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仓城历史风貌核心区规划及建筑设计,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的整治、景观与环境的改善,社区未来的功能定位提出具体的空间设计方案和规划策略,特别是在空间设计的基础上,注重地区产业、社区人口结合和地区发展的非空间要素的融合,通过规划设计指引给予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利用与管理基础上的旧城更新的这一重大社会事件。
关键词:仓城历史风貌核心区;风貌整治;规划及建筑设计
1设计原则
(1)在保护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重建和还原部分一类建筑。(文物建筑不在此整修范围内)
(2)适当保留房屋现状,尊重居民生活习俗,延续历史街区风貌。
(3)结合现状拆除部分建筑,重建一些绿地广场,并适当新建一部分建筑。
(4)修复,改建部分建筑功能,使之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得以改善人们居住品质。
2历史风貌整治与景观规划
规划对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公共空间、街巷、河道、景观等进行整治与规划,恢复其以传统街巷及水系为主轴,历史建筑众多,廊棚连绵,河埠密布,石桥横跨,古树苍天的历史风貌与景观结构。
2.1公共空间整治
目前,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居民的社区活动中心和场所极其匮乏,文化娱乐设施较少,没有绿地、公共空间、文化展示馆等提升居民精神生活品质的设施;民间社团的缺失、民俗活动的停顿,导致社区萎缩。
依据“体量适中、色彩协调、多留绿化和公共空间”的原则,对仓城历史风貌区内的公共空间进行整治。具体整改措施如下:
(1)清理垃圾,整治公共环境,提升整个街区的品质。
(2)恢复沿河廊棚,发展临河商业的传统柜台商铺。沿河布置一些茶楼酒肆,供当地居民或外来游客观赏游览。廊棚除了供游客和市民休憩外,还可以供商贩在此出售蔬菜、水果等农副食品,重现当年沿市河商贸的传统风貌。
(3)恢复沿河埠头及滨水景觀。通过建筑的进退、小尺度广场的设置等,有序安排空间的收放。整治桥头空间,清理障碍与垃圾。恢复传统的桥头公共空间。
(4)针对仓城历史风貌区内公共空间缺乏的现状,可设置广场作为公共空间景观节点,一方面提供居民及游客休憩交流,同时改善风貌区的景观系统。
(5)重点设计官仓风貌景观区、古典园林景观区、东入口传统商业景观区三部分公共空间:本着与历史风貌相协调的原则,改善大仓桥、年丰人寿桥、杜氏雕花楼、费骅宅等公共活动空间景观。
2.2街巷整治
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现状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垃圾处理与生活污水排放不成体系,中山西路上的商业业态主要以低档商品销售为主,商业环境破败,消费群体繁杂。
具体整改措施:
(1)风貌区内的街巷,保护原有“一”字型、“丁”字型、“十”字型和折线型的街巷形态,仍以东西向的中山西路和秀南街为主骨架,连接南北走向的各支路,形成两条“鱼骨状”街巷肌理。
(2)重新铺设供水、排水管线,重新铺设电缆,原有电线杆、有线电视天线等有碍观瞻之物逐步转入地下或位移。
(3)根据规划目标和设计原则,建立住宿设施,用餐休憩点,邮政服务,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街道小品(果皮箱、公厕、标牌、广告、招牌、路灯等)应与整体建筑风格统一,有地方传统特色。
