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日暖风和开桃李,笔酣墨浓写春秋。而罗锦有先生在教师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为师,可谓桃李满天下。
他无疑是一个好教师。然而相比起一名老师,早已身为校长的罗锦有先生,显然担负了更沉重的责任。对他来说,所思所想,都是要将香港四邑商工总会黄棣珊纪念中学办得越来越好,给学生更好的学校环境,把学生照顾得更好。
他无疑又是一个好校长。他用自己的责任心回馈着社会,在兴教育人的道路上,历经35载。为了教育,为了学生一生欣然付出;他在学校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实现了自己兴教育人的崇高理想。
在作为深水埗区议员,服务社群的同时,他亦用自己的奉献情怀,写下了光荣。
三十五载牵手学校发展
“恩、开、新、台尚古风,居海外,声气通,乐融融,同兴学,振商工,力求进步壮志如虹,前程远大如日方中。恩、开、新、台尚古风,居海外,声气通,乐融融,同兴学,自强不息发扬同侨好精神,人生真谛共推崇,忠恕又勤敏,同奏肤功。”这是黄棣珊纪念中学的校歌,那欢快、悦耳、向上的歌声,总让人感受到一种良好的精神风貌。
歌者达意。位于香港深水埗区的香港四邑商工总会黄棣珊纪念中学那“德、智、体、群、美、劳”六育并重的办学宗旨,“忠、恕、勤、敏”的校训,早已深入人心。人们在说起位于深水埗区的黄棣珊纪念中学时,皆交口称赞,冠之以“名校”头衔。
尽管如此,但是校长罗锦有却更希望大家说黄棣珊纪念中学是一所“好学校”。因为做父母的,没有一个人不希望为自己的孩子找一所真正的好学校;做学生的,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能进入一所真正的好学校;做校长、做老师的,也没有一个人不希望把自己的学校打造成一所真正的好学校。
在罗锦有校长的心中,“好学校”比之“名校”,少几分虚名,而多几分实在;“好学校”意味着好的学校环境、好的老师、好的学生,而黄棣珊纪念中学显然正是这样的“好学校”。
其实在香港,由政府资助的全日制中学有400多所,像黄棣珊纪念中学一样的英文文法学校,也有100多所,要在如此众多的“桃李园”中,绽放出自己独特的芬芳,黄棣珊纪念中学这一路兴学之路,并不好走。这一切,罗锦有先生都有着最深刻的感受,因为在黄棣珊纪念中学的发展轨迹上,由始至终,都有着他的身影。
1975年,从加拿大学成归来的罗锦有先生,恰逢香港四邑商工总会永远名誉会长黄仲安先生,为纪念其父亲黄棣珊先生,捐款50万元在深水埗区创办学校。其实香港四邑商工总向来开办义学,1963年相继开办中学2间、小学2间及特殊学校2间,利用捐助资财购置物业,以租金收入,作经常性开支、补助学校、慈善公益等。尽管办学之初一无所有,条件艰苦,但是他依然选择留在黄棣珊纪念中学,去实现他兴教育人的理想。
“开始的时候我们很辛苦。”他说,“办学之初,校舍尚未落成,教室都是借用胡兆炽中学,只开设了中一、二级,学生大多来自附近石硖尾、白田区家境不算富裕的家庭,且学生程度并不太好。”当时罗锦有先生不仅要教世界历史和英文,还有许多管理工作要做,因为他同时担任着学校的训导主任。
因此,罗锦有先生自觉压力重大,如何让黄棣珊纪念中学成为一所好学校,是他常常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学生程度不高、家庭困难的情况下。他和校领导一起,群策群力,将训导工作做好。
“我们有一个宗旨就是先管后教,附近的学校中我们是比较严格的。头发、校服都有规定,慢慢地区里的家长知道我们学校的作风,都很愿意送孩子到我们的学校。”很显然,领导班子的这一套治校理念十分可行,在前任校监岑才生先生,前任校长郑成业先生英明领导下,学生第一年会考,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黄棣珊纪念中学亦在家长们心中打响了名声。
“其实这皆因我们有一班好的老师,他们很有责任心。”而对于他自己,从学校主任,到副校长,再到校长,35载兴教育人,罗锦有先生早已经把自己和黄棣珊纪念中学融为了一体。相比起一名老师,早已经成为校长的罗锦有先生,显然担负了更沉重的责任。对他来说,所思所想,都是要将黄棣珊纪念中学办得越来越好,给学生更好的学校环境,把学生照顾得更好。
他无疑是一个好校长。
好学校有好校长
