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荣德生先生诞辰140周年,上海、无锡两地进行了高规格的纪念活动,以缅怀这位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先行者。近年来,对于荣氏企业和荣家史料的研究,社科界研究成果颇丰,笔者仅以工商联这一视角,对荣德生先生以及荣氏后裔为国家经济社会所做的贡献略述一二。
称得上“财团”的荣家
1875年8月4日(农历七月初四)荣德生生于无锡荣巷老宅,谱名宗铨,家世务农,并经商。父熙泰,母石氏。兄宗敬,谱名宗锦,长他两岁。
荣德生与其兄荣宗敬是荣氏家族创业的第一代。荣宗敬与荣德生一生兴办实业,他们为创办一个规模庞大的资本集团,为抵御外国资本势力的侵略,发展中华民族的经济,在旧中国的半个世纪中,历尽艰难险阻,以旺盛的精力从事企业活动。从1900年起,他们靠4部石磨起家,在短短的20余年里建立了茂新面粉公司、福新面粉公司和申新纺织公司及其他一些附属企业。之后,荣氏兄弟又经历了长期艰苦的创业历程,至新中国成立时,荣氏创办的企业,已成为中国民族工业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集团。荣家被毛主席称为“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荣德生与其兄荣宗敬一生创办企业,包括抗战时期内迁开设的分厂达40余家,涉及行业有面粉业、棉纺业、机器业、造纸业、煤炭业等等,地域遍及无锡、上海、武汉、广州、重庆、芜湖、济南、成都、陕西、天水。
试以上海为例,荣氏兄弟在1912-1915年短短4年里,连续创办了四家面粉厂,1912年与王氏、浦氏兄弟合资创办福新面粉厂,次年投产。1914年2月创办福新面粉二厂,同年10月建成,年底投产。1914年2月创办福新面粉三厂,同年10月建成,年底投产。1913年5月租办中兴面粉厂,1915年购买,改称福新面粉四厂。之后,荣氏兄弟在上海又创办了福新六、七、八厂。
继创办福新面粉厂之后,荣氏兄弟又创办申新纺织厂。申新一厂、二厂在上海,申新三厂在无锡,申新四厂在武汉。申新五厂、六厂、七厂、八厂、九厂,又在上海。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荣氏兄弟在1931年初,购买李鸿章创办,后由盛宣怀经营的三新纱厂,创建申新纺织九厂。申新纺织九厂原址在杨浦,1933年迁往澳门路。申新九厂直至上海解放,员工仍有7000多人。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视察申新九厂,试想它的规模之浩大,影响之深远。
荣德生热心教育、热心公益事业
荣德生视教育为生命,他最初举办的学校是1906年公益小学。两年后,1908年又举办了竞华女子小学。荣德生在《略述办学之经过》一文中说:“吾国人学文而弱,致败于甲午”,他将甲午中日战争等一系列战役的失败,归咎于“学文而弱”,于是,他“会族中先觉,群起提倡新学,将原有私塾改称为公益小学,筹集经费,予兄弟附焉,是为创设学校之始”。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荣德生创设公益学校的初衷,他将本族里的学堂改办成公益学校,让社会上更多青少年有学习的机会。
1919年,荣德生举办公益工商中学,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1940年,他举办专科学校,中国纺织染工程专科学校,培养纺织染专门人才。1946年,荣德生举办高等学校,中国纺织染工程学院,培养高级纺织染专门人才。1949年,举办高等院校,江南大学。他不但举办学校,还关心学校的发展,嘱托要奖励优秀学生,奖励辛勤耕耘的老师。他“爰辟梅园精舍,设帷招生”,请名师教授,循循善诱,使学生与现代社会减少隔膜,学成后,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他这种兴学的理念,至今看来,仍有借鉴之处。荣德生一生办有16所学校,一所图书馆、一所研究所。
同样在公益事业上,荣德生铺路搭桥,有求必应,在所不辞。最新的研究成果发现,荣德生在无锡、武进、丹阳、宜兴等地修建了百余座桥。这是前无古人的慈举。
