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缪的《局外人》和《鼠疫》是加缪的两部重要代表作品。本文就这两部作品拟从冷漠到关爱,从荒诞到反抗这两个方面来展现加缪小说创作的的转型,即从荒诞系列到反抗系列的转型。
关键词:加缪;《局外人》;《鼠疫》;转型
加缪的小说代表作《局外人》和《鼠疫》,分别代表了加缪文学创作从“荒诞”系列到“反抗”系列的飞跃,其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是十分深刻的。本文通过对比这两部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态度,以及对主题思想进行阐释,来论述加缪小说创作的转型。
一、从冷漠到关爱
加缪以《局外人》这部小说来表现那个动荡的战争年代人们的普遍心态。莫尔索是具有相同生活状态人的代表:总是以超然的态度来对待身边的一切事物,这种超然的态度,在“社会人”的眼中,则表现为麻木与冷漠的。
冷漠是莫尔索给人的第一印象。在他看来亲情、爱情、友情、宗教等都可有可无的东西,拥有了没真正意义上得到什么,没有拥有也只要用“习惯”就能把一切克服过去。母亲死了,他拒绝看她最后一眼,在守灵的时候,抽烟、喝咖啡,由于太困睡着了。第二天下葬天气太热,希望早点结束,他甚至没为母亲的死掉一滴眼泪。他那不顾亲情的冷漠态度,是与社会伦理道德相悖的。母亲下葬后的第二天他就去海滨游泳,和玛丽一起看滑稽电影,并同她一起回到自己的住所。他完全听从于生理本能的需要,根本没去想今天是什么日子。他的冷漠态度还体现在他的一连串的“怎么样都行”:玛丽问爱不爱她,他认为大概是不爱吧,结不结婚都行;公司的老板想要他去巴黎办事处工作,对于他升迁很有好处,他认为生活是不会改变的,所有的生活都是一样的,去不去都行;莱蒙为了自己的利益想跟他交朋友,他不考虑朋友的人品问题,认为交不交都行;最后迷迷糊糊地杀了一个阿拉伯人而入狱。他对请律师不感兴趣,荒唐地认为自己的案子很简单,因此不予理会,结果被法院以其对母亲的态度作为恶劣的杀人动机判处死刑。在宗教面前,莫尔索同样是冷漠的,神甫曾多次想对他进行指导,他都拒绝了。他根本不相信上帝能拯救自己。莫尔索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世界的一切,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看待这个世界的荒诞性,其揭露和批判的力度是十分尖锐的。
与《局外人》中莫尔索的冷漠相对,《鼠疫》则是以人物群体现关爱。在《鼠疫》中关爱的哲学是表现得十分具体与深刻的。里厄医生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中心人物,他时时刻刻关注着人的生命健康。他总是从最穷的外围地区开始出诊,他认为病痛是不论贫贱的,穷人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在鼠疫泛滥的时期,他有意识地站在受害者一边,分担他们的痛苦。他热爱人的生命,对于人是关爱的。另一个人物塔鲁,他以理解和同情心关注着别人的痛苦与哀愁,他努力成为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圣人,给予他人无私的关爱。而朗贝尔最后慢慢理解了在患难的时期追求个人幸福是会感到羞耻的,集体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体现了他从小爱到大爱的转变过程,即由利己向利他思想转变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加缪的人生价值发生了转变,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
总之,莫尔索用冷漠掩盖了他心中的爱与幸福感,过着我行我素的生活。而里厄等一群人,他们注重对人性的关爱,懂得捍卫他人的幸福就可以使自己得到幸福。面对世界的荒诞,莫尔索可以说是消极的,里厄他们则是积极的。
二、从荒诞到反抗
加缪用“荒诞”来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信仰危机日趋严重的西方社会。《局外人》是“荒诞”的证明,是以文学形式对荒诞进行形象的阐释。莫尔索是加缪笔下的“荒诞世界”中“荒诞的人”的典型。他因蔑视社会约定观念、不适应荒诞的社会生活而被社会判处了死刑。
随着斗争的深入,抵抗运动变得日益强大,加缪和大部分同时代的作家一样,跻身与斗争的行列,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抵抗运动中去。经过了抵抗运动,加缪的思想逐步深化。正视荒诞,进而反抗荒诞,这是作者这一时期所唯一肯定的价值。《鼠疫》以文学的形式体现了荒诞向反抗的过渡。
“荒诞”与“反抗”共同构成了加缪文学的两个主题。《局外人》是对荒诞问题的集中阐释;《鼠疫》则是作者对“反抗”的探索,即对荒诞问题作出的尝试性的回答。从《局外人》到《鼠疫》是作者从文学角度实现了一种思想上的飞跃。从莫尔索的时代到里厄的时代,战争成了大家挥之不去的阴影,战争虽已过去,抵抗运动的历史却让人难以忘怀,加缪作为抵抗运动的参加者,体会到集体力量的重要性。加缪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来告诉我们:要正视历史,反抗不正义的力量,捍卫世界的和平与幸福,而不是游离与社会之外,去做一种无谓的反抗。
从荒诞到反抗的过程,体现了加缪对时代的思考逐步深入的过程,也是其作品成熟的一个标志。从《局外人》到《鼠疫》的过程,体现了加缪小说创作的转型。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时代的人,加缪与现实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他以他的精神照亮了这一代的青年,这正是他创作的伟大意义所在。
