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飞,锡伯族,197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55厂机加3工段车工班班长。1996年参加工作,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辽宁省劳动模范”“首批辽宁工匠”“辽宁省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辽宁好人·最美工人”“辽宁省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沈阳市劳动模范”“盛京大工匠”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小平头,身穿蓝色工作服,和人说话时语气和缓,脸上总是带着微笑,整个人文质彬彬。这样一个看起来似乎有些“文弱”的人,却被工友们称为“拼命三郎”。靠着一股拼劲儿,他完成了5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600多个技术难题。
他,就是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55厂机加3工段车工班班长孙飞。
从一名普通车工成长为行业内有名的大国工匠,孙飞用24年的潜心钻研、不断创新,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展现了一个技能大师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百炼成钢
今年42岁的孙飞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曾是一名军人,复员后凭着开车的技术四处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平时姐弟俩写完作业,就一起下地帮母亲干活,儿时的生活经历让孙飞养成了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品质。
读中学时,孙飞的成绩一直是班级前几名,上高中不成问题。“读技校是父亲的决定,因为父亲觉得车工是一项技术,他说人不管到什么时候都得有点技术,我也就听从了。”说起当年的选择,孙飞还有一点委屈。
1996年,凭借全校3年综合成绩第6名和5级车工证书,孙飞从沈飞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55厂(原一航集团沈飞公司52厂),从事工装生产。当时,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都远不及现在。因为嫌工资低,工友跳槽走了不少,生性踏实的孙飞却选择了加倍努力工作。
他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书籍,包括磨工工艺学、铣工工艺学、镗工工艺学等。工作空闲时,他就和其他单位的师傅们交流,吸取他人的经验。大家看他勤奋好学,也愿意教他。几年后,他掌握了车工、镗工、刨工、钻工四种操作技能,而且都达到了高级工水平,成为厂里为数不多的“技术全能”。“别人一年工时4000小时都算多了,而我一年完成的工时能达到6000小时,忙的时候一个月都不休息一天,经常晚上10点以后才能回家。”孙飞称自己的想法很“简单”,“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应该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参加各种大赛,对孙飞来说是另一种学习的机会。“经常和同行切磋,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孙飞说。2000年,孙飞首次参加公司青年岗位能手比赛,获得了青年岗位能手称号。3年后,他再次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2005年,孙飞在第二届职工素质运动会上摘得了车工状元,被破格晋升为车工技师。两年后再次夺冠,被破格晋升为车工高级技师。2007年,是孙飞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他代表公司参加团中央举办的“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车工组技能大赛,问鼎冠军。2012年,孙飞迎来了他职业生涯的再一次高峰,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举办的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车工组亚军。同年,被公司聘为“首席专家”。
从1996年进厂当一名学徒工到2012年成为“首席专家”,16年时间,孙飞创造了奇迹。
挑战极限
“孙飞就是有股不服输的精神,難度越大越要试,别人说干不了的,他偏要干。”孙飞的工友这样评价他。
有一次,厂里为某企业生产橡胶模具。生产橡胶模具要在模具内腔加工复杂曲面,被业内称为“最难啃的硬骨头”。接到任务后,厂长第一个就想到了孙飞,孙飞二话没说便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按照常规方法生产,时间长、精确度低,达不到所要求的0.05毫米。经过反复琢磨后,孙飞找到20多个废零件制作刃磨圆弧车刀专用夹具,产品精确度达到了0.01毫米,在工具显微镜放大50倍后,完全符合精度要求,加工的产品合格品率也从60%提高到100%。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外协加工费2000万元。
还有一次,厂里接到精车一根丝杠的任务。丝杠长度2米,可他们的车床设计加工长度只有1.5米,而且要在两天内交付。“没法干”“不可能完成”……大家议论纷纷。孙飞坐在车床旁开始琢磨起来。点子终于想出来了:改一般精车丝杠从一头车为两头车,即一头车一米。这种干法的难度是,必须计算精准,确保从两头加工的丝杠与常规加工方法质量完全一样。孙飞调整机床,修整刀架触头,挑选合适刀具,再计算切削参数,然后开始加工。加工完一检验,完全符合质量要求。需要两天完成的任务,孙飞只用了一天。
……
在别人眼里不可能的事情,孙飞努力将它变为可能,创造了让同行惊叹的佳绩。20多年来,他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由他主持完成的《某项工装的制造方法》被公司评为先进操作法。由他探索总结的“普通车床数字化操作方法”精准高效,填补了国内空白,先后3次在全行业推广应用,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春色满园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做了20多年的工匠,孙飞想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个人的成功是小成功,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攻坚克难。”孙飞说。
2012年12月,以“提升车工行业技能、解决生产关键难题、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一流冠军团队”为宗旨,沈阳市国防及中省直企业工会成立了以孙飞的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
走进“孙飞劳模创新工作室”,最显眼的就是一整面墙的书柜,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专业书籍。桌子上放着一本厚厚的《车工职业技能鉴定试题精选》,书页都已经翻烂了,上面粘满了透明胶带。
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外,孙飞还对工作室成员定期开展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多项技能大赛,并为他们提供赛前指导与培训。
为了帮助工作室成员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孙飞把自己20多年来的工作笔记整理成10万字的车工技术讲义。现在,这本讲义已经成为大家眼中的“宝典”。
通过学习,很多工作室成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其中一些人已成为技术骨干。“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孙师傅在技术上帮助我们一点都没有保留。”孙飞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说起孙飞都打心底里佩服。