以父亲为榜样,荣德生六女荣漱仁率先在上海举办幼儿园。解放初期,荣漱仁办起了两所托儿所、两所幼儿园。她出资筹划,一桌一椅都是自己操心。请了经验丰富的管理员、保育员,重视营养卫生,尤其讲究对儿童的思想教育。其中一所康健幼儿园办得全市闻名,得到教育部门的表扬。1957年后,她把这些托幼园所无偿献给国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荣漱仁继续办幼儿园,她创办了侨星托儿所、沪港幼儿园两所,为侨眷服务。她还捐款支持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对上海、无锡一些幼儿园所捐钱赠物。
以祖父为榜样,荣家第三代所属企业投资国家基本建设项目、捐赠公益事业。记得上世纪90年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方便浦东浦西交通往来,取消延安东路越江隧道收费的建议。荣德生孙儿荣智健先生所在的中信泰富集团决定投资经营,使上海车辆过黄浦江隧道不再收费。荣氏后代为改革开放、为国家经济发展无私奉献,不难发现,这些善举遗传着祖辈的基因。
立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荣德生对于办学和慈善,出手不凡,但是对于自己的生活要求,却并不高。他有一句名言:“立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粗茶淡饭,竹布长衫,尽足也矣。”这句名言被许多企业家视为“圭臬”,殊不知,这句话的来由。
1933年,荣德生兄长荣宗敬做六十大寿,此时的荣宗敬已是著名的实业家,在无锡堪称首富,在无锡举行盛大的庆宴。这一天,工商军政各界、社会名流、亲朋好友纷纷赶来祝寿,无锡城里的旅馆、酒楼、汽车、轮船几乎全被荣家包用了。庆宴的现场设在清静雅致的梅园诵豳堂,从出生地荣巷至梅园的马路两边彩灯高悬,入夜闪闪烁烁,蔚为壮观。
荣宗敬穿着一身非常讲究的衣着,气宇轩昂地端坐在寿堂中间,像昔日帝王接受百官朝贺一样,接受家人、亲属和来宾们的祝贺。从一个小小的学徒开始,到拥有20多个厂子的大实业家,这中间他走过了多么漫长而又艰苦的路啊!回首往事,感慨万千,瞻望前途,犹有艰险。他充满信心地对来宾说: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今已届六十,纱锭数达到了60万。我还要活到70岁、80岁,纱锭要达到70万、80万……”来宾们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大家对荣宗敬的信任,也是大家对他的期待。 这一次庆典共花去大洋5万多元。荣德生比兄长小两岁,有人问他道:
“过两年德先生六十大寿时,亦当如此效法否?”
荣德生憨厚的脸上微微笑笑,回答道:“吾与兄长脾性有所不同。吾之座右铭为:立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粗茶淡饭、竹布长衫,尽足也矣。吾60岁时,决不事排场,寿仪将全部作价捐出,为地方修造桥路,装饰梅园等景点,以作永久之纪念。”
荣德生当时是这样说的,后来他也是这么做的。
因病缺席新政协会议 甚感遗憾
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以雷霆万钧之势压境江南,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如摧枯拉朽一般。当时,荣德生、钱孙卿派人去苏北与中共苏区党委领导见面后,传讯要求无锡工厂企业不外迁、不外逃。荣德生在报上刊登声明,表示“荣氏工业机构,决不迁赴国外”。他非但公开声明,而且在临近解放时,有人要将企业迁至台湾,被他坚决制止,为了戳穿敌人散布他逃往国外的谣言,他在无锡解放不久,故意天天去北塘办事处,以正视听,稳定人心。同年9月,荣德生被推选为参加新政协会议的工商界委员。
但是,在当年出版的政协会刊上,工商界代表的合影却没见荣德生的踪影。参加新政协的全国工商界委员共17人,而留下照片却是16人,缺少一人,缺少的就是荣德生。
