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三个例子,结合笔者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深入系统浅析了后进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把后进生比作“铃”,其“产生的原因”比作“系铃”的“人”。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因类施教,知人解铃,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一些具体措施,提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后进生;知人解铃;巧妙切入;转化
我们常说中的“后进生”,不外为三种情形:有的表现在学业方面按教学大纲要求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上未能达到合格程度;有的在品德行为方面有较严重的过错,影响较大,破坏的潜在因素大;有的两者兼而有之,问题比较严重的,在过去被称为“双差生”。无论哪方面后进的学生,其转化问题,历来都是令老师和家长头疼的“老、大、难”问题,轉化教育得不好,将来还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少的压力或灾难。
当前,发达媒体的不良习气也渗入到宁静的校园,因此,当前形成的“后进生”大都带有这方面的倾向。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做后进生转化工作时,一定要善于分析成因、区别对待,不盲从、不武断,准确分析成因,知人解铃。借句古话打个比方,“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把后进生比作“铃”,其“产生的原因”比作“系铃”的“人”。如果那“人”找到了,要么让这个“人”去“解”(转化)“铃”,要么通过这个“人”的作用我们自己去“解”。这就是所谓“知人解铃”。
后进生之所以会“后进”,其背景成因不尽相同。究其实质,我们可以根据其特点,因类施教,知人解铃,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下面就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几个例子:
案例一:改变“小环境”,合理引导,转化后进生
小林是我教三年级时的学生,开学没几天便经常旷课,作业经常缺交,还有抽烟、赌博等不良习惯。我去家访,到了他家时吓了一跳,只见大厅内摆了三张麻将台,十来号人在搓得不亦乐乎。小林就在旁边给一中年男子扇凉,口中跟着吆五喝六。再看小林的卧室,乱七八糟,扑克牌、色子、香烟盒撒了一床,房内灯光昏暗,又紧靠大厅,根本不是学习的地方。
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和品德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跟小林家长谈心,争取家长的支持。家长说只要能使小林学好,什么都肯干。于是麻将台搬开了,小林的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配上了精致的小台灯。每天晚上小林爸爸妈妈轮流抽半个小时陪小林读书做作业。在班上,我让学习委员任帮带小组长,对小林进行帮带,学习新的习惯,克服赌博、抽烟等恶习。同时号召全班同学对小林要不鄙不弃,谁发现小林的一个哪怕是小小的成绩,立即汇报。班主任、科任通力合作,与小林谈心、补课,引导他多参与集体活动……由于变了小环境,小林与不良环境的接触少了,班集体活动多了,经过近半个学期的努力,小林改掉抽烟、旷课等恶习,学习认真了,成绩进步很快,期中考试成绩超过班平均线——这个“后进生”终于转化过来了。看到这,老师、家长以及全班同学都无比高兴。
案例二:克服教法失误,消除心理障碍,转化“后进生”
小王是四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上课不专心,作业经常缺交,课余经常聚一帮同学“赌牌”。小王家长为了孩子有长进,在家教时竟动用了农村惯用的“偏方”“借盐法”:找了机会让自己的朋友狠狠“教训”了小王一顿,羞辱了一番后,家长许诺期末若能考上100分就让小王去北京故宫玩。事后,小王反而情况变得更糟了,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得“紧张”了,经常顶撞、撒野……一蹶不振,沦为后进生。
小王的情形就是教法失误所致。小王的父母没有把准孩子毛病的成因,下的教育目标过高(100分)。小王本来是自尊心都都极强的孩子,他自己其实也意识到学习差被人瞧不起。这次经别人的一番羞辱,他自然觉得“颜面无全”,加上所给目标过高,无异晾衣竿勾月亮——可望不可及,从而产生“破砂锅烂摔”的想法,死心踏地“坏”下去了。我向小王家长分析了原因后,建议家长循序渐进:与小王进行心贴心的沟通,解除“敌对情绪”。与小王制订可行的学习目标,及时发现其进步的闪光点,充分加以肯定,使之积蓄足够动力进步。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小王终于有了明显的进步,赌牌等恶习逐渐改掉了,期末考试成绩也有了较大进步。到了五年级,小王“后进生”的鉴定在档案里已改为“良”了。
案例三:善抓机遇,巧妙切入,在最佳时机入手转化
小卢是我支教时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是班里的后进生,性格开朗、好动,学习粗心大意。我离开学校时,小卢给我一封信,信中说他很怀念与我相处的日子,里面有我们一起照的相片。信封面上郑重其事地注明“内有相片,勿拆”字样,显然,粗心大意的小卢把“折”错写成“拆”了。
合理分析后进生的成因,做到“知人”,是转化后进生重要基础。但在“解铃”的时候,却往往令人颇费心思的。一些容易的,当然不成问题,但一些明知其成因是什么,却始终无法入手,白着急。这时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抓机遇了,用“第三只眼”“第六感觉”去触动一切有可能闪现的“灵感”,巧妙切入,在最佳时机入手转化。我灵机一动,打算趁机“训”一下小卢,看能不能一改他粗心大意的毛病。我不急着给小卢回信息,单等他发信息来。不出所料,不久小卢就来电了。我回信息说,他信封上写着“勿拆”,不知里面是什么,惶恐了几天,一直不敢拆。小卢惭愧地说,自己粗心大意写了别字,让老师受惊了,以后一定改掉毛病,好好学习。我与小卢的班主任取得了联系,看能不能把他转化。半个学期以后,老师微信发来他800多字的文章。从字体看来,比原来好多了,工工整整,竟连一个错别字也没有,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我那“拆信”风波就是一个巧妙切入点,它是小卢转化的开始,说明了善抓住机遇、巧妙切人对转化后进生的重要性。
