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在经济管理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越来越复杂,单纯的市场调配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样,事业单位发挥经济管理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市场经济 事业单位 经济管理 职能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经济与国际接轨,逐渐成为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对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环境下,政府已经不再是经济的直接管理者和参与者,而是作为服务者和调控者来对市场进行宏观上的管理。因此,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也面临着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的转变。这样的转变不仅仅在于中央政府,更重要的是在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发展情况。如果一个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及时、科学、规范,那么,这个地方政府就能发挥良好的作用,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相反,如果一个地方的政府不能及时转变职能,或者职能的转变不科学、不合理,那么,政府就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政府主动转变职能,并且在职能的转变和使用时都做到适度,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建立以市场为核心的宏观调控体系并不断完善
建国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在改革开放后才真正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晚,形成的时间比较短,缺少充分成长的过程。这就导致我国的市场经济不够完善,不够健全,存在着很多缺陷和误区。但是,我国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市场经济自由发展、自我完善。而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例如盲目性与自发性,导致市场经济必然会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历次的经济危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与此同时,我国的市场经济又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即可以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教训,总结经验,避免可能会发生的经济危机。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对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以宏观调控的手段来弥补市场自然调节所存在的不足,从而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与市场秩序。而我国政府也一直很重视政府职责的转变,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来对市场进行调节,以此抑制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合理调配市场资源,避免生产不足与生产过剩,提高就业率,并通过这些方面从整体上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但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也不是万能的,在一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政府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的现象,尤其是在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资本市场资源等方面的配置上,政府的行政干预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在一些大型的项目审批过程中,政府甚至进行直接干涉。一旦政府缺失了必要的监管机制,又没有对行政进行公开化,就会使政府的行政权力滥用,产生腐败现象。另外,政府的宏观调控也不是总能起到预期效果的,如果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呆板、落后,宏观调控体系不够完善,就会使宏观调控失去应有的效果,对市场经济的调节达不到原来的目标,甚至起到反作用。因此,政府必须不断地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改变直接行政干预的作风,并提高行政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监督,这样,才能使宏观调控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打击垄断行为
市场调节本身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在市场调节的作用下,市场资源会向占有优势地位的企业聚集,使这样的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垄断行为。垄断行为的产生会严重影响市场竞争的平等性,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政府在对市场经济进行管理时,必须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垄断行为,为市场竞争的公平、平等提供有力的保障。
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着价格的变化。垄断现象一旦产生,就会使供求关系失去对价格的调节能力,价格由垄断组织决定而不是由市场来决定,市场的竞争机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垄断组织的定价会高于在竞争条件下所形成的价格,从而从中牟取暴利。长此以往,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性,更会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由于垄断的产生源于市场调节的缺陷,因此,市场调节自身很难对垄断产生抵制作用。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使用行政手段,依靠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垄断行为予以打击和制裁,维护市场竞争的平等性,维护市场秩序。在打击垄断的过程中,中央政府要与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地方政府要积极配合中央政策,主动调整自身行为,对于一些与中央政策相违背的行为,要及时纠正,以此来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与平等。同时,地方政府也要主动公开行政行为,接受监督,这样,才能使政府的行为更具有公信力。
三、调节收入分配,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之后,我国的收入分配方法由原来单一的按劳分配转变成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形式。这样一来,就会拉大收入差距,甚至产生收入相差悬殊的现象。而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与分配方式的发展,因此政府必须转变管理模式,在法律的基础上建立起公平、公正、公开的现代化政企关系。将政府的角色由管理者转变成为服务者,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政府转变自身的职能,关键是要转变观念。传统观念都把政府当作是社会经济的管理者,但是,这样的观念已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阻碍。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的服务者,要对该由政府进行管理的方面加强管理,对于不该管的方面,要转移出去。政府应做到不错位、不越位,还要在处理事务时做到到位,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强化服务和宏观管理上来,将服务工作做到实处。
四、提供社会公共物品,完善公共服务职能
我们政府部门大多能积极转变观念,努力为发展经济提供服务。但也有一些单位为了本部门的利益不肯放权,导致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定化,使党委、政府的决策不能及时有效贯彻,出现“中梗阻”现象。一些民营企业对之反映比较强烈,他们用四句话形象地归纳:服务就是收费、检查就是罚款、办事就是增人、用权就是整人。“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继续削减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激发市场投资活力。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这是今年国务院确定的重点推进的十项改革任务之一。因而,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有关部门要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省级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总载体,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先试先行:帮助搭建公共创新、院地合作和产业集聚三大平台,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民营经济从“低小散”向“高精特”转变;建立和完善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投融资、节能减排的约束和交易三大机制,促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推进资源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坚持对内对外、走出去和引进来、北上和南下三个并重,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推动民营经济从内源型向内外源并举转变。工作中及时总结完善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新特色,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为打造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综上所述,由于市场经济自然调节所存在的不完善,我国的政府、事业单位必须切实做好宏观调控,发挥经济管理职能。同时,还要把握好尺度,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手段,来发挥经济管理职能的作用。这样,事业单位与企业才能结合成为有机、统一、协调的整体。
参考文献
[1]范秋静.我国政府经济职能存在的问题与健全[J].大众商务,2009(18).
