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办学过程中得到社会各种资源支持的同时,也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冲击。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比较严峻,形式多变,内容复杂,加大了维稳工作难度。高校要及时研判分析面临的安全稳定形势,抓住工作重点,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校; 安全稳定;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4-0131-03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使得高校呈现出新的特点,如:办学理念的更新、招生规模扩大、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等等。同时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阅历的复杂性、交际的广泛性、成才的迫切性、动机的多样性、思想行为的相对隐蔽性等特点。此外,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西方敌对势力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向国内高校进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渗透,制造不稳定因素,这些对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急需破解的难题。为此,高校要时刻研判面临的复杂形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高校安全稳定。
一、高校安全稳定形势研判
由于国际国内若干不稳定因素的存在,高等学校维护稳定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些因素和挑战主要体现在:
1.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体制的斗争容易引起高校不稳定
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但是社会主义依然被包围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中。社会主义国家处在具有优势实力的资本主义环境中谋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风险。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策动国内的非法宗教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等敌对力量,与国际上的反华反社会主义势力相勾结、相呼应,搜集我国的政治经济情报,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政治稳定,也严重干扰了高校的政治形势和秩序稳定。
2.西方敌对势力的政治图谋容易引起高校不稳定
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企图用其价值观、世界观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重点放在青年学生身上,妄图通过和平演变搞垮社会主义中国,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和平演变与反演变的斗争中,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和校园安全文明建设工作肩负着特殊的重要使命。
3.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容易引起高校不稳定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等原因,地区和社会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拉大,人民内部矛盾明显增多,有的甚至于在激化。这些社会问题也反映到学校中来。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与贫困生在思想上、道德上、心理上的种种差异,造成了部分学生经济上的拮据、精神上的自卑、心理上的压抑。疏导教育稍有不慎,就会使矛盾激化,甚至会出现刑事案件。正确处理学生中的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化解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纠纷和摩擦,既是治安调解工作,也是政治安全工作,是新时期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一项新的工作职责,也是高校校园安全文明建设的重要目的。
4.人们关注的国际国内的焦点问题容易导致高校不稳定
各种国人普遍关注的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如国家主权和领土争端、民族纠纷、分配不公、官僚腐败、下岗失业、司法不公、大学生就业、暴力拆迁等等,常常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动和行为过激。这些问题在高等学校表现更为敏感和突出。
5.大学生所处的人生成长的特殊阶段容易引起高校不稳定
青年学生由于缺少历史和社会实际生活的磨炼,想问题办事情容易脱离实际,喜欢标新立异,常以精英自居,容易受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误导,容易被时髦思潮和错误理论所左右,容易因冲动而被怀有某种企图的人利用。青年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很有可能因为伙食、取暖、收费、处分以及其他服务等问题不满意,积累矛盾,在校内或校外的某个问题激化时成为导火索而酿成突发事件。
二、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面对着瞬息多变的社会现实,安全稳定工作的内容和任务也是千头万绪。但是,从不断巩固和加强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根本目的和坚持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出发,高校安全稳定的内容和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把维护安全稳定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
“稳定压倒一切”是社会安全稳定的首要内容和任务。没有安全稳定的校园及周边环境,就没有学校的安定和教书育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反之,没有学校的安全稳定,也就没有学校及周边乃至于社会形势的安全稳定。所以,始终保持尤其是在各政治“敏感期”保持学校及周边治安形势的安全稳定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
2.主动配合政府部门建立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定期召开校园及周边治理联席会,分析学校周边形势,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学校要建立安全稳定联络员、信息员,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馈校园周边治安信息,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清理整顿校园周边违规经营的网吧、歌舞厅、录像厅等场所,依法进一步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同时学校要做好校内治安环境整治工作,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安全保卫工作各项措施,以实现学校及周边地区良好的治安秩序。
3.关注校内热点问题,及时化解矛盾,避免校内问题社会化
历史告诉我们,高校的热点问题如不及时引起高度重视,矛盾得不到及时有效化解和妥善处理,就可能酿成事端,引发群体闹事。特别要警惕敌对势力利用“敏感期”和我们的“难点”、“热点”问题煽动学生闹事,制造影响,使校内问题社会化,造成社会动乱。 4.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营造校园良好的安全稳定环境
学校要按照《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标准》强化安全意识,制定安全文明校园创建的标准及方案,严格校园内部管理,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稳定工作保障机制,提高防范能力,完善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内的专项治理整顿,争取学校及早达到安全文明校园标准,为使学校有一个良好的长治久安的治安环境而不懈努力。
