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常”学生在思想、行为、品德上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与“非常”学生沟通时,必须遵循平等、保护、合作、挖掘、谦让的原则,真正走进了“非常”学生的内心,你将会接触到一片最真实、最灿烂的天空。
【关键词】“非常”学生 沟通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0-0187-02
“非常”学生,这是笔者对问题学生的一种称呼。“非常”学生的表现具有多样性:思想上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性;行为上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性;品德上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性。“非常”学生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每一个年级之中,也存在于每一班级之中,更存在于每一位教师心中。“非常”学生的存在也具有矛盾性:个体自身的矛盾;个体和个体之间的矛盾;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然而新课标告诉我们,教育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这些“非常”学生也是学生的组成部分,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与这些“非常”学生沟通呢?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在与“非常”学生沟通时,必须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一、遵循平等原则
平等,应该始终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无论是在人格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是互相平等的。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教师的知识面比学生广得多,教师的层次也确实比学生高得多,尤其是对于“非常”学生,但在沟通时,教师应把自己和“非常”学生放在一个天平上,有时甚至应该向他们倾斜,要把每一个“非常”学生视为有思想、有意识的独立平等的个体,教师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出现在这些学生面前,也不能摆出一副权威的架式,使自己和他们处在一个地位悬殊的状态下,更不能因学生的过失或片面的想法而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态和表情,要静心把自己作为一个聆听者和交流者,切不可把自己的想法观念和行为模式强加在他们身上,因为语言交流面前人人平等,而也只有在这样的平等氛围中,师生之間的沟通才可能进行和发展。
二、遵循保护原则
保护,是尊重的基本原则。高中学生,其生理、心理都处于急速发展阶段,自尊心更是发展到了一个他人无法想象的高度,尤其是这些“非常”学生,自尊心极强。由于平时在校的“非常”表现,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就是麻烦,所以有时他们外表很极端,而内心很孤独,这样的心理就导致了在他们的身上,除了无限膨胀的自尊心以外别无其他。如何让他们找到一个平衡点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从心理上摈弃片面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应保护他们的自尊、保护他们的名誉。学生犯错误总是难免的,更何况是“非常”学生,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合适场景的选择、合适话题的谈论、合适语气的运用,都是心灵沟通的基础和沟通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师遵循保护原则,是走进“非常”学生心灵的前提和基础。
三、遵循合作原则
教学其实就是合作共进的过程。“非常”学生在班上属于总是被批评的对象,属于不想合作也无所谓,只要不给班级添乱的份子。教师一般都会强调,家长要配合学校共同管理学生,笔者认为,家长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提供物质资源,毕竟,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因此,教师不要把太多的期望放在家长身上,教师要有这样一种意识,与其要求家长配合学校不如让学习的主体学生和教师相互配合。当然,这样的意识一定要灌输给“非常”学生,因为,少了他们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是残缺的。要让他们明白:学校的学习生活是教师和学生互相合作、互相证明的过程,学生的成绩不只证明了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同时也证明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切实可行,这两者是休戚相关的,不能单独开来。要尽量避免“不学与我无关”的论调。因为,为人师者,总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最好的。“不管不问”虽然是教师激将的方式,却无疑成了杀害学生上进心和合作心的凶手。笔者认为,这样的合作意识,学生是会欣然接受的,因为他觉得他的学习不再是他个人的事,更是大家的事,他觉得他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他获得了尊重,那么,他必定会和大家一样,为班级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遵循挖掘原则
