾病仍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在睡眠障碍上的体现尤为明显[1]。为了使患者功能障碍减轻,提升其生活质量,必须找出最佳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的影响,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在42至83岁间,平均年龄58.96±4.32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在41至85岁间,平均年龄58.75±4.17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取床上抗痉挛体位,患者需定时翻身,患肢关节要适度参与运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将湿电极垫套于电极板上,并将绑带与皮肤紧贴固定,刺激频率为20Hz,波升波降为1S/1S,脉宽200us,根据患者能够承受的最大强度设置电流强度。每天治疗2次,每次20分钟,持续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
  1.3 睡眠障碍评价标准
  以匹兹堡睡眠指数为依据,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分数在0至21分之间,若患者分数超过7分(包括7分),则表明其出现了睡眠障碍。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4 患者生活质量与神经功能缺失评价标准
  经过2周质量后,利用NIHSS评分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情况进行观察,利用Barther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经研究得知,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研究得知,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7.6%,观察组睡眠障碍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随着治疗与诊断技术的不断提升,脑梗死疾病发生率逐渐降低,不过患者易出现功能障碍现象,其中睡眠障碍在其中的体现最为明显。近几年,有相关资料显示,在早期对患者疾病进行治疗,有利于对患者神经元起到刺激作用,同时对患者兴奋状态进行调节,这可在很大程度上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功能障碍得以改善[2]。
  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疾病的康复治疗中,最重要的就是重组患者功能与脑可塑性,脑可塑性是指让患者脑适应能力增强,重组功能表现形式主要有神经元重建、功能移位等,有资料显示,重组功能最重要的就是刺激神经突触[3]。
  当患者中枢神经受损后,其损伤中心区周圍神经元细胞会有半暗区形成,在早期康复的治疗中,主要是对患者的病灶周围半暗区加强治疗,使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增加,复活这部分细胞[4]。在早期康复治疗中,使用低频电刺激治疗具备更多优越性,它可经患者皮肤,使特定低频脉冲电流进至患者人体,并经血管,使中枢得以扩张,同时让患者微循环改善,减轻其水肿症状,对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从本次研究中可看出,观察组采用低频刺激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它有利于使患者脑功能可塑性充分发挥作用,患者的肢体机体可尽快恢复,可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现象,提升患者生活自理功能。从研究结果中得知,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7.6%,观察组睡眠障碍率低于对照组,这说明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具备良好的治疗效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若单纯利用药物治疗,难以改善其睡眠状况,在患者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时,其神经系统不会再有进展,需尽早接受治疗,这样有利于降低患者疾病死亡率,合理控制病情,减轻患者负担,提升其生活质量,同时使患者睡眠状况得以改善,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对于其疾病治疗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陈志刚,马丽珍,孟繁兴等.急性脑梗死后并发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02):169-171.
  [2] 金志萍,刘学源.低频电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2(02):92-95.
  [3] 金志萍,刘学源.低频电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J].上海医药,2012(14):51-52+54.
  [4] 边伟红,陈玉娟,唐维桢等.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2):62-64.
其他文献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由印度的普拉布首次提出并实施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随着医学交流国际化,社会需要掌握医学专业技术知识和医学专业英语技能的
【关键词】骨龄;应用  20世纪初国外的许多学者在认识到少儿生物成熟度有相当大的个体差异之后,各国学者曾相继提出以骨骼、牙齿、第二性征和身体形态为指针的成熟度评价方法。经过长期实践的比较和检验,骨成熟度成为公认的评价生物年龄或成熟状况的最好方法。关于儿童生长发育的调查研究国内外文献报道很多[1-2],本文对儿童骨龄的研究进行综合评述。  1基本概述  1.1骨龄  骨龄,正式名称叫做骨骼测定年龄(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活检钳的清洗方法,评估效果,选择最佳方式。方法:选择回收到供应室的活检钳共600件,分3种不同方法进行清洗,通过直接目测,放大镜目测和隐血测试来判断清洗效果。结果:超声清洗后放入全自动清洗机的清洗方法明显优于单独超声和酶浸泡加超声清洗这两种方法。结论:超声清洗后再机洗的方法是大大提高了活检钳清洗质量。  【关键词】活检钳;多酶清洁剂;超声清洗;全自动清洗机  【文章编号】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