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掀起新一轮课程改革,新的课程走进课堂。作为一名高中的物理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行为,才能符合新课程理念和要求。
【关键词】 物理情境 应用物理 教学活动 主动探究 交流合作
作为一名高中的物理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行为,与时俱进,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创新教育方式手段,以更加素质化的教学活动来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才能符合新课程理念和要求。
1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应用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求知的欲望
1.1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人人参与课堂活动,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徐径,是我们物理教师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而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使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积极地带着情绪色彩和向往心里进行探索。学习的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孔子说:“好学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学者。”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在学习中产生极大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的寻求未知的知识,而情感因素是学习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新课程倡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只有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例如,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可以让学生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将一重锤用细线悬吊起来,然后用手把重锤拉到自己的鼻子前挨着鼻子,在保证鼻子(或头)不动的情况下,将重锤释放,一会儿重锤又返回来,它会碰着鼻子吗?”。学生提出各自的猜想,之后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演示。在重锤释放后返回来,同学由于第一次比较还怕,本能反应会立即让开。此时其他同学哈哈大笑,再让他重做一次发现重锤根本不会碰着自己鼻子,这是为什么呢?此时教师可以引入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这样便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积极性就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也就不再枯燥了。
1.2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发现物理,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生活中的物理比比皆是,也是极其丰富的课程资源。重视中生活中的物理资源,可以使学生用物理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丰富他们的物理意识,提高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体育运动中抛掷铅球时铅球运行的最大水平距离问题(抛体运动);卫星发射问题;电动机为什么能转动;拔河比赛问题。通过感受身边的物理,体验物理不是空洞的,而是现实的且富有意义的,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力。
1.3重视物理的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能力
新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和能力。应用取向已成为国际物理教育改革的新趋势。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认为物理应用是一种价值取向,是对待物理基本的观点和态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还要强调物理应用,不是簡单的计算、理解等,而是培养一种物理应用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要让学生在“用物理”的活动中学到物理知识,增强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提高物理思维的灵活性。同时要让学生用物理的眼光分析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中丰富多彩的背景资料,引导他们用物理知识去搜索、处理信息,亲身感受物理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2开展生动活泼且有效的物理活动
2.1在物理活动中,感受到物理的真谛
通过观察、提问、猜想、验证、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物理知识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有的物理概念比较抽象,用讲授的方法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逐渐形成概念。比如在力的概念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动手推、拉、压、提、拍物体,在做的的过程中感受力作用效果,从而更好地认识到力是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知识,达到深刻理解力的概念效果。
2.2开放课堂活动,注意活动的有效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过度控制,往往唱独角戏或者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的物理探究活动。新课程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增加学生的物理探究活动。如此,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2.1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教师都应当理性地、心平气和地正确对待,并能视为重要的教学契机,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质疑是学生构建知识的重要环节,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当学生提出质疑时,教师不能是权威者,而应当是参与者。只有学生有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使物理活动有效地开展。
2.2.2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对每一次活动的参与热情,真正使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同时,物理活动不要流于形式,不是简单的讨论或争吵,而是有目的、有程序的和有意义的。
2.2.3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预期的教学进度和任务,而要关注学生真实的感受和收获,这样的课堂活动才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3 提倡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3.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总是以问题为对象的,学生只有面临问题情境,才会有思维活动,才会有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对于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十分重要。例如:高一学生初步学习力,不知力为何物,它无颜色、无气味、无形状,容易产生困惑、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用手拍桌子会有什么感觉?”“一个人不用其他东西自己能将自己提起吗?”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3.2设计探究问题,使学生分组探究
创设恰当的探究问题,能促使学生探究动机的形成。根据认知理论,课堂探究教学过程应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实践证明,一个好的问题必须是能启发思维的,富有探究意义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气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之中。
3.3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使学生积极探究
在知识重难点处让学生大胆寻疑,教师适时地加以鼓励和引导。让他议一议,说一说,学生在自行解疑中既发展了思维,又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创新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知识的重难点往往是疑问的集合点,引导学生在重难点处寻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这样教师便可以构建起以疑为导线的教学流程,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变教师分析、讲解重难点为师生互动双向交流学习,在交流探索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关键词】 物理情境 应用物理 教学活动 主动探究 交流合作
