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計算機技術高超的「極客」圈子中悄然流轉了4年後,一種被稱之為「比特幣」的貨幣開始逐漸走入大眾的生活。發展至今,比特幣在某些領域甚至可以直接取代流通貨幣,可以買咖啡、在網絡上消費。四川蘆山縣「4·20」7.0級強烈地震發生後,災區收到了各種各樣的捐贈物,其中最奇怪的是公益組織壹基金收到的230多枚比特幣捐款。它甚至成為了一種投資品,比特幣近3年內市值上漲47,000倍。對於不同的人而言,比特幣可能是「未來的貨幣」、「密碼怪胎的龐氏騙局」、「一種在線網絡洗錢形式」或者「自由的潮人以及罪犯」的工具。
一種僅在小範圍使用的、無任何監管的虛擬貨幣,竟能在一個月內瘋狂升值,使得全球金融界為之震動。日前,美國國土安全局關閉了比特幣交易中心Mt Gox,並凍結所有交易賬戶資金。但這些似乎並不能影響比特幣狂熱者的信心。不過,無論是支持還是批判,按照《貨幣戰爭》作者、環球財經研究院院長宋鴻兵的話來說,比特幣引發的是一場對貨幣本質的思潮。
很多人都覺得比特幣很瘋狂,它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貨幣」?怎麼產生的?如何使用?為何受到這麼多人的追捧?比特幣到底有沒有未來?會對未來生活產生什麼影響?
比特幣是不是一種貨幣?
比特幣誕生於 2009年初。當年2月11日晚,一個網絡署名「中本聰」的人,在 P2P基金會網站上發帖,稱自己開發出了一個叫作比特幣的開源P2P(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它完全去中心化,沒有中央服務器或者託管方,所有一切都是基於參與者。中本聰稱,傳統貨幣最根本的問題是「信任」。央行必須讓人信任它不會讓貨幣貶值,但是歷史上這樣的事情一再發生。銀行本應該幫我們保管錢財並以電子化形式流通,但是他們放貸出去,讓財富在一輪輪的信用泡沫中浮沉。而更吸引人的方面在於,人們只需要打開電腦,運行比特幣軟件,就可以參與比特幣的製造。
越來越多的網站接受比特幣支付,比特幣也可以與實體經濟中的信用貨幣自由兌換,那麼比特幣是不是一種貨幣呢?
從廣義上看,「比特幣就是一種電子貨幣,只不過這種嶄新的電子貨幣不受任何政府、任何銀行的控制。」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崔新生表示,「比特幣可以直接經由網絡,進行點對點交換,不用經過銀行或票據交換所,甚至還可以兌換成人民幣、美元、歐元等實體貨幣,不過比特幣匯率波動過大,加上還有網絡黑客入侵疑慮,未來比特幣想躍升為主流貨幣還有段路要走。」
「狹義的說當然不是,貨幣首先要是商品,或是商品的代表,至少貨幣需要有足值的抵押物。比如最早的紙幣代表的都是金銀的價值。可是比特幣非常特別,它沒有抵押物,也沒有權威的發行機構。它的信用目前只被少數機構或個人認可。但廣義的來說,比特幣當然是一種貨幣,它具備價值尺度、貯藏、支付、流通四個基本的貨幣功能,從技術的角度,它的不可複製性保證了流通安全,甚至超過了紙幣。它產生於廣大互聯網,發行和流通都不受政府或其它第三方機構的挾制,防通脹能力在未來或許更為可靠。比特幣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其信用還不被所有人認可,一旦真正流通開來,信用積累到一定程度,可以完全等價於各種紙幣。」證券時報社編輯王飛宇表示。
比特幣「過山車」式的升值,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很有可能就像19世紀荷蘭盛行的鬱金香花苞,上世紀80年代熱炒的君子蘭一樣,在一夜之間變得一文不值,不少癡迷者落得傾家蕩產。
比特幣動了央行的奶酪?
