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使演奏者对当代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诠释,作曲家为2014年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创作了抒情作品——《裙子》,并作为八首参赛者的固定演奏曲目之一。曲子的灵感来自于一条漂亮的裙子,作曲家李勋试图通过对这条裙子的描写去传达并赞美女性身上洋溢的柔和美。
【关键词】小提琴曲《裙子》;音乐解读
【中图分类号】J622.1 【文献标识码】A
《裙子》是我国当代作曲家、著名音乐人李勋所创作的一首小提琴抒情作品,灵感来自于一条漂亮的裙子,作曲家通过对裙子色彩、外型等特征,构思和创作出作品的主部主题,以此来作为全曲的动机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并通过作品的旋律,表达了作曲家对作品中主人公的无限欣赏和倾慕之情。
一、曲式分析
从整体曲式结构上来看,该曲采用的是复三部曲式并由三个乐部构成,带有展开中部且动力再现。(因篇幅限制笔者省去了谱例,读者最好对照乐谱来阅读一下趋势分析段落)。
呈示部由呈示段A、中段B、再现段A’三个乐段构成,主调在A大调上,整部作品使用两个主题动机的切换来延续旋律的进行。动机a,音高上以六度向上跳进为主且带有同音反复特征,节奏上以顺分型节奏为主体。旋律形态上体现大山型旋律特征。动机b,音高上以级近下行为主且引入装饰音,节奏上以顺分型节奏为主。旋律形态上以直线型为主相较于a动机更具有叙事性特点。呈示段A(3-6),开始于主调A大调,使用动机a进行展开,且并行一次巩固主题动机,钢琴声部在伴奏音型上继续强调6°动机。中段B(7-10),使用b动机,开始于#F大调,由于与前段调性处于远关系,所以使用一个后调的属七和弦引入完成转调。中段在句法结构上与呈示段一致使用并行的句法结构,带有属持续音稳定新调调性。在钢琴伴奏声部转变织体形态形成对比。再现段A”(11-14),回归主调A大调且动力再现。动力再现主要体现在钢琴声部,在保持小提琴旋律框架下,改变钢琴伴奏织体加入中段织体统一全曲材料由于调性转变过于频繁所以使用主持续音稳定调性。展开中部(15-26),使用动机a与动机b进行连续展开,为连续展开不分句乐段,内部可以分为三个段落:阶段I(15-18)使用b动机进行展开,调性#F大调。阶段II(19-22)使用a动机进行展开,调性bE大调。阶段III(23-26)使用a动机进行展开,调性C大调。再现部(27-49),动力再现,动力再现主要体现在减缩了A”段落,且对B段进行了扩充,最终开放终止在#F大调上。再现段A(27-34),再现于主调A大调,动力再现,动力体现在对A段进行了扩充再现,且在钢琴声部引入了B段落的织体材料。再现段B(35-49):#F大调动力再现,动力再现体现在钢琴声部的伴奏织体的改变以及小提琴声部进行了一定的装饰发展最后带有扩充,开放终止于#F大调。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调性布局。全曲开始于A大调,结束于#F大调,音程关系为6°,与动机a的音程结构一致,所以乐曲的动机镶嵌在了调性布局之中。
二、演奏技法分析
本曲中用了大量多连音密集型节奏,为了描写裙子随风摇摆不同的幅度。掌握这些多连音音型的演奏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整曲的特色之一,也显示了作曲家经常为声乐作品进行创编所特有的表现手法。笔者认为作曲家是将这首曲子中的多连音密集音型节奏与声乐作品中所会出现的技巧--转音进行了结合,因此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更要贴合人声的表达特点,音值固定在乐汇中但又不拘于形势,一气呵成,不受限于换弦与换指的束缚。因此建议演奏者在演奏初期可以以一拍为单位用节拍器进行练习,演奏熟练后,可以在2/2节奏演奏,使音乐更流畅随心一些,仿佛如春风轻轻吹过,裙摆随着风儿微微地摇摆,轻柔又俏皮。演奏时,应尽量避免不能打小分拍来控制多连音,以免影响音乐旋律的走向,破坏作曲家所想创造的意境。
三、音乐色彩分析
(一)揉弦在音乐色彩中的运用
1.随着音乐起伏而改变的揉弦
作曲家在全曲开头给了力度提示(mp),在第七小节使改变了力度(mf)。演奏者可以把这个力度提示也当做一个揉弦力度改变的提示,在第七小节之前的mp段,可以采用较为柔和、幅度稍大频率稍慢的揉弦,在第七小節之后改用较为热情、幅度密集并且频率稍快的揉弦以示对比,在运弓力度变化的同时增强力度变化的效果。
2.随着音乐情绪变化而变化的揉弦