特殊问题要用特殊的办法来解决,不同的学生就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教育,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那么,对这些问题学生,教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呢?笔者认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挖掘意识。每到期末,班主任给学生写评语时,总是怀着一颗爱心在写,总是千方百计地要写出学生的可爱面,即使是学生的缺点也只是委婉地提及,因此,写出来的评语都富有活力、富有朝气。笔者认为,对待问题学生应该像班主任给学生写评语一样,要努力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适时地加以描述。优秀的学生,他们是属于显性的,他们的优点不用细细研究,总是那么显眼地亮在你的面前,因为教师的目光时常关注在他们的身上;而“非常”学生,由于印象的原因,总觉得他很暗淡,其实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勤于挖掘,更要把问题学生身上的优点无限放大,并经常用这些优点去激励他,更要积极寻找下一个优点,让一个一个闪光点来证明他的价值存在。有时教师还要适时地创造一些体现优点的事情让他去体验,在体验中享受成功的喜悦。遵循了这样的教育原则,或许我们的教育效果会完全不同。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就是一个有用价值的发现者和证明者。
五、遵循谦让原则
“非常”学生的个性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而且体现在行动上,更体现在思维上。他们的思维是异常活跃的,他们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却有着十分脆弱的心灵,承受不起过重的话语,又由于平时受到冷落,故而总想做些事情引起他人的注意。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由于人的好胜心,冲突的发生往往难以避免。一旦发生冲突,教师必须要遵循谦让原则,切不可意气用事。作为教育者,我们懂得用理智来压抑情绪;懂得冲动之时的言语和行为都是失常的,而他们毕竟是学生,在这样的冲突中,他所有的自我防范意识都发挥出来了,为了使自己不再受到伤害,采取了极端的行为——角斗,甚至有时喜欢和教师唱对台戏。笔者认为,此时教师应该忍一忍,谦让一些,待双方心平气和时,再来谈论,事情才会得到有效解决。无论何时,教师都不应该和学生尤其是和“非常”学生站在对立的场合,因为教育需要一个宽松的氛围,试想和学生有了对立情绪,我们将如何走进课堂?又如何进行教育活动。所以,笔者认为,教师,真的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非常”学生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他的产生是符合学生发展中“不稳定”的特点的,也是学生“个性”使然。虽然,他的产生给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带来了麻烦,但他产生的必然性决定了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育者不知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
笔者认为,当发现这样的“非常”学生时,把他扼杀在萌芽状态,是最理想的;如果已出现了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么教育者要有必胜的信念,首先要在心理上取胜,虽然道路是曲折的、漫长的、反复的,然而,他们终究是学生,在教育者的细心呵护下,定会为诚心所感动,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要知道,真正走进了“非常”学生的内心,你将会接触到一片最真实、最灿烂的天空。
【关键词】“非常”学生 沟通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0-0187-02
“非常”学生,这是笔者对问题学生的一种称呼。“非常”学生的表现具有多样性:思想上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性;行为上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性;品德上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性。“非常”学生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每一个年级之中,也存在于每一班级之中,更存在于每一位教师心中。“非常”学生的存在也具有矛盾性:个体自身的矛盾;个体和个体之间的矛盾;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然而新课标告诉我们,教育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这些“非常”学生也是学生的组成部分,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与这些“非常”学生沟通呢?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在与“非常”学生沟通时,必须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一、遵循平等原则
平等,应该始终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无论是在人格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是互相平等的。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教师的知识面比学生广得多,教师的层次也确实比学生高得多,尤其是对于“非常”学生,但在沟通时,教师应把自己和“非常”学生放在一个天平上,有时甚至应该向他们倾斜,要把每一个“非常”学生视为有思想、有意识的独立平等的个体,教师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出现在这些学生面前,也不能摆出一副权威的架式,使自己和他们处在一个地位悬殊的状态下,更不能因学生的过失或片面的想法而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态和表情,要静心把自己作为一个聆听者和交流者,切不可把自己的想法观念和行为模式强加在他们身上,因为语言交流面前人人平等,而也只有在这样的平等氛围中,师生之間的沟通才可能进行和发展。
二、遵循保护原则
