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时的复习中,很多学子特别关心如何高效复习历史的问题。下面,笔者会结合多年的高考历史复习指导经验,从高考复习的两个关键点(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思路)来谈谈高效复习历史的方法。
一、关于夯实基础知识
1.跟着老师走,夯实基础知识
第一,考生要根据老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整理好笔记,梳理重难点知识,尽量要全面一些。如关于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重点识记的主要内容是五大制度:王位世袭制、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第二,在识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吃透它,不能囫囵吞枣。那怎样才能更好地吃透知识呢?笔者的建议如下:一要多研究高考试题和有一定质量的模拟题;二要善于思考和合理推导;三要多问老师,多和同学探讨;四要多上网查找或翻阅相关资料。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
(1)关于分封制。人教版教材中说周天子给诸侯分封的是土地与人民,即“授土”“授民”。那么,我们可以思考,被征服的人民是否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周天子分封的诸侯的统治呢?我们据此思考下面这道例题,它是2017年笔者为陕西省榆林市命制的一模试题中的第24题。这道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的能力,意在让考生认识到分封制不是“田园牧歌式”的制度,并非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而是充满了血腥与野蛮的武装暴力活动。
例1: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认为,(西周)所有新建的封国大都是少数周族的贵族统治多数被征服族人,其土既非周人所有,其民也与周人不类,这些新来者的统治地位,如果没有坚强的武力作其后盾是支持不住的。这表明( )
A.分封具有武装殖民性质
B.血缘关系是分封制基础
C.新来的统治者遭坚决反对
D.周朝军事实力非常强大
【答案】A
(2)关于孔子的儒家文化。孔子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整理编订古代文化典籍——“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那么,这里的“整理编订”是什么意思呢?即原来社会上就有“六经”的相关资料,孔子把这些资料整理汇编成“六经”。这说明儒家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下面这道题。
例2: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3)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我们知道这主要是因为外在的推动力而形成,即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外因起辅助作用,内因起决定作用。那为什么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春天”主要取决于外因呢?我们知道,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两对:一是西方列强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即民族矛盾;二是人民大眾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其中,民族矛盾上升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大大缓解了,那必然给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所以,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一个井喷式的发展主要在于外因。
理解是更高层次的记忆,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理解、领会、吃透基础的知识点。
2.整理归纳微型专题
教材中许多不同的地方都涉及某个知识点,我们可将其归类做成一个个微型专题。为什么要整理微型专题?因为将同类的问题汇总在一起,便于识记,不容易混淆,这样我们遇到与之相关的试题时就会得心应手。那怎样整理归纳呢?
第一,根据涉及同类知识点的高考试题来总结。此类微型专题有很多,如中国历代货币发展的演变、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方式、中国古代地主土地的经营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共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比较等。
我们以均田制为例。首先,整合历年与均田制有关的高考题;然后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总结出关于均田制的微型专题。
微型专题:均田制
(1)发展历程:北魏创立→隋唐初沿用→武则天时期被破坏→唐德宗时期瓦解。
(2)实施目的:抑制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3)实施条件: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前提);社会上有大量流民;政府掌握了大量无主的可耕荒地。
(4)土地利用方式:官府募民耕作。
(5)生产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属于小农经济。
(6)土地构成分类:永业田(初称桑田,政府授予均田农户的私有土地,多余部分可出售);露田(政府出租给均田农户的土地,农户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得买卖)。
(7)瓦解:唐德宗时期;原因是土地兼并盛行,导致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
(8)对应的赋役、兵役制度:
租庸调制 北魏时期建立,称作租调制。“租”就是均田农户给国家缴纳的地租;“调”就是均田农户给国家承担的户税;隋唐时期,均田农户不服徭役的话,要向国家缴纳布、帛、绢等以代之,由国家募人替之,是为“庸”。纳绢代役有助于保证农时和农业生产。租调制从隋唐开始称为租庸调制。唐中期,均田制遭破坏,租庸调制被两税法取代
府兵制
西魏时期创立,唐玄宗时期废除,是一种兵农合一、寓兵于农的制度。均田农户的成年男子农忙干活,农闲练兵,遇有战事,自备武器、干粮等集中,被征调去打仗,仗打完后返回
第二,对分散在教材不同地方的同类知识进行总结。如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方式的比较、中外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比较、明清之际民主启蒙思想与启蒙运动思想的比较、中国近代企业类型及发展历程、英国海上霸权的兴与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等。 微型专题:中外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比较
(1)产生时间
西欧:14、15世纪产生。
中国:16世纪(明朝中后期)产生。
(2)发展历程
西欧:发展迅速,使西欧社会迅速完成社会转型。
中国:发展缓慢,始终没有发展成为能改造封建社会的强大力量,鸦片战争后因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被中断。
(3)不同发展结果的原因
①政治
西欧:英国议会、法国三级会议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参政,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中国: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抑制了资本主义发展。
②经济
