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煤骄子朱德芳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d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夕阳余辉遍洒茶马古道,那身披金彩的马队由远及近,那手执马缰的马夫,古铜色的脸凝重苍凉,坚定的眼神透着亮光,直直地射向前方。伴着叮叮当当的铃声,那滚滚山浪却愈来愈远,磅礴峻岭浸染在一片彩云苍茫之中……
  于彩云苍茫之中走来,他是一位激励中国的创业人物;于彩云之南响起惊雷,它是一部草根英雄的热血战记。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成长史传类书系的开篇之作——《彩云苍茫》,其作者李丙驹、卢朝良以长篇报告文学的笔触,将朱德芳这位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热血传奇展现得酣畅淋漓。
  《彩云苍茫》全书分三篇,为读者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商贸起家、实业稳家、资源发家”之“三家”理念与实践。这一朴素而深邃的总结,来自云南富源德鑫集团(以下简称德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鲜明轨迹,更是当家人朱德芳哲理思维的丰硕成果。
  艺术之花见证时代缩影
  改革开放的激情岁月,高奏着响遏行云的进行曲。在这支铿锵沉雄的进行曲中,中国民营企业作为组成篇章之一,以其重要贡献为时代旋律添加了动人音符。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德鑫及其缔造者朱德芳,成为了光彩照人的优秀典范。
  一方面,《彩云苍茫》表达了对朱德芳“改革模范”的敬重之意;另一方面,该书的出版还寄托着对整个民营企业家队伍的殷切期待。两位作者不吝笔墨,力求刻画出一个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热血传奇,使其独特甚至有些悲壮的人生和事业历程,成为一段历史和时代的缩影。
  云南省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王学智在《序一·懿范长存铸丰标》中写道:“毫无异议,我们赶上了一个历史和时代的佳期。对民营企业而言,一个越来越好的发展环境营造出云朗天清的氛围。从党的总书记到地方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对民营企业的关怀、关注、关爱,都远远超出以往同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们惟有以更出色的表现,方能报答党和人民的期待。”某种意义上,《彩云苍茫》正是以朱德芳和德鑫集团的发展成就,为这种“报答”做了一个艺术的注脚。
  改革开放有一个热词叫“华丽转身”。作为曲靖市最大的民营企业,德鑫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非凡经历及业绩成就,使其成为中国民营经济“风景这边独好”的一大奇观。朱德芳和他的德鑫集团,就是思考改革开放、践行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对非公经济的发展及其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的中央文件。遵照这些指示精神,全国工商联又提出“两个健康”的发展非公经济的思想理念。根据“两个健康”(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精神和要求,结合云南实际,云南省非公经济正在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沿着“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活、放宽”的“六放”方针勇往直前,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云南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出贡献。
  “彩云苍茫凌九霄,德鑫展翅雁飞高。经天纬地痴情在,懿范长存铸丰标。”(王学智《序一·懿范长存铸丰标》)比照德鑫及其掌门人朱德芳的发展、成长历程,从中不难看出“两个健康”的鲜明轨迹。朱德芳和德鑫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出很好的精神财富,这不能不说是改革开放结出的最甜蜜的果实,这是以往任何历史变革都未能达到的一种境界、一个高度。
  作为该书主编,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忠明在《序二·鑫光灿烂》中也写道:“谈到改革开放改变国家和个人命运,德芳同志那种深情的感激和深刻的认同,焕发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其身份经历了从“有益的补充”到“必要的补充”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众多民营企业的成长、壮大,加速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也成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德鑫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见证的不仅是一个贫困山区、一家企业成功的历史,更折射出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时代景象。在这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上,朱德芳和德鑫犹如一支驰骋高原的“铁骑”,汇入到共和国浩浩荡荡的改革开放洪流之中……
  创业篇
  商贸起家之煤海惊涛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朱德芳奉行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他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首先想到、并且一以贯之的宗旨,就是要让父老乡亲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朱德芳的出生地曲靖市富源县墨红乡糯岗村,是一个位于全县最高最挺拔的营盘山麓的小山寨,很小,小到在云南地图上也找不到它的踪影。
  艰苦卓绝的糯岗群众,他们一代一代地在这里百折不挠地拼搏抗争,也一代一代地在这里创造改天换地的奇迹。这县、这山、这村,理应出英雄的子民、杰出的人才!