(4)保留原有街巷的空间尺度,保护现有的质量较好的传统街巷铺地。其他街道的水泥铺地改为小横条青砖,拼花铺地或石头等古建筑铺地。以适应将来主要以步行为主的功能需求。
(5)中山西路作为主要商业街巷,维持现状宽度,保留沿街别具特色的行道树。未来减少机动车的运行,改造为休闲步行的街道,除特色餐饮服务,更多引入一些画廊和文化产业,配备茶馆、咖啡室、酒吧等,满足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周末涌入的休闲人潮。
(6)在中山西路永丰路两侧,现存一些工厂厂房,可改为文化创意基地,不但可以吸引一些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的入驻,更能带动文化创意产品的积聚和销售,可以沿市河、中山路、秀南街布置一系列的文化创意产品销售点,这也是仓城的旅游纪念品有别于其他地方的一大特色。
(7)市河南面的秀南街,街巷尺度较小,民居较多,因此,不宜过度进行商业开发,建议在保留居民生活原貌的同时,在民居内适当开设亲水型连锁经营的宾馆,让游客体验人家尽枕河的水乡意境。在秀南街与年丰人寿桥交汇处,可以开设一些茶馆、小吃店,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
2.3河道与驳岸整治
随着运河体系的衰落,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河道不再使用,驳岸风貌损坏严重,应重新整治堤岸,对河道岸线进行调整,河道清淤,加设驳岸码头,采用传统材质、形式与色彩进行控制,使其恢复历史风貌。
河道与驳岸整改具体措施:
(1)市河两侧以重现当年沿市河商贸的传统历史风貌,恢复原沿河廊棚和部分手摇码头和轮渡码头,沿河种植绿化,设立沿河休闲区,沿河设置可坐式石板护栏。
(2)市河北岸:以在原廊棚遗址上面恢复廊棚为主,廊棚形式为单坡青瓦。拆除有碍廊棚,及不可用的部分五类建筑,并改造沿河四类和部分五类建筑。在廊棚靠河部分设美人靠等设施。廊棚外空地种植绿化并设休闲古典座椅,雕塑等。
(3)市河以南以滨水建筑为主,并改造现状建筑立面,恢复码头。
(4)沿河步道铺地均采用古铺地形式。
(5)人寿桥和大仓桥整治:清理桥头障碍、垃圾,恢复绿化种植。
2.4绿化植被
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现有较多的古树名木,分布在颐园、赵氏宅南面、中山西路两侧等各处,这些古树名木见证了仓城从古至今的发展,也是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重要自然遗产。 (1)保留风貌区内原有古树名木,尤其是中山西路上独特的植物景观;结合建筑现状,适当在道路两侧空地设花池等景观小品设施。
(2)保留部分院落内大型乔木,新建建筑增加院落种植,营造古木森然的意境。
(3)市河两岸由于历史风貌的原真性及沿河廊棚的设置,不宜过度增加绿化植被,仅在保留原有大型乔木与绿地的基础上,在个别广场、桥头等空间节点处点缀绿化植被。
(4)增加风貌区内植物种植,应尽量选种当地树种,并考虑季节变化的观赏效果与色彩搭配。
3建筑单体整修
建筑单体整修原则:在原有建筑风格基础上,以还原历史原貌为准则,以达到建筑色彩,材质,细部等一致性。
(1)风貌区建筑基本还保留有原街道走向,里弄脉络肌理基本还在。但部分拆除乱搭乱建建筑不仅建筑质量不好,而且破坏了老建筑形式,影响里弄形式街道的贯通。建筑单体整修首先应拆除保留建筑周围,以及风貌区内乱搭乱建建筑。恢复风貌区清爽外貌。
(2)结构:修缮类建筑年代较久远,其结构有些已不堪负重。部分建筑墙壁已有裂缝,梁柱结构有变形现象。应对部分建筑进行结构加固。对墙壁进行抹灰勾缝加固。增加柱子或对梁柱由结构专业进行加固。同时修复梁柱雕花等。
