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基于工程教育的三大理念,结合本校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和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的特点,开展了《高分子专业创新综合实验》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通过本次教改,进一步挖掘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为全面提高本校大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借鉴。
【基金项目】
:
重庆理工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9YB10),重庆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2019ZD1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工程教育的三大理念,结合本校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和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的特点,开展了《高分子专业创新综合实验》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通过本次教改,进一步挖掘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为全面提高本校大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借鉴。
其他文献
以《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实验项目为例,从教学设计、教学导入“微课”制作、教学内容“微课”制作和“微课”教学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微课”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微课”教学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优势。
本文结合PBL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问题、提取化学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汇报探究结果、归纳问题答案这五个环节实施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分工合作能力。
本论文以金属钠及其化合物为例,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通过对知识呈现方式、导入、图表、栏目、习题进行分析,发现旧版教材知识呈现主要按专题进行,让学生按块学习,但习题、栏目类型较少,知识难度相对较大,与生产生活联系不够紧密。而新版教材突出分类思想,知识呈现按类别进行,栏目丰富,但习题难度稍大,更注重物质的性质、结构、用途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两版教材的比较,希望能给化学教师在使用化学教材时提供更多参考。
《化工机械与设备》是为化工与制药类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到工程力学基础、化工设备材料、化工容器设计及典型化工设备的机械设计等四部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同专业对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及侧重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文从专业适用的角度分析了原授课内容的不妥之处,在“降学时”要求下精选讲授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工程意识。
POST立柱作为半潜平台大型上部组块与船体对接的过渡结构,其尺寸精度直接决定了上部组块能够与船体顺利对接和整个半潜平台的质量及稳定性。本文通过分析大型组块POST立柱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和尺寸精度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POST立柱尺寸精度解决方案,有效控制了POST立柱安装及焊接精度,保证了组块与船体高精度、高质量大合拢。
运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对碱性棕G模拟废水进行处理。试验研究了碱性棕G初始质量浓度、次氯酸钠投加体积、搅拌时间对碱性棕G脱色率及COD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碱性棕G质量浓度为40 mg/L的条件下,次氯酸钠投加体积0.4 mL,搅拌时间控制为4.5 h,碱性棕G的脱色率可达86.11%,COD去除率可达84.18%。
文章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医药品研发行业创新人才要求,通过制药工程工艺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达到了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工程设计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
利用“超星学习通”APP手机软件,采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方式,创建了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学生学习评价新模式。针对临沂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8级师范类化学本科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从实验课前的预习、实验教师讲解示范与实验过程以及实验课结束后的操作技能考核等三个阶段进行了创新实践。通过采用任课教师、课程团队教师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三元评价体系以及改变传统命题方式等形式,突出了实验过程性评价,弱化终结性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该评介模式的实施,使分析化学实验课堂秩序明显改观,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
生活垃圾产生的臭气已经成为制约生活垃圾填埋场技术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并且垃圾臭气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本文以臭气防治为目标,分别介绍了垃圾臭气防治存在的问题和臭气治理的方案,对垃圾填埋场的臭气治理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本文根据化工安全方向研究生的实际情况,筛选出了《化工装置安全技术》《化工过程安全仪器分析》等25门课程构成了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研究生培养的全部课程,并根据课程内容将其分为了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等不同课程类型,并对课程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国家对化工安全方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根据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对上述课程进行了开课时间的合理设置,保证学生所学知识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形成一整套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的知识系统。最终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基于OBE教学理念的化工安全方向研究生课程体系,从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