(编辑:毕力中)
【关键词】市场经济 事业单位 经济管理 职能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经济与国际接轨,逐渐成为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对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环境下,政府已经不再是经济的直接管理者和参与者,而是作为服务者和调控者来对市场进行宏观上的管理。因此,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也面临着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的转变。这样的转变不仅仅在于中央政府,更重要的是在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发展情况。如果一个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及时、科学、规范,那么,这个地方政府就能发挥良好的作用,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相反,如果一个地方的政府不能及时转变职能,或者职能的转变不科学、不合理,那么,政府就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政府主动转变职能,并且在职能的转变和使用时都做到适度,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建立以市场为核心的宏观调控体系并不断完善
建国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在改革开放后才真正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晚,形成的时间比较短,缺少充分成长的过程。这就导致我国的市场经济不够完善,不够健全,存在着很多缺陷和误区。但是,我国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市场经济自由发展、自我完善。而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例如盲目性与自发性,导致市场经济必然会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历次的经济危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与此同时,我国的市场经济又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即可以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教训,总结经验,避免可能会发生的经济危机。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对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以宏观调控的手段来弥补市场自然调节所存在的不足,从而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与市场秩序。而我国政府也一直很重视政府职责的转变,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来对市场进行调节,以此抑制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合理调配市场资源,避免生产不足与生产过剩,提高就业率,并通过这些方面从整体上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但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也不是万能的,在一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政府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的现象,尤其是在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资本市场资源等方面的配置上,政府的行政干预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在一些大型的项目审批过程中,政府甚至进行直接干涉。一旦政府缺失了必要的监管机制,又没有对行政进行公开化,就会使政府的行政权力滥用,产生腐败现象。另外,政府的宏观调控也不是总能起到预期效果的,如果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呆板、落后,宏观调控体系不够完善,就会使宏观调控失去应有的效果,对市场经济的调节达不到原来的目标,甚至起到反作用。因此,政府必须不断地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改变直接行政干预的作风,并提高行政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监督,这样,才能使宏观调控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打击垄断行为
市场调节本身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在市场调节的作用下,市场资源会向占有优势地位的企业聚集,使这样的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垄断行为。垄断行为的产生会严重影响市场竞争的平等性,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政府在对市场经济进行管理时,必须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垄断行为,为市场竞争的公平、平等提供有力的保障。
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着价格的变化。垄断现象一旦产生,就会使供求关系失去对价格的调节能力,价格由垄断组织决定而不是由市场来决定,市场的竞争机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垄断组织的定价会高于在竞争条件下所形成的价格,从而从中牟取暴利。长此以往,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性,更会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由于垄断的产生源于市场调节的缺陷,因此,市场调节自身很难对垄断产生抵制作用。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使用行政手段,依靠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垄断行为予以打击和制裁,维护市场竞争的平等性,维护市场秩序。在打击垄断的过程中,中央政府要与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地方政府要积极配合中央政策,主动调整自身行为,对于一些与中央政策相违背的行为,要及时纠正,以此来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与平等。同时,地方政府也要主动公开行政行为,接受监督,这样,才能使政府的行为更具有公信力。
三、调节收入分配,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之后,我国的收入分配方法由原来单一的按劳分配转变成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形式。这样一来,就会拉大收入差距,甚至产生收入相差悬殊的现象。而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与分配方式的发展,因此政府必须转变管理模式,在法律的基础上建立起公平、公正、公开的现代化政企关系。将政府的角色由管理者转变成为服务者,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政府转变自身的职能,关键是要转变观念。传统观念都把政府当作是社会经济的管理者,但是,这样的观念已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阻碍。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的服务者,要对该由政府进行管理的方面加强管理,对于不该管的方面,要转移出去。政府应做到不错位、不越位,还要在处理事务时做到到位,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强化服务和宏观管理上来,将服务工作做到实处。
四、提供社会公共物品,完善公共服务职能
我们政府部门大多能积极转变观念,努力为发展经济提供服务。但也有一些单位为了本部门的利益不肯放权,导致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定化,使党委、政府的决策不能及时有效贯彻,出现“中梗阻”现象。一些民营企业对之反映比较强烈,他们用四句话形象地归纳:服务就是收费、检查就是罚款、办事就是增人、用权就是整人。“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继续削减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激发市场投资活力。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这是今年国务院确定的重点推进的十项改革任务之一。因而,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有关部门要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省级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总载体,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先试先行:帮助搭建公共创新、院地合作和产业集聚三大平台,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民营经济从“低小散”向“高精特”转变;建立和完善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投融资、节能减排的约束和交易三大机制,促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推进资源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坚持对内对外、走出去和引进来、北上和南下三个并重,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推动民营经济从内源型向内外源并举转变。工作中及时总结完善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新特色,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为打造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综上所述,由于市场经济自然调节所存在的不完善,我国的政府、事业单位必须切实做好宏观调控,发挥经济管理职能。同时,还要把握好尺度,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手段,来发挥经济管理职能的作用。这样,事业单位与企业才能结合成为有机、统一、协调的整体。
参考文献
[1]范秋静.我国政府经济职能存在的问题与健全[J].大众商务,2009(18).
(编辑:毕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