對於比特幣的泡沫,財經專欄作家端宏斌在博客中寫道:如果比特幣繼續上漲,那麼它的貨幣屬性會越來越弱,如果比特幣價格下跌或橫盤,那麼人們才會使用比特幣進行支付。可此時那些奔著賺錢而來的人就會失望而流失。「這怎麼看都是個悖論。」
更有人擔心,一旦比特幣泡沫破滅,將造成不小的損失,對金融體系帶來影響。而如今美國關閉比特幣交易中心的舉動,更加印證了這種擔憂。
比特幣基於加密算法的生成辦法,一方面取代了央行,另一方面解決了信任問題。然而,也正因為這樣的自由性,當比特幣的「金融體系」出現崩潰的時候,不會有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一樣的人出來救市。
比特幣會否擾亂現有貨幣體系?「爭議的焦點在於,我們是否需要政府對於我們的各種交易行為做信用擔保。傳統貨幣體系需要政府和央行的存在,這種信用擔保實際上降低了我們的交易成本,使得我們的交易更加流暢的運行。然而政府總是存在諸如刺激經濟,贏得選票等各種動力去控制幣值而影響信譽體系,比特幣恰恰抓住了這一點應運而生。短期來看,由於人們對比特幣還缺乏認知,比特幣不會對現有金融體系造成衝擊;長期來看,比特幣獨特的優勢或許會成為像永遠不會枯竭的黃金一樣,成為現有信用貨幣體系的強約束,進而成為交易貨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澳大利亞崑士蘭大學金融專業教授李勇表示。
在宋鴻兵看來,純數學算法所產生出來的比特幣,是完全不受任何組織控制的,如果上億人接受並使用這種貨幣,無疑是在挑戰長久以來政府對貨幣的控制權,這將意味著政府不能靠發行過多貨幣填補虧空,就像曾經金本位時,有限的黃金儲備不能兌現過多的鈔票一樣,政府將不能繼續通過貶值而減少赤字。「由此看來,比特幣的未來的發展將會波折不斷。」
儘管如此,不少支持者依然認為,比特幣所代表的虛擬貨幣將是未來貨幣發展的方向,中國投資公司副總經理謝平就是其中一個。在他看來,在互聯網經濟活動與實體經濟活動越來越緊密的今天,互聯網貨幣介入實體經濟活動,甚至將在一些場合替代法定貨幣,「互聯網貨幣的發展趨勢無法阻擋。」
誰來主導未來生活貨幣? 是比特幣嗎?正如批判者所言,比特幣也存在著致命的弱點:它最讓人著迷的客觀算法,並非不可攻破。大規模的黑客入侵,也不是傳說。不過,宋鴻兵認為,如今的比特幣僅僅是個「雛形」,絕不是最終版本。
在他看來,比特幣對現存的貨幣體系最大的啟示就是「紀律」。如今紙幣可無限制地超發下去,對紙幣的貪婪也將不限制地重演,約束人類的貪婪本性就需要「紀律」的制約。「現在各國應該理性地坐在一起,談出一個約束貨幣超發的紀律體系,否則不會有贏家。」宋鴻兵說。而對於未來貨幣,「也許就是虛擬貨幣,也許又將回歸金本位,或者兩者結合,抑或有其他形式的貨幣出現……但肯定的是,現在我們通行的紙幣未來都會進入歷史博物館。」
資深玩家不僅把比特幣當作錢,而是把它當作一個美麗的主意,一個偉大的社會實驗,可以每天做思考,做驗證,其樂無窮。「比特幣最大的意義在於,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從技術層面上徹底、純粹地保證了『私人財產不可侵犯』。」號稱大陸擁有比特幣最多的李笑來說。
