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陕西部分地区李树新建园面积扩大很快,还有不少把桃改接成李的。虽然面积增大了,可管理技术跟不上,经济效益普遍不高。以下,笔者结合生产实际和作务经验谈谈影响李树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八大原因。
1 选错园址
一些果农看别人栽李树挣了钱,也跟着栽,而且把树栽在了山口、梁顶、涝洼地等不适宜建园的地块,结果是低产质劣甚至死树毁园。究其原因,是不了解李树生长习性。李树有三怕——怕风、怕涝、怕寒流,果园一定要建在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超过2 m的地方。
已经建在山口、梁上的李子园,要在果园四周建防风带——建议选用红叶李,既可防风,又能作授粉树——同时要平拉枝,降树高。处于低洼寒流带的园,春季要关注天气预报,倒春寒发生前及时投放烟火,以防冻坏花和幼果。涝洼地坚决不能建园。
2 品种单一
李树自花结实能力差(或不结实),建园时必须配植授粉树。生产中有不少李子园就没有授粉树,光见长树,不见结果。笔者建议新建园一定要选择花期同步、相互授粉好、市场价值高的品种作授粉树。
已建成但没有授粉树的园,6月下旬后可利用直径1 cm左右的背上枝,每树芽接或枝接1个(枝)红叶李。待红叶李嫁接成活,长度达到20~30 cm时摘心,促发分枝。红叶李开花授粉后,及时剪去背上直立旺枝,留下平斜枝供下年开花授粉用。
也可在花期插红叶李已开或半开的花枝进行授粉。每树或隔1株树挂1个能装1 kg水的饮料瓶,在瓶中插上已开或半开的红叶李花枝,加满水,隔天补水1次,授粉效果很好。
还可在园子周围及行间栽上红叶李作为授粉树用,但行间栽的红叶李要及时修剪控制,以防影响邻近李树的生长。
不赞成采用盛花期喷花粉液授粉的办法,一是花粉质量没有保证,二是价钱高、费工时,且效果不佳,而且也不是长久之法。
3 栽植过密
大多李子园存在栽植密度过大的问题。行距窄(2.5~3 m),株距更窄(1~2 m),施肥、喷药、疏果、采果、运果都不方便,树枝拉不开,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平衡,产量上不去,也不利于机械化作业。
李树属大冠树,且生长很快,所以建园时一定要留作业行。株距以2~3 m、行距以4~4.5 m为宜,作业行根据地形合理选留(4.5~5 m)。可以密株,决不能密行,行距大了树枝可以拉开,易平衡树势、通风透光,便于作业,且商品果率高、产量高,还抗风。李树萌芽率高(90%以上),且顶端优势和背上极性优势都强,易发长枝,易占空间。作业行宽,树栽得少非但不影响产量,而且还能够提高商品果率和果实质量。
如果株行距都密,树枝夹角小,枝拉不开,树冠密蔽,肯定不容易挂果,且受风面大,易落果,果子大小不均匀,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
解决李子园密度过大的办法是间伐。间伐要灵活,主要针对老弱树、果小树。同时要除去过低的枝(距地面80 cm以下),对留下的主侧枝开张角度,多留水平枝和下斜枝,达到平衡树势、高产稳产的目的。
4 定干偏低
生产中,大多李树的定干高度只有60~ 70 cm,且拉枝不到位,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不良,产量上不去,也不利于机械和人工作业,成熟果还易被野鸡野兔啃食,果子大小也不均匀,影响商品果率。
依据笔者的经验,李树定干高度以1~1.2 m为宜,拉枝后既通风透光,又便于机械和人工作业,还能防止野鸡野兔危害,且果个均匀、着色好、商品果率高,经济效益理想。
5 树形单一
目前生产上采用的树形主要是开心形,该树形的缺点是主侧枝少,中长结果枝也少,立体空间利用率不高,产量自然上不去。
适宜李树丰产稳产的树形应为高干矮冠纺锤形和“T”架弓棚形,这两种树形既抗风,又通风透光,果子着色好,果个均匀,产量高,还便于人工和机械作业。
6 施肥量小
树和人一样,吃饱喝足才能有力气干活(结果)。要想李树早结果、多结果、结好果,实现丰产稳产,就要严格按照李树不同生长期的需肥量,合理、足量、配方施肥。生产中施肥量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据有关资料,每生产100 kg李果,需纯氮0.9~1.2 kg、五氧化二磷0.7~0.8 kg、氧化钾1 kg左右。未挂果的幼树以氮、磷肥为主,适当配以有机肥(人畜粪、油渣、绿肥及生物菌肥等);初果期树,氮(N)、磷(P2O5)、钾(K2O)配比为1 ∶ 0.5 ∶ 1;盛果期树,氮(N)、磷(P2O5)、钾(K2O)配比为1 ∶ 1~2 ∶ 1,其中磷的用量要根据当地土壤、树体情况灵活调整。