(3)内部功能布局:因古建筑结构的限制,所以大部分古建筑内部功能布局局促,尺度也不满足现代家具等的需要。并且部分建筑采光通风面积严重不足。有些没有楼梯,卫生间等。
保留建筑内部改造时在保留原有框架、开间不变的情况下,移除多余楼层。加大部分修缮建筑的开窗面积,增加楼梯、卫生间、厨房使商业类建筑符合传统经商店面模式;客栈类建筑符合对应的个性特征;下商上住的上层建筑的开窗符合居住建筑的要求;
(4)屋顶:现风貌区内建筑屋顶形式参差不齐,现代形式和古建形式不能和谐统一。具体如老建筑屋顶瓦当脱落严重,新补的现代建筑材料和原有的不能协调。老建筑屋顶的装饰:吻兽,屋脊线,马头墙等保护不力,以致现残破不堪。
整修建筑应统一换用青灰瓦当。保留修复现有老建筑屋顶吻兽,屋脊等装饰。恢复或修补老建筑马头墙。新建筑屋顶应适当增加古建装饰,或增加马头墙以打破其过长立面。或采用古建筑重檐形式。
(5)门窗木构件:现保留建筑门窗形式差别太大。新的铝合金门窗和古建木雕花门窗不能协调。老建筑木雕花门窗也已年久失修,残破,虫蛀,掉漆现象严重。雕花木雀替,雕花木栏杆等已不复存在。
门窗外立面改造及用材方面的调整时以建筑物的心使用功能为依据。故门窗等木构件修缮应统一采用雕花门窗,替换铝合金框的现代建筑门窗。修复现有珍贵雕花门窗,栏杆,并且重新刷漆。替换不可用门窗等。新建筑门窗一律采用雕花门窗形式,其做法可用现在做法,以期在细部上达到建筑一致性。
(6)建筑色彩 :现风貌区建筑色彩不统一。有老建筑的灰瓦,白墙,也有现代有的红色小面砖。还有马赛克小瓷砖装饰墙面,以及各种各样的建筑墙面涂鸦,所以风貌区内建筑色彩有失古建筑神韵。应重新刷白墙面,或部分用青灰色面砖。
4 结 语
在全面保护松江区仓城历史风貌区历史文化、自然景观风貌的前提下,发挥风貌区丰富历史资源与空间资源、景观资源的优势,突出历史人文特色、自然景观特色,改善居住与社区环境,综合发展休闲旅游和文化与创意产业。通过本次规划设计能促进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更新和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各项开發建设项目,为保护更新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仓城历史风貌核心区;风貌整治;规划及建筑设计
1设计原则
(1)在保护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重建和还原部分一类建筑。(文物建筑不在此整修范围内)
(2)适当保留房屋现状,尊重居民生活习俗,延续历史街区风貌。
(3)结合现状拆除部分建筑,重建一些绿地广场,并适当新建一部分建筑。
(4)修复,改建部分建筑功能,使之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得以改善人们居住品质。
2历史风貌整治与景观规划
规划对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公共空间、街巷、河道、景观等进行整治与规划,恢复其以传统街巷及水系为主轴,历史建筑众多,廊棚连绵,河埠密布,石桥横跨,古树苍天的历史风貌与景观结构。
2.1公共空间整治
目前,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居民的社区活动中心和场所极其匮乏,文化娱乐设施较少,没有绿地、公共空间、文化展示馆等提升居民精神生活品质的设施;民间社团的缺失、民俗活动的停顿,导致社区萎缩。
依据“体量适中、色彩协调、多留绿化和公共空间”的原则,对仓城历史风貌区内的公共空间进行整治。具体整改措施如下:
(1)清理垃圾,整治公共环境,提升整个街区的品质。
(2)恢复沿河廊棚,发展临河商业的传统柜台商铺。沿河布置一些茶楼酒肆,供当地居民或外来游客观赏游览。廊棚除了供游客和市民休憩外,还可以供商贩在此出售蔬菜、水果等农副食品,重现当年沿市河商贸的传统风貌。