  当谈到自己的家乡时,抑制不住的是曾经沧海的情怀,岁月的如椽大笔,写下的是历史赋予他们的权威见证。苍翠松柏之间,人们流连忘返的深情里,不仅荡漾着历史的回声,更澎湃着继往开来的豪迈。
  然而,革命老区红色富源,却不幸有着黑色的背面,这个背面就是贫困。
  对幸福美好孜孜以求的朱德芳历经磨难,胸怀脱贫致富的理想,能以常人不可思议的坚韧一路走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自幼生长在革命老区,革命的火种在他的血液里熊熊燃烧,先民父辈们勤劳勇敢的传统赋予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天性,对糯岗及富源山乡的深沉挚爱,激发了他穷则思变和改天换地的英雄壮举。
  对于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来说,初中毕业就接过教鞭不知意味着是凶是吉,朱德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走上了糯岗小学的讲台。
  然而事实上,从朱德芳在投笔从商之前所表现出的教学天才来看,与其说他是一个好老师的最佳人选,还不如说他是一块好老板的真材实料。纵观他从教书育人到投笔从商的经历,华丽转身的嬗变留给人们的是一个儒商的形象。甚至可以说,朱德芳在教书育人,特别是勤工俭学方面的理念和实践,都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闪耀着他的商业智慧,让人无可置疑地相信:这是一个能成大事的商业奇才。   那段以勤工俭学为初衷的木工生涯,是他投笔从商的一次“歪打正着”。市场经济惊涛裂岸,改革开放云程发轫,这浩荡激越的时代正在焕发出史无前例的力量。站在历史的海岸线上,放眼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景象,朱德芳心潮逐浪高。他清晰而强烈地意识到:人生和事业的转折点,就像那冉冉升起的红日,正步履雄健地向他走来!
  作为乡村教师,朱德芳的“辞职”,虽然不能算为一种类型,但至少也是下海经商大潮的一个拥趸。这滴大山深处晶莹剔透的水珠,同样闪耀着社会变革的光辉。“一滴水反映世界”,朱德芳这滴辞职之水,归根结底正是改革开放壮阔惊涛飞溅到营盘山区的一朵浪花。
  踏上新征程的朱德芳,心中充满了一个创业者的哲理和诗情。他认为,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进的方向却很危险。
  朱德芳是一个喜欢琢磨的人,特别是与商业有关的现象和事情,他更有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探索的激情。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特别是了解了源远流长的中国商史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之后,他思维的重点锁定在家乡商贸的发展上。
  他常常扪心自问,难道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家在生活的道路上步履维艰吗?难道就不能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开辟一条商贸活动的新路吗?发自内心的诘问,既是一种忧患意识,更是一种鞭策力量。由此一个对他人生和事业具有转折意义的决断脱颖而出——在糯岗建第一座商店。
  令人欣慰的是,朱德芳是幸运的,他创办的商店一开始就得到了乡亲们的大力支持。当然,朱德芳能够成为糯岗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除了他自己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做出了“正确的行动”之外,还有一个绝对不能忽略的历史前提——1979年7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资企业经营法》和同年11月26日邓小平的重要文章《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正式发表。这更加坚定了朱德芳办商店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发展山区商贸经济的决心和信心。
  如果说综合商店开办之初,乡亲们的经商观念还淡薄、生意买卖还滞缓的话,那么,一年多后就大为改观。眼见“销售促进了商贸,商贸繁荣了生活”的喜人局面,朱德芳和乡亲们都眉开眼笑了。至此,一个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模式逐渐成型,清晰的思路、鲜明的特色,使这个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山小店,焕发出共和国大变革时期的历史亮色。