人们都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由此可知,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校长肩负着多么重大的责任与使命。罗锦有先生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从教师走过来,从走进黄棣珊纪念中学的那天起,他就将学校的责任和自己联系在了一起;在众多师生心中,现在的黄棣珊纪念中学不仅没有辜负众望,而且发展的步伐更快,取得的成绩更多。
而这一切,都源于罗锦有校长出色的管理艺术。
对老师,他无为而治,但却不意味着完全放任不管,而是给老师们足够的发展空间。他希望老师在授课之余,也有自己的创意去发挥。其实对于老师的各种新想法和建议,他都是极为鼓励,只不过,他作为校长,必须高瞻远瞩地去统筹一切,所以对于诸多提议,他需要考虑学校的经济能力是否能够承受,另外,所做项目能否产生效应,对学校有利。
不但是老师,对于学校的工友,他一样会给他们空间,让他们从中找到一种满足感和归属感。在黄棣珊纪念中学,有一位工友给罗锦有先生的印象最为深刻。“他负责打理学校的花草树木,1991年我刚当校长的时候,他就跟我说,想在学校建一个喷水池。我告诉他,去问我秘书,如果学校资金充足,你就去做。结果他只花了5000块就在停车场旁建起了一个喷水池,有山有水,颇有灵气。其实他经常问我可不可以做这,可不可以做那?我只是告诉他,要做就做到最好。”
表面上什么都没有管,其实罗锦有先生的管理却蕴含其间,它更像是一种引导,让老师们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去做最好的自己,去收获一种成功的满足与喜悦。就如同那位工友,他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地去要求做,他自己能够得到什么呢?他得不到额外的补助,还要花费自己的精力去投入,但是,他却在努力的同时,最大化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而对于学生,罗锦有先生的管理却是严格细致。相比起对老师的“无为”,在对学生的管理上,他可以说是“亲力亲为”。
踏进黄棣珊纪念中学,你便会发现学校门口一块显眼的告示牌,上面写着“凡进入学校者,必须衣着整齐”,当你走到走廊的时候,又会发现橱窗里显眼的告示,上面写着对于女学生发 卡和皮筋等装饰物的规定。
如此细致入微的管理,是否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事实证明,学生或许会有诸多不理解,但是等到他们走上社会,终究会明白学校的这一番良苦用心。三年前,有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请罗锦有先生吃饭,他以前在校读书的时候成绩不太好,也比较调皮。走入社会后,勤奋努力,开办公司,取得了个人成就。在饭局上,那位学生掏出一张10万元的支票,希望通过罗锦有校长捐给学校。他真诚地对校长说:“以前你经常管我,当时并不理解,但是我出了学校之后,我才知道校长您说的是好的。以前我不知道,我现在才知道,是学校让我懂得了处世的道理。”
其实,哪怕是学生因为不理解而怨恨自己,罗锦有先生依然坚持他严格的管理,他必须要对学生负责。他不希望下一代每况愈下,他希望通过细致入微的教育,去影响一个又一个新鲜的生命,令他们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或许,在罗锦有先生心中,这就是这所“好学校”能给予学生的最好的教育。
“人梯巧搭登攀路,心血勤浇栋梁材。”这两句话,无疑是对罗锦有校长的最佳写照。
校长的奉献情怀
在兴教育人的道路上,历经35载,罗锦有先生无疑是一位很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为了教育,为了学生他一生欣然付出。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就应该尽自己的责任。”因此在特区政府委任他为深水埗区区议员的时候,他也欣然受命。
付出已经成为了罗锦有先生高尚的情怀。在学校的时候,他就和校友会一起,成立了校友基金会,用这个基金来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家庭有变故的学生。
而现在,他担任了深水埗区学校联络委员会主席、九龙地域校长联会副主席、深水埗体育会副主席、深水埗区议会地区设施委员会委员、深水埗区议会小区事务委员会委员、深水埗区议会环境及卫生委员会委员、深水埗区议会交通及房屋事务委员会委员、深水埗区道路安全委员会委员等社会公职,为社会尽情奉献自己的热忱。