荣德生没有参加新政协盛会的原因在他的《乐农自订行年纪事续编》有记载,他这样记到:“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推余为委员,举行大会,余因病不克参加,殊为遗憾。”从这本纪事里知道,他是因为犯病而未能参加,觉得很遗憾。他并不是不想参加,而是力不从心。荣德生那年是75岁,对于古稀之年的荣德生来讲,赴京参加盛会,确是一件艰难的事。66年前的交通不是现在的模样,飞机、高铁,几个小时能抵达北京。那时,南京长江大桥没有建成,赴京需要坐火车,火车到南京还要在浦口摆渡,去一次北京需要几十个小时。一位75岁高龄身体有病的老人,让他长途跋涉赴京开会,是一件艰难的事。
虽没有参加会议,但是,他却时时惦记着会议情况,在这本纪事里,他写道:“专心维持事业,虽病不辍,责任所在,未能诿卸。”荣德生的思路很清楚,党和国家推选他为委员,需要他发挥作用,这个作用就是“维持事业”、“积极生产,为祖国努力克服困难”。
荣氏后代与上海工商联有缘
荣德生曾在遗书中嘱托“毅仁、鸿仁要积极生产、为祖国出力,尔仁、研仁再不可滞留海外,迅速归来共同参加祖国大建设”。荣毅仁、荣鸿仁等儿女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积极参加新中国建设,在改革开放初期,创办中信公司、投资爱建公司。
荣德生的四儿荣毅仁是上海市工商联的老领导,从1949年8月上海市工商联筹备会起,荣毅仁就担任副主任委员,1951年2月上海市工商联正式成立,他担任副主任委员,第一至三届。上海市工商联有3位领导担任过上海市副市长,分别是盛丕华、胡厥文和荣毅仁。
说起荣毅仁担任上海市副市长有着这样一段佳话。1957年1月9日下午,上海市二届一次人代会闭幕前夕,陈毅同志说:“这次匆匆赶回来,毛主席给了我一个特殊的任务,要我和上海的同志们商量一下,请投荣毅仁一票,把他选上副市长。”陈毅说,毛主席对我讲,荣家是我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在国际上称得起财团的,我国恐怕也没有几家子。荣家现在把全部企业都拿出来和国家合营了,在国内外起了很大影响。怎么样把合营企业搞好,上海要创造经验,从荣家推选出代表人物参与市政府的领导,现在就十分必要了。陈毅又说:“我要以老共产党员的身份为这位红色资本家竞选。因为他确实既爱国又有本领,堪当重任;而且凭着他的特殊身份,在国内外资产阶级中还能够发挥出我陈毅起不到的作用哩。”就这样,荣毅仁顺利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
1959年9月,荣毅仁赴京,担任国家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离开了上海。荣毅仁在上海市工商联整整10年,与上海工商界结下了深深的情缘。
荣毅仁同时又是全国工商联的领导,从1952年全国工商联筹备会起,他就担任副主任委员,1953年全国工商联正式成立,他担任副主任委员,第一至四届。1983年起他担任全国工商联主席,第五、六届。同年起他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93年3月,荣毅仁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他是至今为止,工商界职位最多最高的一位领导同志,他胸怀大略,关心国家经济建设,无愧为我们上海工商界的骄傲。
荣德生的七儿荣鸿仁也是上海市工商联副主任委员。荣鸿仁与工商联结缘是在解放初期,荣鸿仁被认为是“小开”,而工商联的同志不叫“小开”,称作是工商青年,工商联组织工商青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社会活动中,渐渐地让这些工商青年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按现在的话,是接地气。很快,1953年荣鸿仁加入民主建国会,并担任了工商青年义务劳动突击队队长。1956年1月,全市全行业公私合营不久,中央决定召开全国工商界青年积极分子大会,荣鸿仁被推选为上海市代表团副团长。
上海市工商界青年代表团规模很大,有60名成员。代表团成员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工商青年,团长是信谊药厂经理陈铭珊,团员中有信通电工器材厂经理王洪昌、有大茂眼镜厂上海分公司经理吴仲信、有文化华打字机厂经理陶敏之,也有姚顺兴棉被公司经理沈克俊,南京路吴良材眼镜商店老板的女儿吴莉莲…… 2月16日,荣鸿仁他们踏上了北上的火车。2月22日会议召开。2月28日,荣鸿仁见到了毛主席。
