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以探讨该项治疗的前后脑钠肽浓度和心功能的变化。
方法:选择心房颤动患者98例,随机分成伊布利特组(n=47)和胺碘酮组(n=51组),观察心房颤动两组的转复率及不良反应,测定98例心房颤动患者转复前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BNP)浓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
结果:转复后NT-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转复后LVEDV、LVEF增加,与转复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复后LVESV无明显变化。伊布利特组转复心房颤动的成功率高于胺碘酮组(70.21%v s52.94%,P<0.05),发作的持续时间有低于24h的心房颤动转复率(77.7%)明显高于持续时间高于24h者(60%);伊布利特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非持续性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12.77%。
结论:LVEF>50%的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时心功能下降,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心脏功能得到改善。伊布利特对心房颤动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转复药物。
方法:选择心房颤动患者98例,随机分成伊布利特组(n=47)和胺碘酮组(n=51组),观察心房颤动两组的转复率及不良反应,测定98例心房颤动患者转复前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BNP)浓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
结果:转复后NT-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转复后LVEDV、LVEF增加,与转复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复后LVESV无明显变化。伊布利特组转复心房颤动的成功率高于胺碘酮组(70.21%v s52.94%,P<0.05),发作的持续时间有低于24h的心房颤动转复率(77.7%)明显高于持续时间高于24h者(60%);伊布利特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非持续性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12.77%。
结论:LVEF>50%的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时心功能下降,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心脏功能得到改善。伊布利特对心房颤动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转复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