施肥时,按2月底、5月底、9月中旬分次施入为宜。近年李树受气候变暖因素影响,花期提前。以前的3、6、9施肥和李树生长需求有些不匹配,所以前中期施肥要提前15天左右,前期要增大氮的用量,磷、钾次之,中期以磷、钾为主,氮的用量看树的长势确定,可施可不施,9月份以有机肥、生物菌肥为主,适当配以磷肥。开沟深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同时施入一沟,磷肥另施一沟。
7 乱用农药
生产中,相当一部分果农既不订杂志,也不买专业书籍,对自己果园病虫发生情况的观察和监测也不到位,习惯于跟着别人用药,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增大了生产成本。
李树常用的防病制剂(保护性)是石硫合剂、80%代森锰锌;常用的治疗性制剂有3%中生菌素、72%硫酸链霉素、2%春雷霉素、2%辛菌胺、10%苯醚甲环唑、3%抑霉唑等。铜制剂用在李树上易发生药害,不建议使用。
李树主要病害为细菌性穿孔病,其次是流胶病、褐腐病和黑红点病、黑星病等。发病主要因素是湿度和温度,二者都适宜时易发病,长期干旱不利于发病。喷药间隔天数一般15天左右,多雨季节7~10天。
要树立提早预防和治早治了的理念。像李树的细菌性穿孔病,春秋多雨季发病严重,夏季干旱时发病缓慢、较轻。所以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要尽早使用石硫合剂等杀菌剂,不能等到3月初才用药。
李树虫害主要是开花前后的李实蜂和梨小食心虫。大多数果农没有花前用药的习惯,都是花后用药。当花期和花后遇到连阴雨时,用药期就拖延得更长。待想起要喷药时,李实蜂已经进入果实内,喷药不起作用。据笔者多年经验,当李花露白时(开花前4~7天)杀虫杀菌剂同时用效果好,采用最低剂量即可起到很好的作用,花后及时用药,随后隔10~15天用药1次,即可控制当年病虫。
其他李树害虫,如梨小食心虫、卷叶蛾、金龟子、吸果夜蛾等,可采用糖醋液(0.5份糖、1份醋、10份水)诱杀。隔8~10 m放1个广口瓶,装1/3糖醋液。每天早晨查看落入瓶中的蛾数,直至诱不到成虫为止。诱虫液隔4~5天换1次。
同时,要注意掌握各种成虫的发生规律,抓住成虫开始羽化后7~10天的关键用药期。
8 商品率低
大多数果农没有“三无(无病虫害、无残留、无伤疤)一净(果面干净)”和“一大二红三甜四脆”的商品观念,只图产量,忽视质量,树上挂的果能留便留,哪怕是有风磨疤、小病疤,一律都留下,到卖果的时候还是会被挑出来,既浪费了树体养分,也没有经济效益。果农应严格按照市场需求,生产高品质李果,唯有这样才能在果业生产经营中站稳脚跟,不被淘汰。
1 选错园址
一些果农看别人栽李树挣了钱,也跟着栽,而且把树栽在了山口、梁顶、涝洼地等不适宜建园的地块,结果是低产质劣甚至死树毁园。究其原因,是不了解李树生长习性。李树有三怕——怕风、怕涝、怕寒流,果园一定要建在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超过2 m的地方。
已经建在山口、梁上的李子园,要在果园四周建防风带——建议选用红叶李,既可防风,又能作授粉树——同时要平拉枝,降树高。处于低洼寒流带的园,春季要关注天气预报,倒春寒发生前及时投放烟火,以防冻坏花和幼果。涝洼地坚决不能建园。
2 品种单一
李树自花结实能力差(或不结实),建园时必须配植授粉树。生产中有不少李子园就没有授粉树,光见长树,不见结果。笔者建议新建园一定要选择花期同步、相互授粉好、市场价值高的品种作授粉树。
已建成但没有授粉树的园,6月下旬后可利用直径1 cm左右的背上枝,每树芽接或枝接1个(枝)红叶李。待红叶李嫁接成活,长度达到20~30 cm时摘心,促发分枝。红叶李开花授粉后,及时剪去背上直立旺枝,留下平斜枝供下年开花授粉用。
也可在花期插红叶李已开或半开的花枝进行授粉。每树或隔1株树挂1个能装1 kg水的饮料瓶,在瓶中插上已开或半开的红叶李花枝,加满水,隔天补水1次,授粉效果很好。
还可在园子周围及行间栽上红叶李作为授粉树用,但行间栽的红叶李要及时修剪控制,以防影响邻近李树的生长。
不赞成采用盛花期喷花粉液授粉的办法,一是花粉质量没有保证,二是价钱高、费工时,且效果不佳,而且也不是长久之法。
3 栽植过密
大多李子园存在栽植密度过大的问题。行距窄(2.5~3 m),株距更窄(1~2 m),施肥、喷药、疏果、采果、运果都不方便,树枝拉不开,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平衡,产量上不去,也不利于机械化作业。
李树属大冠树,且生长很快,所以建园时一定要留作业行。株距以2~3 m、行距以4~4.5 m为宜,作业行根据地形合理选留(4.5~5 m)。可以密株,决不能密行,行距大了树枝可以拉开,易平衡树势、通风透光,便于作业,且商品果率高、产量高,还抗风。李树萌芽率高(90%以上),且顶端优势和背上极性优势都强,易发长枝,易占空间。作业行宽,树栽得少非但不影响产量,而且还能够提高商品果率和果实质量。