2月28日的下午,会场的发言突然被打断,大会主席宣布:大会发言暂停,请收拾好资料,中央首长要接见全体代表。顿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但几秒钟后会场像山洪暴发一般,不约而同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经久不息。大会主席示意大家安静,随即宣读了几条纪律:第一,一定要佩带代表证的胸签,否则就不可以上车;第二,一路上不得高呼口号,保持安静,绝对保密……
到了接见地,荣鸿仁站在第一排。胡耀邦看到代表团代表都站好了,就请大会主席去请毛主席。一会儿,高大魁伟的毛主席踏着矫健的步子从休息室走出来,一同走来的有刘少奇、周恩来、陈叔通等中央领导。立刻人群沸腾起来,“毛主席万岁”的口号一阵又一阵。毛主席向代表们频频挥手,因受接见的有近千人,摄影师采用转动的镜头慢慢地从左面转向右面,正要转向中间时,突然刮起一阵狂风。这时,毛主席风趣地说:“好险啊”。大家都笑了,主席的诙谐让工商青年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坐在荣鸿仁前的首长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任委员陈叔通,陈叔通左边是刘少奇,再左边是毛主席,荣鸿仁站的位置距毛主席仅一米。这是荣鸿仁生平4次见到毛主席,距毛主席最近的一次。
毛主席的接见始终鼓舞着荣鸿仁,1979年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筹建时,他出资人民币100万,位于股东第二。他曾担任爱建公司副董事长、代理总经理。他从澳洲回上海经常回工商联娘家看看、走走。他晚年身体欠佳,住在上海,上海市工商联领导代表组织春节拜访慰问。
如今,斯人已去,回望历史,更使人们觉得,工商界历史的厚重和精彩。
称得上“财团”的荣家
1875年8月4日(农历七月初四)荣德生生于无锡荣巷老宅,谱名宗铨,家世务农,并经商。父熙泰,母石氏。兄宗敬,谱名宗锦,长他两岁。
荣德生与其兄荣宗敬是荣氏家族创业的第一代。荣宗敬与荣德生一生兴办实业,他们为创办一个规模庞大的资本集团,为抵御外国资本势力的侵略,发展中华民族的经济,在旧中国的半个世纪中,历尽艰难险阻,以旺盛的精力从事企业活动。从1900年起,他们靠4部石磨起家,在短短的20余年里建立了茂新面粉公司、福新面粉公司和申新纺织公司及其他一些附属企业。之后,荣氏兄弟又经历了长期艰苦的创业历程,至新中国成立时,荣氏创办的企业,已成为中国民族工业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集团。荣家被毛主席称为“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荣德生与其兄荣宗敬一生创办企业,包括抗战时期内迁开设的分厂达40余家,涉及行业有面粉业、棉纺业、机器业、造纸业、煤炭业等等,地域遍及无锡、上海、武汉、广州、重庆、芜湖、济南、成都、陕西、天水。
试以上海为例,荣氏兄弟在1912-1915年短短4年里,连续创办了四家面粉厂,1912年与王氏、浦氏兄弟合资创办福新面粉厂,次年投产。1914年2月创办福新面粉二厂,同年10月建成,年底投产。1914年2月创办福新面粉三厂,同年10月建成,年底投产。1913年5月租办中兴面粉厂,1915年购买,改称福新面粉四厂。之后,荣氏兄弟在上海又创办了福新六、七、八厂。
继创办福新面粉厂之后,荣氏兄弟又创办申新纺织厂。申新一厂、二厂在上海,申新三厂在无锡,申新四厂在武汉。申新五厂、六厂、七厂、八厂、九厂,又在上海。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荣氏兄弟在1931年初,购买李鸿章创办,后由盛宣怀经营的三新纱厂,创建申新纺织九厂。申新纺织九厂原址在杨浦,1933年迁往澳门路。申新九厂直至上海解放,员工仍有7000多人。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视察申新九厂,试想它的规模之浩大,影响之深远。
荣德生热心教育、热心公益事业