  办综合商店时正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作为当时8亿中国农民的一员,朱德芳对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自然怀有朴实而炽热的期待。朱德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达80%以上,其原因主要有自然灾害、重大疾病和环境因素等。这反映了贫困人口的脆弱性和致贫因素的复杂性,从而也加大了减缓农村贫困的难度。另一方面,在“绝对贫困”甚嚣尘上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中国式相对贫困问题日益严重,这也使农村脱贫的步伐更不好走。简言之,要想从根本上打破贫困的代际相传,尽快脱贫致富,关键在于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即通常说的“不能光是输血,更要增强造血功能”。
  糯岗,一个典型的贫困乡村。没有稻花飘香,只见上千亩干裂的山土梯地逶迤连绵,在营盘山起起伏伏的箐沟里、巅峰上,冷寂得让人心生一种难以名状的乡愁。想到近百户、四五百位糯岗乡亲,朱德芳总有一种“欠债”的感觉。他给学生们讲课时,曾经引用过一句名言:“世界贫穷排行榜第一名的是:没有理想的人,没有良师益友的人,不学习的人。”在他看来,自从他当上教师和村里的记分员、队长等“村官”时起,面对祖祖辈辈栖息繁衍的土地,便感到乡亲们安身立命的营盘山承载了太多的负荷,甚至千百年来有增无减。
  脚踏这块雄奇但贫瘠的土地,朱德芳常常思考着一个沉重的现实问题——作为一个新一代的大山之子,故乡是身体发肤,赤诚是灵魂品质,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才智,竭尽全力改变落后的生存状态,不断开辟发展生产、提高商贸水平的主客观环境,从而创造出美好幸福的生活。对此,从小生长在营盘山的朱德芳有着自己的战略思想和实施方针。他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要想解决温饱并进而脱贫致富,首先就得在千亩山地上排兵布阵,金戈铁马,打一场突出贫困重围的翻身仗。
  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在朱德芳的带动下,近千人参加采剥栗树皮及各类药材,人均收入都在两三千元以上,最高的成为了令人羡慕的“万元户”。
  这是破天荒的奇迹!贫困的营盘,落后的糯岗,正在一个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弄潮儿朱德芳的带领下,向富源、曲靖,甚至云南展现日益绚丽的风采!
  创新篇
  实业稳家之长袖善舞
  企业是经济的缩影,企业家是经济舞台的主角,当今世界上有数不清的奇人奇事,也许这正预示着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对于朱德芳而言,“上山下海”是他人生道路上180度的大转弯。不可否认,朱德芳毅然辞去教师职业的背后,也有过苦恼迷惑的不眠之夜。但一旦做出决定之后,他身上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坚韧倔强,很快就焕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他向着选定的目标勇往直前。
  1984年初,朱德芳毅然放弃教师职业,带着家中仅有的50元钱投入到闯荡商海的“羊肠小道”。一路走来,风生水起——
  朱德芳初闯商海的岁月,是一场意志与艰辛的较量,一场希望与失望的决斗。
  翻开朱德芳的创业词典,50元走出大山、5000元贷款不翼而飞、7万元被洗劫一空等几个条目令他格外刻骨铭心,令知道他这些遭遇的人扼腕长叹、唏嘘不已。这几个数字,把朱德芳创业时期的艰辛写得悲情动人。直到德鑫公司的脱颖而出,挺过这种“炼狱”的朱德芳表示,这是他人生和事业的一次“凤凰涅槃”,是意志的铁肩使他扛起了命运的风采。
  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灵魂的壮硕和智慧的精深。正因为如此,当他打造出德鑫集团这样的名企之后,一些人用钦佩的口气这样问他:“朱老板,你之所以取得今日赫赫的成绩,是不是你从商之初就有先见之明?”朱德芳坦诚相告:“大山深处,信息闭塞,要说有什么先见之明,最多就是自己有一个爱琢磨的天性,改变现状的渴望可能比有些人更强烈些而已。”   世界上最复杂而凝重的心态,恐怕就是对“人生和事业”的看法了。“平平淡淡才是真”是一种活法,“踏天磨刀割紫云”也是一种活法。对于朱德芳而言,他不能忍受生活里缺少具有强大诱惑力的希望、规划和目标,他要自始至终保持一种坚定昂扬的热情,做一个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战士!