在实践中,要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所谓“教无定法”。一旦出现后进生,只要善于分析总结,找出成因,找准切入点,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要教育转化后进生,是不难的。
关键词:后进生;知人解铃;巧妙切入;转化
我们常说中的“后进生”,不外为三种情形:有的表现在学业方面按教学大纲要求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上未能达到合格程度;有的在品德行为方面有较严重的过错,影响较大,破坏的潜在因素大;有的两者兼而有之,问题比较严重的,在过去被称为“双差生”。无论哪方面后进的学生,其转化问题,历来都是令老师和家长头疼的“老、大、难”问题,轉化教育得不好,将来还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少的压力或灾难。
当前,发达媒体的不良习气也渗入到宁静的校园,因此,当前形成的“后进生”大都带有这方面的倾向。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做后进生转化工作时,一定要善于分析成因、区别对待,不盲从、不武断,准确分析成因,知人解铃。借句古话打个比方,“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把后进生比作“铃”,其“产生的原因”比作“系铃”的“人”。如果那“人”找到了,要么让这个“人”去“解”(转化)“铃”,要么通过这个“人”的作用我们自己去“解”。这就是所谓“知人解铃”。
后进生之所以会“后进”,其背景成因不尽相同。究其实质,我们可以根据其特点,因类施教,知人解铃,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下面就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几个例子:
案例一:改变“小环境”,合理引导,转化后进生
小林是我教三年级时的学生,开学没几天便经常旷课,作业经常缺交,还有抽烟、赌博等不良习惯。我去家访,到了他家时吓了一跳,只见大厅内摆了三张麻将台,十来号人在搓得不亦乐乎。小林就在旁边给一中年男子扇凉,口中跟着吆五喝六。再看小林的卧室,乱七八糟,扑克牌、色子、香烟盒撒了一床,房内灯光昏暗,又紧靠大厅,根本不是学习的地方。
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和品德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跟小林家长谈心,争取家长的支持。家长说只要能使小林学好,什么都肯干。于是麻将台搬开了,小林的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配上了精致的小台灯。每天晚上小林爸爸妈妈轮流抽半个小时陪小林读书做作业。在班上,我让学习委员任帮带小组长,对小林进行帮带,学习新的习惯,克服赌博、抽烟等恶习。同时号召全班同学对小林要不鄙不弃,谁发现小林的一个哪怕是小小的成绩,立即汇报。班主任、科任通力合作,与小林谈心、补课,引导他多参与集体活动……由于变了小环境,小林与不良环境的接触少了,班集体活动多了,经过近半个学期的努力,小林改掉抽烟、旷课等恶习,学习认真了,成绩进步很快,期中考试成绩超过班平均线——这个“后进生”终于转化过来了。看到这,老师、家长以及全班同学都无比高兴。
案例二:克服教法失误,消除心理障碍,转化“后进生”
小王是四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上课不专心,作业经常缺交,课余经常聚一帮同学“赌牌”。小王家长为了孩子有长进,在家教时竟动用了农村惯用的“偏方”“借盐法”:找了机会让自己的朋友狠狠“教训”了小王一顿,羞辱了一番后,家长许诺期末若能考上100分就让小王去北京故宫玩。事后,小王反而情况变得更糟了,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得“紧张”了,经常顶撞、撒野……一蹶不振,沦为后进生。
小王的情形就是教法失误所致。小王的父母没有把准孩子毛病的成因,下的教育目标过高(100分)。小王本来是自尊心都都极强的孩子,他自己其实也意识到学习差被人瞧不起。这次经别人的一番羞辱,他自然觉得“颜面无全”,加上所给目标过高,无异晾衣竿勾月亮——可望不可及,从而产生“破砂锅烂摔”的想法,死心踏地“坏”下去了。我向小王家长分析了原因后,建议家长循序渐进:与小王进行心贴心的沟通,解除“敌对情绪”。与小王制订可行的学习目标,及时发现其进步的闪光点,充分加以肯定,使之积蓄足够动力进步。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小王终于有了明显的进步,赌牌等恶习逐渐改掉了,期末考试成绩也有了较大进步。到了五年级,小王“后进生”的鉴定在档案里已改为“良”了。
案例三:善抓机遇,巧妙切入,在最佳时机入手转化
小卢是我支教时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是班里的后进生,性格开朗、好动,学习粗心大意。我离开学校时,小卢给我一封信,信中说他很怀念与我相处的日子,里面有我们一起照的相片。信封面上郑重其事地注明“内有相片,勿拆”字样,显然,粗心大意的小卢把“折”错写成“拆”了。
合理分析后进生的成因,做到“知人”,是转化后进生重要基础。但在“解铃”的时候,却往往令人颇费心思的。一些容易的,当然不成问题,但一些明知其成因是什么,却始终无法入手,白着急。这时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抓机遇了,用“第三只眼”“第六感觉”去触动一切有可能闪现的“灵感”,巧妙切入,在最佳时机入手转化。我灵机一动,打算趁机“训”一下小卢,看能不能一改他粗心大意的毛病。我不急着给小卢回信息,单等他发信息来。不出所料,不久小卢就来电了。我回信息说,他信封上写着“勿拆”,不知里面是什么,惶恐了几天,一直不敢拆。小卢惭愧地说,自己粗心大意写了别字,让老师受惊了,以后一定改掉毛病,好好学习。我与小卢的班主任取得了联系,看能不能把他转化。半个学期以后,老师微信发来他800多字的文章。从字体看来,比原来好多了,工工整整,竟连一个错别字也没有,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我那“拆信”风波就是一个巧妙切入点,它是小卢转化的开始,说明了善抓住机遇、巧妙切人对转化后进生的重要性。
在实践中,要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所谓“教无定法”。一旦出现后进生,只要善于分析总结,找出成因,找准切入点,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要教育转化后进生,是不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