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系到中国用什么理论来指导、走什么道路、由谁来领导的根本问题。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并在实践中坚定不移地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导,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反马克思主义 坚持 发展
认清当今反马克思主义的几种基本观点
以“过时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不能反映、解决当今时代的新问题,已经“过时”了。究其目的,是要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科学,而是看成僵死的理论,并且把其基本原理与个别观点完全等同起来,当个别观点不能解释变化了的情况时,就得出马克思主义“过时”的结论。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由其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所决定的。中国历史与实践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如果削弱、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将危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对此,苏联东欧演变已经留给我们沉痛的历史教训。
以“私有化”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有人极力鼓吹“私有化”,大肆宣扬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其根本目的就是试图以此来否定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的性质,决定了最终目的是共同富裕。如果“私有化”,那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就会回到少数人富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这个基本经济制度是完全正确的,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又解决了中国的实际问题,促进了中国的向前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以“普世价值”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世价值”认为,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等观念是任何时代和民族都应奉行的价值,中国也不例外。企图以此来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从“普世价值”的产生来看,其本质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根本不具有“普世”性。任何民主、人权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产物,都必须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当社会生产力发展低下时,必然是少数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侵犯多数人的自由、民主和人权,使多数人的利益得不到满足。我们要深刻认识“普世价值”的本质,坚定不移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方面的建设。
以西方“宪政”否定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西方“宪政”主要是指西方的总统制、两院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一些人对此大加赞赏,其实质和核心是要从根本上否定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性质和政权的问题。
国家政权和政治制度是个根本问题。一个国家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由谁来领导,只有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才能进行科学阐释。国家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我国的国体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表明了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因此,我国的政体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作基础,它来自于实践,又以实践为目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践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又是区别于其它理论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坚持从实践出发,又以实践为理论的目的,实现了认识世界的目的就是改造世界的主客观统一。正是这个特点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性。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面向现实世界人的生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只有通过自己才能解放自己,并推动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其核心都是围绕着人——无产阶级的解放,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人类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具有鲜明的人本性。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从诞生起就旗帜鲜明地告诉世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是人民大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和恩格斯还以其理论作指导始终站在为无产阶级斗争的前列,积极参与共产国际的运动。理论来源于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为无产阶级所掌握,并转化为改变无产阶级命运和世界的强大力量。实践和历史早已证明: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代表广大人民,才使其在今天和未来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从方法论来讲,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主要包括: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科学与价值的统一、唯物与辩证的统一、唯物与历史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现象与本质的结合、整体与结构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等。研究的目的要解决当前的矛盾与问题,推动事物的发展。所以马克思主义既是普遍规律的科学,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具体问题。正是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既能吸纳各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又能在实践中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使之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所以,马克思主义尽管产生于100多年前的欧洲,却影响了整个世界,而且至今乃至今后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当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的各项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始终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本身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探索中国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结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成就。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勇于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不断创新理论,同时又用新的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才推动中国各项事业和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在实践中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的结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探索“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宝贵经验总结,随着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实践的深入,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是对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科学回答。这个理论体系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始终坚持用其基本立场、观点、原则、方法作指导,同时又不唯理论至上,注重理论的指导性,注重实践的检验性。所以,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始终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有其适用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根本方法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也只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解决中国在不同时代面临的不同问题,促进中国的不断发展,同时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每个时代都有新的问题,当今中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改革的攻坚期,如何根据中国国情和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国科学发展,非常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既是当前中国各项事业建设的理论指导,又要根据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新的实践不断推进其理论创新。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用不断创新的理论来指导解决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不断推动中国和马克思主义的向前发展。
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首先,坚决反对教条主义。过去,教条主义导致了革命和建设的惨痛教训,今天,仍然有人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不符合社会主义性质,单一公有制才是纯粹的社会主义,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对此必须坚决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根本方法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凡是不从实际出发的照抄照搬都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其次,坚决反对反马克思主义。对于种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我们必须有坚定不移的立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明显提高。这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正确的、科学的,是能够在新的实践中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新的胜利的。至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来解决,而不能因此否定主流和本质。所以,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更具生命力。(作者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反马克思主义 坚持 发展