車庫咖啡是中關村有名的創業者根據地。據負責人黃芬介紹,店裡第一筆比特幣生意是在2013年3月,一位名叫傑克的美國留學生問可否使用比特幣買咖啡,「我們當時有一個合夥人正研究比特幣,正愁沒地方去找呢,就同意了。」自此之後,車庫咖啡又做了好幾筆用比特幣結賬的生意了,不過無一例外的是,店家最終得到的也都只是人民幣。「每次收到比特幣,都會有比特幣的愛好者,以當天的匯率轉換成人民幣將比特幣換走。也就是說,車庫咖啡沒有真正拿到過比特幣。」
2011年,清華計算機系畢業生田甲花了1萬元在中關村攢了個「挖礦機」,用這個挖礦機,他花了3個月的時間,挖出了100個比特幣。「照顧機器可比照顧人還累。」 田甲回憶說,在他當時不大的出租屋裡,擺放著「挖礦機」,3個月用了1,000多度電,就為了挖掘比特幣,挖礦機散熱厲害,「就算是剛洗完的衣服,放在屋裡一會兒就乾了」。
如今,比特幣「挖礦機」從1萬元漲到了30萬元,但性能也比此前好了不少。據業內人士介紹,以前的老機器100天才能挖到1個比特幣,如今的機器,1天就能挖到3.5個。
隨著比特幣的影響逐漸擴大,一些淘寶商家正試著允許顧客用比特幣結賬。在一家主營電子產品外設的淘寶店鋪內全場商品均支持比特幣支付,而每件商品的頁面也都注明「支持比特幣支付」。
壹基金合作發展部總監霍慶川2013年4月21日在微博上公佈了雅安地震比特幣捐贈地址,並表示「已經收到意向捐贈50Btc(按照今日匯率,折合人民幣 4萬元),我們會委託中國比特幣公社出售募捐到的比特幣。歡迎極客和駭客們向壹基金捐贈比特幣。這是中國第一個接受比特幣捐贈的NGO,比特幣也第一次在中國成為捐贈物。」
而公開場合中比特幣似乎遇到了許多的麻煩:有來自於法律實施方面、黑客攻擊、網絡犯罪方面的阻力。這種貨幣的價值也多次劇烈波動。比特幣曾經在推特上被用來散佈惡意軟件。有些初期的支持者失去了對於它的信心,與此同時美國的立法者也開始拷問比特幣棘手的問題(關於比特幣的合法性)。但是在有關批評家看來,關停比特幣會面臨更多的困難。且不論關於比特幣的實驗是否能夠成功,都將會引領新的分散式貨幣交易的出現。
一種僅在小範圍使用的、無任何監管的虛擬貨幣,竟能在一個月內瘋狂升值,使得全球金融界為之震動。日前,美國國土安全局關閉了比特幣交易中心Mt Gox,並凍結所有交易賬戶資金。但這些似乎並不能影響比特幣狂熱者的信心。不過,無論是支持還是批判,按照《貨幣戰爭》作者、環球財經研究院院長宋鴻兵的話來說,比特幣引發的是一場對貨幣本質的思潮。
很多人都覺得比特幣很瘋狂,它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貨幣」?怎麼產生的?如何使用?為何受到這麼多人的追捧?比特幣到底有沒有未來?會對未來生活產生什麼影響?
比特幣是不是一種貨幣?
比特幣誕生於 2009年初。當年2月11日晚,一個網絡署名「中本聰」的人,在 P2P基金會網站上發帖,稱自己開發出了一個叫作比特幣的開源P2P(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它完全去中心化,沒有中央服務器或者託管方,所有一切都是基於參與者。中本聰稱,傳統貨幣最根本的問題是「信任」。央行必須讓人信任它不會讓貨幣貶值,但是歷史上這樣的事情一再發生。銀行本應該幫我們保管錢財並以電子化形式流通,但是他們放貸出去,讓財富在一輪輪的信用泡沫中浮沉。而更吸引人的方面在於,人們只需要打開電腦,運行比特幣軟件,就可以參與比特幣的製造。
越來越多的網站接受比特幣支付,比特幣也可以與實體經濟中的信用貨幣自由兌換,那麼比特幣是不是一種貨幣呢?