荣德生视教育为生命,他最初举办的学校是1906年公益小学。两年后,1908年又举办了竞华女子小学。荣德生在《略述办学之经过》一文中说:“吾国人学文而弱,致败于甲午”,他将甲午中日战争等一系列战役的失败,归咎于“学文而弱”,于是,他“会族中先觉,群起提倡新学,将原有私塾改称为公益小学,筹集经费,予兄弟附焉,是为创设学校之始”。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荣德生创设公益学校的初衷,他将本族里的学堂改办成公益学校,让社会上更多青少年有学习的机会。
1919年,荣德生举办公益工商中学,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1940年,他举办专科学校,中国纺织染工程专科学校,培养纺织染专门人才。1946年,荣德生举办高等学校,中国纺织染工程学院,培养高级纺织染专门人才。1949年,举办高等院校,江南大学。他不但举办学校,还关心学校的发展,嘱托要奖励优秀学生,奖励辛勤耕耘的老师。他“爰辟梅园精舍,设帷招生”,请名师教授,循循善诱,使学生与现代社会减少隔膜,学成后,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他这种兴学的理念,至今看来,仍有借鉴之处。荣德生一生办有16所学校,一所图书馆、一所研究所。
同样在公益事业上,荣德生铺路搭桥,有求必应,在所不辞。最新的研究成果发现,荣德生在无锡、武进、丹阳、宜兴等地修建了百余座桥。这是前无古人的慈举。
以父亲为榜样,荣德生六女荣漱仁率先在上海举办幼儿园。解放初期,荣漱仁办起了两所托儿所、两所幼儿园。她出资筹划,一桌一椅都是自己操心。请了经验丰富的管理员、保育员,重视营养卫生,尤其讲究对儿童的思想教育。其中一所康健幼儿园办得全市闻名,得到教育部门的表扬。1957年后,她把这些托幼园所无偿献给国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荣漱仁继续办幼儿园,她创办了侨星托儿所、沪港幼儿园两所,为侨眷服务。她还捐款支持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对上海、无锡一些幼儿园所捐钱赠物。
以祖父为榜样,荣家第三代所属企业投资国家基本建设项目、捐赠公益事业。记得上世纪90年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方便浦东浦西交通往来,取消延安东路越江隧道收费的建议。荣德生孙儿荣智健先生所在的中信泰富集团决定投资经营,使上海车辆过黄浦江隧道不再收费。荣氏后代为改革开放、为国家经济发展无私奉献,不难发现,这些善举遗传着祖辈的基因。
立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荣德生对于办学和慈善,出手不凡,但是对于自己的生活要求,却并不高。他有一句名言:“立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粗茶淡饭,竹布长衫,尽足也矣。”这句名言被许多企业家视为“圭臬”,殊不知,这句话的来由。
1933年,荣德生兄长荣宗敬做六十大寿,此时的荣宗敬已是著名的实业家,在无锡堪称首富,在无锡举行盛大的庆宴。这一天,工商军政各界、社会名流、亲朋好友纷纷赶来祝寿,无锡城里的旅馆、酒楼、汽车、轮船几乎全被荣家包用了。庆宴的现场设在清静雅致的梅园诵豳堂,从出生地荣巷至梅园的马路两边彩灯高悬,入夜闪闪烁烁,蔚为壮观。
荣宗敬穿着一身非常讲究的衣着,气宇轩昂地端坐在寿堂中间,像昔日帝王接受百官朝贺一样,接受家人、亲属和来宾们的祝贺。从一个小小的学徒开始,到拥有20多个厂子的大实业家,这中间他走过了多么漫长而又艰苦的路啊!回首往事,感慨万千,瞻望前途,犹有艰险。他充满信心地对来宾说: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今已届六十,纱锭数达到了60万。我还要活到70岁、80岁,纱锭要达到70万、80万……”来宾们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大家对荣宗敬的信任,也是大家对他的期待。 这一次庆典共花去大洋5万多元。荣德生比兄长小两岁,有人问他道:
“过两年德先生六十大寿时,亦当如此效法否?”