如果株行距都密,树枝夹角小,枝拉不开,树冠密蔽,肯定不容易挂果,且受风面大,易落果,果子大小不均匀,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
解决李子园密度过大的办法是间伐。间伐要灵活,主要针对老弱树、果小树。同时要除去过低的枝(距地面80 cm以下),对留下的主侧枝开张角度,多留水平枝和下斜枝,达到平衡树势、高产稳产的目的。
4 定干偏低
生产中,大多李树的定干高度只有60~ 70 cm,且拉枝不到位,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不良,产量上不去,也不利于机械和人工作业,成熟果还易被野鸡野兔啃食,果子大小也不均匀,影响商品果率。
依据笔者的经验,李树定干高度以1~1.2 m为宜,拉枝后既通风透光,又便于机械和人工作业,还能防止野鸡野兔危害,且果个均匀、着色好、商品果率高,经济效益理想。
5 树形单一
目前生产上采用的树形主要是开心形,该树形的缺点是主侧枝少,中长结果枝也少,立体空间利用率不高,产量自然上不去。
适宜李树丰产稳产的树形应为高干矮冠纺锤形和“T”架弓棚形,这两种树形既抗风,又通风透光,果子着色好,果个均匀,产量高,还便于人工和机械作业。
6 施肥量小
树和人一样,吃饱喝足才能有力气干活(结果)。要想李树早结果、多结果、结好果,实现丰产稳产,就要严格按照李树不同生长期的需肥量,合理、足量、配方施肥。生产中施肥量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据有关资料,每生产100 kg李果,需纯氮0.9~1.2 kg、五氧化二磷0.7~0.8 kg、氧化钾1 kg左右。未挂果的幼树以氮、磷肥为主,适当配以有机肥(人畜粪、油渣、绿肥及生物菌肥等);初果期树,氮(N)、磷(P2O5)、钾(K2O)配比为1 ∶ 0.5 ∶ 1;盛果期树,氮(N)、磷(P2O5)、钾(K2O)配比为1 ∶ 1~2 ∶ 1,其中磷的用量要根据当地土壤、树体情况灵活调整。
施肥时,按2月底、5月底、9月中旬分次施入为宜。近年李树受气候变暖因素影响,花期提前。以前的3、6、9施肥和李树生长需求有些不匹配,所以前中期施肥要提前15天左右,前期要增大氮的用量,磷、钾次之,中期以磷、钾为主,氮的用量看树的长势确定,可施可不施,9月份以有机肥、生物菌肥为主,适当配以磷肥。开沟深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同时施入一沟,磷肥另施一沟。
7 乱用农药
生产中,相当一部分果农既不订杂志,也不买专业书籍,对自己果园病虫发生情况的观察和监测也不到位,习惯于跟着别人用药,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增大了生产成本。
李树常用的防病制剂(保护性)是石硫合剂、80%代森锰锌;常用的治疗性制剂有3%中生菌素、72%硫酸链霉素、2%春雷霉素、2%辛菌胺、10%苯醚甲环唑、3%抑霉唑等。铜制剂用在李树上易发生药害,不建议使用。
李树主要病害为细菌性穿孔病,其次是流胶病、褐腐病和黑红点病、黑星病等。发病主要因素是湿度和温度,二者都适宜时易发病,长期干旱不利于发病。喷药间隔天数一般15天左右,多雨季节7~10天。
要树立提早预防和治早治了的理念。像李树的细菌性穿孔病,春秋多雨季发病严重,夏季干旱时发病缓慢、较轻。所以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要尽早使用石硫合剂等杀菌剂,不能等到3月初才用药。
李树虫害主要是开花前后的李实蜂和梨小食心虫。大多数果农没有花前用药的习惯,都是花后用药。当花期和花后遇到连阴雨时,用药期就拖延得更长。待想起要喷药时,李实蜂已经进入果实内,喷药不起作用。据笔者多年经验,当李花露白时(开花前4~7天)杀虫杀菌剂同时用效果好,采用最低剂量即可起到很好的作用,花后及时用药,随后隔10~15天用药1次,即可控制当年病虫。
其他李树害虫,如梨小食心虫、卷叶蛾、金龟子、吸果夜蛾等,可采用糖醋液(0.5份糖、1份醋、10份水)诱杀。隔8~10 m放1个广口瓶,装1/3糖醋液。每天早晨查看落入瓶中的蛾数,直至诱不到成虫为止。诱虫液隔4~5天换1次。
同时,要注意掌握各种成虫的发生规律,抓住成虫开始羽化后7~10天的关键用药期。
8 商品率低
大多数果农没有“三无(无病虫害、无残留、无伤疤)一净(果面干净)”和“一大二红三甜四脆”的商品观念,只图产量,忽视质量,树上挂的果能留便留,哪怕是有风磨疤、小病疤,一律都留下,到卖果的时候还是会被挑出来,既浪费了树体养分,也没有经济效益。果农应严格按照市场需求,生产高品质李果,唯有这样才能在果业生产经营中站稳脚跟,不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