從廣義上看,「比特幣就是一種電子貨幣,只不過這種嶄新的電子貨幣不受任何政府、任何銀行的控制。」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崔新生表示,「比特幣可以直接經由網絡,進行點對點交換,不用經過銀行或票據交換所,甚至還可以兌換成人民幣、美元、歐元等實體貨幣,不過比特幣匯率波動過大,加上還有網絡黑客入侵疑慮,未來比特幣想躍升為主流貨幣還有段路要走。」
「狹義的說當然不是,貨幣首先要是商品,或是商品的代表,至少貨幣需要有足值的抵押物。比如最早的紙幣代表的都是金銀的價值。可是比特幣非常特別,它沒有抵押物,也沒有權威的發行機構。它的信用目前只被少數機構或個人認可。但廣義的來說,比特幣當然是一種貨幣,它具備價值尺度、貯藏、支付、流通四個基本的貨幣功能,從技術的角度,它的不可複製性保證了流通安全,甚至超過了紙幣。它產生於廣大互聯網,發行和流通都不受政府或其它第三方機構的挾制,防通脹能力在未來或許更為可靠。比特幣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其信用還不被所有人認可,一旦真正流通開來,信用積累到一定程度,可以完全等價於各種紙幣。」證券時報社編輯王飛宇表示。
比特幣「過山車」式的升值,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很有可能就像19世紀荷蘭盛行的鬱金香花苞,上世紀80年代熱炒的君子蘭一樣,在一夜之間變得一文不值,不少癡迷者落得傾家蕩產。
比特幣動了央行的奶酪?
對於比特幣的泡沫,財經專欄作家端宏斌在博客中寫道:如果比特幣繼續上漲,那麼它的貨幣屬性會越來越弱,如果比特幣價格下跌或橫盤,那麼人們才會使用比特幣進行支付。可此時那些奔著賺錢而來的人就會失望而流失。「這怎麼看都是個悖論。」
更有人擔心,一旦比特幣泡沫破滅,將造成不小的損失,對金融體系帶來影響。而如今美國關閉比特幣交易中心的舉動,更加印證了這種擔憂。
比特幣基於加密算法的生成辦法,一方面取代了央行,另一方面解決了信任問題。然而,也正因為這樣的自由性,當比特幣的「金融體系」出現崩潰的時候,不會有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一樣的人出來救市。
比特幣會否擾亂現有貨幣體系?「爭議的焦點在於,我們是否需要政府對於我們的各種交易行為做信用擔保。傳統貨幣體系需要政府和央行的存在,這種信用擔保實際上降低了我們的交易成本,使得我們的交易更加流暢的運行。然而政府總是存在諸如刺激經濟,贏得選票等各種動力去控制幣值而影響信譽體系,比特幣恰恰抓住了這一點應運而生。短期來看,由於人們對比特幣還缺乏認知,比特幣不會對現有金融體系造成衝擊;長期來看,比特幣獨特的優勢或許會成為像永遠不會枯竭的黃金一樣,成為現有信用貨幣體系的強約束,進而成為交易貨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澳大利亞崑士蘭大學金融專業教授李勇表示。
在宋鴻兵看來,純數學算法所產生出來的比特幣,是完全不受任何組織控制的,如果上億人接受並使用這種貨幣,無疑是在挑戰長久以來政府對貨幣的控制權,這將意味著政府不能靠發行過多貨幣填補虧空,就像曾經金本位時,有限的黃金儲備不能兌現過多的鈔票一樣,政府將不能繼續通過貶值而減少赤字。「由此看來,比特幣的未來的發展將會波折不斷。」
