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课程《Python语言》的教学实践为例,对教师在网络教学工作中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应对建议,以期为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提供新思路,进一步提高课程网络教学质量。
关键词:网络教学;在线学习;师生互动;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9-012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引言
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教育部倡议各级各类学校延期开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但网络教学有其特殊性,教师面临着由面授教学到网络教学的转变,学生也面临着由课堂学习到在线学习的转变。
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来说,相较于面授课程,教师缺少了能够直观地开展实训课程的教学环境,无法做到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所以,全新的教学方式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如何实现教学从线下到线上的转换,保证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成为此次疫情期间广大教师群体面临的新课题。
2 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文将以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课程《Python语言》的教学实践为例,对教师在网络教学工作中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
2.1 网络教学环境不成熟,硬软件资源不支持
网络授课要求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在线教学,虽然疫情之前,就已经存在许多在线教学平台,但如此大规模地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投入使用还是第一次,软件的兼容性和稳定性都还有待提高。在开展网络教学初期,多个网络教学平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软件卡顿、闪退,高峰期签到、直播功能无法使用等情况。
另外,在线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教师可以在家完成专业课教学,但需要教师具备高质量的直播或录屏设备,教学环境需要做到安静无杂音,这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出现了设备无法支持教学、直播环境太嘈杂、网络卡顿不连贯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2.2 教学进度安排有困难,教学感情无法传递
课堂授课时,教师通过肢体语言及授课语气、表情的传递能够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所学内容,教师会根据学生在课堂的表情动作、实训任务完成情况等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时调整授课进度。而电子屏幕则削弱了这种教学情感,有了屏幕的阻隔,教师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网络教学使学生反馈具有滞后性,教师难以判断其学习进度。
如果说直播课还保留了一部分教学情感的话,那录播课几乎杜绝了这种师生互动的可能性;直播课上,教师虽然可以以语言交流的方式询问学生的接受程度,但也存在着部分学生不愿与老师互动,不肯主动提出疑问等情况,也很少有学生愿意在课后主动跟老师联系,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师生间的互动不足,教学进度的实时调整无法实现。
2.3 教学方式“回归”,无法保证学生学习效果
类似于《Python语言》一类的信息技术类课程,课堂的讲授方式一直是学生主导、教师指导为主,实训课程占据一半教学时数。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学生也乐于并习惯于这种学习方式。然而网络教学似乎又回到了教师主导课堂的阶段,教师一味地输出知识点,学生成为聆听方,对于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无法实时与老师进行互动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训能力的培养,也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
另外,面授课程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困境,及时纠正不当之处,帮助他们改进,并勤加提醒。但网络授课期间,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时间有限,只能以作业的方式实现“成果检查”,做不到过程监督,难以直接指出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不当之处,做到对症下药。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影响学习效果。
总之,网络教学为教师带来的挑战不仅体现在其工作方式的转变上,还增加了其工作量。教師在这种新形势下既要保持正常的教学节奏,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这都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难度。
3 改进网络教学方式的建议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高职院校教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要尽快适应全新的教学形式,积极探索符合学情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效果。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课前:引进新教学平台,丰富教学内容
构建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的新型在线教学方式,强调“互联网 教育”的思维,在课前对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和操作性进行反复测试,并引进《Python语言》的优质教学资源,为在线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引进“超星”“钉钉”“雨课堂”“腾讯QQ”和“哔哩哔哩”等多种教学平台,将在线直播教学、播放优秀教学视频、师生协同互动学习等混合多元教学方式引进课堂,并为没有PC设备的学生寻找优质稳定的Python编程手机端APP,保证授课的顺利进行。另外,教师也需要提高自己教学工具的使用能力,比如录制生动丰富的视频内容等等,可提前发放课程辅助材料让学生预习,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3.2 课中:加强师生互动,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因《Python语言》是一门计算机编程类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大量的系统练习。针对前文所说的教师难以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回馈问题,教师可在直播课中主动与学生沟通,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知识点,并针对每个知识点布置实训练习;实现学生“做中学”“做中问”,教师实时掌握学生是否有疑问,是否能接受所讲内容,是否需要重复等等。教师要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在直播课上,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3.3 课后:鼓励学生回馈意见,严格要求作业质量
网络教学为应用已久的学生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很大难度,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和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课后可以设置专门的答疑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回馈意见,为学生答疑解惑。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可以通过作业的批改了解其学习效果,用“私聊”方式进行个别谈话,多鼓励多督促。
教师应严格把握学生的作业质量,不因教学手段的转变而放松对学生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家中上课与学校学习同等重要,不能因为学习环境的变化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其次是作业检查上不能降低要求,要按时、保质、保量,并设置相应的奖惩措施,从而保证学习效果。
4 结语
教学方式的转变推动着教师工作方式的调整,如何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教学效果是疫情期间广大教师面临的新挑战。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在各种课程中实施。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利用先进技术来改进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方式,把在线学习技术融人高职院校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让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来服务于传统课堂,实现实时互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一股勃勃的生机,是现阶段也必将成为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焦点。
参考文献:
[1]张厚,朱莉,王亚伟,杨亚飞,高向军.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为例[J].创新教育研究,2019,7(4): 482-486.
[2]蒲清平,朱丽萍,周莹莹.大数据时代基于APP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5): 164-166.
[3]魏丽珊,刘嘉汇.浅谈疫情下中学教师如何实现线下到线上的教学转换[J].教育进展,2020,10(3): 297-300.
