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通讯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现已影响到人们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阵地,应该具有前瞻性,并使得培养的人既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要符合人未来的发展。所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校教育中去,显得既迫切又必要。可以预见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效应无异于一场革命。
关键词 物理教学;信息技术;虚拟实验室
当今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知识量、信息量翻番的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短,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日新月异。其中,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在这种大背景下,目前的学校教育,无论是课程体系、教材结构,还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都正处在新一轮的改革中。这种改革的主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注重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势必对人的培养规格、培养目标以及传统的对人的培养模式均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1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新格局
1.1 现有载体信息量不足,知识更新慢
当今世界已跨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作为在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主要载体——教材,已经在有些方面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也不符合人的未来发展的需要。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知识量的严重不足,使得学生的视野、思维受到极大的限制。众所周知,高中强调的毕竟是基础教育,要求受教育者有较宽的知识面,见多识广,这不仅仅是为了应付以后的考试,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受教育者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满足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教材知识更新的速度慢。尽管在最近几年,教材作了一些改革,试图把当今社会生活、生产中最具有典型性的新科技纳入到其中,但量有所限,更新的速度也远远地落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
1.2 打破思维的条条框框,让思维活跃起来
人的培养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不只是绝对地看这些人拥有知识的多少,更主要的是看这些人是否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是否能很快地适应社会。而现在的班级教学制度,其历史已有几百年,它有很强的生命力,也有很多优点,到现在还少不了它。但有些过于传统、保守的地方毕竟与社会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不协调,除了上面所述的以外,还有,受教育者在从小学到高中所遇到的教师数量并不多,由于每个教师是在特定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再加上多年的从教经历,在思维模式上,易于形成“惯性”并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维模式同样受限,学生的潜力——思维的开放性、创新性得不到开发。更有甚者,学生还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复制品”。在另一个层面上,教材的编写也只是局限于数量较少的教师,其情形亦类似于上面。在这一点上,如能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良性地结合起来,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个问题。
1.3 新课程物理学科的特点
物理学属于一门自然学科,课本上的知识多是人们在以往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对学生来说,纯属间接知识,这其中,有不少知识很抽象,难以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在现行的教学条件和设备的局限下,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很难开足、开齐,但如果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嵌入进去,充分发挥它的优点(如模拟实验规范精确,形象直观等),则既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又为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降低了难度。
2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的优势所在
2.1 知识容量大
信息课的教师都有这种体会: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一般来说,信息课(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结合起来的课的简称)的容量大,在传统新课教学中,要完成课程目标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45分钟的时间往往非常紧张,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不敢让学生自做),学生被动地听,例题讲得少,作业在课堂上基本上没有时间消化。这些问题在采用了信息技术之后,往往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这样,一方面节约了宝贵的上课时间,提高了效率,课堂教学得到优化;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在此基础上,如果能恰当地引入网络技术,这种优势将更加明显。
2.2 课堂效果好
教学要讲直观、形象,尤其是碰到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更应如此。在信息课中,提供给学生的是良好的图形界面、互动式的学习环境,同时,声、光、色并存,使得学生在学习的途中,心理上比较放松,易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能较长时间保持在兴奋状态。另外,多种生理器官共同参与,给学生造成深刻的、积极的印象,学习效果良好。
2.3 有利于探究式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往往重于学生的主体,学生在教师固定的思维模式下,被动地学习,他们的思维得不到张扬,标称优秀思维品质的开放性、发散性、创新性得不到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是在信息技术介入之后,尤其是比较好的多媒体课件或直接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交互性、合作性,学生个体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性,学习过程中的较大的自由度都真正使得学生从课堂教学中的“后台”走到“前台”,真正地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地位,打破了传统模式中很多人为的条条框框,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3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注意点
3.1 忽视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滥用虚拟实验室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任务。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实验学到许多物理基本知识,而且“真实感”和“客观性”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熏陶,理解“规律”是自然存在的,不是依赖于人“建构”的,只是人“发现”之后用人所创造的语言、文字给予描述。许多实验过程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本领。这样全面体现“三维目标”的教育是任何其他手段所不可能替代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进行真实的实验,而且实验优先,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只有当没有条件进行实验时,或实验现象不明显、不利于学生探究时,或在实验之后需要加深学生的认识、理解时,才适合运用计算机虚拟实验。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用虚拟实验替代演示实验,如果脱离了手动实验,将背离物理教学的初衷,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2 用多媒体课件替代板书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计算机容量大、节奏快,教师往往追求高效率而忽略学生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停顿,一节课下来黑板没几个字。其实许多学生反映,多媒体播放屏幕的速度太快,不仅无法记笔记,而且记不住,印象不够深刻,长期这样,效果必然不好。因此,物理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展示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物理过程的发展演变;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停顿的时间。另外,必要的板书是沟通师生思维的桥梁,千万不能把节约板书的时间来扩大容量,而应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认知。
