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生涯教育过程,忌讲条条、背概念,忌假大空,忌脱离实际、好高骛远,要抓两头、带中间,面对全体学生,要注重社会理想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的有机融合,要注意积累模范先进人物和获得职业生涯成功的本校毕业生案例。
职业生涯教育是引导学生关注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关注未来的教育,是引导学生从职业和社会的角度了解自我,并以此为据提升素养、调适个性来主动适应职业、适应社会的教育,是引导学生把“我的梦”的实现融于“中国梦”,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交融,实现个人梦、民族梦、国家梦的辩证统一,引导学生有梦、追梦的教育。
一、职业生涯教育是形成正确信念
并落实与行动的教育
有一个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的职业生涯,是每个人都有的追求,是“我的梦”的主轴。一个人会有很多属于人之常情的追求,例如,想品尝美酒佳肴,想有房有车,想组成一个幸福家庭,想看看祖国和世界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想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想有一个潇洒幸福的晚年……这些追求能否实现,都与其职业生涯取得的成就密切相关。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学生时代是为职业生涯奠定基础、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作准备的阶段。退休后,是依托自己职业生涯取得的养老待遇欢度晚年的阶段。即学生时代、晚年生活都与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想赢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吗?想赢,就要像下棋一样做到“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认真思考未来。况且生涯与下棋有区别,不能悔棋,输了不能重下一盘,即职业生涯发展“不卖后悔药”“不卖返程票”。所以学生时代就要绘制追梦蓝图,规划人生、关注未来、珍惜现在,走好人生每一步。
每一个人自己的梦即“我的梦”,不是胡思乱想,而是要认真考虑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既要了解自己,更要了解职业、了解社会,要依据目标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有计划地提升素养、调适个性,使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与本人条件即兴趣、性格、能力、价值取向、学习现状和家庭环境的现状以及可能有的变化相符,与自己的目标职业所在行业及其发展的实际相符,与家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符,主动适应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中国梦”即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国100周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是现在学生成长为青壮年之时,“中国梦”为圆“我的梦”提供了条件和机遇。“通过大家一个个人生梦、事业梦的实现,促进整个中国梦的实现。”[1]职业生涯教育实质上是引导学生有梦、追梦、圆梦的教育,是帮助学生理解实现“我的梦”,就是为实现“中国梦”增砖添瓦、贡献力量的教育。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2]理想信念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动力,是全面发展的基石,是德育的核心内容。
理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最高层次的理想是社会理想。从实质上看,职业生涯教育是从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切入,通过落实在行动,分阶段达成职业理想,并以职业理想的逐步实现,不断拉动生活理想的实现,不断为社会理想的实现作出努力的教育。
理想是前进的方向,是心中的目标。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人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人生发展的目标是通过职业理想来确立,并通过对职业理想的追求来实现的。职业理想是人们实现个人生活理想、社会理想的手段,并受社会理想的制约。
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在关注自身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爱父母、爱家乡,并落实在“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行为上,[3]把“我的梦”与“中国梦”契合为一体,把生活理想、职业理想螺旋式上升到社会理想的高度来为学生“补钙”。在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理想信念教育与其他德育内容以及智育、体育、美育之间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内在联系,才能增强社会理想教育的实效性。
德育是动态的社会现象,随着經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德育认识的加深,德育内容也会逐渐丰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由于职业生涯教育是引导学生有梦、追梦的教育,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并落实于行动的教育,成为德育要素即德育重要内容,是水到渠成之事。
理想对于一个人来说,通俗地讲就是对人生发展的欲望、追求,是一个人上进心的内在动力。理想教育与德育其他内容一样,必须注重落实于行为,即内在动力要表现为行动。“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撸起袖子加油干”,生动说明了理想与行动的关系。
二、“我的梦·中国梦”凸显了
职业生涯教育的中国特色
职业生涯教育起源于美国,又称生计教育,由美国教育总署(美国教育部前身)署长马兰德博士,于1971年针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提出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学校所学与社会现实生活脱节,学生对学校缺乏实用性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学生盲目追求升学,毕业即失业;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不能适应职业环境;人力供需结构性失调,既有找不到岗位的人,也有岗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者;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日渐增多,教育投资加大,但教育绩效不高,使民众对教育系统的信任度下降。[4]
