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正是能以这种方式为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通过形、声、色、光等的传递,以声画并茂、动态呈现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可使体育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靓起来。下面就谈谈近年来我在利用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所做一些尝试性创新:
1.以网络为平台,激活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是的,兴趣是学习原始的动力,是一个人寻求知识,掌握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在实验班的新授课中,我们特别注重科学的运用网络资源,采用“情景导入法”进行教学。如在新授: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时,首先利用网络资源在大屏幕上展现我国的CUBA比赛集锦。用音频效果营造一个极好的心理学习氛围,使每个同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拍的拍,投的投,传的传……无需教师言语,很自然的过渡到熟悉球性这一环。接着师生随大屏幕一起做球操,这样岂不更好?
2.利用网络资源,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直奔主题
为了追随新课改的理念,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的精神,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教学中,在主教材部分,常常利用网络资源,采用“比较导入法”引出主题后,用设问导入法直奔主题,还是以上面的“蓝球”教材为例:首先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各种传球姿势,并通过视频、音频向学生提示各种传球名称,然后再采用“设问导入法”提问,接着让学生用点击鼠标的方式找出哪种是“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从而直达主题: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然后教师正面示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紧接着运用多媒体优势,将正确的示范动作、要领、方法在大屏幕上反复播放。让学生感知后,师生随大屏幕做模仿练习,这样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极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又提高了学习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教师在讲解此动作时不可能停在完整动作的某个片断去演示,但用了多媒体,通过电视屏幕将上述复杂的技术动作,用慢镜头展示或用“定格”的技巧方式,逐步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便于教师从容不迫地讲解各个动作要领,演示整个动作的全过程。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另外,从信息学理论来看,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我们阶段性的拍摄学生练习时的正确和错误动作,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使同学们能够在大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动作与其他同学动作的优劣所在,并找出自己屏幕上优秀运动员的动作差距,便于作正误对比,自查自纠。另外,当学生看见自己跟NBA球星一样上了屏幕,心里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学习情绪就更高涨,积极性更高了!何患他不主动学习、探究呢?
3.利用网络资源,巩固所学知识,促使技能的迁移、升华
在教学中,我在基本部分的中间,我都会安排一些调节性活动,还是以上面举的“篮球”的教材为例,在基本部分进行到一半时,为了调节情绪,活跃气氛,巩固新知。我及时的在大屏幕上調出师生在课间、课外活动课进行篮球赛时的生动镜头,让学生去寻找、发现比赛中有没有双手传接球动作?然后利用网络资源组织一些挑战性的游戏——围绕“双手胸前传接球”。以此来把课推向高潮,提高学生要学、学好的欲望和信心。
进入尝试练习阶段,我围绕“以学生为本、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这一理念,把此板块分成两块:①尝试练习篇,②探究创新篇,即先用大屏幕通过音频、视频效果向学生提供几种尝试练习的方法、注意点,待学生尝试一段时间后,教师有意识的启发、点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创新的练习,让学生按能力、体力、兴趣自愿组合,教师从中指导,学生可以通过激烈的讨论,或通过屏幕相关录像提示,或通过查阅电子邮件,或登陆相应网站,去搜索相关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创新。
4.利用网络组织比赛,巩固所学技术技能,探过新知
在教学中,我们除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的教学功能外,还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及终身体育意识等。还是以“篮球”教学为例,我按照学生的能力、性别、把学生分为NBA组(水平达“优”者)、CUBA组(水平达“良”者)、ABC组(水平达“一般”者),并规定NBA组举行“五人制”篮球赛,CUBA组举行三人制篮球赛,ABC组自选练习形式,继续改进动作,等动作掌握后升入CUBA组,CUBA组升入NBA组。老师要特别强调一点:此练习是巩固强化“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一种手段。所以无论是NBA组还是CUBA组必须恪守通则:各队每次进攻必须在传满5次(NBA组)和3次(CUBA组)后方可碰板得分。打到篮板得1分,投进得2分,其他相关规则各组通过电脑查阅相关电子读物,或登陆相应网站去了解篮球的基本规则,互议后也可结合本组的土办法,最后选出裁判员,进行比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以便扩大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及时了解篮球运动的发展近况,丰富学生体育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气氛,营造那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此时教师可及时摄下他们比赛的精彩画面,通过大屏幕及时播放给同学们看,使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会了“原地双手胸前传球”,而且了解了很多有关的篮球知识,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后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相关学习,这类参与学习比消极被动学习有效得多。
网络资源与体育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了放松目的,传授了体育知识,而且还培养了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视眼。
收稿日期:2010-10-10
1.以网络为平台,激活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是的,兴趣是学习原始的动力,是一个人寻求知识,掌握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在实验班的新授课中,我们特别注重科学的运用网络资源,采用“情景导入法”进行教学。如在新授: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时,首先利用网络资源在大屏幕上展现我国的CUBA比赛集锦。用音频效果营造一个极好的心理学习氛围,使每个同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拍的拍,投的投,传的传……无需教师言语,很自然的过渡到熟悉球性这一环。接着师生随大屏幕一起做球操,这样岂不更好?