三、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途径和办法
要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确保学校有一个良好的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各地各学校情况不同,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也不尽相同,但所要遵循的主要途径和办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制
学校要切实把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经常性工作当中。建立党委“一把手”负总责,党委、行政及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安全稳定工作制度,定期研判、分析国际国内、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形势,逐级落实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各级职责和任务,使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到人、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实行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一票否决制”,全力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政治局面,积极预防各类事故和案件的发生。
2.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师生思想政治觉悟
学校要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继续在解决好师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上下功夫。加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充分利用一些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引导师生接受先进文化熏陶,使其思想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是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不可缺少的思想、政治和文化基础。
3.加强法制、安全和精神文明教育,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普法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要认真落实国家普法要求和原国家教委、中央综治委、司法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坚持在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并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教育帮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使学生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对高等学校大学生加强安全教育的通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和《高等学校保密手册》,一是开展以反颠覆、反渗透、反破坏为重点,对学生进行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教育,及时预防和挫败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西化”、“分化”图谋。二是以消防安全教育、消防事故教育为重点的校园公共安全教育;三是以师生人身、财产安全为重点的人身财产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安排学时,纳入课堂教学,并积极开展多内容的安全知识讲座和模拟疏散逃生等现场演练。
为了保证上述法制和安全教育的顺利实施,保证学校各项安全稳定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健全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依法依规章制度治校,建立和谐健康的校园秩序。
4.重视和加强信息工作,增强综合治理工作的预见性
加强信息收集和反馈,建立畅通的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传输、处理和反馈渠道,提高问题处理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增强综合治理的主动性,是加强动态治安防范,做好高校综合治理,维护校园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
5.加强重要时期的专项预防治理
除历史上形成的若干政治“敏感期”以外,还有许多重要时期,如国家和本省市召开党代会、人代会、范围较大的庆祝会等活动期间,这些时期具有很深远的政治意义。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专项治理,深入排查各类隐患,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加强重点人员的管控,对这些问题的处理需要有事前的信息反馈,做好处置应对预案,避免发生突发事件。
6.加强综合治理部门组织和队伍建设
学校的综合治理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建设。学校的综合治理委员会负责全校的综合治理工作,学校的综合治理委员会一定要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挂帅,校办、保卫部门、学工部、后勤集团、团委、宣传部以及各二级院系主管学生的书记都应该是综合治理委员会委员。学校各二级单位由本单位的校综合治理委员会委员牵头组成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综合治理工作。学校综合治理委员会要协调好治安、国保(政保)、安全监督、校园秩序管理等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协同作战,共同打造学校及周边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要实现校园的安全稳定,还须有一支思想作风和业务水平双过硬的专职干部队伍,在实际工作中要涉及公安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许多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学校按自身规模设立维稳机构,配齐具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的专职工作人员,与当地政府部门综合治理组织和工作人员密切协作,默契配合。学校要给予必要的经费保证,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确保信息畅通,反应快捷,出警迅速,处置得当,不留后患。通过学校和综合治理队伍的共同努力,建设一个使学校及周边具有良好治安秩序的长效机制,实现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的长治久安。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学校育人不可替代的首要条件。通过不断提高做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综合治理的工作水平,不断加强与各级安全稳定工作部门的密切协作,积极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实现校园安全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述成,白波.新时期我国高校安全管理的发展与创新[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8):15.
[2] 刘金星,王永福.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刍议[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30.
[3] 李奇志.校园安全文化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12):25.