在再现段B中,音符时值已经趋于平稳,因此音乐情绪也已经进入最后的尾声阶段,从48小节至49小节的八拍长音可以看出结尾是慢慢淡出的,就像电影中镜头慢慢拉远并消失结束所留给观众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因此演奏者在演奏这一段时所采用的揉弦也应该符合这种意境,在八拍长音的演奏结束后,揉弦动作也应该持续。正如约翰凯奇所作的《四分三十三秒》所想表达的思想一样,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调式变化在音乐色彩中的运用
从谱面可以得知从呈现部到展开部作曲家共在调式上用四个大调调性做了八次转换,从意象层面来说,笔者把这八次转换做了分析并加上了电影拍摄视角的分析以供读者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一次转换(第三小节),固定镜头平面视角。女孩穿上了一件漂亮裙子站在了一面镜子面前欣赏自己的美丽(A大调);第二次转换(第七小节):固定镜头立体视角。镜子从一面变成了多面,女孩从多角度看到了自己穿着裙子的样子(升F大调);第三次转换(第十一小节):固定镜头平面视角。此时呈示部即将结束,作曲家把镜头又重新拉回到一面镜子的平面视角中(A大调);第四次转换(第十五小节):多镜头变换视角。在展开中部中,作曲家再次使用了升F大调,用高把位三连音使镜头从平面转向了多维立,从单镜头转向了连续多镜头,仿若女孩穿着连衣裙开始翩翩起舞(升F大调);第五次转换(第十九小节):多镜头变换角度。这时新调性的出现预示着巨大的转机或者变动(降E大调);第六次转换(第二十三小节):多镜头变换角度。用C大调的无调号来预示着各种变故或难题得到了解决(C大调);第七次转换(第二十七小节):固定镜头平面视角。调性在此时得到了回归并因此带来了主题的回归,一切都回到了女孩初次穿这条裙子的景象(A大调);第八次转换(第三十五小节):固定镜头立体视角并渐渐拉远。作曲家用了开放式终止的结尾方式来结束全曲,也在使意象升华至女孩对未来的畅想(升F大调)。
到此,笔者的分析也算是完成了,但是中国当今的新作品却仍旧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作为21世纪中国的年轻演奏者,我们也非常希望为他们的作品、为他们的精神做出一份贡献,去推广、去传播这些作品,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优秀的作品能得到大众的赏识、得到演奏家们的认可。
作者简介:钱蜜(1995—),女,汉族,浙江温州,本科,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
【关键词】小提琴曲《裙子》;音乐解读
【中图分类号】J622.1 【文献标识码】A
《裙子》是我国当代作曲家、著名音乐人李勋所创作的一首小提琴抒情作品,灵感来自于一条漂亮的裙子,作曲家通过对裙子色彩、外型等特征,构思和创作出作品的主部主题,以此来作为全曲的动机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并通过作品的旋律,表达了作曲家对作品中主人公的无限欣赏和倾慕之情。
一、曲式分析
从整体曲式结构上来看,该曲采用的是复三部曲式并由三个乐部构成,带有展开中部且动力再现。(因篇幅限制笔者省去了谱例,读者最好对照乐谱来阅读一下趋势分析段落)。
呈示部由呈示段A、中段B、再现段A’三个乐段构成,主调在A大调上,整部作品使用两个主题动机的切换来延续旋律的进行。动机a,音高上以六度向上跳进为主且带有同音反复特征,节奏上以顺分型节奏为主体。旋律形态上体现大山型旋律特征。动机b,音高上以级近下行为主且引入装饰音,节奏上以顺分型节奏为主。旋律形态上以直线型为主相较于a动机更具有叙事性特点。呈示段A(3-6),开始于主调A大调,使用动机a进行展开,且并行一次巩固主题动机,钢琴声部在伴奏音型上继续强调6°动机。中段B(7-10),使用b动机,开始于#F大调,由于与前段调性处于远关系,所以使用一个后调的属七和弦引入完成转调。中段在句法结构上与呈示段一致使用并行的句法结构,带有属持续音稳定新调调性。在钢琴伴奏声部转变织体形态形成对比。再现段A”(11-14),回归主调A大调且动力再现。动力再现主要体现在钢琴声部,在保持小提琴旋律框架下,改变钢琴伴奏织体加入中段织体统一全曲材料由于调性转变过于频繁所以使用主持续音稳定调性。展开中部(15-26),使用动机a与动机b进行连续展开,为连续展开不分句乐段,内部可以分为三个段落:阶段I(15-18)使用b动机进行展开,调性#F大调。阶段II(19-22)使用a动机进行展开,调性bE大调。阶段III(23-26)使用a动机进行展开,调性C大调。再现部(27-49),动力再现,动力再现主要体现在减缩了A”段落,且对B段进行了扩充,最终开放终止在#F大调上。再现段A(27-34),再现于主调A大调,动力再现,动力体现在对A段进行了扩充再现,且在钢琴声部引入了B段落的织体材料。再现段B(35-49):#F大调动力再现,动力再现体现在钢琴声部的伴奏织体的改变以及小提琴声部进行了一定的装饰发展最后带有扩充,开放终止于#F大调。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调性布局。全曲开始于A大调,结束于#F大调,音程关系为6°,与动机a的音程结构一致,所以乐曲的动机镶嵌在了调性布局之中。