(3)恢复沿河埠头及滨水景觀。通过建筑的进退、小尺度广场的设置等,有序安排空间的收放。整治桥头空间,清理障碍与垃圾。恢复传统的桥头公共空间。
(4)针对仓城历史风貌区内公共空间缺乏的现状,可设置广场作为公共空间景观节点,一方面提供居民及游客休憩交流,同时改善风貌区的景观系统。
(5)重点设计官仓风貌景观区、古典园林景观区、东入口传统商业景观区三部分公共空间:本着与历史风貌相协调的原则,改善大仓桥、年丰人寿桥、杜氏雕花楼、费骅宅等公共活动空间景观。
2.2街巷整治
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现状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垃圾处理与生活污水排放不成体系,中山西路上的商业业态主要以低档商品销售为主,商业环境破败,消费群体繁杂。
具体整改措施:
(1)风貌区内的街巷,保护原有“一”字型、“丁”字型、“十”字型和折线型的街巷形态,仍以东西向的中山西路和秀南街为主骨架,连接南北走向的各支路,形成两条“鱼骨状”街巷肌理。
(2)重新铺设供水、排水管线,重新铺设电缆,原有电线杆、有线电视天线等有碍观瞻之物逐步转入地下或位移。
(3)根据规划目标和设计原则,建立住宿设施,用餐休憩点,邮政服务,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街道小品(果皮箱、公厕、标牌、广告、招牌、路灯等)应与整体建筑风格统一,有地方传统特色。
(4)保留原有街巷的空间尺度,保护现有的质量较好的传统街巷铺地。其他街道的水泥铺地改为小横条青砖,拼花铺地或石头等古建筑铺地。以适应将来主要以步行为主的功能需求。
(5)中山西路作为主要商业街巷,维持现状宽度,保留沿街别具特色的行道树。未来减少机动车的运行,改造为休闲步行的街道,除特色餐饮服务,更多引入一些画廊和文化产业,配备茶馆、咖啡室、酒吧等,满足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周末涌入的休闲人潮。
(6)在中山西路永丰路两侧,现存一些工厂厂房,可改为文化创意基地,不但可以吸引一些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的入驻,更能带动文化创意产品的积聚和销售,可以沿市河、中山路、秀南街布置一系列的文化创意产品销售点,这也是仓城的旅游纪念品有别于其他地方的一大特色。
(7)市河南面的秀南街,街巷尺度较小,民居较多,因此,不宜过度进行商业开发,建议在保留居民生活原貌的同时,在民居内适当开设亲水型连锁经营的宾馆,让游客体验人家尽枕河的水乡意境。在秀南街与年丰人寿桥交汇处,可以开设一些茶馆、小吃店,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
2.3河道与驳岸整治
随着运河体系的衰落,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河道不再使用,驳岸风貌损坏严重,应重新整治堤岸,对河道岸线进行调整,河道清淤,加设驳岸码头,采用传统材质、形式与色彩进行控制,使其恢复历史风貌。
河道与驳岸整改具体措施:
(1)市河两侧以重现当年沿市河商贸的传统历史风貌,恢复原沿河廊棚和部分手摇码头和轮渡码头,沿河种植绿化,设立沿河休闲区,沿河设置可坐式石板护栏。
(2)市河北岸:以在原廊棚遗址上面恢复廊棚为主,廊棚形式为单坡青瓦。拆除有碍廊棚,及不可用的部分五类建筑,并改造沿河四类和部分五类建筑。在廊棚靠河部分设美人靠等设施。廊棚外空地种植绿化并设休闲古典座椅,雕塑等。
(3)市河以南以滨水建筑为主,并改造现状建筑立面,恢复码头。
(4)沿河步道铺地均采用古铺地形式。
(5)人寿桥和大仓桥整治:清理桥头障碍、垃圾,恢复绿化种植。