[4] 姜连志,刘江,邢继光.高校安全与保卫组织能力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115-118.
[责任编辑:张俊华]
关键词:高校; 安全稳定;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4-0131-03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使得高校呈现出新的特点,如:办学理念的更新、招生规模扩大、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等等。同时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阅历的复杂性、交际的广泛性、成才的迫切性、动机的多样性、思想行为的相对隐蔽性等特点。此外,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西方敌对势力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向国内高校进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渗透,制造不稳定因素,这些对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急需破解的难题。为此,高校要时刻研判面临的复杂形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高校安全稳定。
一、高校安全稳定形势研判
由于国际国内若干不稳定因素的存在,高等学校维护稳定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些因素和挑战主要体现在:
1.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体制的斗争容易引起高校不稳定
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但是社会主义依然被包围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中。社会主义国家处在具有优势实力的资本主义环境中谋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风险。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策动国内的非法宗教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等敌对力量,与国际上的反华反社会主义势力相勾结、相呼应,搜集我国的政治经济情报,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政治稳定,也严重干扰了高校的政治形势和秩序稳定。
2.西方敌对势力的政治图谋容易引起高校不稳定
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企图用其价值观、世界观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重点放在青年学生身上,妄图通过和平演变搞垮社会主义中国,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和平演变与反演变的斗争中,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和校园安全文明建设工作肩负着特殊的重要使命。
3.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容易引起高校不稳定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等原因,地区和社会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拉大,人民内部矛盾明显增多,有的甚至于在激化。这些社会问题也反映到学校中来。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与贫困生在思想上、道德上、心理上的种种差异,造成了部分学生经济上的拮据、精神上的自卑、心理上的压抑。疏导教育稍有不慎,就会使矛盾激化,甚至会出现刑事案件。正确处理学生中的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化解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纠纷和摩擦,既是治安调解工作,也是政治安全工作,是新时期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一项新的工作职责,也是高校校园安全文明建设的重要目的。
4.人们关注的国际国内的焦点问题容易导致高校不稳定
各种国人普遍关注的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如国家主权和领土争端、民族纠纷、分配不公、官僚腐败、下岗失业、司法不公、大学生就业、暴力拆迁等等,常常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动和行为过激。这些问题在高等学校表现更为敏感和突出。
5.大学生所处的人生成长的特殊阶段容易引起高校不稳定
青年学生由于缺少历史和社会实际生活的磨炼,想问题办事情容易脱离实际,喜欢标新立异,常以精英自居,容易受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误导,容易被时髦思潮和错误理论所左右,容易因冲动而被怀有某种企图的人利用。青年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很有可能因为伙食、取暖、收费、处分以及其他服务等问题不满意,积累矛盾,在校内或校外的某个问题激化时成为导火索而酿成突发事件。
二、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面对着瞬息多变的社会现实,安全稳定工作的内容和任务也是千头万绪。但是,从不断巩固和加强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根本目的和坚持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出发,高校安全稳定的内容和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把维护安全稳定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
“稳定压倒一切”是社会安全稳定的首要内容和任务。没有安全稳定的校园及周边环境,就没有学校的安定和教书育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反之,没有学校的安全稳定,也就没有学校及周边乃至于社会形势的安全稳定。所以,始终保持尤其是在各政治“敏感期”保持学校及周边治安形势的安全稳定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
2.主动配合政府部门建立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定期召开校园及周边治理联席会,分析学校周边形势,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学校要建立安全稳定联络员、信息员,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馈校园周边治安信息,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清理整顿校园周边违规经营的网吧、歌舞厅、录像厅等场所,依法进一步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同时学校要做好校内治安环境整治工作,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安全保卫工作各项措施,以实现学校及周边地区良好的治安秩序。
3.关注校内热点问题,及时化解矛盾,避免校内问题社会化
历史告诉我们,高校的热点问题如不及时引起高度重视,矛盾得不到及时有效化解和妥善处理,就可能酿成事端,引发群体闹事。特别要警惕敌对势力利用“敏感期”和我们的“难点”、“热点”问题煽动学生闹事,制造影响,使校内问题社会化,造成社会动乱。 4.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营造校园良好的安全稳定环境
学校要按照《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标准》强化安全意识,制定安全文明校园创建的标准及方案,严格校园内部管理,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稳定工作保障机制,提高防范能力,完善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内的专项治理整顿,争取学校及早达到安全文明校园标准,为使学校有一个良好的长治久安的治安环境而不懈努力。
三、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途径和办法