保护,是尊重的基本原则。高中学生,其生理、心理都处于急速发展阶段,自尊心更是发展到了一个他人无法想象的高度,尤其是这些“非常”学生,自尊心极强。由于平时在校的“非常”表现,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就是麻烦,所以有时他们外表很极端,而内心很孤独,这样的心理就导致了在他们的身上,除了无限膨胀的自尊心以外别无其他。如何让他们找到一个平衡点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从心理上摈弃片面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应保护他们的自尊、保护他们的名誉。学生犯错误总是难免的,更何况是“非常”学生,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合适场景的选择、合适话题的谈论、合适语气的运用,都是心灵沟通的基础和沟通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师遵循保护原则,是走进“非常”学生心灵的前提和基础。
三、遵循合作原则
教学其实就是合作共进的过程。“非常”学生在班上属于总是被批评的对象,属于不想合作也无所谓,只要不给班级添乱的份子。教师一般都会强调,家长要配合学校共同管理学生,笔者认为,家长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提供物质资源,毕竟,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因此,教师不要把太多的期望放在家长身上,教师要有这样一种意识,与其要求家长配合学校不如让学习的主体学生和教师相互配合。当然,这样的意识一定要灌输给“非常”学生,因为,少了他们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是残缺的。要让他们明白:学校的学习生活是教师和学生互相合作、互相证明的过程,学生的成绩不只证明了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同时也证明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切实可行,这两者是休戚相关的,不能单独开来。要尽量避免“不学与我无关”的论调。因为,为人师者,总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最好的。“不管不问”虽然是教师激将的方式,却无疑成了杀害学生上进心和合作心的凶手。笔者认为,这样的合作意识,学生是会欣然接受的,因为他觉得他的学习不再是他个人的事,更是大家的事,他觉得他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他获得了尊重,那么,他必定会和大家一样,为班级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遵循挖掘原则
特殊问题要用特殊的办法来解决,不同的学生就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教育,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那么,对这些问题学生,教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呢?笔者认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挖掘意识。每到期末,班主任给学生写评语时,总是怀着一颗爱心在写,总是千方百计地要写出学生的可爱面,即使是学生的缺点也只是委婉地提及,因此,写出来的评语都富有活力、富有朝气。笔者认为,对待问题学生应该像班主任给学生写评语一样,要努力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适时地加以描述。优秀的学生,他们是属于显性的,他们的优点不用细细研究,总是那么显眼地亮在你的面前,因为教师的目光时常关注在他们的身上;而“非常”学生,由于印象的原因,总觉得他很暗淡,其实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勤于挖掘,更要把问题学生身上的优点无限放大,并经常用这些优点去激励他,更要积极寻找下一个优点,让一个一个闪光点来证明他的价值存在。有时教师还要适时地创造一些体现优点的事情让他去体验,在体验中享受成功的喜悦。遵循了这样的教育原则,或许我们的教育效果会完全不同。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就是一个有用价值的发现者和证明者。
五、遵循谦让原则
“非常”学生的个性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而且体现在行动上,更体现在思维上。他们的思维是异常活跃的,他们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却有着十分脆弱的心灵,承受不起过重的话语,又由于平时受到冷落,故而总想做些事情引起他人的注意。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由于人的好胜心,冲突的发生往往难以避免。一旦发生冲突,教师必须要遵循谦让原则,切不可意气用事。作为教育者,我们懂得用理智来压抑情绪;懂得冲动之时的言语和行为都是失常的,而他们毕竟是学生,在这样的冲突中,他所有的自我防范意识都发挥出来了,为了使自己不再受到伤害,采取了极端的行为——角斗,甚至有时喜欢和教师唱对台戏。笔者认为,此时教师应该忍一忍,谦让一些,待双方心平气和时,再来谈论,事情才会得到有效解决。无论何时,教师都不应该和学生尤其是和“非常”学生站在对立的场合,因为教育需要一个宽松的氛围,试想和学生有了对立情绪,我们将如何走进课堂?又如何进行教育活动。所以,笔者认为,教师,真的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非常”学生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他的产生是符合学生发展中“不稳定”的特点的,也是学生“个性”使然。虽然,他的产生给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带来了麻烦,但他产生的必然性决定了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育者不知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
笔者认为,当发现这样的“非常”学生时,把他扼杀在萌芽状态,是最理想的;如果已出现了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么教育者要有必胜的信念,首先要在心理上取胜,虽然道路是曲折的、漫长的、反复的,然而,他们终究是学生,在教育者的细心呵护下,定会为诚心所感动,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要知道,真正走进了“非常”学生的内心,你将会接触到一片最真实、最灿烂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