2.利用网络资源,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直奔主题
为了追随新课改的理念,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的精神,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教学中,在主教材部分,常常利用网络资源,采用“比较导入法”引出主题后,用设问导入法直奔主题,还是以上面的“蓝球”教材为例:首先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各种传球姿势,并通过视频、音频向学生提示各种传球名称,然后再采用“设问导入法”提问,接着让学生用点击鼠标的方式找出哪种是“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从而直达主题: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然后教师正面示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紧接着运用多媒体优势,将正确的示范动作、要领、方法在大屏幕上反复播放。让学生感知后,师生随大屏幕做模仿练习,这样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极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又提高了学习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教师在讲解此动作时不可能停在完整动作的某个片断去演示,但用了多媒体,通过电视屏幕将上述复杂的技术动作,用慢镜头展示或用“定格”的技巧方式,逐步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便于教师从容不迫地讲解各个动作要领,演示整个动作的全过程。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另外,从信息学理论来看,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我们阶段性的拍摄学生练习时的正确和错误动作,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使同学们能够在大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动作与其他同学动作的优劣所在,并找出自己屏幕上优秀运动员的动作差距,便于作正误对比,自查自纠。另外,当学生看见自己跟NBA球星一样上了屏幕,心里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学习情绪就更高涨,积极性更高了!何患他不主动学习、探究呢?
3.利用网络资源,巩固所学知识,促使技能的迁移、升华
在教学中,我在基本部分的中间,我都会安排一些调节性活动,还是以上面举的“篮球”的教材为例,在基本部分进行到一半时,为了调节情绪,活跃气氛,巩固新知。我及时的在大屏幕上調出师生在课间、课外活动课进行篮球赛时的生动镜头,让学生去寻找、发现比赛中有没有双手传接球动作?然后利用网络资源组织一些挑战性的游戏——围绕“双手胸前传接球”。以此来把课推向高潮,提高学生要学、学好的欲望和信心。
进入尝试练习阶段,我围绕“以学生为本、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这一理念,把此板块分成两块:①尝试练习篇,②探究创新篇,即先用大屏幕通过音频、视频效果向学生提供几种尝试练习的方法、注意点,待学生尝试一段时间后,教师有意识的启发、点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创新的练习,让学生按能力、体力、兴趣自愿组合,教师从中指导,学生可以通过激烈的讨论,或通过屏幕相关录像提示,或通过查阅电子邮件,或登陆相应网站,去搜索相关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创新。
4.利用网络组织比赛,巩固所学技术技能,探过新知
在教学中,我们除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的教学功能外,还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及终身体育意识等。还是以“篮球”教学为例,我按照学生的能力、性别、把学生分为NBA组(水平达“优”者)、CUBA组(水平达“良”者)、ABC组(水平达“一般”者),并规定NBA组举行“五人制”篮球赛,CUBA组举行三人制篮球赛,ABC组自选练习形式,继续改进动作,等动作掌握后升入CUBA组,CUBA组升入NBA组。老师要特别强调一点:此练习是巩固强化“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一种手段。所以无论是NBA组还是CUBA组必须恪守通则:各队每次进攻必须在传满5次(NBA组)和3次(CUBA组)后方可碰板得分。打到篮板得1分,投进得2分,其他相关规则各组通过电脑查阅相关电子读物,或登陆相应网站去了解篮球的基本规则,互议后也可结合本组的土办法,最后选出裁判员,进行比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以便扩大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及时了解篮球运动的发展近况,丰富学生体育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气氛,营造那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此时教师可及时摄下他们比赛的精彩画面,通过大屏幕及时播放给同学们看,使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会了“原地双手胸前传球”,而且了解了很多有关的篮球知识,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后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相关学习,这类参与学习比消极被动学习有效得多。
网络资源与体育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了放松目的,传授了体育知识,而且还培养了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视眼。
收稿日期:201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