作为深水埗区议员,在开会的时候,会经常辩论到晚上12点,整个过程连空调都不开。大家在会上会经常辩论,是因为真正地心有民众,生活中深入了社区,才可以有着许多体会,才可以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去讨论,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而罗锦有先生觉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正确与否,还是要看对这个社会有没有帮助。
正如同他做校长,对老师的要求便是对这个学校有没有帮助。因为责任常常活在罗锦有先生的心头。“今年5月12号,我们纪念四川地震一周年,深深的感受就是看着四川的人,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他们也很勇敢地站起来。这对我们香港学校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因为我们的学生,他们不担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在香港所有人基本上是很幸福的,所以我希望学生们要永远地记住,身在福中要知福。”
在学校,他影响着学生、老师;而在家庭,他也影响着自己的儿子。在美国学习电子工程的儿子,希望在美国积累经验后,去到内地,为国家的发展,施展自己的抱负。
在学校,他教导学生不要欺负、不要瞧不起内地移民过来的学生,要互相尊重,亲如兄弟。就如同他希望海峡两岸终有一日亲如兄弟,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这是一种对祖国深沉的感情,就像热爱唱歌的他所唱的那首歌曲《天边》,那种饱满的感情,恰是对祖国大地的深深眷念和热爱。
人物简介:
罗锦有先生,1975年加入香港四邑商工总会黄棣珊纪念中学,1991年获委任为该校校长至今。罗先生拥有教育工作从业经验三十五年,致力于校内教育事务,热心参与所属办学团体及区内各项义务工作,现任深水埗区议会议员、深水埗学校联络委员会主席、九龙地域校长联会副主席、教育局应用学习委员会委员、深水埗体育会副主席、深水埗区道路安全运动委员会委员、深水埗扑灭罪行委员会委员及深水埗文娱康乐促进会英文秘书,并于2006年获颁行政长官小区服务奖状。
他无疑是一个好教师。然而相比起一名老师,早已身为校长的罗锦有先生,显然担负了更沉重的责任。对他来说,所思所想,都是要将香港四邑商工总会黄棣珊纪念中学办得越来越好,给学生更好的学校环境,把学生照顾得更好。
他无疑又是一个好校长。他用自己的责任心回馈着社会,在兴教育人的道路上,历经35载。为了教育,为了学生一生欣然付出;他在学校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实现了自己兴教育人的崇高理想。
在作为深水埗区议员,服务社群的同时,他亦用自己的奉献情怀,写下了光荣。
三十五载牵手学校发展
“恩、开、新、台尚古风,居海外,声气通,乐融融,同兴学,振商工,力求进步壮志如虹,前程远大如日方中。恩、开、新、台尚古风,居海外,声气通,乐融融,同兴学,自强不息发扬同侨好精神,人生真谛共推崇,忠恕又勤敏,同奏肤功。”这是黄棣珊纪念中学的校歌,那欢快、悦耳、向上的歌声,总让人感受到一种良好的精神风貌。
歌者达意。位于香港深水埗区的香港四邑商工总会黄棣珊纪念中学那“德、智、体、群、美、劳”六育并重的办学宗旨,“忠、恕、勤、敏”的校训,早已深入人心。人们在说起位于深水埗区的黄棣珊纪念中学时,皆交口称赞,冠之以“名校”头衔。
尽管如此,但是校长罗锦有却更希望大家说黄棣珊纪念中学是一所“好学校”。因为做父母的,没有一个人不希望为自己的孩子找一所真正的好学校;做学生的,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能进入一所真正的好学校;做校长、做老师的,也没有一个人不希望把自己的学校打造成一所真正的好学校。
在罗锦有校长的心中,“好学校”比之“名校”,少几分虚名,而多几分实在;“好学校”意味着好的学校环境、好的老师、好的学生,而黄棣珊纪念中学显然正是这样的“好学校”。
其实在香港,由政府资助的全日制中学有400多所,像黄棣珊纪念中学一样的英文文法学校,也有100多所,要在如此众多的“桃李园”中,绽放出自己独特的芬芳,黄棣珊纪念中学这一路兴学之路,并不好走。这一切,罗锦有先生都有着最深刻的感受,因为在黄棣珊纪念中学的发展轨迹上,由始至终,都有着他的身影。