西歐: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黑奴贸易和重商主义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中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
西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了人文主义的迅速传播。
中国:八股取士、文字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新思想产生。
(4)不同发展结果的影响
西欧:使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展了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型。
中国: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二、关于方法和思路
在第一轮复习中,除将基础知识夯实外,还需要总结应试的方法和思路。高考命题人刘芃先生说:“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社会上流传的复习题往往粗制滥造,不得要领,不分良莠抓着就做,最容易产生误导。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命题者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所以,研究高考试题,熟悉试题的立意,就是熟悉命题的考查方向;弄清试题的设问方式,就是弄清试题的类型;理解试题的参考答案,就是理解解题的思路方法。
下面,我们来说说选择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要做好选择题,最重要的就是弄清材料题干的意思。材料题干有五大要素:时间(分显性与隐性)、关键词(亦称主体、中心词、重心)、标点符号(尤其注意分号、括号和双引号等)、关联词(表转折、条件、因果、假设等关联词)和试题类型(本质类、原因背景类、影响意义类和考查史实类等),将题干意思弄清楚后,再将题干意思用一个简单的陈述句、一个成语或几个关键词进行高度概括,然后再去看四个选项,正确答案就很明显了。
例3: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答案】B
【解析】(1)时间:1928年井冈山会师,中共中央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革命道路。(2)试题类型:本质类。(3)主体:“农民游击战争”,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革命道路;“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即苏俄式的城市革命道路。(4)关联词:“只有……才”,强调的重心是城市革命道路。(5)题干材料化简:中共中央看重的是向苏俄学习城市革命道路。最后即可选出正确答案B项。
例4: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库存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作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从三个方面强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一是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二是退耕还林还牧;三是举办社队企业。这三个举措实质上就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客观规律和当地实际情况的发展政策,对农村原有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以达到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目的。故A项为正确答案。
总之,要想高效复习历史,就要夯实基础,总结方法,使两者相辅相成,这样方能制胜高考。
一、关于夯实基础知识
1.跟着老师走,夯实基础知识
第一,考生要根据老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整理好笔记,梳理重难点知识,尽量要全面一些。如关于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重点识记的主要内容是五大制度:王位世袭制、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第二,在识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吃透它,不能囫囵吞枣。那怎样才能更好地吃透知识呢?笔者的建议如下:一要多研究高考试题和有一定质量的模拟题;二要善于思考和合理推导;三要多问老师,多和同学探讨;四要多上网查找或翻阅相关资料。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
(1)关于分封制。人教版教材中说周天子给诸侯分封的是土地与人民,即“授土”“授民”。那么,我们可以思考,被征服的人民是否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周天子分封的诸侯的统治呢?我们据此思考下面这道例题,它是2017年笔者为陕西省榆林市命制的一模试题中的第24题。这道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的能力,意在让考生认识到分封制不是“田园牧歌式”的制度,并非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而是充满了血腥与野蛮的武装暴力活动。
例1: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认为,(西周)所有新建的封国大都是少数周族的贵族统治多数被征服族人,其土既非周人所有,其民也与周人不类,这些新来者的统治地位,如果没有坚强的武力作其后盾是支持不住的。这表明( )
A.分封具有武装殖民性质
B.血缘关系是分封制基础
C.新来的统治者遭坚决反对
D.周朝军事实力非常强大
【答案】A
(2)关于孔子的儒家文化。孔子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整理编订古代文化典籍——“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那么,这里的“整理编订”是什么意思呢?即原来社会上就有“六经”的相关资料,孔子把这些资料整理汇编成“六经”。这说明儒家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下面这道题。
例2: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3)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我们知道这主要是因为外在的推动力而形成,即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外因起辅助作用,内因起决定作用。那为什么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春天”主要取决于外因呢?我们知道,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两对:一是西方列强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即民族矛盾;二是人民大眾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其中,民族矛盾上升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大大缓解了,那必然给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所以,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一个井喷式的发展主要在于外因。
理解是更高层次的记忆,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理解、领会、吃透基础的知识点。
2.整理归纳微型专题
教材中许多不同的地方都涉及某个知识点,我们可将其归类做成一个个微型专题。为什么要整理微型专题?因为将同类的问题汇总在一起,便于识记,不容易混淆,这样我们遇到与之相关的试题时就会得心应手。那怎样整理归纳呢?