  正确的思想,创业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改革开放的热土,朱德芳觉得一个东风尽吹、旌旗招展的局面正在眼前铺展开来。
  当时,正值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家建设、经济改革的大潮蓬勃兴起,国营、集体个体经济的发展势头迅猛,党中央及时发布了很多带纲领性的重要指示。这当中,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等指示,使朱德芳更加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坚定了创业的信心。
  在朱德芳看来,这些讲话、指示,深沉地表达了 “一个中国人民的儿子深情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这一博大精深的情怀。作为营盘山区的儿子,朱德芳也深情地爱着父老乡亲。为此,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首先想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治穷。
  199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初夏的阳光洒满了富源县城中心一座高大楼房,在一片锣鼓喧天、欢声笑语之中,德鑫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这标志着朱德芳人生和事业的丰碑,奠定了第一块坚强的基石。
  几年来,德鑫栉风沐雨,负重前行,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探索并走出了一条符合德鑫发展的路子。业绩来之不易,发展渐入佳境。
  朱德芳“成绩来之不易,未来任重道远”这气宇轩昂的十二个字,让人们再次领略了朱德芳和德鑫人义薄云天、志在必得的忠肝烈胆,那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态势,把滇煤铁骑飞度崇山峻岭的雄姿,浩荡激越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每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作风,有自己的一套哲学,正是这套哲学,构成了一个成功者的魅力、风格和诀窍。雨果曾说:“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这是朱德芳的治企哲学。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共云南省委相关文件也指出:“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是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就是让一切创造源泉充分涌动。”
  朱德芳说,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尚方宝剑,德鑫集团走过了17年艰辛而豪迈的征程。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德鑫跨上了一条渐入佳境的发展道路。为让“富源”名副其实,德鑫集团将一如既往地以“超群的目光凝视太阳”,恪守独具特色的德鑫企业文化及其发展理念。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只有焚膏继晷的耕耘。所以,德鑫人心目中熊熊燃烧的激情和恒久不变的主题就是:让富源的创新源泉涌动不息!
  1999年初,初寒料峭的云贵高原涌动着日益浩荡的改革大潮,德鑫集团收购国企富源县焦化制气厂,开富源县私营企业兼并国有企业之先河;2002年,德鑫再次收购国有企业富源县大河洗选厂。什么叫“嬗变”?朱德芳以诗情激越的语言予以表述:承载了撕心裂肺的浴火重生,呈现着破茧化蝶的痛苦旅程,彰显出艰难璀璨的华丽转身,演绎了深邃雄奇的革故鼎新。这一段荡气回肠的话语,让人不难看出朱德芳在两次兼并之中所经受的心灵震撼。
  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和企业资本实力的增强,企业间兼并收购也开始成为当时的一股热潮。而在政策方面,政府希望借助资本市场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来解决一些行业、企业经营困难、技术落后、效益低下等问题,这更刺激了企业通过并购实现突变式成长的意愿。