1975年,从加拿大学成归来的罗锦有先生,恰逢香港四邑商工总会永远名誉会长黄仲安先生,为纪念其父亲黄棣珊先生,捐款50万元在深水埗区创办学校。其实香港四邑商工总向来开办义学,1963年相继开办中学2间、小学2间及特殊学校2间,利用捐助资财购置物业,以租金收入,作经常性开支、补助学校、慈善公益等。尽管办学之初一无所有,条件艰苦,但是他依然选择留在黄棣珊纪念中学,去实现他兴教育人的理想。
“开始的时候我们很辛苦。”他说,“办学之初,校舍尚未落成,教室都是借用胡兆炽中学,只开设了中一、二级,学生大多来自附近石硖尾、白田区家境不算富裕的家庭,且学生程度并不太好。”当时罗锦有先生不仅要教世界历史和英文,还有许多管理工作要做,因为他同时担任着学校的训导主任。
因此,罗锦有先生自觉压力重大,如何让黄棣珊纪念中学成为一所好学校,是他常常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学生程度不高、家庭困难的情况下。他和校领导一起,群策群力,将训导工作做好。
“我们有一个宗旨就是先管后教,附近的学校中我们是比较严格的。头发、校服都有规定,慢慢地区里的家长知道我们学校的作风,都很愿意送孩子到我们的学校。”很显然,领导班子的这一套治校理念十分可行,在前任校监岑才生先生,前任校长郑成业先生英明领导下,学生第一年会考,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黄棣珊纪念中学亦在家长们心中打响了名声。
“其实这皆因我们有一班好的老师,他们很有责任心。”而对于他自己,从学校主任,到副校长,再到校长,35载兴教育人,罗锦有先生早已经把自己和黄棣珊纪念中学融为了一体。相比起一名老师,早已经成为校长的罗锦有先生,显然担负了更沉重的责任。对他来说,所思所想,都是要将黄棣珊纪念中学办得越来越好,给学生更好的学校环境,把学生照顾得更好。
他无疑是一个好校长。
好学校有好校长
人们都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由此可知,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校长肩负着多么重大的责任与使命。罗锦有先生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从教师走过来,从走进黄棣珊纪念中学的那天起,他就将学校的责任和自己联系在了一起;在众多师生心中,现在的黄棣珊纪念中学不仅没有辜负众望,而且发展的步伐更快,取得的成绩更多。
而这一切,都源于罗锦有校长出色的管理艺术。
对老师,他无为而治,但却不意味着完全放任不管,而是给老师们足够的发展空间。他希望老师在授课之余,也有自己的创意去发挥。其实对于老师的各种新想法和建议,他都是极为鼓励,只不过,他作为校长,必须高瞻远瞩地去统筹一切,所以对于诸多提议,他需要考虑学校的经济能力是否能够承受,另外,所做项目能否产生效应,对学校有利。
不但是老师,对于学校的工友,他一样会给他们空间,让他们从中找到一种满足感和归属感。在黄棣珊纪念中学,有一位工友给罗锦有先生的印象最为深刻。“他负责打理学校的花草树木,1991年我刚当校长的时候,他就跟我说,想在学校建一个喷水池。我告诉他,去问我秘书,如果学校资金充足,你就去做。结果他只花了5000块就在停车场旁建起了一个喷水池,有山有水,颇有灵气。其实他经常问我可不可以做这,可不可以做那?我只是告诉他,要做就做到最好。”
表面上什么都没有管,其实罗锦有先生的管理却蕴含其间,它更像是一种引导,让老师们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去做最好的自己,去收获一种成功的满足与喜悦。就如同那位工友,他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地去要求做,他自己能够得到什么呢?他得不到额外的补助,还要花费自己的精力去投入,但是,他却在努力的同时,最大化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而对于学生,罗锦有先生的管理却是严格细致。相比起对老师的“无为”,在对学生的管理上,他可以说是“亲力亲为”。
踏进黄棣珊纪念中学,你便会发现学校门口一块显眼的告示牌,上面写着“凡进入学校者,必须衣着整齐”,当你走到走廊的时候,又会发现橱窗里显眼的告示,上面写着对于女学生发 卡和皮筋等装饰物的规定。