美国各州的实施形成多种模式,但分段大多包括认识、试探、准备和继续教育四个阶段,都认为每个阶段生涯教育的功能不同、内容有别,都强调各阶段与工作世界的接触。(见图1)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许多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都先后引进了职业生涯教育。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职业生涯教育都不是单纯的升学、就业、创业指导,而是突出了德育,强化了动力机制构建;都不是某阶段教育的任务,而是贯穿于教育各个学段即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连续过程。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探索。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职业生涯教育项目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2004年起在7个县级市正式启动了“农村中小学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实验”。高等院校对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如火如荼地推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孙仪对此评价:“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是起步晚、发展快、任务重。”进入21世纪后,有不少中小学和高校陆续开设了职业生涯教育课。2001年,职业生涯设计成为中职德育课(相当于普通中学的政治课)的一个章节。2009年,《职业生涯规划》成为独立设置的德育必修课。2014年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认定职业生涯教育是六个德育要素之一。2004年至今,职业生涯设计成为教育部年年组织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常设项目,受到中职生和学校的青睐。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开始“走出课堂”,出现了两个令人欣喜的突破:第一,职业生涯教育越来越受到一线德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的重视。指导学生关注未来、珍惜现在、树立自信、规范行为,不但成为转化后进生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形成正确集体舆论的重要途径。以“我的未来不是梦”“让美梦成真”等为主题的班会,成为班主任十分重视、学生踊跃参加的集体活动。第二,有不少学校开始从全校的角度推进职业生涯教育,开展人人参与的校级职业生涯设计比赛,在校园网上展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组织校级主题活动,开展教师实施职业生涯教育交流,越来越多的任课教师品尝到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甜头。
职业生涯教育诞生的历史不长,却引起了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我国引进职业生涯教育二十余年,在各阶段教育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入21世纪后,职业生涯教育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推进下,在各级各类学校获得了大面积丰收。特别是“中国梦”提出以后,“我的梦·中国梦”成为职业生涯教育的主线,提升了职业生涯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凸显了职业生涯教育的中国特色。
三、职业生涯教育是教师点亮
学生理想之灯的有效抓手
指点人生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在知识、能力传承的过程中,通过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向自己制订的具体目标奋发进取,引导学生理解终身学习对取得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白,只有在行动上落实“爱学习、爱劳动”,才是真正的“爱祖国”,把教书育人落在实处。“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职业生涯教育是指点人生的有效内容,是全员德育的有效抓手。
班主任是职业生涯教育的主力军,各科教师应该结合教学从不同角度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时,需要班主任与科任教师配合;在规划管理的落实过程中,更需要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协作。职业生涯教育是班主任工作走向主动的阶梯,是教师关心学生、触及心灵、“零距离”接触学生的渠道。终身学习是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理念,是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必备基礎。科任教师可以发挥各自所教科目的特点,在生涯发展道路上帮助学生,在终身学习理念形成和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责任心、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训练中指导学生。校园文化要有“我的梦·中国梦”的浓郁氛围,班级文化要有引导学生有梦、追梦的集体舆论。也就是说,每位教师都能通过日常教学,从不同角度发挥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特殊优势。
指点人生即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对教师有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第一,教师具有正确的成才观,即什么是人才、怎样才能成为人才的观念,是教师指点人生的必要前提。
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样化的,成才的道路也是多种多样的。爱迪生没有上过大学,却成为拥有一千多项专利的著名发明家;爱因斯坦只上过工业专科学校,却创立了伟大的相对论;马云三次参加高考,考上的并不是名牌大学,却带领阿里巴巴走向了世界。其实,每所学校都有分数不高、调皮捣蛋的学生成才的案例,而这些案例却大多淹没于分数挂帅的现实之中。
只有教师相信学生能成才,相信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尊重、希望有成功的未来,具有“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成才观,才能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在教育、教学上真正投入;才能正视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换一种眼光看人才,换一种眼光看教育,换一种眼光看学生;[5]才能把师爱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发现和欣赏学生的长处和优势,通过真诚的爱拉近师生的距离,温暖学生的内心,因材施教,把面对全体学生的要求落在实处,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形成“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才能真正做到以面对的每一位学生为本,把真诚的爱心作为教育、教学的落脚点,作为教研、科研的出发点,以自己的学识、经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指点人生。
第二,指导和帮助学生编订、落实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职业生涯教育的载体,教师要掌握规划的基本要领。
