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要坚持以表扬为主。在教育教学的现实中,“批评”也是教师的“常规武器”。但是,如果批评者不讲究批评的艺术,方法不当,就会影响教育效果,甚至会起反作用。那么,在使用这个“武器”时,教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我仅就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方面谈个人的见解。
一、用平等的态度对待被批评的学生,批评之后莫忘安慰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偶尔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该对这类学生另眼相待。在适当批评之后,应当给予安慰和鼓励,重在激励及改正,着眼于其未来的塑造。这样,收到的教育效果会更好。我校曾经有这样的一件事:某班有个学生因违纪,以致该班的“文明分”被扣了十分。该班班主任对该生怒斥后,还在班上骂他是班里的“败类”,鼓励全班学生排斥他,不要和他交朋友。这是歧视学生的表现。结果,该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创伤,并与班主任闹成僵局,当然达不到批评教育的目的了。后来,年级主任找那位学生谈话时,拍拍他的肩膀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要难过,我知道你很后悔。好好努力吧!你还会是个好学生。”第二学期开学时,这位学生竟然主动向学校领导提出“转班”申请,转到我的班来。
我给他发挥特长的机会,让他当上了班干(体育委员)。一个学期下来,他不但在协助班级管理、组织班级体育活动等方面帮了我很大的忙,更重要的是他能与其他同学一样享受到了师生对他平等的看待,人格得到了尊重,个性也得到了健康发展。
二、不要用讽刺挖苦的方式批评学生
有时,教师认为批评学生时说几句反话或泼点冷水,会激起学生的上进心,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结果只能使学生茫然而反感,乃至使学生愤而远之。学生小A和其姐姐小B同在我班学习,在一次某学科单元测验中,小B的成绩远落于小A。任课老师便批评她说:“这样的成绩,怎么有脸当姐姐?一样的条件,为什么你就比不上你的妹妹?”虽然是气话,又是好心,但是却伤了学生的心。从此以后,小B的该科成绩非但没有提高,反而越学越糟糕。在一篇周记中,她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很讨厌学某某科,上课时,我简直不知道那个人在上面讲什么。当学生的有谁不希望自己成绩好?我简直受不了啦!”可见,这种讽刺挖苦的批评,任何人在心理上都是难以接受的。即使学生没有表露反抗,但是,内心深处却是排斥的。
三、批评学生时态度要和蔼、真诚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态度要和蔼、真诚,用语要亲切、平易,切忌高高在上。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理解学生出现问题时的心理状况,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班主任是在帮助他、爱他,而不是批评他、斥责他,让他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接受教师的教育。常言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忠言顺耳”岂不是“更利行”?成长中的孩子叛逆心理很重,只有用心真诚地与他们交流,选择好谈话时机,因势利导,才会促使我们教育的成功。
四、批评学生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人要脸,树要皮”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作为生活在集体中的学生,自有其一定的人格和自尊心。如果我们不分时地当面批评学生,势必使其心灵受到创伤,使他们感到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造成一种自卑消沉的心理,失去前进的希望和勇气,严重的还会酿成悲剧。
据媒体报道,某校一位年仅12岁的女学生跳楼自杀,在当地教育系统引起了极大震动。事情是这样的:小颖对同班的一名男同学很有好感,她写了一张“我爱你”的纸条递给该男同学,却恰巧被一个老师发现。该老师将小颖批评教育了一番,并将此事告诉了家长。感觉脸上无光的家长赶到学校,又将小颖当众责骂了一通。当天下午放学后,小颖闷闷不乐地离开学校,但谁也没想到她就此走上绝路,跳楼自杀。这是一个多么惨痛的教训!我认为,如果小颖的老师和家长能用平常的心态,另找时间,换换场合或单独进行批评指正,一定能使小颖在自悔中接受,不至于酿成悲剧。又如前文被骂为“败类”的那个学生,如果班主任能理智地换用另一种方式对其进行批评教训,也不至于使该生在本班同学面前丢失了面子而被迫转班。如果每个教师都像那位班主任那样歧视、排斥他,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五、不要把学生当作管制的对象,而要当作“自己人”看待,这样,才能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
一个从来没有得到过“良”的学生,意外地得了一个“良”,他高兴极了,接过老师递来的试卷,情不自禁地做了一个笑脸,美滋滋地扭了两下。老师生气了,沉下脸喊道:“瞎鸡撞上白蚁窝得了个‘良’,臭美什么?站一边去。”学生一股高兴劲顿时无影无踪。这位老师犯了个错误,他没有把学生当作“自己人”看待,而是当作管制的对象。这样的敌对态度,只能扩大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引起“自主逆反”,达不到情感上的共鸣。如果这位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视自己为一体,认为老师是在为他说话,教育的效果会好得多。比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说:“得到‘良’真让人高兴,但是老师希望你能更努力,下次得到‘优’的时候,我们来共同庆祝好吗?”这样,教师既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又能有效地融洽了师生关系,可谓两全其美。
