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的基本功:新闻发现力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urachenq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闻发现力是新闻从业人员——记者有效及时地判别新闻事件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认知能力,是新闻记者通过自身感官和逻辑思维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或事实中所涵括的即时性、重要性、突显性、趣味性等构成新闻价值诸要素的职业敏感力,是新闻记者必备的首要素质,也是新闻传播活动得以展开的基础与保证。本文认为,社会责任意识、新闻敏感意识、技巧意识和记者自身素质等对记者的新闻发现力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发现力;责任意识;敏感意识;技巧意识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115-02
  一、“新闻发现力”解析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类就在不断的探究、发现中发展、成长。就新闻发现来说,一项重大新闻的发现,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与作用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曾说:“‘发现’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新闻发现就是把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的事物和新发现的规律及时准确地传播出去。”显见,新闻的生命力在于发现。甚或可以说,新闻之构成新闻的一个重要前提,即在于新闻首先源自发现,一个高素质的优秀新闻记者,毫无疑问必须是一个好的、优秀的新闻发现者。
  近几年,有一个词汇频繁地出现在新闻工作者的视线中——新闻发现力。一时之间,何谓新闻发现力?其表现形式及其内涵如何?新闻发现力与新闻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成为新闻从业人员热议与思考的话题。在此,不妨循名责实,分析一下何谓“发现力”?何谓“新闻发现”?何谓“新闻发现力”?所谓发现力,是指“记者善于发现新鲜事物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所谓“新闻发现”,是对新闻事件或事实所蕴含的价值认知与逻辑判断;所谓“新闻发现力”,则是就新闻从业人员——记者面对正在发生的事件或事实及时有效地判别其中蕴含的新闻价值的一种职业能力,是新闻记者通过自身感官和逻辑思维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或事实中所涵括的即时性、重要性、突显性、趣味性等构成新闻价值诸要素的职业敏感力和事物认知力,是新闻记者必备的首要职业素质,也是新闻传播活动得以展开的基础与保证。
  二、新闻记者所需要具备“新闻发现力”的素养
  既然新闻作品的形成的首要因素在于发现,因此发现就成为了新闻传播活动的第一道工序。而记者发现新闻的能力,无疑是保证新闻传播正常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就此而言,新闻发现力,既是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量新闻记者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有“石油大王”之誉的洛克菲勒其碑文上刻着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我们身边并不缺少财富,而是缺少发现财富的眼光。”新闻界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新闻处处有,每天会发生,但为什么有的记者抓不到?的确如此,同样的新闻题材,为何在有的记者笔下会显得立意不凡,生动而深刻;相较而言,有的则浅显而粗陋?简言之,就是因为缺乏新闻发现力,没有发现该事件或现象的内涵和本质,因此,新闻发现力是记者必备的基本功;从某种意义上说,衡量一个记者的水平高下,首要的即在于发现力的高下。
  文物鉴赏界有一门学问叫“眼学”,凭着个人长期练就的眼力来分辨文物的真假,靠的就是一双“慧眼”,而支撑这双“慧眼”的,则是个人的艺术修养和考古學、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掌握运用能力。与之同理,新闻发现力在新闻工作中的出彩表现需要社会责任意识、新闻敏感意识、技巧意识和记者自身素质四个方面来支撑。
  (一)社会责任意识
  新闻记者引领着社会的关注,新闻是社会关注的表现,因此,新闻记者与其它相关职业比较,更需要一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职业精神,如此才能真正地践行新闻职业操守,为广大群众服务。
  近代著名新闻人邵飘萍先生所说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新闻采访与记者责任的逻辑关系。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以《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为题,将记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总结为三条:即导之有责、导之有方和导之有术。兹引述如下:“导之有责。导之有责,就是在思想上应当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作为第一责任,也就是说,在各种责任中,没有比这个责任更重要的了。”;“导之有方。引导,不是机械地照搬,也不是刻板地说教。要遵循正确的方针、方法,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但光是道理正确,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起到引导人的作用。还必须方法对头,才能真正使正确的舆论入耳、入脑、入心,使广大群众欣然接受,产生应有的积极效果。”“导之有术” 。这个“术”,指的是宣传艺术。有了方法,还需要讲究艺术。
  孟子认为:“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新闻记者,并非简单的记言记事者,在社会公众眼中具有“无冕之王”的品格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新闻稿件发表背后其所蕴含的职业操守,以及新闻记者道德良知支撑下的价值彰显。此即所谓“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人,用优秀的作品教育人”。德高者,典范也。唯有德才兼备,坚持职业操守,才能成为合格、称职的新闻记者。俗话说得好,行为世范,文如其人,记者唯有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方能有好的新闻作品行之于世。
  (二)新闻敏感意识