  上善若水。著名管理哲学专家、国际管理工程学会执行副会长兼国学研究院院长乾泉教授认为,中国企业家和管理者应该有勇气和能力重新为“财富”进行定义,财富是“言与行”“品与牌”“义与利”“道与德” 的高度统一。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家认识到,一流企业做文化。企业竞争的背后已经是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在利益意识觉醒走向物欲横流的另一个极端之际,人经历了一个痛苦和曲折的探索之后才发现,在企业的丛林中立足,也必须补上商业文明的课程,向民族精神的主流回归,在这种情况下,正当管理也就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
  “天高地厚”,是朱德芳回报社会的一个精彩而深刻的思想观念。他说,一个企业在一个地方生存发展,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有党和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好政策、好环境,企业才有发展的广阔空间;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企业才有发展的深厚土壤。兴一个企业,富一方百姓,企业利益与它的社会责任同系一体,合二为一。
  创富篇
  资源发家之德鑫流芳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但并不是每个人的经历都可以写成一本书,只有那些看似平凡、实则非凡的人和事才能吸引读者、感动读者、启迪读者。
  《彩云苍茫》之所以是一部开卷有益的好书,好在德芳和德鑫栩栩如生,让德芳同志那“山里人”淳朴、坦诚、忠勇的个性品质跃然纸上;好在德芳和德鑫不仅以他们的热血传奇让人深受感动,更让人从他们的传奇中引申出更凝重悠远的思索。(王忠明《序二·鑫光灿烂》)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说道:“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云南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品质,摒弃陋习,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大山扎根大地,昂首傲视万物,大山持之以恒,于无声中奋起,在坚持中屹立。故乡的山山水水,在朱德芳的锦心绣口之中,焕发出一种情天恨海的力量……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在儒家看来,自然万物应该和谐共处,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古的时代,古的风尚,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敬激荡于古人胸中,与大自然对话,与大自然相谐,以大自然作比,实现天时地利人和、天人合一,是一种超脱的时尚,是一个洁身自好的境界,甚至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无数古人高举大自然的旗帜一路高歌猛进,终于铸就中华文明的独秀天下!
  因此,人的品质也会受自然山水、自然万物的无形影响。自然山水的品质、特点也会反映在人的气质、修养之中。
  《离骚》名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应和着朱德芳办公室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墨宝,勾勒出一位中国民营企业家艰难而坚定的创业、创新、创富之路。   “一道魔幻的帷幕,上面织满了传奇,挂在世界的前面。”捷克现代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的这句话,平实得令人惊叹,是因为言简意赅、大含细入。拉开帷幕,人们看到的既是历史和时代,岁月和生活,更是人的悲欢离合、成败得失。而不管是历史和时代,岁月和生活,只有人才是其中永恒的主角。
  《彩云苍茫》主人公朱德芳身上,闪烁的是一位中国民营企业家持之以恒的毅力与耐心。数年热血传奇,铸风云雷电山呼海啸;创出辉煌伟业,彪炳史册石破天惊!这是多少人无法抵达的境界,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愿景,这是多少人朝思暮想的荣耀。这些,都在他身上得到呈现。
  惟有经历过最大厄运磨难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的所在,尽情地享受生命的意义。值得永远记住的是:在上帝揭开人类未来的图景前,人类的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如果上帝还有未尽之言,那就是“奋斗”和“奔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听众,但并不是每个故事都能引人入胜,都能感人至深。岁月的长河澎湃不息,生活的浪花稍纵即逝,只有在历史和时代的轨道上留下印迹的故事,才能焕发出沁人心脾的魅力,让人感同身受,使人听出弦外之音……
  站在营盘山的最高处,朱德芳在心中默默地向世人宣告:只有百折不挠的奋斗前进才是人生和事业的密码,它最终能译出一部壮丽的史诗!