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可以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也是开展创新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證,前提是恰当、合理地运用,否则会事与愿违。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关键词 物理教学;信息技术;虚拟实验室
当今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知识量、信息量翻番的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短,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日新月异。其中,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在这种大背景下,目前的学校教育,无论是课程体系、教材结构,还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都正处在新一轮的改革中。这种改革的主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注重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势必对人的培养规格、培养目标以及传统的对人的培养模式均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1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新格局
1.1 现有载体信息量不足,知识更新慢
当今世界已跨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作为在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主要载体——教材,已经在有些方面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也不符合人的未来发展的需要。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知识量的严重不足,使得学生的视野、思维受到极大的限制。众所周知,高中强调的毕竟是基础教育,要求受教育者有较宽的知识面,见多识广,这不仅仅是为了应付以后的考试,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受教育者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满足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教材知识更新的速度慢。尽管在最近几年,教材作了一些改革,试图把当今社会生活、生产中最具有典型性的新科技纳入到其中,但量有所限,更新的速度也远远地落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
1.2 打破思维的条条框框,让思维活跃起来
人的培养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不只是绝对地看这些人拥有知识的多少,更主要的是看这些人是否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是否能很快地适应社会。而现在的班级教学制度,其历史已有几百年,它有很强的生命力,也有很多优点,到现在还少不了它。但有些过于传统、保守的地方毕竟与社会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不协调,除了上面所述的以外,还有,受教育者在从小学到高中所遇到的教师数量并不多,由于每个教师是在特定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再加上多年的从教经历,在思维模式上,易于形成“惯性”并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维模式同样受限,学生的潜力——思维的开放性、创新性得不到开发。更有甚者,学生还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复制品”。在另一个层面上,教材的编写也只是局限于数量较少的教师,其情形亦类似于上面。在这一点上,如能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良性地结合起来,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个问题。
1.3 新课程物理学科的特点
物理学属于一门自然学科,课本上的知识多是人们在以往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对学生来说,纯属间接知识,这其中,有不少知识很抽象,难以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在现行的教学条件和设备的局限下,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很难开足、开齐,但如果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嵌入进去,充分发挥它的优点(如模拟实验规范精确,形象直观等),则既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又为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降低了难度。
2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的优势所在
2.1 知识容量大
信息课的教师都有这种体会: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一般来说,信息课(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结合起来的课的简称)的容量大,在传统新课教学中,要完成课程目标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45分钟的时间往往非常紧张,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不敢让学生自做),学生被动地听,例题讲得少,作业在课堂上基本上没有时间消化。这些问题在采用了信息技术之后,往往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这样,一方面节约了宝贵的上课时间,提高了效率,课堂教学得到优化;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在此基础上,如果能恰当地引入网络技术,这种优势将更加明显。
2.2 课堂效果好
教学要讲直观、形象,尤其是碰到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更应如此。在信息课中,提供给学生的是良好的图形界面、互动式的学习环境,同时,声、光、色并存,使得学生在学习的途中,心理上比较放松,易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能较长时间保持在兴奋状态。另外,多种生理器官共同参与,给学生造成深刻的、积极的印象,学习效果良好。
2.3 有利于探究式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往往重于学生的主体,学生在教师固定的思维模式下,被动地学习,他们的思维得不到张扬,标称优秀思维品质的开放性、发散性、创新性得不到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是在信息技术介入之后,尤其是比较好的多媒体课件或直接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交互性、合作性,学生个体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性,学习过程中的较大的自由度都真正使得学生从课堂教学中的“后台”走到“前台”,真正地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地位,打破了传统模式中很多人为的条条框框,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3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注意点
3.1 忽视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滥用虚拟实验室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任务。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实验学到许多物理基本知识,而且“真实感”和“客观性”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熏陶,理解“规律”是自然存在的,不是依赖于人“建构”的,只是人“发现”之后用人所创造的语言、文字给予描述。许多实验过程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本领。这样全面体现“三维目标”的教育是任何其他手段所不可能替代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进行真实的实验,而且实验优先,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只有当没有条件进行实验时,或实验现象不明显、不利于学生探究时,或在实验之后需要加深学生的认识、理解时,才适合运用计算机虚拟实验。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用虚拟实验替代演示实验,如果脱离了手动实验,将背离物理教学的初衷,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2 用多媒体课件替代板书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计算机容量大、节奏快,教师往往追求高效率而忽略学生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停顿,一节课下来黑板没几个字。其实许多学生反映,多媒体播放屏幕的速度太快,不仅无法记笔记,而且记不住,印象不够深刻,长期这样,效果必然不好。因此,物理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展示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物理过程的发展演变;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停顿的时间。另外,必要的板书是沟通师生思维的桥梁,千万不能把节约板书的时间来扩大容量,而应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认知。
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可以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也是开展创新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證,前提是恰当、合理地运用,否则会事与愿违。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