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阐述了以“应用”为主导的教学改革思想和方法,以促进C语言教学效果。在实践过程中,采用改进了教学方法后,取得了较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C语言;应用型;教学改革
C语言把高级语言的基本结构与低级语言的实用性结合起来,使之既具有高级语言的易编写、易维护等特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直接操作地址等效率高的特点。在用途方面,它既可以作为系统设计语言,编写操作系统,也可以作为应用程序语言。另外,C语言也是培养计算思维的良好工具,通过学习C语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培养学生从问题到计算机程序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教学的效果却并不如愿。
具体来说,C 语言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 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上,课堂注重C语言知识的讲授,轻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C语言的教学目标是通过C语言的教学,使实际问题“计算机化”,达到可以应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标,重点在解决问题思维的训练。因此,C语言的语法规则等知识点只是教学的一个部分。如果把教学重点放在语法规则等零碎的知识点的讲授上,知识串连不起来,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感觉,对C语言知识没有全面准确的把握,实际上,学生在学习完C语言后很难独立完成一个微小型系统的开发,如班级通信录管理系统等。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学习C语言无用等想法,进而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没有达到教学目的,达不到应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也达不到计算思维训练的目的。
1.2 教学模式上,一直以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高校中普遍仍然是几十年不变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当前,本科扩招,高校教育普及化,学生的生源质量,尤其二类本科生源质量不断地受到影响。另外,学生本能对注入教学模式的抵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学习多少算多少”、“及格就行”等想法,也使教学效果较差。显然注入式教学法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学生具体情况和教育的特点,采取何种适合高校学生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1.3 并没有把语言和实际工程知识结合起来,只训练编写一些离散简单的程序,缺少综合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 在C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点的集中训练,程序相对简单,对于各知识点的综合应用缺乏训练,更没有把工程应用相关的知识引入实验和教学中,学习的知识和工程应用脱节严重,比如程序的健壯性、友好性、“实数0的比较问题”等等概念没有建立,实际程序中忽略程序的可读性、友好性和健壮性设计,使学生完成的程序在工程应用中存在问题。
2 C语言教学中改革实践和体会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教研室对 C 语言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尝试从教学观念、实验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在实践中应用。C语言教学以任务驱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理论和实践合二为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等优势。 通过应用型教学的实施,体现了C语言课程的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应用型、案例式教学原则,从实际问题出发,针对各知识单元,设计各种具备趣味性、综合性的问题。例如: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问题,输入年、月和日,计算从年初到截止日该是打鱼还是晒网。“银行事件驱动模拟程序”问题,生成随机数模拟客户的来访,利用随机数管理每个人业务的处理过程,打印操作过程。“猜数游戏”问题,生成数,通过判断输入数据,给出大小提示,一步一步完成猜数。“火车订票系统”问题等,都从分析问题入手,继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分析算法,最后编写出完整的程序,在这一全过程,关键的是每一步都采用与学生一起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在启发下思考,在思考中解决问题,由被动学习过程,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善于思考、积极进取的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一个宽松的自主学习与实践的环境,从而掌握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传统的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综合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又有利于学生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3]。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
2.2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课堂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活动。首先,要求教研组教师在开课前,构建出理论教学中需要的知识点、知识单元和知识框架,根据知识单元和知识框架设计出课程需要讨论的问题或实际操作项目,其次,由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学习来补充学习知识点,从而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在C语言教学活动中,教研室合理构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际问题分析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架构完整的C语言知识体系结构。例如:构建班级通信录管理系统案例,通过分析需求,设计交互模式下的菜单,设计工作流程,画出流程图,写出设计报告,并最终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具体知识点的填充和完善是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完成的,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调控。
3 结语
通过在 C 语言中全面实施应用型教学,已取得明显的效果。学生的合作意愿得到了增强;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得到了全面提高;学习目的性更加明确;工程意识得到提高。当然C语言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有许多内容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
[2]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3]李松梅,陈佳丽,何娟.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基金项目:信息工程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项目,编号:xgyjg005。