作为一名高中的物理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行为,与时俱进,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创新教育方式手段,以更加素质化的教学活动来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才能符合新课程理念和要求。
1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应用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求知的欲望
1.1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人人参与课堂活动,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徐径,是我们物理教师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而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使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积极地带着情绪色彩和向往心里进行探索。学习的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孔子说:“好学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学者。”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在学习中产生极大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的寻求未知的知识,而情感因素是学习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新课程倡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只有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例如,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可以让学生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将一重锤用细线悬吊起来,然后用手把重锤拉到自己的鼻子前挨着鼻子,在保证鼻子(或头)不动的情况下,将重锤释放,一会儿重锤又返回来,它会碰着鼻子吗?”。学生提出各自的猜想,之后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演示。在重锤释放后返回来,同学由于第一次比较还怕,本能反应会立即让开。此时其他同学哈哈大笑,再让他重做一次发现重锤根本不会碰着自己鼻子,这是为什么呢?此时教师可以引入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这样便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积极性就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也就不再枯燥了。
1.2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发现物理,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生活中的物理比比皆是,也是极其丰富的课程资源。重视中生活中的物理资源,可以使学生用物理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丰富他们的物理意识,提高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体育运动中抛掷铅球时铅球运行的最大水平距离问题(抛体运动);卫星发射问题;电动机为什么能转动;拔河比赛问题。通过感受身边的物理,体验物理不是空洞的,而是现实的且富有意义的,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力。
1.3重视物理的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能力
新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和能力。应用取向已成为国际物理教育改革的新趋势。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认为物理应用是一种价值取向,是对待物理基本的观点和态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还要强调物理应用,不是簡单的计算、理解等,而是培养一种物理应用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要让学生在“用物理”的活动中学到物理知识,增强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提高物理思维的灵活性。同时要让学生用物理的眼光分析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中丰富多彩的背景资料,引导他们用物理知识去搜索、处理信息,亲身感受物理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2开展生动活泼且有效的物理活动
2.1在物理活动中,感受到物理的真谛
通过观察、提问、猜想、验证、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物理知识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有的物理概念比较抽象,用讲授的方法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逐渐形成概念。比如在力的概念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动手推、拉、压、提、拍物体,在做的的过程中感受力作用效果,从而更好地认识到力是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知识,达到深刻理解力的概念效果。
2.2开放课堂活动,注意活动的有效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过度控制,往往唱独角戏或者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的物理探究活动。新课程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增加学生的物理探究活动。如此,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2.1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教师都应当理性地、心平气和地正确对待,并能视为重要的教学契机,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质疑是学生构建知识的重要环节,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当学生提出质疑时,教师不能是权威者,而应当是参与者。只有学生有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使物理活动有效地开展。
2.2.2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对每一次活动的参与热情,真正使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同时,物理活动不要流于形式,不是简单的讨论或争吵,而是有目的、有程序的和有意义的。
2.2.3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预期的教学进度和任务,而要关注学生真实的感受和收获,这样的课堂活动才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3 提倡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3.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总是以问题为对象的,学生只有面临问题情境,才会有思维活动,才会有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对于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十分重要。例如:高一学生初步学习力,不知力为何物,它无颜色、无气味、无形状,容易产生困惑、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用手拍桌子会有什么感觉?”“一个人不用其他东西自己能将自己提起吗?”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3.2设计探究问题,使学生分组探究
创设恰当的探究问题,能促使学生探究动机的形成。根据认知理论,课堂探究教学过程应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实践证明,一个好的问题必须是能启发思维的,富有探究意义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气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之中。
3.3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使学生积极探究
在知识重难点处让学生大胆寻疑,教师适时地加以鼓励和引导。让他议一议,说一说,学生在自行解疑中既发展了思维,又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创新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知识的重难点往往是疑问的集合点,引导学生在重难点处寻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这样教师便可以构建起以疑为导线的教学流程,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变教师分析、讲解重难点为师生互动双向交流学习,在交流探索中迸发创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