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116
资料与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鼻中隔偏曲矫正患得149例,有23例同期进行了鼻尖整形术,男14例,女9例,年龄16~52岁。鼻中隔偏曲伴鼻尖圆钝9例,鼻尖低平6例,鼻尖短小8例,其中有5例为唇裂矫正术后所致鼻畸形。
手术方法:①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采用鼻外暴露切口,鼻小柱阶梯状切口或鼻小柱基底及上唇“V”形切口和鼻小柱双侧边缘翼状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皮肤,剥离皮瓣,暴露两侧鼻翼软骨,切开连接处后用“D”形剥离子继续剥离达鼻黏膜和软骨膜内,暴露白色软骨,并向后分离达梨骨和筛骨垂直板为止,至少超过鼻中隔偏曲处。对鼻中隔偏曲较轻或不需要行软骨移植者,可以在软骨偏曲的腹侧行“#”形不完全切开,使软骨伸直,术毕双侧鼻腔填无菌油纱条固定。如果鼻中隔前端弯曲,就将中隔从前鼻嵴切开分离,使其伸直,并切除多余的软骨。若需切除鼻中隔软骨,在鼻梁与鼻中隔前端做倒“7”字形切口,保留1.5cm以上的“L”形软骨边缘,以防医源性塌鼻。如前端弯曲明显,可以分离鼻软骨和鼻翼软骨后将其折叠缝合,或将取下的软骨附在鼻中隔上加固,贯通缝合。②鼻尖整形:两侧鼻翼软骨中间角部双侧贯通缝合并适当拉紧,提高鼻尖达满意程度。若鼻翼软骨肥大较明显,就双侧对称楔形切除后再缝合,若抬高鼻尖受限,可以切除后不予缝合,之后行双侧鼻外卷状纱布压迫固定。对于单纯鼻尖低平者,可以取适当大小的长方形鼻中隔软骨纵向放在双侧鼻翼软骨之间,并贯通缝合。对于短小的鼻尖,行“盾牌”或“横形”鼻中隔软骨移植。唇裂术后致鼻畸形者,大多存在鼻尖明显塌陷,裂侧鼻翼过宽、基底凹陷并上唇过短等畸形。除应用上述方法抬高鼻尖外,还要切除鼻底瘢痕,横行褥式拉紧缝合以缩小鼻孔,鼻小柱侧可以逢在前鼻嵴,同时行“V-Y”鼻小柱切口至鼻小柱底及人中上缘,以提供抬高鼻尖的软组织,延长上唇。
结 果
本组23例,鼻中隔偏曲及鼻塞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鼻尖外形改变明显,低平、圆鈍短小得以充分矫正,唇裂术后畸形基本矫正。经1~15个月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瘢痕亦较隐蔽。
讨 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建立在歪鼻矫正的基础上。对于东方人的鼻尖特点,在矫正鼻中隔偏曲的同时,虽然可以利用内部应力的原理将偏曲的鼻中隔部分切开或“#”形不完全切开,但这只适用于偏曲不重、鼻中隔软骨发育尚可的病例,否则起不到良好的矫正效果。
鼻成形手术入路的选择,很多学者偏向于鼻内入路,原因是鼻外无瘢痕,手术时间短,肿胀轻,无血流终断。但笔者认为,采用鼻外暴露切口,其主要优点是:鼻中隔及鼻软骨暴露清楚,便于操作,鼻中隔切取更为直观,更能确切地改善鼻尖形态,而且可以适当延长鼻尖部软组织,避免鼻尖部张力过大。事实上取鼻小柱切口,瘢痕并不明显,但手术平面必须引起重视,取鼻小柱横行切口,因鼻尖部血供主要有鼻动脉的鼻小柱分支与侧鼻动脉,其鼻动脉的鼻小柱分支已切断,因此绝对不能损伤侧鼻动脉,这就要求手术平面应在筋膜层下或骨膜下,避开浅层剥离,否则皮瓣有坏死的可能。在鼻成形术中,经常需要大小不等的软骨移值,而鼻中隔是首选软骨。但在切取时,由于鼻骨点和鼻棘的连接线前面是鼻的支柱结构,必须从内侧切取,以遗留“L”形鼻中隔而不至于造成鼻塌陷。另外,鼻礁石部位的紧密结构也不能破坏,否则会造成所谓的医源性塌陷,而针对此塌陷行鼻中隔及耳郭软骨移植是最佳选择。
鼻尖整形中,对于鼻尖圆钝者,一些学者采取将鼻翼软骨中后部的软骨行对应性切除,而后再行双侧板条移植,使两侧鼻翼软骨变小,但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恢复吸收期。笔者认为,若鼻翼软骨过度发育,完全可以离断或切取鼻翼软骨外侧角,后用外固定对其压迫固定,效果短时间内即可显现,并有使鼻尖加长的感觉。对于鼻尖低平者,虽然横行贯穿缝合双侧鼻翼软骨可在一定程度上抬高鼻尖,但有一定复发可能,最好将中隔软骨夹在其中,起到加固及稳定的作用。
鼻中隔偏曲矫正联合鼻尖整形简易可行,节省手术环节,充分利用资源。但要注意的是,移植时切勿矫枉过正,以避免再次整形。虽然可能发生一些诸如血肿、感染、鼻中隔穿孔、塌鼻等并发症,但只要熟悉解剖,认真操作,均可避免。