认清当今反马克思主义的几种基本观点
以“过时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不能反映、解决当今时代的新问题,已经“过时”了。究其目的,是要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科学,而是看成僵死的理论,并且把其基本原理与个别观点完全等同起来,当个别观点不能解释变化了的情况时,就得出马克思主义“过时”的结论。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由其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所决定的。中国历史与实践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如果削弱、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将危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对此,苏联东欧演变已经留给我们沉痛的历史教训。
以“私有化”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有人极力鼓吹“私有化”,大肆宣扬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其根本目的就是试图以此来否定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的性质,决定了最终目的是共同富裕。如果“私有化”,那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就会回到少数人富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这个基本经济制度是完全正确的,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又解决了中国的实际问题,促进了中国的向前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以“普世价值”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世价值”认为,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等观念是任何时代和民族都应奉行的价值,中国也不例外。企图以此来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从“普世价值”的产生来看,其本质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根本不具有“普世”性。任何民主、人权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产物,都必须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当社会生产力发展低下时,必然是少数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侵犯多数人的自由、民主和人权,使多数人的利益得不到满足。我们要深刻认识“普世价值”的本质,坚定不移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方面的建设。
以西方“宪政”否定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西方“宪政”主要是指西方的总统制、两院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一些人对此大加赞赏,其实质和核心是要从根本上否定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性质和政权的问题。
国家政权和政治制度是个根本问题。一个国家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由谁来领导,只有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才能进行科学阐释。国家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我国的国体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表明了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因此,我国的政体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作基础,它来自于实践,又以实践为目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践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又是区别于其它理论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坚持从实践出发,又以实践为理论的目的,实现了认识世界的目的就是改造世界的主客观统一。正是这个特点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性。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面向现实世界人的生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只有通过自己才能解放自己,并推动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其核心都是围绕着人——无产阶级的解放,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人类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具有鲜明的人本性。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从诞生起就旗帜鲜明地告诉世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是人民大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和恩格斯还以其理论作指导始终站在为无产阶级斗争的前列,积极参与共产国际的运动。理论来源于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为无产阶级所掌握,并转化为改变无产阶级命运和世界的强大力量。实践和历史早已证明: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代表广大人民,才使其在今天和未来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从方法论来讲,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主要包括: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科学与价值的统一、唯物与辩证的统一、唯物与历史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现象与本质的结合、整体与结构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等。研究的目的要解决当前的矛盾与问题,推动事物的发展。所以马克思主义既是普遍规律的科学,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具体问题。正是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既能吸纳各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又能在实践中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使之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所以,马克思主义尽管产生于100多年前的欧洲,却影响了整个世界,而且至今乃至今后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当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的各项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始终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本身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探索中国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结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成就。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勇于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不断创新理论,同时又用新的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才推动中国各项事业和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在实践中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的结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探索“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宝贵经验总结,随着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实践的深入,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是对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科学回答。这个理论体系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始终坚持用其基本立场、观点、原则、方法作指导,同时又不唯理论至上,注重理论的指导性,注重实践的检验性。所以,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始终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有其适用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根本方法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也只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解决中国在不同时代面临的不同问题,促进中国的不断发展,同时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每个时代都有新的问题,当今中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改革的攻坚期,如何根据中国国情和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国科学发展,非常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既是当前中国各项事业建设的理论指导,又要根据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新的实践不断推进其理论创新。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用不断创新的理论来指导解决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不断推动中国和马克思主义的向前发展。
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首先,坚决反对教条主义。过去,教条主义导致了革命和建设的惨痛教训,今天,仍然有人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不符合社会主义性质,单一公有制才是纯粹的社会主义,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对此必须坚决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根本方法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凡是不从实际出发的照抄照搬都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其次,坚决反对反马克思主义。对于种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我们必须有坚定不移的立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明显提高。这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正确的、科学的,是能够在新的实践中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新的胜利的。至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来解决,而不能因此否定主流和本质。所以,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更具生命力。(作者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