  如所周知,新闻之为新闻,自然是新近、刚刚发生的事件报道,但并不是说所有刚刚发生的事件或事实都有报道的价值。这里所谓“价值”是指一条新闻线索予以报道的标准。作为记者能够迅速认识该事件或事实并判断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具备这样的判断力,应当说也就具有了“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需要政治上的敏锐观察力,需要从业经验的累积。孙玉清《如何在细节中发现新闻线索》,借用中医问疾之道,提出“望、闻、问、切”四种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及方法,对新闻记者发现力的培养颇具借鉴和启示。所谓“望”,即通过记者的悉心观察,于细微处、细节中获取新闻事件的有效信息,发现新的新闻线索;所谓“闻”,是指记者要学会倾听,于人们不经意的谈话、交流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发掘新闻线索;所谓“问”,是采取主动出击的采访方式,于访谈、对话和求证等一系列细节中寻找、发现新的新闻线索;所谓“切”,则是将获取的新闻材料,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整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和线索。   学会了“望、闻、问、切” 这种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和方法之后,新闻工作者还需要勤于感悟,把隐藏在事务本质中的新闻挖掘出来,这样才能写出深刻的、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参考消息》曾刊载一则有关眼睛的实验。研究人员提取出游于体内与眼睛的形成相关的基因,将之注射在果蝇幼虫的细胞之中,结果发现成年的果蝇其翅膀和腿以及触角上生长出许多和果蝇真眼睛完全一样的眼睛,有意味的是,虽然这些新长出的眼睛与真眼睛形式并无不同,但是由于这些新长出的眼睛与果蝇的大脑之间没有神经连接,无法看到东西,成为地地道道的N个假眼。这个实验提醒我们:新闻记者想要有所发现,避免假眼带来的困扰,关键的一点是使记者的大脑要与眼睛联系起来少。其实,有很多新闻界的老前辈通过感悟,发掘出潜藏现象背后的新闻本质,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通过挖掘丰满水电站的汇报材料,将新中国成立45年来各条战线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排列比较,圆满完成了《“新中国第一”的更迭》新闻特稿;还如,著名记者贾永从青藏公路、川藏公路相交组成的大写意——“人”字,激发联想,撰写完成了以《壮美的人证》为题的感人通讯,讴歌了为修筑“天路”做出巨大牺牲的广大筑路工人、共产党员和解放军指战员。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新闻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如此。因此,记者在发现新闻的时候,对纷至沓来的信息需要过滤,需要选择。最应当关注的事情是什么?明确了这个问题,记者的新闻发现力就会不断提高。按照这样的思路和新闻采访规律,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从新事件、新事物、新变化、新动向、新问题5个方面来考察所见所闻,能对突破新闻发现盲区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技巧意识
  虽然新闻的发现有诸多的因素制约,但却也不是无章可循。新闻出在比较。比较出新闻,但在比较中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横向比较,另一种是纵向比较。2006年,《人民铁道报》刊发的《海拔4161米,总理和我们合影》的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总理和普通百姓合影的事常见诸于报端,这条新闻的独特性在哪里?窃以为就在于记者抓住了比较出新闻。首先,就历史的纵向比较而言,这是青藏铁路建设史上的难忘记忆;其次,从横向比较出发,“海拔4161米”的高度,更彰显出党和国家对铁路建设者的关心与牵挂。
  (四)自身素质修养
  新闻记者的劳动成果,就是通过采访和调查研究,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通过一篇篇稿件,为领导机关做好决策参谋工作,向干部群众广泛传播有教育意义、指导意义的新事物、新人物、新经验。作为一项不断充满挑战,永远与时俱进的职业,应该具备优秀的政治素质、强烈的探究欲、广博的知识面和密切的关系网。
  优秀的政治品质。政治品质是新闻记者的第一修养。第一,要有清醒的大局观和方向意识;第二,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方法论体察、感悟社会万象。惟其如此,才能及时、深入地发现新闻,分析事件背后所蕴含的内容,从而准确地反映事实,正确地引导舆论。
  执着的探索意识。探索意识是新闻记者品格形成的必备要素,也是记者的基本功——新闻发现力的重要驱动力。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时时留意皆新闻”。现实中一些记者的新闻稿看似“得來全不费功夫”,其实都是“功夫在诗外”,没有一番“为伊消得人憔悴”,哪能换得“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求索境界。
  三、“新闻发现力”延升内涵
  作为记者,写出独家新闻、获得新闻类大奖是职业的驱动与要求,但若真正做到确实很难。事实上,好新闻常常就在身边,但是好新闻不是“写”出来的,关键在于新闻线索的及时发现。如果炼就一双辨识价值新闻的“慧眼”,那么,好新闻就逃不过记者的敏锐“眼光”。当然,新闻发现力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对新闻事实所含价值感知的大小上,则远远不够,它还反映在对价值优劣、好坏的鉴别上。因此,对于新闻事实传播效果作出前瞻性的估量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的进步,新闻传播的新载体和新平台会不断涌现,但是无论怎样发展,新闻的本源是发现,新闻的生命是发现。因此,新闻发现力是记者永远不可轻视的基本功。
  参考文献:
  [1] 周志宏.新闻发现力培养路径[J].新闻前哨,2006(8).
  [2] 孔刃非.商本[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3] 人民网.范敬宜谈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EB/OL].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2114/32867/33593/2674449.html.2004-07-29.
其他文献
摘 要:网络化通过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改变了学术出版单位的业务流程,通过网络规模出版和读者对出版物的数字化使用方式改变了学术出版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导致学术出版和编辑单位利益分配机制出现明显缺陷。本文分析了网络背景下我国学术期刊支持系统和利益分配机制的缺陷,提出解决学术出版利益分配不足的措施。  关键词:学术期刊;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网络出版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在信息时代,电视栏目要捕捉观众的注意力,就必须关注现代人的意愿、倾向和需求。这就要求电视栏目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各种需求。本文从如何打造民生新闻栏目、方言栏目、经济节目品牌、文化节目品牌等方面指出地方电视台在面对强势媒体的打压的尴尬处境中,只要充分认识当地优势文化资源,注重节目的科学定位、突出地方特色、树立品牌意识,精心打造节目、进行品牌化制作与宣传,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子。  关
目的观察糖视清(中药复方制剂)对眼内出血动物模型的止血作用和对高血糖兔眼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胰蛋白酶制作家兔眼内出血模型,眼底镜观察糖视清对家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