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文件之怪现象何时不再上演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lh1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一些地方出现了个别有关“红头文件”的“怪”现象,但看似个别的怪现象再次引起了公众的热议。这些“怪”现象警示我们:政府在执政过程中必须找准自身的定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办事,在经济发展中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联想起近年来各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红头文件”屡屡出现:如有地方曾发“红头文件”规定,每个单位每年都要购买数百上千条本地特产名烟“一品梅”作为礼品和接待用烟;有地方则以一纸“红头文件”为本地滞销的小糊涂仙(神)系列酒促销,要求以后全市的公务招待都用小糊涂仙(神)系列酒;某地房市清淡,商品房卖不动,于是也是市政府出来“购空置房”以“消化存量房产”;有地方国土局竟然用红头文件给200多农民工5、6年没有拿到的工资当欠条……现在又出现了在一个工作日,全局只留下一个人值班,其余人均用公款“倾巢旅游”的事件,很多人都忍不住发问,如此弱智的“红头文件”一再上演,国家法律何时能够加以禁止?
  以贵州省德江县县委、县政府办公室联合下文,要求全县干部职工在限定时间内到县里新发现的“扶阳古城”参观游览,以期推动古城旅游;贵阳市白云区为解决农民卖西红柿难,区委、区政府办公室联合下文,要求区内各单位干部职工每人购买100斤西红柿“助农”这两件事为例,对政府出台“红头文件”助推当地经济的良好动机,公众和广大网民并没有什么质疑。人们认为不妥的是,用发“红头文件”这种方式推销产品、推销景点的做法。
  党政部门遇事发个“红头文件”,既显重视,又挺省事,在一定条件下也管用这是事实,但用发“红头文件”处理十分具体的经济、社会问题就要慎之又慎了。道理很简单,“红头文件”用之于具体经济、社会活动,往往都是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干扰市场运行,破坏市场公平,弊大于利,过去那些年里,我们吃了多少这样的亏?
  改革开放30年来,正是因为我们能够把生产力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让各种各样的“红头文件”退出对市场活动的干预,才由此获得了今天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不能用发“红头文件”这种简单化的办法来处理具体经济、社会活动,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常识。时至今日,为什么还时不时有地方的决策者干出违反这种基本常识的事情呢?
  行政的全部尊严在于为民所用,为民的前提条件在于悲悯贫弱。但是,一旦程序和机制在社会运行过程中被过分强化,行政行为本身带给社会的,就只剩下僵硬和冰冷,而不能充分表达对贫弱者的悲悯和同情,亦不能解决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在这些“红头文件”的“怪”现象的背后,我们不仅要看到“红头文件”式旅游的不合理性,更要警惕这种权力“行为艺术”背后的公共理性、政府公信力的缺失。
  谈到违法的“红头文件”何以大行其道时,社会科学家胡星斗表示,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无论是哪一级行政管理机关制定出台的红头文件,都应该遵循效力更高的上位法的规定,并不得与其他的红头文件发生冲突。而且,我国全面清理红头文件,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要求和行动已经实施多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审核把关不严。尽管任何一份文件的出台,都有着严格的流程,但是在文件审核把关的过程中,对即将出台的文件是不是与某一部法律法规相违背,一般少有人问津。二是权力制约不够。“红头文件”虽然比不上国家法律、地方法规,但是它同样具有某种带有强制性的执行力。遇事就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成了很多地方的习惯,加之由于法治意识的淡薄,许多领导干部对于文件实体和程序是否合法更不加理睬,如此监督管束不力,违法“红头文件”怎能不肆意泛滥?三是群众诉求不畅。其实,很多违法的“红头文件”一出台,便会引来非议乃至群众上访。但是,有关职权部门却常常百般“狡辩”、万般“搪塞”,就是不肯叫停明知违法的“红头文件”,使得群众的诉求被搁浅。
  据湖南电视台报道:最近,湖南省出台了《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规定》实施后,对有违法律的红头文件进行废除。《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的实施,对于解决存在于“红头文件”之中一系列乱象,起到了“标本兼治”的作用。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认为,尽管红头文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红头文件在调整社会关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行政程序法还没有正式出台的情况下,《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对红头文件的规范管理带了一个好头,全国其他省份也可以参考。可是,《湖南行政程序规定》只是一个规章,因此,它还未涉及到司法的范围,不能接受司法审查,这种监督机制的效果还是比较有限的。笔者认为,要想标本兼治,国家层面的法律必须出台,避免更多荒唐的红头文件接踵而至。
其他文献