  透过灿烂辉煌的“鑫”光,“热血传奇”之创业、创新、创富的轨迹清晰可见,这条百味杂陈、甘辛俱在的征战之路,分明彰显了信仰的力量,见证了朱德芳和德鑫人的劳作和奉献。作为一部企业成长史并企业家拼搏史,《彩云苍茫》写出了他们夸父逐日般的信念和精卫填海式的劳作。
  岁月悠悠,有些日子因为非同凡响而刻骨铭心。 对于德鑫人而言,1995年5月1日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不仅载入了云煤曲折而壮烈的历史,更像一棵营盘高原的劲松,深深植根于数十万富源儿女的心中。他们说:“这是一场海与陆的结合,献给祖国的资源要加倍增长。”
  作为中国产煤大省之一的云南,出了个朱德芳和德鑫集团绝非偶然。1年1个亿的增幅,17年17亿元的业绩,或许算不上“伟大的成就”,但对于一个从作坊式的小企业发展起来的集团,称之为“伟大的事业”绝非溢美之词。因为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智勇双全的改革斗士,“乌金”在他手里变成了“黄金”,他用“黄金”报效生他养他的祖国和人民。
  德鑫和朱德芳的故事以及用业绩建造的丰碑,成为富源、曲靖、云南,甚至中国的一个企业经典、一颗经济明星,不仅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也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告诉人们一个简明扼要的真理:人是第一个宝贵的因素。只要有了改革开放的人,做出改革开放的事,创造人间奇迹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再精彩的故事,再巍峨的丰碑,如果听了看了不能激涌起思绪的波涛,故事就打了折扣,丰碑就矮了高度。故事背后,丰碑面前,总有一种情怀令人感慨万千,总有一种力量令人浮想联翩。对本书主人公朱德芳来说,单是他和他企业的名字,就腾出了一片偌大的想象空间——
  面对德鑫至今17年的“德鑫流芳”,2012年,朱德芳的龙年宣言展示出经过深思熟虑的哲学成果:德鑫这座屹立在滇东大门的广厦,“经济基础”靠的是“商贸起家、实业稳家、资源发家”,“上层建筑”靠的是“创业、创新、创富”。
  彩云之南,绚丽浩荡;彩云苍茫,壮阔凝重。
  一个企业家的一生是不断创造财富的一生,这个财富属于社会。作为中国非公有制经济战线中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朱德芳告诉人们,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曲折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
  严格地说,《彩云苍茫》既然采取报告文学形式,其行文内容及细节处理并不能将之称为“深入生活”,然而,全书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只有行云流水的畅快和真挚朴实的情感流露,因着这一点,它已经达到作者著书的目的。正如作者李丙驹、卢朝良在《后记》中所言:我们写《彩云苍茫》,无非是想通过朱德芳的“热血传奇”,“留此一段精诚在天壤间”。
  相关链接:
  朱德芳简介
  朱德芳,男,汉族,1958年8月生于富源县墨红镇。工商管理硕士,工程师,云南富源德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主要履历:
  1974年-1984年:富源县墨红镇糯岗小学任教;
  1985年-1989年:下海经商,主要经营农副产品业务;
  1989年-1994年:开办企业实体,创办新生冶炼厂、小型钢窗厂;
  1995年-1998年:创建富源县德鑫股份有限公司、德鑫科技福利焦化厂;
  1999年-2000年:兼并富源国有焦化厂,改名为富源县德鑫焦化制气厂;
  2000年后:兼并富源国有大河洗选厂,组建云南富源德鑫集团有限公司,并任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至今。
  朱德芳现为全国工商联执委、云南省政协常委、云南省商会副会长、云南省中小企业发展协会副会长、曲靖市政协委员、曲靖市工商联副会长、富源县政协副主席、富源县工商联会长等职。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创业之星”、中国农民企业家、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省优秀企业家、中国优秀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云南省工商联合会先进会员、云南省十大杰出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作者李丙驹、卢朝良简介
  李丙驹,男,中共党员。新闻界从业经历逾15年,现任经理日报社党委副书记、社委会副主任,中国新闻监督研究中心企业新闻监督研究基地副主任兼秘书长。创作文章200余万字,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出版《秋色为谁欢呼》《福田阁文集》《动力之源》等作品。
  卢朝良,男,《中国作家》杂志社特约编辑,重庆作家协会会员,从事编辑、记者工作30余年。代表作有长篇报告文学《大道悲风——薛永新的恩威苦旅》《道光廿五的故事》及其他作品等共300余万字。
  责任编辑:雷 欣
其他文献
入刊理由  红塔工会组织以全新的视角,准确地把握住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下主要形势的变化和劳动关系、职工队伍的新特点,坚定信心,团结鼓舞职工群众共谋经济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共享改革成果,共创美好未来,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可持续发展促进了人与社会、经济、环境的相融与和谐,由此带来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全新变革,面对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中国烟草明确以“卷烟上水平”为战略任务,这是中国烟草行业为实