关键词:加缪;《局外人》;《鼠疫》;转型
加缪的小说代表作《局外人》和《鼠疫》,分别代表了加缪文学创作从“荒诞”系列到“反抗”系列的飞跃,其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是十分深刻的。本文通过对比这两部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态度,以及对主题思想进行阐释,来论述加缪小说创作的转型。
一、从冷漠到关爱
加缪以《局外人》这部小说来表现那个动荡的战争年代人们的普遍心态。莫尔索是具有相同生活状态人的代表:总是以超然的态度来对待身边的一切事物,这种超然的态度,在“社会人”的眼中,则表现为麻木与冷漠的。
冷漠是莫尔索给人的第一印象。在他看来亲情、爱情、友情、宗教等都可有可无的东西,拥有了没真正意义上得到什么,没有拥有也只要用“习惯”就能把一切克服过去。母亲死了,他拒绝看她最后一眼,在守灵的时候,抽烟、喝咖啡,由于太困睡着了。第二天下葬天气太热,希望早点结束,他甚至没为母亲的死掉一滴眼泪。他那不顾亲情的冷漠态度,是与社会伦理道德相悖的。母亲下葬后的第二天他就去海滨游泳,和玛丽一起看滑稽电影,并同她一起回到自己的住所。他完全听从于生理本能的需要,根本没去想今天是什么日子。他的冷漠态度还体现在他的一连串的“怎么样都行”:玛丽问爱不爱她,他认为大概是不爱吧,结不结婚都行;公司的老板想要他去巴黎办事处工作,对于他升迁很有好处,他认为生活是不会改变的,所有的生活都是一样的,去不去都行;莱蒙为了自己的利益想跟他交朋友,他不考虑朋友的人品问题,认为交不交都行;最后迷迷糊糊地杀了一个阿拉伯人而入狱。他对请律师不感兴趣,荒唐地认为自己的案子很简单,因此不予理会,结果被法院以其对母亲的态度作为恶劣的杀人动机判处死刑。在宗教面前,莫尔索同样是冷漠的,神甫曾多次想对他进行指导,他都拒绝了。他根本不相信上帝能拯救自己。莫尔索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世界的一切,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看待这个世界的荒诞性,其揭露和批判的力度是十分尖锐的。
与《局外人》中莫尔索的冷漠相对,《鼠疫》则是以人物群体现关爱。在《鼠疫》中关爱的哲学是表现得十分具体与深刻的。里厄医生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中心人物,他时时刻刻关注着人的生命健康。他总是从最穷的外围地区开始出诊,他认为病痛是不论贫贱的,穷人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在鼠疫泛滥的时期,他有意识地站在受害者一边,分担他们的痛苦。他热爱人的生命,对于人是关爱的。另一个人物塔鲁,他以理解和同情心关注着别人的痛苦与哀愁,他努力成为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圣人,给予他人无私的关爱。而朗贝尔最后慢慢理解了在患难的时期追求个人幸福是会感到羞耻的,集体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体现了他从小爱到大爱的转变过程,即由利己向利他思想转变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加缪的人生价值发生了转变,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
总之,莫尔索用冷漠掩盖了他心中的爱与幸福感,过着我行我素的生活。而里厄等一群人,他们注重对人性的关爱,懂得捍卫他人的幸福就可以使自己得到幸福。面对世界的荒诞,莫尔索可以说是消极的,里厄他们则是积极的。
二、从荒诞到反抗
加缪用“荒诞”来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信仰危机日趋严重的西方社会。《局外人》是“荒诞”的证明,是以文学形式对荒诞进行形象的阐释。莫尔索是加缪笔下的“荒诞世界”中“荒诞的人”的典型。他因蔑视社会约定观念、不适应荒诞的社会生活而被社会判处了死刑。
随着斗争的深入,抵抗运动变得日益强大,加缪和大部分同时代的作家一样,跻身与斗争的行列,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抵抗运动中去。经过了抵抗运动,加缪的思想逐步深化。正视荒诞,进而反抗荒诞,这是作者这一时期所唯一肯定的价值。《鼠疫》以文学的形式体现了荒诞向反抗的过渡。
“荒诞”与“反抗”共同构成了加缪文学的两个主题。《局外人》是对荒诞问题的集中阐释;《鼠疫》则是作者对“反抗”的探索,即对荒诞问题作出的尝试性的回答。从《局外人》到《鼠疫》是作者从文学角度实现了一种思想上的飞跃。从莫尔索的时代到里厄的时代,战争成了大家挥之不去的阴影,战争虽已过去,抵抗运动的历史却让人难以忘怀,加缪作为抵抗运动的参加者,体会到集体力量的重要性。加缪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来告诉我们:要正视历史,反抗不正义的力量,捍卫世界的和平与幸福,而不是游离与社会之外,去做一种无谓的反抗。
从荒诞到反抗的过程,体现了加缪对时代的思考逐步深入的过程,也是其作品成熟的一个标志。从《局外人》到《鼠疫》的过程,体现了加缪小说创作的转型。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时代的人,加缪与现实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他以他的精神照亮了这一代的青年,这正是他创作的伟大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