资料与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鼻中隔偏曲矫正患得149例,有23例同期进行了鼻尖整形术,男14例,女9例,年龄16~52岁。鼻中隔偏曲伴鼻尖圆钝9例,鼻尖低平6例,鼻尖短小8例,其中有5例为唇裂矫正术后所致鼻畸形。
手术方法:①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采用鼻外暴露切口,鼻小柱阶梯状切口或鼻小柱基底及上唇“V”形切口和鼻小柱双侧边缘翼状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皮肤,剥离皮瓣,暴露两侧鼻翼软骨,切开连接处后用“D”形剥离子继续剥离达鼻黏膜和软骨膜内,暴露白色软骨,并向后分离达梨骨和筛骨垂直板为止,至少超过鼻中隔偏曲处。对鼻中隔偏曲较轻或不需要行软骨移植者,可以在软骨偏曲的腹侧行“#”形不完全切开,使软骨伸直,术毕双侧鼻腔填无菌油纱条固定。如果鼻中隔前端弯曲,就将中隔从前鼻嵴切开分离,使其伸直,并切除多余的软骨。若需切除鼻中隔软骨,在鼻梁与鼻中隔前端做倒“7”字形切口,保留1.5cm以上的“L”形软骨边缘,以防医源性塌鼻。如前端弯曲明显,可以分离鼻软骨和鼻翼软骨后将其折叠缝合,或将取下的软骨附在鼻中隔上加固,贯通缝合。②鼻尖整形:两侧鼻翼软骨中间角部双侧贯通缝合并适当拉紧,提高鼻尖达满意程度。若鼻翼软骨肥大较明显,就双侧对称楔形切除后再缝合,若抬高鼻尖受限,可以切除后不予缝合,之后行双侧鼻外卷状纱布压迫固定。对于单纯鼻尖低平者,可以取适当大小的长方形鼻中隔软骨纵向放在双侧鼻翼软骨之间,并贯通缝合。对于短小的鼻尖,行“盾牌”或“横形”鼻中隔软骨移植。唇裂术后致鼻畸形者,大多存在鼻尖明显塌陷,裂侧鼻翼过宽、基底凹陷并上唇过短等畸形。除应用上述方法抬高鼻尖外,还要切除鼻底瘢痕,横行褥式拉紧缝合以缩小鼻孔,鼻小柱侧可以逢在前鼻嵴,同时行“V-Y”鼻小柱切口至鼻小柱底及人中上缘,以提供抬高鼻尖的软组织,延长上唇。
结 果
本组23例,鼻中隔偏曲及鼻塞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鼻尖外形改变明显,低平、圆鈍短小得以充分矫正,唇裂术后畸形基本矫正。经1~15个月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瘢痕亦较隐蔽。
讨 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建立在歪鼻矫正的基础上。对于东方人的鼻尖特点,在矫正鼻中隔偏曲的同时,虽然可以利用内部应力的原理将偏曲的鼻中隔部分切开或“#”形不完全切开,但这只适用于偏曲不重、鼻中隔软骨发育尚可的病例,否则起不到良好的矫正效果。
鼻成形手术入路的选择,很多学者偏向于鼻内入路,原因是鼻外无瘢痕,手术时间短,肿胀轻,无血流终断。但笔者认为,采用鼻外暴露切口,其主要优点是:鼻中隔及鼻软骨暴露清楚,便于操作,鼻中隔切取更为直观,更能确切地改善鼻尖形态,而且可以适当延长鼻尖部软组织,避免鼻尖部张力过大。事实上取鼻小柱切口,瘢痕并不明显,但手术平面必须引起重视,取鼻小柱横行切口,因鼻尖部血供主要有鼻动脉的鼻小柱分支与侧鼻动脉,其鼻动脉的鼻小柱分支已切断,因此绝对不能损伤侧鼻动脉,这就要求手术平面应在筋膜层下或骨膜下,避开浅层剥离,否则皮瓣有坏死的可能。在鼻成形术中,经常需要大小不等的软骨移值,而鼻中隔是首选软骨。但在切取时,由于鼻骨点和鼻棘的连接线前面是鼻的支柱结构,必须从内侧切取,以遗留“L”形鼻中隔而不至于造成鼻塌陷。另外,鼻礁石部位的紧密结构也不能破坏,否则会造成所谓的医源性塌陷,而针对此塌陷行鼻中隔及耳郭软骨移植是最佳选择。
鼻尖整形中,对于鼻尖圆钝者,一些学者采取将鼻翼软骨中后部的软骨行对应性切除,而后再行双侧板条移植,使两侧鼻翼软骨变小,但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恢复吸收期。笔者认为,若鼻翼软骨过度发育,完全可以离断或切取鼻翼软骨外侧角,后用外固定对其压迫固定,效果短时间内即可显现,并有使鼻尖加长的感觉。对于鼻尖低平者,虽然横行贯穿缝合双侧鼻翼软骨可在一定程度上抬高鼻尖,但有一定复发可能,最好将中隔软骨夹在其中,起到加固及稳定的作用。
鼻中隔偏曲矫正联合鼻尖整形简易可行,节省手术环节,充分利用资源。但要注意的是,移植时切勿矫枉过正,以避免再次整形。虽然可能发生一些诸如血肿、感染、鼻中隔穿孔、塌鼻等并发症,但只要熟悉解剖,认真操作,均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