期刊
著名学者、云南亨德森投资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云南亨德森学校校长、昆明亨德森高新一中名誉校长□【德籍华人】亨德森·杨/文  认知与情感同步发展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把英语语言及其承载的信息和功能转化为受教育者的知识、智力、能力和品格。从逻辑上讲,教师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理性形态和非理性形态,即认知结构和情感结构,然后方能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教学大纲要求实施适宜的教学策略和过程方法,通过教学活动
期刊
继成为2011年旅游投诉最多省份之后,云南于2012年第一季度再次登上全国旅游投诉榜首。  当面对“零团费”、强制性消费、恶语相对之时,彩云还彩吗?  尽管有个别旅行社不守诚信道德,尽管投诉量屡屡见增,可云南依旧是一个坚挺的传说。  云南旅游,依然迷人,依然坎坷。  面对良莠不齐且爆炸性新闻涌起的旅游业,游客在做选择题,旅行社在做问答题,管理部门在做判断题……  本刊采编部特别推出《独家·深策划》
期刊
梦里,曾多次到过一个地方,高高的山、葱葱的树,还有着从未见过的木头房子;梦里,笔者像是本就属于那个地方一样,开心地唱啊,跳啊,直到醒来才发现是梦。在梦里,还曾到过神奇的地方,吃过奇特的东西,遇到过奇怪的人……可是,原本就以为那些仅是梦而已,或是真真切切做过这些梦,抑或仅是自己凭空臆造出来的一种想象。  这般想象像是一位为了画像中美丽姑娘不惜跋涉千山万水的王子,一直就相信她的真实存在,不停地找寻,所
期刊
入刊理由:  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而县域工业化是实现区域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县域经济是由三次产业构成,要实现县域经济的长足发展,必立足于合理的产业格局。合理布局县域经济,调整工业、农业、服务业的产业格局,实现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既是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也是县域工业化的发展方向。  工业化既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经
期刊
在党政机关和高校二十五年的工作历程,让刘光溪深刻地体会到作为执政者的执政之道:坚持为政、施政、从政的正直、正义、正派、正常和正道;通過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形成的良好文化素养来修德立正,即“政从正来、正从文来”。本文结合刘光溪在不同岗位践行“政从正来、正从文来”的经验,重点探讨为政以德的主体,在多个层面上给后来者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  政从正来,正文为政”“正源德性,德从文出”“文丰德厚,德厚载
期刊
入刊理由:  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办事拖沓、执行乏力,在很多企业中,都难免存在此类员工,可谓之为“蛤蟆型”下属,因其戳一下才会跳一下。在一个团队中,蛤蟆型下属的危害小则害其个人,大则危及企业,然而动辄解雇辞退,也非长策,只有激活他们,才是根本之道,才能提升执行力,提高团队战斗力。  笔者将办事拖沓执行乏力的下属称之为“蛤蟆型”下属,因为他们就像一只蛤蟆一样,戳一下他才会“跳一下”。一个团队要有执行
期刊
入刊理由  2011年,国家正式下发《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支持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云南成为第一个国发文件明确支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创造了全国第一。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定位,正先行突破、率先推进、特色发展。  目前,除上海建设国际性金融中心外,中国很多中心城市根据其特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大都提出区域性金融中
期刊
永昌钢铁十年峥嵘树丰碑  入刊理由:人类发明炼铁后不久,就学会了炼钢。钢铁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安宁市永昌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昌钢铁)2002年8月成立,经过10年来的技改扩建,现已发展成为涵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等多个项目的联合钢铁企业。作为云南省优强民营企业的杰出代表,永昌钢铁人用大智慧续写着云岭大地新的钢铁传奇,用大韬略谱写着一代代民营企业家的光辉赞歌。  
期刊
最近读了风光杂志社第104期《时代名流》杂志—喜迎党的十八大·怒江特刊的有关文章,为怒江州过去五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兴奋。我们怒江人不怕苦不怕累,在困难中前行、在挑战中发展付出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收获,备受鼓舞。怒江领导人始终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保障民生作为第一追求,带领各族人民努力探索和实践跨越发展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境界令人敬佩、倍受感动。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特别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