第一,根据涉及同类知识点的高考试题来总结。此类微型专题有很多,如中国历代货币发展的演变、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方式、中国古代地主土地的经营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共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比较等。
我们以均田制为例。首先,整合历年与均田制有关的高考题;然后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总结出关于均田制的微型专题。
微型专题:均田制
(1)发展历程:北魏创立→隋唐初沿用→武则天时期被破坏→唐德宗时期瓦解。
(2)实施目的:抑制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3)实施条件: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前提);社会上有大量流民;政府掌握了大量无主的可耕荒地。
(4)土地利用方式:官府募民耕作。
(5)生产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属于小农经济。
(6)土地构成分类:永业田(初称桑田,政府授予均田农户的私有土地,多余部分可出售);露田(政府出租给均田农户的土地,农户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得买卖)。
(7)瓦解:唐德宗时期;原因是土地兼并盛行,导致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
(8)对应的赋役、兵役制度:
租庸调制 北魏时期建立,称作租调制。“租”就是均田农户给国家缴纳的地租;“调”就是均田农户给国家承担的户税;隋唐时期,均田农户不服徭役的话,要向国家缴纳布、帛、绢等以代之,由国家募人替之,是为“庸”。纳绢代役有助于保证农时和农业生产。租调制从隋唐开始称为租庸调制。唐中期,均田制遭破坏,租庸调制被两税法取代
府兵制
西魏时期创立,唐玄宗时期废除,是一种兵农合一、寓兵于农的制度。均田农户的成年男子农忙干活,农闲练兵,遇有战事,自备武器、干粮等集中,被征调去打仗,仗打完后返回
第二,对分散在教材不同地方的同类知识进行总结。如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方式的比较、中外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比较、明清之际民主启蒙思想与启蒙运动思想的比较、中国近代企业类型及发展历程、英国海上霸权的兴与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等。 微型专题:中外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比较
(1)产生时间
西欧:14、15世纪产生。
中国:16世纪(明朝中后期)产生。
(2)发展历程
西欧:发展迅速,使西欧社会迅速完成社会转型。
中国:发展缓慢,始终没有发展成为能改造封建社会的强大力量,鸦片战争后因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被中断。
(3)不同发展结果的原因
①政治
西欧:英国议会、法国三级会议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参政,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中国: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抑制了资本主义发展。
②经济
西歐: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黑奴贸易和重商主义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中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
西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了人文主义的迅速传播。
中国:八股取士、文字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新思想产生。
(4)不同发展结果的影响
西欧:使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展了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型。
中国: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二、关于方法和思路
在第一轮复习中,除将基础知识夯实外,还需要总结应试的方法和思路。高考命题人刘芃先生说:“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社会上流传的复习题往往粗制滥造,不得要领,不分良莠抓着就做,最容易产生误导。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命题者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所以,研究高考试题,熟悉试题的立意,就是熟悉命题的考查方向;弄清试题的设问方式,就是弄清试题的类型;理解试题的参考答案,就是理解解题的思路方法。
下面,我们来说说选择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要做好选择题,最重要的就是弄清材料题干的意思。材料题干有五大要素:时间(分显性与隐性)、关键词(亦称主体、中心词、重心)、标点符号(尤其注意分号、括号和双引号等)、关联词(表转折、条件、因果、假设等关联词)和试题类型(本质类、原因背景类、影响意义类和考查史实类等),将题干意思弄清楚后,再将题干意思用一个简单的陈述句、一个成语或几个关键词进行高度概括,然后再去看四个选项,正确答案就很明显了。
例3: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答案】B
【解析】(1)时间:1928年井冈山会师,中共中央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革命道路。(2)试题类型:本质类。(3)主体:“农民游击战争”,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革命道路;“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即苏俄式的城市革命道路。(4)关联词:“只有……才”,强调的重心是城市革命道路。(5)题干材料化简:中共中央看重的是向苏俄学习城市革命道路。最后即可选出正确答案B项。
例4: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库存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作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从三个方面强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一是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二是退耕还林还牧;三是举办社队企业。这三个举措实质上就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客观规律和当地实际情况的发展政策,对农村原有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以达到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目的。故A项为正确答案。
总之,要想高效复习历史,就要夯实基础,总结方法,使两者相辅相成,这样方能制胜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