[通联编辑:梁书]
关键词:网络教学;在线学习;师生互动;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9-012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引言
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教育部倡议各级各类学校延期开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但网络教学有其特殊性,教师面临着由面授教学到网络教学的转变,学生也面临着由课堂学习到在线学习的转变。
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来说,相较于面授课程,教师缺少了能够直观地开展实训课程的教学环境,无法做到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所以,全新的教学方式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如何实现教学从线下到线上的转换,保证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成为此次疫情期间广大教师群体面临的新课题。
2 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文将以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课程《Python语言》的教学实践为例,对教师在网络教学工作中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
2.1 网络教学环境不成熟,硬软件资源不支持
网络授课要求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在线教学,虽然疫情之前,就已经存在许多在线教学平台,但如此大规模地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投入使用还是第一次,软件的兼容性和稳定性都还有待提高。在开展网络教学初期,多个网络教学平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软件卡顿、闪退,高峰期签到、直播功能无法使用等情况。
另外,在线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教师可以在家完成专业课教学,但需要教师具备高质量的直播或录屏设备,教学环境需要做到安静无杂音,这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出现了设备无法支持教学、直播环境太嘈杂、网络卡顿不连贯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2.2 教学进度安排有困难,教学感情无法传递
课堂授课时,教师通过肢体语言及授课语气、表情的传递能够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所学内容,教师会根据学生在课堂的表情动作、实训任务完成情况等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时调整授课进度。而电子屏幕则削弱了这种教学情感,有了屏幕的阻隔,教师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网络教学使学生反馈具有滞后性,教师难以判断其学习进度。
如果说直播课还保留了一部分教学情感的话,那录播课几乎杜绝了这种师生互动的可能性;直播课上,教师虽然可以以语言交流的方式询问学生的接受程度,但也存在着部分学生不愿与老师互动,不肯主动提出疑问等情况,也很少有学生愿意在课后主动跟老师联系,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师生间的互动不足,教学进度的实时调整无法实现。
2.3 教学方式“回归”,无法保证学生学习效果
类似于《Python语言》一类的信息技术类课程,课堂的讲授方式一直是学生主导、教师指导为主,实训课程占据一半教学时数。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学生也乐于并习惯于这种学习方式。然而网络教学似乎又回到了教师主导课堂的阶段,教师一味地输出知识点,学生成为聆听方,对于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无法实时与老师进行互动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训能力的培养,也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
另外,面授课程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困境,及时纠正不当之处,帮助他们改进,并勤加提醒。但网络授课期间,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时间有限,只能以作业的方式实现“成果检查”,做不到过程监督,难以直接指出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不当之处,做到对症下药。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影响学习效果。
总之,网络教学为教师带来的挑战不仅体现在其工作方式的转变上,还增加了其工作量。教師在这种新形势下既要保持正常的教学节奏,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这都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难度。
3 改进网络教学方式的建议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高职院校教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要尽快适应全新的教学形式,积极探索符合学情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效果。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课前:引进新教学平台,丰富教学内容
构建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的新型在线教学方式,强调“互联网 教育”的思维,在课前对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和操作性进行反复测试,并引进《Python语言》的优质教学资源,为在线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引进“超星”“钉钉”“雨课堂”“腾讯QQ”和“哔哩哔哩”等多种教学平台,将在线直播教学、播放优秀教学视频、师生协同互动学习等混合多元教学方式引进课堂,并为没有PC设备的学生寻找优质稳定的Python编程手机端APP,保证授课的顺利进行。另外,教师也需要提高自己教学工具的使用能力,比如录制生动丰富的视频内容等等,可提前发放课程辅助材料让学生预习,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3.2 课中:加强师生互动,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因《Python语言》是一门计算机编程类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大量的系统练习。针对前文所说的教师难以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回馈问题,教师可在直播课中主动与学生沟通,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知识点,并针对每个知识点布置实训练习;实现学生“做中学”“做中问”,教师实时掌握学生是否有疑问,是否能接受所讲内容,是否需要重复等等。教师要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在直播课上,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3.3 课后:鼓励学生回馈意见,严格要求作业质量
网络教学为应用已久的学生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很大难度,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和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课后可以设置专门的答疑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回馈意见,为学生答疑解惑。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可以通过作业的批改了解其学习效果,用“私聊”方式进行个别谈话,多鼓励多督促。
教师应严格把握学生的作业质量,不因教学手段的转变而放松对学生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家中上课与学校学习同等重要,不能因为学习环境的变化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其次是作业检查上不能降低要求,要按时、保质、保量,并设置相应的奖惩措施,从而保证学习效果。
4 结语
教学方式的转变推动着教师工作方式的调整,如何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教学效果是疫情期间广大教师面临的新挑战。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在各种课程中实施。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利用先进技术来改进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方式,把在线学习技术融人高职院校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让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来服务于传统课堂,实现实时互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一股勃勃的生机,是现阶段也必将成为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焦点。
参考文献:
[1]张厚,朱莉,王亚伟,杨亚飞,高向军.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为例[J].创新教育研究,2019,7(4): 482-486.
[2]蒲清平,朱丽萍,周莹莹.大数据时代基于APP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5): 164-166.
[3]魏丽珊,刘嘉汇.浅谈疫情下中学教师如何实现线下到线上的教学转换[J].教育进展,2020,10(3): 297-300.
[通联编辑: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