春华秋实二十载,孙飞的脚步坚定而执着。说起未来,孙飞目光坚定、话语有力:“我将用毕生的精力不断钻研、不断探索,为实现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目标奋斗终身。”
本栏编辑/程晓松
小平头,身穿蓝色工作服,和人说话时语气和缓,脸上总是带着微笑,整个人文质彬彬。这样一个看起来似乎有些“文弱”的人,却被工友们称为“拼命三郎”。靠着一股拼劲儿,他完成了5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600多个技术难题。
他,就是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55厂机加3工段车工班班长孙飞。
从一名普通车工成长为行业内有名的大国工匠,孙飞用24年的潜心钻研、不断创新,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展现了一个技能大师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百炼成钢
今年42岁的孙飞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曾是一名军人,复员后凭着开车的技术四处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平时姐弟俩写完作业,就一起下地帮母亲干活,儿时的生活经历让孙飞养成了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品质。
读中学时,孙飞的成绩一直是班级前几名,上高中不成问题。“读技校是父亲的决定,因为父亲觉得车工是一项技术,他说人不管到什么时候都得有点技术,我也就听从了。”说起当年的选择,孙飞还有一点委屈。
1996年,凭借全校3年综合成绩第6名和5级车工证书,孙飞从沈飞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55厂(原一航集团沈飞公司52厂),从事工装生产。当时,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都远不及现在。因为嫌工资低,工友跳槽走了不少,生性踏实的孙飞却选择了加倍努力工作。
他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书籍,包括磨工工艺学、铣工工艺学、镗工工艺学等。工作空闲时,他就和其他单位的师傅们交流,吸取他人的经验。大家看他勤奋好学,也愿意教他。几年后,他掌握了车工、镗工、刨工、钻工四种操作技能,而且都达到了高级工水平,成为厂里为数不多的“技术全能”。“别人一年工时4000小时都算多了,而我一年完成的工时能达到6000小时,忙的时候一个月都不休息一天,经常晚上10点以后才能回家。”孙飞称自己的想法很“简单”,“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应该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参加各种大赛,对孙飞来说是另一种学习的机会。“经常和同行切磋,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孙飞说。2000年,孙飞首次参加公司青年岗位能手比赛,获得了青年岗位能手称号。3年后,他再次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2005年,孙飞在第二届职工素质运动会上摘得了车工状元,被破格晋升为车工技师。两年后再次夺冠,被破格晋升为车工高级技师。2007年,是孙飞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他代表公司参加团中央举办的“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车工组技能大赛,问鼎冠军。2012年,孙飞迎来了他职业生涯的再一次高峰,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举办的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车工组亚军。同年,被公司聘为“首席专家”。
从1996年进厂当一名学徒工到2012年成为“首席专家”,16年时间,孙飞创造了奇迹。
挑战极限
“孙飞就是有股不服输的精神,難度越大越要试,别人说干不了的,他偏要干。”孙飞的工友这样评价他。
有一次,厂里为某企业生产橡胶模具。生产橡胶模具要在模具内腔加工复杂曲面,被业内称为“最难啃的硬骨头”。接到任务后,厂长第一个就想到了孙飞,孙飞二话没说便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按照常规方法生产,时间长、精确度低,达不到所要求的0.05毫米。经过反复琢磨后,孙飞找到20多个废零件制作刃磨圆弧车刀专用夹具,产品精确度达到了0.01毫米,在工具显微镜放大50倍后,完全符合精度要求,加工的产品合格品率也从60%提高到100%。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外协加工费2000万元。
还有一次,厂里接到精车一根丝杠的任务。丝杠长度2米,可他们的车床设计加工长度只有1.5米,而且要在两天内交付。“没法干”“不可能完成”……大家议论纷纷。孙飞坐在车床旁开始琢磨起来。点子终于想出来了:改一般精车丝杠从一头车为两头车,即一头车一米。这种干法的难度是,必须计算精准,确保从两头加工的丝杠与常规加工方法质量完全一样。孙飞调整机床,修整刀架触头,挑选合适刀具,再计算切削参数,然后开始加工。加工完一检验,完全符合质量要求。需要两天完成的任务,孙飞只用了一天。
……
在别人眼里不可能的事情,孙飞努力将它变为可能,创造了让同行惊叹的佳绩。20多年来,他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由他主持完成的《某项工装的制造方法》被公司评为先进操作法。由他探索总结的“普通车床数字化操作方法”精准高效,填补了国内空白,先后3次在全行业推广应用,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春色满园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做了20多年的工匠,孙飞想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个人的成功是小成功,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攻坚克难。”孙飞说。
2012年12月,以“提升车工行业技能、解决生产关键难题、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一流冠军团队”为宗旨,沈阳市国防及中省直企业工会成立了以孙飞的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
走进“孙飞劳模创新工作室”,最显眼的就是一整面墙的书柜,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专业书籍。桌子上放着一本厚厚的《车工职业技能鉴定试题精选》,书页都已经翻烂了,上面粘满了透明胶带。
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外,孙飞还对工作室成员定期开展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多项技能大赛,并为他们提供赛前指导与培训。
为了帮助工作室成员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孙飞把自己20多年来的工作笔记整理成10万字的车工技术讲义。现在,这本讲义已经成为大家眼中的“宝典”。
通过学习,很多工作室成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其中一些人已成为技术骨干。“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孙师傅在技术上帮助我们一点都没有保留。”孙飞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说起孙飞都打心底里佩服。
春华秋实二十载,孙飞的脚步坚定而执着。说起未来,孙飞目光坚定、话语有力:“我将用毕生的精力不断钻研、不断探索,为实现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目标奋斗终身。”
本栏编辑/程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