教师应该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结构和管理。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即追梦蓝图,由“两部、六环”组成。两部分即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六环节即规划编制的四个环节和规划管理的两个环节。规划编制的四环节是发展条件分析、发展目标确定、发展台阶构建、发展措施制定,规划管理的两环节是规划落实、规划调整。②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份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订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搭建职业生涯发展台阶、确定职业生涯发展措施的自我发展规划;是一份有具体措施,能督促自己,能争取同学、教师和亲友帮助,能付之于行动,能落实于行为和习惯养成的自我发展规划;是催促甚至鞭策自己去追梦、圆梦,去实现自己梦想的自我发展规划。规划职业生涯,强调目标形象化、台阶层次化、措施具体化。一份好的职业生涯规划,除了结构完整以外,应该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有激励作用吗?符合自己实际吗?能督促自己付之于行动、落实在行为上吗? 第三,从“我的梦”切入,随风潜入夜地渗透“中国梦”的内涵,是教师指点人生应该掌握的技巧。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近及远的教育,特别强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教师要用爱心与学生的心灵接触,“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6]。在帮助学生设计追梦蓝图即规划职业生涯的过程中,要从“我的梦”切入并展开,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把“我的梦”与“中国梦”契合为一体,使追梦蓝图自然而然成为“我的梦·中国梦”教育的载体。
职业生涯教育过程,忌讲条条、背概念,忌假大空,忌脱离实际、好高骛远,要抓两头、带中间,面对全体学生,要注重社会理想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的有机融合,要注意积累模范先进人物和获得职业生涯成功的本校毕业生案例。
引导学生有梦、追梦,是引导学生形成动力机制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理想信念并落实于行动的过程,是为学生“补钙”的过程。“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6]职业生涯教育是每位教师“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7]的有效抓手。
注释:
①据美国联邦教育署生涯教育模式改绘。参见饶达钦著:《技术职业教育理念与实施》,台北文景书局1995年版,第346页。
②参见蒋乃平主编:《职业生涯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第84-112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5-05(2).
[2]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1).
[4]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C]//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48.
[5]陶西平.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换一种眼光看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1):7-9.
[6]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報,2014-09-10(2).
[7]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蒋乃平,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秦 岩
职业生涯教育是引导学生关注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关注未来的教育,是引导学生从职业和社会的角度了解自我,并以此为据提升素养、调适个性来主动适应职业、适应社会的教育,是引导学生把“我的梦”的实现融于“中国梦”,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交融,实现个人梦、民族梦、国家梦的辩证统一,引导学生有梦、追梦的教育。
一、职业生涯教育是形成正确信念
并落实与行动的教育
有一个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的职业生涯,是每个人都有的追求,是“我的梦”的主轴。一个人会有很多属于人之常情的追求,例如,想品尝美酒佳肴,想有房有车,想组成一个幸福家庭,想看看祖国和世界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想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想有一个潇洒幸福的晚年……这些追求能否实现,都与其职业生涯取得的成就密切相关。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学生时代是为职业生涯奠定基础、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作准备的阶段。退休后,是依托自己职业生涯取得的养老待遇欢度晚年的阶段。即学生时代、晚年生活都与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想赢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吗?想赢,就要像下棋一样做到“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认真思考未来。况且生涯与下棋有区别,不能悔棋,输了不能重下一盘,即职业生涯发展“不卖后悔药”“不卖返程票”。所以学生时代就要绘制追梦蓝图,规划人生、关注未来、珍惜现在,走好人生每一步。
每一个人自己的梦即“我的梦”,不是胡思乱想,而是要认真考虑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既要了解自己,更要了解职业、了解社会,要依据目标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有计划地提升素养、调适个性,使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与本人条件即兴趣、性格、能力、价值取向、学习现状和家庭环境的现状以及可能有的变化相符,与自己的目标职业所在行业及其发展的实际相符,与家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符,主动适应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中国梦”即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国100周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是现在学生成长为青壮年之时,“中国梦”为圆“我的梦”提供了条件和机遇。“通过大家一个个人生梦、事业梦的实现,促进整个中国梦的实现。”[1]职业生涯教育实质上是引导学生有梦、追梦、圆梦的教育,是帮助学生理解实现“我的梦”,就是为实现“中国梦”增砖添瓦、贡献力量的教育。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2]理想信念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动力,是全面发展的基石,是德育的核心内容。