如此细致入微的管理,是否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事实证明,学生或许会有诸多不理解,但是等到他们走上社会,终究会明白学校的这一番良苦用心。三年前,有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请罗锦有先生吃饭,他以前在校读书的时候成绩不太好,也比较调皮。走入社会后,勤奋努力,开办公司,取得了个人成就。在饭局上,那位学生掏出一张10万元的支票,希望通过罗锦有校长捐给学校。他真诚地对校长说:“以前你经常管我,当时并不理解,但是我出了学校之后,我才知道校长您说的是好的。以前我不知道,我现在才知道,是学校让我懂得了处世的道理。”
其实,哪怕是学生因为不理解而怨恨自己,罗锦有先生依然坚持他严格的管理,他必须要对学生负责。他不希望下一代每况愈下,他希望通过细致入微的教育,去影响一个又一个新鲜的生命,令他们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或许,在罗锦有先生心中,这就是这所“好学校”能给予学生的最好的教育。
“人梯巧搭登攀路,心血勤浇栋梁材。”这两句话,无疑是对罗锦有校长的最佳写照。
校长的奉献情怀
在兴教育人的道路上,历经35载,罗锦有先生无疑是一位很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为了教育,为了学生他一生欣然付出。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就应该尽自己的责任。”因此在特区政府委任他为深水埗区区议员的时候,他也欣然受命。
付出已经成为了罗锦有先生高尚的情怀。在学校的时候,他就和校友会一起,成立了校友基金会,用这个基金来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家庭有变故的学生。
而现在,他担任了深水埗区学校联络委员会主席、九龙地域校长联会副主席、深水埗体育会副主席、深水埗区议会地区设施委员会委员、深水埗区议会小区事务委员会委员、深水埗区议会环境及卫生委员会委员、深水埗区议会交通及房屋事务委员会委员、深水埗区道路安全委员会委员等社会公职,为社会尽情奉献自己的热忱。
作为深水埗区议员,在开会的时候,会经常辩论到晚上12点,整个过程连空调都不开。大家在会上会经常辩论,是因为真正地心有民众,生活中深入了社区,才可以有着许多体会,才可以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去讨论,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而罗锦有先生觉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正确与否,还是要看对这个社会有没有帮助。
正如同他做校长,对老师的要求便是对这个学校有没有帮助。因为责任常常活在罗锦有先生的心头。“今年5月12号,我们纪念四川地震一周年,深深的感受就是看着四川的人,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他们也很勇敢地站起来。这对我们香港学校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因为我们的学生,他们不担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在香港所有人基本上是很幸福的,所以我希望学生们要永远地记住,身在福中要知福。”
在学校,他影响着学生、老师;而在家庭,他也影响着自己的儿子。在美国学习电子工程的儿子,希望在美国积累经验后,去到内地,为国家的发展,施展自己的抱负。
在学校,他教导学生不要欺负、不要瞧不起内地移民过来的学生,要互相尊重,亲如兄弟。就如同他希望海峡两岸终有一日亲如兄弟,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这是一种对祖国深沉的感情,就像热爱唱歌的他所唱的那首歌曲《天边》,那种饱满的感情,恰是对祖国大地的深深眷念和热爱。
人物简介:
罗锦有先生,1975年加入香港四邑商工总会黄棣珊纪念中学,1991年获委任为该校校长至今。罗先生拥有教育工作从业经验三十五年,致力于校内教育事务,热心参与所属办学团体及区内各项义务工作,现任深水埗区议会议员、深水埗学校联络委员会主席、九龙地域校长联会副主席、教育局应用学习委员会委员、深水埗体育会副主席、深水埗区道路安全运动委员会委员、深水埗扑灭罪行委员会委员及深水埗文娱康乐促进会英文秘书,并于2006年获颁行政长官小区服务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