总的来说,批评是教师指出学生的错误,促使其积极改正的教育手段,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当设身处地从学生心理可接受的角度来设计批评的内容和方式,使批评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用平等的态度对待被批评的学生,批评之后莫忘安慰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偶尔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该对这类学生另眼相待。在适当批评之后,应当给予安慰和鼓励,重在激励及改正,着眼于其未来的塑造。这样,收到的教育效果会更好。我校曾经有这样的一件事:某班有个学生因违纪,以致该班的“文明分”被扣了十分。该班班主任对该生怒斥后,还在班上骂他是班里的“败类”,鼓励全班学生排斥他,不要和他交朋友。这是歧视学生的表现。结果,该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创伤,并与班主任闹成僵局,当然达不到批评教育的目的了。后来,年级主任找那位学生谈话时,拍拍他的肩膀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要难过,我知道你很后悔。好好努力吧!你还会是个好学生。”第二学期开学时,这位学生竟然主动向学校领导提出“转班”申请,转到我的班来。
我给他发挥特长的机会,让他当上了班干(体育委员)。一个学期下来,他不但在协助班级管理、组织班级体育活动等方面帮了我很大的忙,更重要的是他能与其他同学一样享受到了师生对他平等的看待,人格得到了尊重,个性也得到了健康发展。
二、不要用讽刺挖苦的方式批评学生
有时,教师认为批评学生时说几句反话或泼点冷水,会激起学生的上进心,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结果只能使学生茫然而反感,乃至使学生愤而远之。学生小A和其姐姐小B同在我班学习,在一次某学科单元测验中,小B的成绩远落于小A。任课老师便批评她说:“这样的成绩,怎么有脸当姐姐?一样的条件,为什么你就比不上你的妹妹?”虽然是气话,又是好心,但是却伤了学生的心。从此以后,小B的该科成绩非但没有提高,反而越学越糟糕。在一篇周记中,她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很讨厌学某某科,上课时,我简直不知道那个人在上面讲什么。当学生的有谁不希望自己成绩好?我简直受不了啦!”可见,这种讽刺挖苦的批评,任何人在心理上都是难以接受的。即使学生没有表露反抗,但是,内心深处却是排斥的。
三、批评学生时态度要和蔼、真诚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态度要和蔼、真诚,用语要亲切、平易,切忌高高在上。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理解学生出现问题时的心理状况,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班主任是在帮助他、爱他,而不是批评他、斥责他,让他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接受教师的教育。常言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忠言顺耳”岂不是“更利行”?成长中的孩子叛逆心理很重,只有用心真诚地与他们交流,选择好谈话时机,因势利导,才会促使我们教育的成功。
四、批评学生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人要脸,树要皮”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作为生活在集体中的学生,自有其一定的人格和自尊心。如果我们不分时地当面批评学生,势必使其心灵受到创伤,使他们感到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造成一种自卑消沉的心理,失去前进的希望和勇气,严重的还会酿成悲剧。
据媒体报道,某校一位年仅12岁的女学生跳楼自杀,在当地教育系统引起了极大震动。事情是这样的:小颖对同班的一名男同学很有好感,她写了一张“我爱你”的纸条递给该男同学,却恰巧被一个老师发现。该老师将小颖批评教育了一番,并将此事告诉了家长。感觉脸上无光的家长赶到学校,又将小颖当众责骂了一通。当天下午放学后,小颖闷闷不乐地离开学校,但谁也没想到她就此走上绝路,跳楼自杀。这是一个多么惨痛的教训!我认为,如果小颖的老师和家长能用平常的心态,另找时间,换换场合或单独进行批评指正,一定能使小颖在自悔中接受,不至于酿成悲剧。又如前文被骂为“败类”的那个学生,如果班主任能理智地换用另一种方式对其进行批评教训,也不至于使该生在本班同学面前丢失了面子而被迫转班。如果每个教师都像那位班主任那样歧视、排斥他,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五、不要把学生当作管制的对象,而要当作“自己人”看待,这样,才能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
一个从来没有得到过“良”的学生,意外地得了一个“良”,他高兴极了,接过老师递来的试卷,情不自禁地做了一个笑脸,美滋滋地扭了两下。老师生气了,沉下脸喊道:“瞎鸡撞上白蚁窝得了个‘良’,臭美什么?站一边去。”学生一股高兴劲顿时无影无踪。这位老师犯了个错误,他没有把学生当作“自己人”看待,而是当作管制的对象。这样的敌对态度,只能扩大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引起“自主逆反”,达不到情感上的共鸣。如果这位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视自己为一体,认为老师是在为他说话,教育的效果会好得多。比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说:“得到‘良’真让人高兴,但是老师希望你能更努力,下次得到‘优’的时候,我们来共同庆祝好吗?”这样,教师既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又能有效地融洽了师生关系,可谓两全其美。
总的来说,批评是教师指出学生的错误,促使其积极改正的教育手段,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当设身处地从学生心理可接受的角度来设计批评的内容和方式,使批评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