儘管如此,不少支持者依然認為,比特幣所代表的虛擬貨幣將是未來貨幣發展的方向,中國投資公司副總經理謝平就是其中一個。在他看來,在互聯網經濟活動與實體經濟活動越來越緊密的今天,互聯網貨幣介入實體經濟活動,甚至將在一些場合替代法定貨幣,「互聯網貨幣的發展趨勢無法阻擋。」
誰來主導未來生活貨幣? 是比特幣嗎?正如批判者所言,比特幣也存在著致命的弱點:它最讓人著迷的客觀算法,並非不可攻破。大規模的黑客入侵,也不是傳說。不過,宋鴻兵認為,如今的比特幣僅僅是個「雛形」,絕不是最終版本。
在他看來,比特幣對現存的貨幣體系最大的啟示就是「紀律」。如今紙幣可無限制地超發下去,對紙幣的貪婪也將不限制地重演,約束人類的貪婪本性就需要「紀律」的制約。「現在各國應該理性地坐在一起,談出一個約束貨幣超發的紀律體系,否則不會有贏家。」宋鴻兵說。而對於未來貨幣,「也許就是虛擬貨幣,也許又將回歸金本位,或者兩者結合,抑或有其他形式的貨幣出現……但肯定的是,現在我們通行的紙幣未來都會進入歷史博物館。」
資深玩家不僅把比特幣當作錢,而是把它當作一個美麗的主意,一個偉大的社會實驗,可以每天做思考,做驗證,其樂無窮。「比特幣最大的意義在於,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從技術層面上徹底、純粹地保證了『私人財產不可侵犯』。」號稱大陸擁有比特幣最多的李笑來說。
車庫咖啡是中關村有名的創業者根據地。據負責人黃芬介紹,店裡第一筆比特幣生意是在2013年3月,一位名叫傑克的美國留學生問可否使用比特幣買咖啡,「我們當時有一個合夥人正研究比特幣,正愁沒地方去找呢,就同意了。」自此之後,車庫咖啡又做了好幾筆用比特幣結賬的生意了,不過無一例外的是,店家最終得到的也都只是人民幣。「每次收到比特幣,都會有比特幣的愛好者,以當天的匯率轉換成人民幣將比特幣換走。也就是說,車庫咖啡沒有真正拿到過比特幣。」
2011年,清華計算機系畢業生田甲花了1萬元在中關村攢了個「挖礦機」,用這個挖礦機,他花了3個月的時間,挖出了100個比特幣。「照顧機器可比照顧人還累。」 田甲回憶說,在他當時不大的出租屋裡,擺放著「挖礦機」,3個月用了1,000多度電,就為了挖掘比特幣,挖礦機散熱厲害,「就算是剛洗完的衣服,放在屋裡一會兒就乾了」。
如今,比特幣「挖礦機」從1萬元漲到了30萬元,但性能也比此前好了不少。據業內人士介紹,以前的老機器100天才能挖到1個比特幣,如今的機器,1天就能挖到3.5個。
隨著比特幣的影響逐漸擴大,一些淘寶商家正試著允許顧客用比特幣結賬。在一家主營電子產品外設的淘寶店鋪內全場商品均支持比特幣支付,而每件商品的頁面也都注明「支持比特幣支付」。
壹基金合作發展部總監霍慶川2013年4月21日在微博上公佈了雅安地震比特幣捐贈地址,並表示「已經收到意向捐贈50Btc(按照今日匯率,折合人民幣 4萬元),我們會委託中國比特幣公社出售募捐到的比特幣。歡迎極客和駭客們向壹基金捐贈比特幣。這是中國第一個接受比特幣捐贈的NGO,比特幣也第一次在中國成為捐贈物。」
而公開場合中比特幣似乎遇到了許多的麻煩:有來自於法律實施方面、黑客攻擊、網絡犯罪方面的阻力。這種貨幣的價值也多次劇烈波動。比特幣曾經在推特上被用來散佈惡意軟件。有些初期的支持者失去了對於它的信心,與此同時美國的立法者也開始拷問比特幣棘手的問題(關於比特幣的合法性)。但是在有關批評家看來,關停比特幣會面臨更多的困難。且不論關於比特幣的實驗是否能夠成功,都將會引領新的分散式貨幣交易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