作者简介:王伯槐(1979-),男,甘肃民勤人,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
关键词:C语言;应用型;教学改革
C语言把高级语言的基本结构与低级语言的实用性结合起来,使之既具有高级语言的易编写、易维护等特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直接操作地址等效率高的特点。在用途方面,它既可以作为系统设计语言,编写操作系统,也可以作为应用程序语言。另外,C语言也是培养计算思维的良好工具,通过学习C语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培养学生从问题到计算机程序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教学的效果却并不如愿。
具体来说,C 语言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 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上,课堂注重C语言知识的讲授,轻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C语言的教学目标是通过C语言的教学,使实际问题“计算机化”,达到可以应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标,重点在解决问题思维的训练。因此,C语言的语法规则等知识点只是教学的一个部分。如果把教学重点放在语法规则等零碎的知识点的讲授上,知识串连不起来,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感觉,对C语言知识没有全面准确的把握,实际上,学生在学习完C语言后很难独立完成一个微小型系统的开发,如班级通信录管理系统等。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学习C语言无用等想法,进而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没有达到教学目的,达不到应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也达不到计算思维训练的目的。
1.2 教学模式上,一直以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高校中普遍仍然是几十年不变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当前,本科扩招,高校教育普及化,学生的生源质量,尤其二类本科生源质量不断地受到影响。另外,学生本能对注入教学模式的抵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学习多少算多少”、“及格就行”等想法,也使教学效果较差。显然注入式教学法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学生具体情况和教育的特点,采取何种适合高校学生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1.3 并没有把语言和实际工程知识结合起来,只训练编写一些离散简单的程序,缺少综合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 在C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点的集中训练,程序相对简单,对于各知识点的综合应用缺乏训练,更没有把工程应用相关的知识引入实验和教学中,学习的知识和工程应用脱节严重,比如程序的健壯性、友好性、“实数0的比较问题”等等概念没有建立,实际程序中忽略程序的可读性、友好性和健壮性设计,使学生完成的程序在工程应用中存在问题。
2 C语言教学中改革实践和体会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教研室对 C 语言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尝试从教学观念、实验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在实践中应用。C语言教学以任务驱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理论和实践合二为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等优势。 通过应用型教学的实施,体现了C语言课程的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应用型、案例式教学原则,从实际问题出发,针对各知识单元,设计各种具备趣味性、综合性的问题。例如: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问题,输入年、月和日,计算从年初到截止日该是打鱼还是晒网。“银行事件驱动模拟程序”问题,生成随机数模拟客户的来访,利用随机数管理每个人业务的处理过程,打印操作过程。“猜数游戏”问题,生成数,通过判断输入数据,给出大小提示,一步一步完成猜数。“火车订票系统”问题等,都从分析问题入手,继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分析算法,最后编写出完整的程序,在这一全过程,关键的是每一步都采用与学生一起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在启发下思考,在思考中解决问题,由被动学习过程,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善于思考、积极进取的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一个宽松的自主学习与实践的环境,从而掌握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传统的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综合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又有利于学生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3]。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
2.2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课堂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活动。首先,要求教研组教师在开课前,构建出理论教学中需要的知识点、知识单元和知识框架,根据知识单元和知识框架设计出课程需要讨论的问题或实际操作项目,其次,由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学习来补充学习知识点,从而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在C语言教学活动中,教研室合理构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际问题分析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架构完整的C语言知识体系结构。例如:构建班级通信录管理系统案例,通过分析需求,设计交互模式下的菜单,设计工作流程,画出流程图,写出设计报告,并最终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具体知识点的填充和完善是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完成的,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调控。
3 结语
通过在 C 语言中全面实施应用型教学,已取得明显的效果。学生的合作意愿得到了增强;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得到了全面提高;学习目的性更加明确;工程意识得到提高。当然C语言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有许多内容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
[2]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3]李松梅,陈佳丽,何娟.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基金项目:信息工程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项目,编号:xgyjg005。
作者简介:王伯槐(1979-),男,甘肃民勤人,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