理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最高层次的理想是社会理想。从实质上看,职业生涯教育是从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切入,通过落实在行动,分阶段达成职业理想,并以职业理想的逐步实现,不断拉动生活理想的实现,不断为社会理想的实现作出努力的教育。
理想是前进的方向,是心中的目标。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人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人生发展的目标是通过职业理想来确立,并通过对职业理想的追求来实现的。职业理想是人们实现个人生活理想、社会理想的手段,并受社会理想的制约。
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在关注自身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爱父母、爱家乡,并落实在“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行为上,[3]把“我的梦”与“中国梦”契合为一体,把生活理想、职业理想螺旋式上升到社会理想的高度来为学生“补钙”。在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理想信念教育与其他德育内容以及智育、体育、美育之间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内在联系,才能增强社会理想教育的实效性。
德育是动态的社会现象,随着經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德育认识的加深,德育内容也会逐渐丰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由于职业生涯教育是引导学生有梦、追梦的教育,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并落实于行动的教育,成为德育要素即德育重要内容,是水到渠成之事。
理想对于一个人来说,通俗地讲就是对人生发展的欲望、追求,是一个人上进心的内在动力。理想教育与德育其他内容一样,必须注重落实于行为,即内在动力要表现为行动。“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撸起袖子加油干”,生动说明了理想与行动的关系。
二、“我的梦·中国梦”凸显了
职业生涯教育的中国特色
职业生涯教育起源于美国,又称生计教育,由美国教育总署(美国教育部前身)署长马兰德博士,于1971年针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提出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学校所学与社会现实生活脱节,学生对学校缺乏实用性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学生盲目追求升学,毕业即失业;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不能适应职业环境;人力供需结构性失调,既有找不到岗位的人,也有岗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者;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日渐增多,教育投资加大,但教育绩效不高,使民众对教育系统的信任度下降。[4]
美国各州的实施形成多种模式,但分段大多包括认识、试探、准备和继续教育四个阶段,都认为每个阶段生涯教育的功能不同、内容有别,都强调各阶段与工作世界的接触。(见图1)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许多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都先后引进了职业生涯教育。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职业生涯教育都不是单纯的升学、就业、创业指导,而是突出了德育,强化了动力机制构建;都不是某阶段教育的任务,而是贯穿于教育各个学段即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连续过程。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探索。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职业生涯教育项目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2004年起在7个县级市正式启动了“农村中小学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实验”。高等院校对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如火如荼地推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孙仪对此评价:“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是起步晚、发展快、任务重。”进入21世纪后,有不少中小学和高校陆续开设了职业生涯教育课。2001年,职业生涯设计成为中职德育课(相当于普通中学的政治课)的一个章节。2009年,《职业生涯规划》成为独立设置的德育必修课。2014年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认定职业生涯教育是六个德育要素之一。2004年至今,职业生涯设计成为教育部年年组织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常设项目,受到中职生和学校的青睐。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开始“走出课堂”,出现了两个令人欣喜的突破:第一,职业生涯教育越来越受到一线德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的重视。指导学生关注未来、珍惜现在、树立自信、规范行为,不但成为转化后进生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形成正确集体舆论的重要途径。以“我的未来不是梦”“让美梦成真”等为主题的班会,成为班主任十分重视、学生踊跃参加的集体活动。第二,有不少学校开始从全校的角度推进职业生涯教育,开展人人参与的校级职业生涯设计比赛,在校园网上展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组织校级主题活动,开展教师实施职业生涯教育交流,越来越多的任课教师品尝到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甜头。
职业生涯教育诞生的历史不长,却引起了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我国引进职业生涯教育二十余年,在各阶段教育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入21世纪后,职业生涯教育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推进下,在各级各类学校获得了大面积丰收。特别是“中国梦”提出以后,“我的梦·中国梦”成为职业生涯教育的主线,提升了职业生涯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凸显了职业生涯教育的中国特色。
三、职业生涯教育是教师点亮
学生理想之灯的有效抓手
指点人生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在知识、能力传承的过程中,通过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向自己制订的具体目标奋发进取,引导学生理解终身学习对取得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白,只有在行动上落实“爱学习、爱劳动”,才是真正的“爱祖国”,把教书育人落在实处。“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职业生涯教育是指点人生的有效内容,是全员德育的有效抓手。