2.4绿化植被
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现有较多的古树名木,分布在颐园、赵氏宅南面、中山西路两侧等各处,这些古树名木见证了仓城从古至今的发展,也是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重要自然遗产。 (1)保留风貌区内原有古树名木,尤其是中山西路上独特的植物景观;结合建筑现状,适当在道路两侧空地设花池等景观小品设施。
(2)保留部分院落内大型乔木,新建建筑增加院落种植,营造古木森然的意境。
(3)市河两岸由于历史风貌的原真性及沿河廊棚的设置,不宜过度增加绿化植被,仅在保留原有大型乔木与绿地的基础上,在个别广场、桥头等空间节点处点缀绿化植被。
(4)增加风貌区内植物种植,应尽量选种当地树种,并考虑季节变化的观赏效果与色彩搭配。
3建筑单体整修
建筑单体整修原则:在原有建筑风格基础上,以还原历史原貌为准则,以达到建筑色彩,材质,细部等一致性。
(1)风貌区建筑基本还保留有原街道走向,里弄脉络肌理基本还在。但部分拆除乱搭乱建建筑不仅建筑质量不好,而且破坏了老建筑形式,影响里弄形式街道的贯通。建筑单体整修首先应拆除保留建筑周围,以及风貌区内乱搭乱建建筑。恢复风貌区清爽外貌。
(2)结构:修缮类建筑年代较久远,其结构有些已不堪负重。部分建筑墙壁已有裂缝,梁柱结构有变形现象。应对部分建筑进行结构加固。对墙壁进行抹灰勾缝加固。增加柱子或对梁柱由结构专业进行加固。同时修复梁柱雕花等。
(3)内部功能布局:因古建筑结构的限制,所以大部分古建筑内部功能布局局促,尺度也不满足现代家具等的需要。并且部分建筑采光通风面积严重不足。有些没有楼梯,卫生间等。
保留建筑内部改造时在保留原有框架、开间不变的情况下,移除多余楼层。加大部分修缮建筑的开窗面积,增加楼梯、卫生间、厨房使商业类建筑符合传统经商店面模式;客栈类建筑符合对应的个性特征;下商上住的上层建筑的开窗符合居住建筑的要求;
(4)屋顶:现风貌区内建筑屋顶形式参差不齐,现代形式和古建形式不能和谐统一。具体如老建筑屋顶瓦当脱落严重,新补的现代建筑材料和原有的不能协调。老建筑屋顶的装饰:吻兽,屋脊线,马头墙等保护不力,以致现残破不堪。
整修建筑应统一换用青灰瓦当。保留修复现有老建筑屋顶吻兽,屋脊等装饰。恢复或修补老建筑马头墙。新建筑屋顶应适当增加古建装饰,或增加马头墙以打破其过长立面。或采用古建筑重檐形式。
(5)门窗木构件:现保留建筑门窗形式差别太大。新的铝合金门窗和古建木雕花门窗不能协调。老建筑木雕花门窗也已年久失修,残破,虫蛀,掉漆现象严重。雕花木雀替,雕花木栏杆等已不复存在。
门窗外立面改造及用材方面的调整时以建筑物的心使用功能为依据。故门窗等木构件修缮应统一采用雕花门窗,替换铝合金框的现代建筑门窗。修复现有珍贵雕花门窗,栏杆,并且重新刷漆。替换不可用门窗等。新建筑门窗一律采用雕花门窗形式,其做法可用现在做法,以期在细部上达到建筑一致性。
(6)建筑色彩 :现风貌区建筑色彩不统一。有老建筑的灰瓦,白墙,也有现代有的红色小面砖。还有马赛克小瓷砖装饰墙面,以及各种各样的建筑墙面涂鸦,所以风貌区内建筑色彩有失古建筑神韵。应重新刷白墙面,或部分用青灰色面砖。
4 结 语
在全面保护松江区仓城历史风貌区历史文化、自然景观风貌的前提下,发挥风貌区丰富历史资源与空间资源、景观资源的优势,突出历史人文特色、自然景观特色,改善居住与社区环境,综合发展休闲旅游和文化与创意产业。通过本次规划设计能促进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更新和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各项开發建设项目,为保护更新提供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