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冷,感冒要当“心”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yong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冬季后温度骤降,温差变化大,也是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在很多人看来,感冒是再普通不过的小毛病,只要吃点感冒药、休息一下、多喝点水,很快就会康复。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某些情况下感冒会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易诱发心衰。小感冒背后隐藏着致命危险。
  感冒导致“心”病
  我们先谈一下“感冒”、“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衰”几个概念。
  1.感冒
  感冒,医学术语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染部位局限于鼻、咽喉或扁桃体等处,其病原体约有70%~80%是病毒,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其余的多为细菌感染,如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临床表现主要为感染部位的炎症反应(鼻塞、咽喉疼痛、吞咽疼痛、咳嗽)以及与之有关的其他症状和发热等。
  此外,流感病毒(甲、乙、丙)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称为“流行性感冒”,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高发期,在常常合并有心肺系统原发病的老年人、妊娠妇女以及免疫力低下或有缺陷患者中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所以我们要知道感冒可能涉及“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埃可病毒、溶血性链球菌等一种和几种病原体”。
  2.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和链球菌感染有关,研究证实溶血性链球菌的蛋白质抗原与人体心瓣膜和脑等组织存在交叉抗原性,可引起交叉免疫反应。人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产生的抗体以及多种细胞毒素与自身心脏瓣膜等发生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游走性关节炎、心脏炎(心悸、气促、耐力下降、与体温不一致的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心包摩擦音、雜音等)、皮肤损害(环形红斑、皮下小结),反复发作就出现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狭窄,引起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心衰等的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3.心肌炎
  心肌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许多感染性因素、全身性疾病、药物和毒素都可以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在病毒流行感染期约有5%患者发生心肌炎,也可散在发病。已经发现多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感染最多见。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为常见致心肌炎病毒,其中柯萨奇病毒B组病毒是最主要的病毒,其他有腺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肝炎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
  心肌炎有许多不同的症状和表现,可轻可重,从轻微的一过性的心悸胸闷,到危及生命的心源性休克和室性心律失常等。目前,本病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治疗主要针对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大多数患者经适当治疗后痊愈,极少数患者在急性期因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死亡。部分患者可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
  4.心衰
  心衰是心力衰竭的简称,是指各种原因(心肌炎、心肌缺血、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高血压等)引起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血液充分排出心脏,导致水肿、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临床表现。心衰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晚期阶段,“心脏动力”不足以支持机体需要而表现出来。
  研究发现,50%~90%心衰患者有明确的诱因,如果能够避免这些诱发因素,就可以减少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发作。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致病病原体及其产物直接损伤心肌外,感染引起的发热进一步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率和心肌耗氧量;支气管痉挛、黏膜充血和水肿等可使肺循环阻力增加,加重心脏负荷导致心衰。
  感冒后注意护心
  简而言之,病毒及细菌等病原体导致的感冒有可能出现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衰加重等,感冒时及感冒后4周内一旦出现以下信号应当尽早就诊就医:
  1.持续或间断低热、盗汗;
  2.关节红肿、疼痛、水肿;
  3.胸痛、胸闷、心前区不适等;
  4.呼吸困难、气促、乏力等运动耐力降低;
  5.心悸、不明原因的心律不齐、晕厥、抽搐等;
  6.不明原因的休克、心率增快等。
  感冒虽然可引起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但并非不可防治,重要的是做到以下7点:
  1.天气变冷、气温骤变时应当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2.根据气温情况选择合适衣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3.保持健康心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住室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新鲜;
  4.膳食注意均衡营养,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摄入,切忌偏食、择食、饥饱无常或暴饮暴食。
  5.感冒后避免紧张、劳累、从事重体力劳动与剧烈运动,适应休息。
  6.如果出现心肌炎、心衰等,尽早就诊,接受规范性专科诊治;
  7.重点人群或高危人群,即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妊娠期,免疫力低下或免疫缺陷患者,既往疑诊或诊断过心肌炎、风湿热,或有心肌炎家族史、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等,尤其应做到上面要求的几个方面。
其他文献
突然患上高血压,而且血压飙升到180~200/100~120毫米汞柱以上,吃了普通降压药也没什么用,是什么原因呢?  这种情况往往不是单纯的高血压,很可能是肾上腺出现问题,比如肾嗜铬细胞瘤等。因此,如果持续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仍然难以控制,这时要高度警惕肾上腺长了肿瘤。  45岁的陈先生,近段时间老是头昏、心悸,本以为是感冒便到家附近的诊所去买药。诊所医生听他说了症状,随口问了他一句:“有没有高血压
前段时间,年仅55岁的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肖晓琳因直肠癌转移而不幸离世,她的英年早逝为大家敲响了警钟——直肠癌手术并非一劳永逸,术后康复和预防复发、转移才是更应该重视的关键,后续的综合治疗,将直接影响患者的近远期疗效、生存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超六成肠癌患者会发生肝转移  我们再来看一个真实的病例——  患者是一名局级领导,由于即将被提为局长,他请同事们一起吃饭,饭桌上聊起自家亲戚患大肠癌一事
喝奶可以补钙壮骨的信息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然而作为“奶中黄金”的奶酪,在中国却不受待见,这与奶酪本身的健康益处有很大的落差,要知道它在西方可是个老少皆爱的“宠儿”。那么奶酪到底有啥“过人”的营养价值?如何选择好奶酪?怎么吃?  中国人需要适当多吃奶酪  我国目前的奶酪消费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不过与西方国家,甚至与同属亚洲的日、韩等国家相比,人均消费量还是差距很大。  中国人之所以不爱吃奶酪,一方面与我
鸭肉既是美味食物,也是补益佳品。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鸭肉营养丰富,每100克可食用部分中含蛋白质16.5克,脂肪7.5克,钙11毫克,磷145毫克,铁4.1毫克,以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可增强营养,补身健体。  慢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蛋白尿,有时有显微镜下血尿,有些患者有轻微的高血压或下肢水肿。此病常多年缠绵不愈,如采用鸭粥食疗,常可获得满意疗效。鸭粥食疗,寓补于治,治中兼补,是一种药治与食治相
相信每个人都曾做过心电图检查,检查过后有些人会被医生告知“心肌缺血”。心电图是最常用、最便宜、最简单、诊断价值非常大的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心电图曲线的变化,可以了解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等情况。医生往往根据心电图各导联的ST段和T波异常,结合患者年龄、危险因素、症状体征、其他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对于心肌缺血及其代表的意思,很多人不是很了解。下面就通过5个问题的解答,为大家简要介绍。
崔先生今年41岁,是个不折不扣的老烟民。近期他经常感冒咳嗽,爬两层楼都气喘吁吁,在医院做了肺功能检查确诊是中度慢阻肺,需长期服药规范治疗才行。  慢阻肺是一种会导致患者肺功能逐渐下降的慢性肺部疾病,具有进行性、不可逆特征,有些人早期发现时不重视,等病情加重,缺氧造成心脑等其他器官病变时救治就很有限了。目前慢阻肺的早期预判可利用CAT评分调查和肺功能检查来实现,患者来院就诊时,会被问一些问题,例如是
我们都知道,部队有“三大纪律八項注意”,对于糖友来说,饮食上也有“八项注意”需要引起重视。  1.不能“吃软怕硬”  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吃较软的食物,血糖上升较快。如果将大米熬成粥,其中的淀粉已经部分转化为糊精,比淀粉更容易消化吸收,在人体内很快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迅速升高。粥熬的时间越长,粥越黏稠,吃后血糖升高得越快。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吃软怕硬”。要“吃硬不吃软”,口感较硬的食物消化得比
前几天,我去同事李教授家串门,赶巧他剛花2万元买了1架钢琴,正在和老伴试琴。一曲《梁祝》结束后,我拍手叫好!李教授说:“咱们都是退休老人了,应该把晚年当‘玩年’!”这一字之改,让我感悟颇深。  一个人退休赋闲在家,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都少了许多,甚至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如果不好好玩玩,真的对不起这一生一世。我接触过很多各层面的退休人员,很多人都想老有所为,在人才市场上与人竞争,有的做白领,有的做蓝领,
单位有食堂,偶尔也出好菜。所谓好菜,就是我喜欢吃的菜,例如熏鸭肉、红烧土豆、油焖茄子等。一般情况下,我只吃一碗饭,但碰上好菜,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吃完第一碗后又去盛了一碗,我觉得饭少对不起好菜。  吃完后,我一脸满足地走出餐厅。反应随即就来,没走出多远,肚子就开始难过,紧绷绷的,像塞了几块石头。越走,越觉得难过,于是只好手捂肚子,放慢速度。但实在吃撑了,肚子仿佛刀绞般难过,我只能在路边蹲下来缓解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