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熟读以至成诵,是传统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宋代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但一味崇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熟读方式,而忽视人的非智力因素在读书过程中的作用,往往导致死读书、读死书,而失去了读书的意义。
【关键词】研读;体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精读,要求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字会、意会、情会、理会、神会”的境界。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主张咬文嚼字,锱铢必较,“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读,片面强调了量的积累,过分追求“字必其训”“锱铢必较”,不够注重发掘阅读主体的能动性,常常孤立地、静止地甚至僵化地进行精读活动,而没有全面、正确、深刻地认识阅读过程。
研读有别于传统的诵读与精读。研读,是强调口到、眼到、心到,“研究着读”的一种读书学习方法,要求读中有思,经思促读,读中生疑,疑由读解。研读是以引导学生“以读促思,以思促读”为主要手段,达到发现的目的,偏重于阅读理解的深度。读是途径,是外显的形式,思考理解是结果,思考发现才是其内质。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通过“鸟的天堂”的观察,描述特定的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上群鸟在大榕树活动的场面。宽阔清澈的河流,生机勃勃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现了美丽的大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和赞美。这一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简洁洒脱,富有节奏感,课文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深奥难懂,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口诵心维,赏景悟情,从中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教师引领他们潜心在文本字里行间触摸语言文字,逐步进入课文的意境,从中理解字、词、句的含义,让学生体会质朴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背后,有着深刻的见解和细腻生动的描述方法。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在读的过程中,认真想一想,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其次限定时间,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重点引导学生质疑:文中的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把它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初读,不仅读懂了鸟的天堂景色美,鸟儿多,而且读懂了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学生不仅读通读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接着,把两处写景的内容再读一读,让学生继续感知到两段景色描写都很美。
二、细读深究,体会发现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认真阅读,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看看作者重点写了什么,用什么方式写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再读课文七八两段,探究发现鸟的天堂美的体现。引导学生抓住自己喜欢的句子,如“一株”“不可计数”和“翠绿”“颤动”深入体会。反复朗读,像“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虽然仅是 “翠绿”“颤动”两个词,但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感受到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学生在淺读低吟中,细细咀嚼,对作者的精确用词加深了体会。就这样,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在读中思考求理解,再通过朗读训练促进思考求领会,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在体会作者远看榕树的情景、近看榕树枝干和绿叶时的情景,发出了由衷赞叹,更有自己的研读发现,朗读“这美丽的南国之树”时,渐读渐轻,韵味隽永。
三、品读交流,感悟蓄情
在学生对鸟的天堂之美有具体的感受之后,教师继而深入引导认识“我”的情感变化。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傍晚时分,这一次作者只看到高大、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大榕树。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清晨阳光照耀下,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欢闹的场面。第一次看到鸟的天堂的静态美,“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没有看到鸟,心头未免有些失落。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鸟飞鸟鸣的动态美,作者完全被陶醉了,感受到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我感到一点儿留恋”。至此,作者从心里发出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感叹。品读中,发现了我由“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的失落的情绪到“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一条兴奋,愉悦的感情变化,也即课文隐现的一条“我”的感情线索。这条线索贯穿全文,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四、潜心体味,升华情感
至此,教师引导学生任选自己喜爱的句段进行欣赏着读,沉潜其中,细心体味推敲,反复咀嚼,接受情感的熏陶。在赏读中,通过发挥联想进行整合,再现文章所表现的情境,理解其思想内涵,使之具备系统的认识。像反复朗读“那么多的绿叶,……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们把手一拍,……有的在扑翅膀。”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随着学生的感受越来越深入,就会进一步认识发现茂盛的,密密麻麻的翠绿的大榕树“奇特和美丽”的静态之美和“鸟儿飞、扑、叫”的“自由快乐”动态之美。最后,再一起讨论,谈感受,去用心感受美丽的画面,达到增加语言积累和增强语言感受的目的。
(编辑:刘 影)
【关键词】研读;体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精读,要求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字会、意会、情会、理会、神会”的境界。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主张咬文嚼字,锱铢必较,“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读,片面强调了量的积累,过分追求“字必其训”“锱铢必较”,不够注重发掘阅读主体的能动性,常常孤立地、静止地甚至僵化地进行精读活动,而没有全面、正确、深刻地认识阅读过程。
研读有别于传统的诵读与精读。研读,是强调口到、眼到、心到,“研究着读”的一种读书学习方法,要求读中有思,经思促读,读中生疑,疑由读解。研读是以引导学生“以读促思,以思促读”为主要手段,达到发现的目的,偏重于阅读理解的深度。读是途径,是外显的形式,思考理解是结果,思考发现才是其内质。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通过“鸟的天堂”的观察,描述特定的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上群鸟在大榕树活动的场面。宽阔清澈的河流,生机勃勃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现了美丽的大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和赞美。这一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简洁洒脱,富有节奏感,课文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深奥难懂,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口诵心维,赏景悟情,从中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教师引领他们潜心在文本字里行间触摸语言文字,逐步进入课文的意境,从中理解字、词、句的含义,让学生体会质朴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背后,有着深刻的见解和细腻生动的描述方法。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在读的过程中,认真想一想,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其次限定时间,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重点引导学生质疑:文中的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把它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初读,不仅读懂了鸟的天堂景色美,鸟儿多,而且读懂了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学生不仅读通读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接着,把两处写景的内容再读一读,让学生继续感知到两段景色描写都很美。
二、细读深究,体会发现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认真阅读,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看看作者重点写了什么,用什么方式写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再读课文七八两段,探究发现鸟的天堂美的体现。引导学生抓住自己喜欢的句子,如“一株”“不可计数”和“翠绿”“颤动”深入体会。反复朗读,像“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虽然仅是 “翠绿”“颤动”两个词,但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感受到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学生在淺读低吟中,细细咀嚼,对作者的精确用词加深了体会。就这样,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在读中思考求理解,再通过朗读训练促进思考求领会,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在体会作者远看榕树的情景、近看榕树枝干和绿叶时的情景,发出了由衷赞叹,更有自己的研读发现,朗读“这美丽的南国之树”时,渐读渐轻,韵味隽永。
三、品读交流,感悟蓄情
在学生对鸟的天堂之美有具体的感受之后,教师继而深入引导认识“我”的情感变化。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傍晚时分,这一次作者只看到高大、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大榕树。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清晨阳光照耀下,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欢闹的场面。第一次看到鸟的天堂的静态美,“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没有看到鸟,心头未免有些失落。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鸟飞鸟鸣的动态美,作者完全被陶醉了,感受到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我感到一点儿留恋”。至此,作者从心里发出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感叹。品读中,发现了我由“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的失落的情绪到“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一条兴奋,愉悦的感情变化,也即课文隐现的一条“我”的感情线索。这条线索贯穿全文,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四、潜心体味,升华情感
至此,教师引导学生任选自己喜爱的句段进行欣赏着读,沉潜其中,细心体味推敲,反复咀嚼,接受情感的熏陶。在赏读中,通过发挥联想进行整合,再现文章所表现的情境,理解其思想内涵,使之具备系统的认识。像反复朗读“那么多的绿叶,……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们把手一拍,……有的在扑翅膀。”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随着学生的感受越来越深入,就会进一步认识发现茂盛的,密密麻麻的翠绿的大榕树“奇特和美丽”的静态之美和“鸟儿飞、扑、叫”的“自由快乐”动态之美。最后,再一起讨论,谈感受,去用心感受美丽的画面,达到增加语言积累和增强语言感受的目的。
(编辑: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