全面把握中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在京胜利召开。这是一个充满收获的季节,一个让人民期待的日子,世界瞩目、万众关切。党的十七大对广大人民来说,将是带来更多经济发展成果共享、实现全面小康“
日常生活中,莫名而来的手机短信、电话,不厌其烦的询问着机主是否需要某种产品或服务;擅自登门的推销员,张口就能叫出主人的姓名……这样的情境,大概许多人都曾遭遇过,并且仍然忍受着这些烦恼却无可奈何。许多人抱怨,自己的信息是如何被别人知道的?  8月25日,首次提请审议的刑法修正案(七)草案专门增加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
近年来,各种假冒伪劣的东西不断被曝光,注水肉、黑心棉、陈大米、瘟鸡肉、毒香肠,等等等等。人们一面在担心自身的生命健康,一面在痛骂不法商贩的道德沦丧,还有一点就是感佩我们的新闻记者们,因为几乎所有的假冒伪劣都是通过媒体曝光后才被查处的,才使得更多的人们得以免遭无妄之灾。  人们每每在看到一条条揭露曝光的消息时,总是有一点纳闷与好奇,记者们怎么那么神通广大,能够深入“虎穴”,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手段那么活
近日,在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从事运输生意的刘先生遇到了一件离奇的事。  5月26日,刘先生的货运汽车在行驶至阳泉市郊区小西庄村附近时被一辆喷着“流动稽查”的警用车辆拦住,并被告知收费,此外,还需缴纳3倍罚款。经了解,该稽查车辆系山西省阳泉市郊区铝粘土管理委员会所有。  刘先生的车上载有科雷特电力设备销售有限公司委托运输的20吨铝粘土,该车上的执法人员询问刘有没有税票,刘称公司已经交税,自己是拉货的不用
2008年以来,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秉持开明、开放、包容、仁和的格局和气度,以人为本,以建筑为形,以制度为介。大力加强法院管理文化建设,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展示了良好的发展方向。把文化建设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通过思想文化的引领、行为文化的规范、制度文化的约束、物质文化的展现,推进了法院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被中共太原市委授予“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双拥工作先进单位”,被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全省法
“累吗?”“相当的累啊!”  “怎么看上去很疲惫?”“天天早上6点半起来,用急行军的速度赶到车站,然后像挤罐头一样站了2个多小时到单位,能不疲惫?”  ……    北京有多大?  北京大得你不知从何处读起。   离天安门150里的地方成了京城近郊区,离京城250里说是北京的七环。差不多每个到过北京的人都有这种体会:初到北京,蒙头转向,一天跑下来,腰酸背疼,腿发胀眼发直,因为北京实在太大太大。一个立
图 许兰武    2009年9月9日上午,全国政协礼堂前一反平日的肃穆与平静。南广场上拉起了黄色的警戒线,警察和身着黑色西服的保安人员,仔细查看着每位试图进入警戒区域的人员的特别身份证,人们正有条不紊地逐个通过电子安保检测设备步入会场,携带了矿泉水、绿茶等各类饮品的人员,被保安礼貌地提醒“请不要将饮品带入会场”。  由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主办、记者观察杂志社承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
与风赛跑,追寻中国人民千百年的梦想。仅用6年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近30年的技术研发,实现了高速动车组技术和大功率机车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国产化目标,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铁设计、研发和制造体系。中国高铁人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在以高铁为代表的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自主创新的“高铁模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出了成功探索。    瞄准世界铁路装备技术制高点 
编者按:本文作者积20余年基层司法工作的感悟与思考,以一个党和国家法律政策执行者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参与者的视角,对当前社会矛盾纠纷进行了长期深入的调查研究,认为社会矛盾纠纷的形成和集中爆发是长期演变和累积的结果。虽然其中的因素很多,但作者本着抓大放小、抓关键放一般、抓规律放特殊的思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办法,很有借鉴参考价值。    作为一个基层司法工作者,长
一年一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被冠以“国考”的大名,并且已经大大超过一直以来最受关注的“高考”,这种关注度的变化着实耐人寻味。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热潮一直一浪高过一浪,可见,公务员考试不愧为“国考”。综观近几年公务员考试浪潮,时下的“国考”,比古代中国的科举考试更趋激烈。范进当年中举,喜极而泣,以头抢地尔。慌得他丈人胡屠夫前倨后恭,拍马连连。如今的众生报考,虽心态不必如此夸巧,可吊诡味道依然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