二、演奏技法分析
本曲中用了大量多连音密集型节奏,为了描写裙子随风摇摆不同的幅度。掌握这些多连音音型的演奏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整曲的特色之一,也显示了作曲家经常为声乐作品进行创编所特有的表现手法。笔者认为作曲家是将这首曲子中的多连音密集音型节奏与声乐作品中所会出现的技巧--转音进行了结合,因此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更要贴合人声的表达特点,音值固定在乐汇中但又不拘于形势,一气呵成,不受限于换弦与换指的束缚。因此建议演奏者在演奏初期可以以一拍为单位用节拍器进行练习,演奏熟练后,可以在2/2节奏演奏,使音乐更流畅随心一些,仿佛如春风轻轻吹过,裙摆随着风儿微微地摇摆,轻柔又俏皮。演奏时,应尽量避免不能打小分拍来控制多连音,以免影响音乐旋律的走向,破坏作曲家所想创造的意境。
三、音乐色彩分析
(一)揉弦在音乐色彩中的运用
1.随着音乐起伏而改变的揉弦
作曲家在全曲开头给了力度提示(mp),在第七小节使改变了力度(mf)。演奏者可以把这个力度提示也当做一个揉弦力度改变的提示,在第七小节之前的mp段,可以采用较为柔和、幅度稍大频率稍慢的揉弦,在第七小節之后改用较为热情、幅度密集并且频率稍快的揉弦以示对比,在运弓力度变化的同时增强力度变化的效果。
2.随着音乐情绪变化而变化的揉弦
在再现段B中,音符时值已经趋于平稳,因此音乐情绪也已经进入最后的尾声阶段,从48小节至49小节的八拍长音可以看出结尾是慢慢淡出的,就像电影中镜头慢慢拉远并消失结束所留给观众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因此演奏者在演奏这一段时所采用的揉弦也应该符合这种意境,在八拍长音的演奏结束后,揉弦动作也应该持续。正如约翰凯奇所作的《四分三十三秒》所想表达的思想一样,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调式变化在音乐色彩中的运用
从谱面可以得知从呈现部到展开部作曲家共在调式上用四个大调调性做了八次转换,从意象层面来说,笔者把这八次转换做了分析并加上了电影拍摄视角的分析以供读者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一次转换(第三小节),固定镜头平面视角。女孩穿上了一件漂亮裙子站在了一面镜子面前欣赏自己的美丽(A大调);第二次转换(第七小节):固定镜头立体视角。镜子从一面变成了多面,女孩从多角度看到了自己穿着裙子的样子(升F大调);第三次转换(第十一小节):固定镜头平面视角。此时呈示部即将结束,作曲家把镜头又重新拉回到一面镜子的平面视角中(A大调);第四次转换(第十五小节):多镜头变换视角。在展开中部中,作曲家再次使用了升F大调,用高把位三连音使镜头从平面转向了多维立,从单镜头转向了连续多镜头,仿若女孩穿着连衣裙开始翩翩起舞(升F大调);第五次转换(第十九小节):多镜头变换角度。这时新调性的出现预示着巨大的转机或者变动(降E大调);第六次转换(第二十三小节):多镜头变换角度。用C大调的无调号来预示着各种变故或难题得到了解决(C大调);第七次转换(第二十七小节):固定镜头平面视角。调性在此时得到了回归并因此带来了主题的回归,一切都回到了女孩初次穿这条裙子的景象(A大调);第八次转换(第三十五小节):固定镜头立体视角并渐渐拉远。作曲家用了开放式终止的结尾方式来结束全曲,也在使意象升华至女孩对未来的畅想(升F大调)。
到此,笔者的分析也算是完成了,但是中国当今的新作品却仍旧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作为21世纪中国的年轻演奏者,我们也非常希望为他们的作品、为他们的精神做出一份贡献,去推广、去传播这些作品,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优秀的作品能得到大众的赏识、得到演奏家们的认可。
作者简介:钱蜜(1995—),女,汉族,浙江温州,本科,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