荣德生憨厚的脸上微微笑笑,回答道:“吾与兄长脾性有所不同。吾之座右铭为:立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粗茶淡饭、竹布长衫,尽足也矣。吾60岁时,决不事排场,寿仪将全部作价捐出,为地方修造桥路,装饰梅园等景点,以作永久之纪念。”
荣德生当时是这样说的,后来他也是这么做的。
因病缺席新政协会议 甚感遗憾
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以雷霆万钧之势压境江南,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如摧枯拉朽一般。当时,荣德生、钱孙卿派人去苏北与中共苏区党委领导见面后,传讯要求无锡工厂企业不外迁、不外逃。荣德生在报上刊登声明,表示“荣氏工业机构,决不迁赴国外”。他非但公开声明,而且在临近解放时,有人要将企业迁至台湾,被他坚决制止,为了戳穿敌人散布他逃往国外的谣言,他在无锡解放不久,故意天天去北塘办事处,以正视听,稳定人心。同年9月,荣德生被推选为参加新政协会议的工商界委员。
但是,在当年出版的政协会刊上,工商界代表的合影却没见荣德生的踪影。参加新政协的全国工商界委员共17人,而留下照片却是16人,缺少一人,缺少的就是荣德生。
荣德生没有参加新政协盛会的原因在他的《乐农自订行年纪事续编》有记载,他这样记到:“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推余为委员,举行大会,余因病不克参加,殊为遗憾。”从这本纪事里知道,他是因为犯病而未能参加,觉得很遗憾。他并不是不想参加,而是力不从心。荣德生那年是75岁,对于古稀之年的荣德生来讲,赴京参加盛会,确是一件艰难的事。66年前的交通不是现在的模样,飞机、高铁,几个小时能抵达北京。那时,南京长江大桥没有建成,赴京需要坐火车,火车到南京还要在浦口摆渡,去一次北京需要几十个小时。一位75岁高龄身体有病的老人,让他长途跋涉赴京开会,是一件艰难的事。
虽没有参加会议,但是,他却时时惦记着会议情况,在这本纪事里,他写道:“专心维持事业,虽病不辍,责任所在,未能诿卸。”荣德生的思路很清楚,党和国家推选他为委员,需要他发挥作用,这个作用就是“维持事业”、“积极生产,为祖国努力克服困难”。
荣氏后代与上海工商联有缘
荣德生曾在遗书中嘱托“毅仁、鸿仁要积极生产、为祖国出力,尔仁、研仁再不可滞留海外,迅速归来共同参加祖国大建设”。荣毅仁、荣鸿仁等儿女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积极参加新中国建设,在改革开放初期,创办中信公司、投资爱建公司。
荣德生的四儿荣毅仁是上海市工商联的老领导,从1949年8月上海市工商联筹备会起,荣毅仁就担任副主任委员,1951年2月上海市工商联正式成立,他担任副主任委员,第一至三届。上海市工商联有3位领导担任过上海市副市长,分别是盛丕华、胡厥文和荣毅仁。
说起荣毅仁担任上海市副市长有着这样一段佳话。1957年1月9日下午,上海市二届一次人代会闭幕前夕,陈毅同志说:“这次匆匆赶回来,毛主席给了我一个特殊的任务,要我和上海的同志们商量一下,请投荣毅仁一票,把他选上副市长。”陈毅说,毛主席对我讲,荣家是我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在国际上称得起财团的,我国恐怕也没有几家子。荣家现在把全部企业都拿出来和国家合营了,在国内外起了很大影响。怎么样把合营企业搞好,上海要创造经验,从荣家推选出代表人物参与市政府的领导,现在就十分必要了。陈毅又说:“我要以老共产党员的身份为这位红色资本家竞选。因为他确实既爱国又有本领,堪当重任;而且凭着他的特殊身份,在国内外资产阶级中还能够发挥出我陈毅起不到的作用哩。”就这样,荣毅仁顺利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