要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确保学校有一个良好的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各地各学校情况不同,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也不尽相同,但所要遵循的主要途径和办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制
学校要切实把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经常性工作当中。建立党委“一把手”负总责,党委、行政及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安全稳定工作制度,定期研判、分析国际国内、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形势,逐级落实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各级职责和任务,使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到人、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实行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一票否决制”,全力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政治局面,积极预防各类事故和案件的发生。
2.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师生思想政治觉悟
学校要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继续在解决好师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上下功夫。加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充分利用一些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引导师生接受先进文化熏陶,使其思想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是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不可缺少的思想、政治和文化基础。
3.加强法制、安全和精神文明教育,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普法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要认真落实国家普法要求和原国家教委、中央综治委、司法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坚持在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并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教育帮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使学生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对高等学校大学生加强安全教育的通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和《高等学校保密手册》,一是开展以反颠覆、反渗透、反破坏为重点,对学生进行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教育,及时预防和挫败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西化”、“分化”图谋。二是以消防安全教育、消防事故教育为重点的校园公共安全教育;三是以师生人身、财产安全为重点的人身财产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安排学时,纳入课堂教学,并积极开展多内容的安全知识讲座和模拟疏散逃生等现场演练。
为了保证上述法制和安全教育的顺利实施,保证学校各项安全稳定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健全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依法依规章制度治校,建立和谐健康的校园秩序。
4.重视和加强信息工作,增强综合治理工作的预见性
加强信息收集和反馈,建立畅通的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传输、处理和反馈渠道,提高问题处理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增强综合治理的主动性,是加强动态治安防范,做好高校综合治理,维护校园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
5.加强重要时期的专项预防治理
除历史上形成的若干政治“敏感期”以外,还有许多重要时期,如国家和本省市召开党代会、人代会、范围较大的庆祝会等活动期间,这些时期具有很深远的政治意义。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专项治理,深入排查各类隐患,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加强重点人员的管控,对这些问题的处理需要有事前的信息反馈,做好处置应对预案,避免发生突发事件。
6.加强综合治理部门组织和队伍建设
学校的综合治理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建设。学校的综合治理委员会负责全校的综合治理工作,学校的综合治理委员会一定要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挂帅,校办、保卫部门、学工部、后勤集团、团委、宣传部以及各二级院系主管学生的书记都应该是综合治理委员会委员。学校各二级单位由本单位的校综合治理委员会委员牵头组成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综合治理工作。学校综合治理委员会要协调好治安、国保(政保)、安全监督、校园秩序管理等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协同作战,共同打造学校及周边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要实现校园的安全稳定,还须有一支思想作风和业务水平双过硬的专职干部队伍,在实际工作中要涉及公安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许多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学校按自身规模设立维稳机构,配齐具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的专职工作人员,与当地政府部门综合治理组织和工作人员密切协作,默契配合。学校要给予必要的经费保证,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确保信息畅通,反应快捷,出警迅速,处置得当,不留后患。通过学校和综合治理队伍的共同努力,建设一个使学校及周边具有良好治安秩序的长效机制,实现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的长治久安。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学校育人不可替代的首要条件。通过不断提高做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综合治理的工作水平,不断加强与各级安全稳定工作部门的密切协作,积极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实现校园安全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述成,白波.新时期我国高校安全管理的发展与创新[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8):15.
[2] 刘金星,王永福.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刍议[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30.
[3] 李奇志.校园安全文化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12):25.
[4] 姜连志,刘江,邢继光.高校安全与保卫组织能力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115-118.
[责任编辑:张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