班主任是职业生涯教育的主力军,各科教师应该结合教学从不同角度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时,需要班主任与科任教师配合;在规划管理的落实过程中,更需要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协作。职业生涯教育是班主任工作走向主动的阶梯,是教师关心学生、触及心灵、“零距离”接触学生的渠道。终身学习是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理念,是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必备基礎。科任教师可以发挥各自所教科目的特点,在生涯发展道路上帮助学生,在终身学习理念形成和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责任心、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训练中指导学生。校园文化要有“我的梦·中国梦”的浓郁氛围,班级文化要有引导学生有梦、追梦的集体舆论。也就是说,每位教师都能通过日常教学,从不同角度发挥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特殊优势。
指点人生即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对教师有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第一,教师具有正确的成才观,即什么是人才、怎样才能成为人才的观念,是教师指点人生的必要前提。
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样化的,成才的道路也是多种多样的。爱迪生没有上过大学,却成为拥有一千多项专利的著名发明家;爱因斯坦只上过工业专科学校,却创立了伟大的相对论;马云三次参加高考,考上的并不是名牌大学,却带领阿里巴巴走向了世界。其实,每所学校都有分数不高、调皮捣蛋的学生成才的案例,而这些案例却大多淹没于分数挂帅的现实之中。
只有教师相信学生能成才,相信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尊重、希望有成功的未来,具有“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成才观,才能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在教育、教学上真正投入;才能正视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换一种眼光看人才,换一种眼光看教育,换一种眼光看学生;[5]才能把师爱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发现和欣赏学生的长处和优势,通过真诚的爱拉近师生的距离,温暖学生的内心,因材施教,把面对全体学生的要求落在实处,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形成“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才能真正做到以面对的每一位学生为本,把真诚的爱心作为教育、教学的落脚点,作为教研、科研的出发点,以自己的学识、经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指点人生。
第二,指导和帮助学生编订、落实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职业生涯教育的载体,教师要掌握规划的基本要领。
教师应该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结构和管理。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即追梦蓝图,由“两部、六环”组成。两部分即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六环节即规划编制的四个环节和规划管理的两个环节。规划编制的四环节是发展条件分析、发展目标确定、发展台阶构建、发展措施制定,规划管理的两环节是规划落实、规划调整。②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份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订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搭建职业生涯发展台阶、确定职业生涯发展措施的自我发展规划;是一份有具体措施,能督促自己,能争取同学、教师和亲友帮助,能付之于行动,能落实于行为和习惯养成的自我发展规划;是催促甚至鞭策自己去追梦、圆梦,去实现自己梦想的自我发展规划。规划职业生涯,强调目标形象化、台阶层次化、措施具体化。一份好的职业生涯规划,除了结构完整以外,应该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有激励作用吗?符合自己实际吗?能督促自己付之于行动、落实在行为上吗? 第三,从“我的梦”切入,随风潜入夜地渗透“中国梦”的内涵,是教师指点人生应该掌握的技巧。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近及远的教育,特别强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教师要用爱心与学生的心灵接触,“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6]。在帮助学生设计追梦蓝图即规划职业生涯的过程中,要从“我的梦”切入并展开,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把“我的梦”与“中国梦”契合为一体,使追梦蓝图自然而然成为“我的梦·中国梦”教育的载体。
职业生涯教育过程,忌讲条条、背概念,忌假大空,忌脱离实际、好高骛远,要抓两头、带中间,面对全体学生,要注重社会理想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的有机融合,要注意积累模范先进人物和获得职业生涯成功的本校毕业生案例。
引导学生有梦、追梦,是引导学生形成动力机制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理想信念并落实于行动的过程,是为学生“补钙”的过程。“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6]职业生涯教育是每位教师“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7]的有效抓手。
注释:
①据美国联邦教育署生涯教育模式改绘。参见饶达钦著:《技术职业教育理念与实施》,台北文景书局1995年版,第346页。
②参见蒋乃平主编:《职业生涯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第84-112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5-05(2).
[2]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1).
[4]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C]//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48.
[5]陶西平.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换一种眼光看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1):7-9.
[6]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報,2014-09-10(2).
[7]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蒋乃平,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秦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