1959年9月,荣毅仁赴京,担任国家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离开了上海。荣毅仁在上海市工商联整整10年,与上海工商界结下了深深的情缘。
荣毅仁同时又是全国工商联的领导,从1952年全国工商联筹备会起,他就担任副主任委员,1953年全国工商联正式成立,他担任副主任委员,第一至四届。1983年起他担任全国工商联主席,第五、六届。同年起他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93年3月,荣毅仁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他是至今为止,工商界职位最多最高的一位领导同志,他胸怀大略,关心国家经济建设,无愧为我们上海工商界的骄傲。
荣德生的七儿荣鸿仁也是上海市工商联副主任委员。荣鸿仁与工商联结缘是在解放初期,荣鸿仁被认为是“小开”,而工商联的同志不叫“小开”,称作是工商青年,工商联组织工商青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社会活动中,渐渐地让这些工商青年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按现在的话,是接地气。很快,1953年荣鸿仁加入民主建国会,并担任了工商青年义务劳动突击队队长。1956年1月,全市全行业公私合营不久,中央决定召开全国工商界青年积极分子大会,荣鸿仁被推选为上海市代表团副团长。
上海市工商界青年代表团规模很大,有60名成员。代表团成员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工商青年,团长是信谊药厂经理陈铭珊,团员中有信通电工器材厂经理王洪昌、有大茂眼镜厂上海分公司经理吴仲信、有文化华打字机厂经理陶敏之,也有姚顺兴棉被公司经理沈克俊,南京路吴良材眼镜商店老板的女儿吴莉莲…… 2月16日,荣鸿仁他们踏上了北上的火车。2月22日会议召开。2月28日,荣鸿仁见到了毛主席。
2月28日的下午,会场的发言突然被打断,大会主席宣布:大会发言暂停,请收拾好资料,中央首长要接见全体代表。顿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但几秒钟后会场像山洪暴发一般,不约而同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经久不息。大会主席示意大家安静,随即宣读了几条纪律:第一,一定要佩带代表证的胸签,否则就不可以上车;第二,一路上不得高呼口号,保持安静,绝对保密……
到了接见地,荣鸿仁站在第一排。胡耀邦看到代表团代表都站好了,就请大会主席去请毛主席。一会儿,高大魁伟的毛主席踏着矫健的步子从休息室走出来,一同走来的有刘少奇、周恩来、陈叔通等中央领导。立刻人群沸腾起来,“毛主席万岁”的口号一阵又一阵。毛主席向代表们频频挥手,因受接见的有近千人,摄影师采用转动的镜头慢慢地从左面转向右面,正要转向中间时,突然刮起一阵狂风。这时,毛主席风趣地说:“好险啊”。大家都笑了,主席的诙谐让工商青年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坐在荣鸿仁前的首长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任委员陈叔通,陈叔通左边是刘少奇,再左边是毛主席,荣鸿仁站的位置距毛主席仅一米。这是荣鸿仁生平4次见到毛主席,距毛主席最近的一次。
毛主席的接见始终鼓舞着荣鸿仁,1979年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筹建时,他出资人民币100万,位于股东第二。他曾担任爱建公司副董事长、代理总经理。他从澳洲回上海经常回工商联娘家看看、走走。他晚年身体欠佳,住在上海,上海市工商联领导代表组织春节拜访慰问。
如今,斯人已去,回望历史,更使人们觉得,工商界历史的厚重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