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矿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关系着和谐幸福矿区建设,为此,笔者认为,民主管理工作应以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为总体目标,结合实际,突出实效,不断深化矿务公开工作,不断创新矿务公开方式,使矿务公开在和谐矿区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实施“4321”矿务公开管理体系,确保职工监管全面到位
推行 “4321”矿务公开管理体系,不断拓宽公开的途径与范围,不断完善公开监督考核机制,使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保证了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4”,即:“四项公示”,公示每位领导的职务及分工;公示“实施矿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的实施意见”;公示“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审批流程图”;公示需要职工了解的矿务公开、重要举措、重点工作、招投标情况等矿区工作动态。“3”,即:“三级公开”,为了将矿井的发展要事、热点、重大决策等,在第一时间传达给每一位职工,我矿建立了矿级、区(队)级、班(组)级递进式公开实行方案,规定了“三级公开”的具体内容,矿级公开注重矿区管理、区级公开注重区队建设、班组级公开注重职工管理。 “2”,即:“两个载体”,一是公开栏,二是党建网。在矿区显要位置设置矿务公开栏,内容上进行合理布局和精心设计,让职工一目了然公开事项。在党建网建立矿务公开专栏,让职工及时的关注到公开内容。“1”,即:“一个标准”,为了使矿务公开内容更加规范、流程更加顺畅、职工监管更加有力,结合矿井实际,制定矿务公开工作标准,规定公开形式、公开内容、公开时间等具体事项,从公开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结合职工的获知要求,实现公开工作的动态管理,不同时期增添不同内容。
二、深化“三大举措”,健全民主管理,确保职工参与矿井管理到位
保障职工民主权力,是充分发挥职工劳动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基础。始终坚持把加强民主管理,维护职工权益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切实抓紧抓好。健全职代会机制。坚持以落实职代会制度为主要抓手,切实保障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推行“一表式”管理模式,遵循“职工建议、部门确认、领导批示、跟踪整改、职工满意度”等几个环节,保证职工建议和意见的落实到位。建立职工代表巡视制度,组织职工代表对职代会审议的事项和通过的决议分口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确保职代会会前、会中、会后工作的连续性。改进矿长接待日形式。完善矿长接待日的形式,坚持“每月15日召开一次、职工代表现场提问题、矿领导当面解答”这一做法的基础上,在各单位选聘1至2名信息员,负责日常的职工建议征集工作,月初下发意见征集表,避免了因集中反映、定期报送带来的一些问题。制作矿长接待日专用袋,报送给主管领导批示,相关部门进行具体落实,反馈职工代表满意度。拓展群众工作室职责。明确接待员、协调员、反馈员和记录员,选聘群众工作联络员,实现群众工作的一站式受理和解决。实行“每日接待、信箱接受、热线接通”这一形式,畅通职工随时诉求的渠道;实行“现场记录、协调解决、定期反馈”的工作机制,促使职工时时以“主人翁”意识参与到矿井建设管理中。
三、注重公开效果,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民主管理保障到位
矿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要有载体、有平台,形成 “考勤公开大家看,任务公开大家干,经济公开大家管,成本公开大家算,评比公开大家选”的良好局面。有力助推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借助矿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使职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矿井安全管理过程中,起到建言、监督的重要作用。将涉及到矿井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职工切实利益的事项,及时的向职工进行公示,从而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为企业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增强职工主人翁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对矿井重大决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项目建设以及大额资金使用等问题进行公开,通过形势任务报告等向职工群众交实底,算明帐。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行之有效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激发职工干劲,推动矿井发展。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在矿井重大决策、重大改革方案以及与职工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上,充分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坚持履行民主程序,通过职代会、民主议事会等形式,充分发挥职工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坚持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自觉地接受职工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在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中,充分发挥矿务公开的民主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不断完善监督制度,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积极构建“大监督”防范体系。
一、实施“4321”矿务公开管理体系,确保职工监管全面到位
推行 “4321”矿务公开管理体系,不断拓宽公开的途径与范围,不断完善公开监督考核机制,使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保证了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4”,即:“四项公示”,公示每位领导的职务及分工;公示“实施矿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的实施意见”;公示“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审批流程图”;公示需要职工了解的矿务公开、重要举措、重点工作、招投标情况等矿区工作动态。“3”,即:“三级公开”,为了将矿井的发展要事、热点、重大决策等,在第一时间传达给每一位职工,我矿建立了矿级、区(队)级、班(组)级递进式公开实行方案,规定了“三级公开”的具体内容,矿级公开注重矿区管理、区级公开注重区队建设、班组级公开注重职工管理。 “2”,即:“两个载体”,一是公开栏,二是党建网。在矿区显要位置设置矿务公开栏,内容上进行合理布局和精心设计,让职工一目了然公开事项。在党建网建立矿务公开专栏,让职工及时的关注到公开内容。“1”,即:“一个标准”,为了使矿务公开内容更加规范、流程更加顺畅、职工监管更加有力,结合矿井实际,制定矿务公开工作标准,规定公开形式、公开内容、公开时间等具体事项,从公开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结合职工的获知要求,实现公开工作的动态管理,不同时期增添不同内容。
二、深化“三大举措”,健全民主管理,确保职工参与矿井管理到位
保障职工民主权力,是充分发挥职工劳动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基础。始终坚持把加强民主管理,维护职工权益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切实抓紧抓好。健全职代会机制。坚持以落实职代会制度为主要抓手,切实保障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推行“一表式”管理模式,遵循“职工建议、部门确认、领导批示、跟踪整改、职工满意度”等几个环节,保证职工建议和意见的落实到位。建立职工代表巡视制度,组织职工代表对职代会审议的事项和通过的决议分口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确保职代会会前、会中、会后工作的连续性。改进矿长接待日形式。完善矿长接待日的形式,坚持“每月15日召开一次、职工代表现场提问题、矿领导当面解答”这一做法的基础上,在各单位选聘1至2名信息员,负责日常的职工建议征集工作,月初下发意见征集表,避免了因集中反映、定期报送带来的一些问题。制作矿长接待日专用袋,报送给主管领导批示,相关部门进行具体落实,反馈职工代表满意度。拓展群众工作室职责。明确接待员、协调员、反馈员和记录员,选聘群众工作联络员,实现群众工作的一站式受理和解决。实行“每日接待、信箱接受、热线接通”这一形式,畅通职工随时诉求的渠道;实行“现场记录、协调解决、定期反馈”的工作机制,促使职工时时以“主人翁”意识参与到矿井建设管理中。
三、注重公开效果,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民主管理保障到位
矿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要有载体、有平台,形成 “考勤公开大家看,任务公开大家干,经济公开大家管,成本公开大家算,评比公开大家选”的良好局面。有力助推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借助矿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使职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矿井安全管理过程中,起到建言、监督的重要作用。将涉及到矿井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职工切实利益的事项,及时的向职工进行公示,从而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为企业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增强职工主人翁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对矿井重大决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项目建设以及大额资金使用等问题进行公开,通过形势任务报告等向职工群众交实底,算明帐。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行之有效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激发职工干劲,推动矿井发展。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在矿井重大决策、重大改革方案以及与职工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上,充分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坚持履行民主程序,通过职代会、民主议事会等形式,充分发挥职工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坚持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自觉地接受职工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在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中,充分发挥矿务公开的民主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不断完善监督制度,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积极构建“大监督”防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