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层次较低,存在着做不大、做不强、走不远的问题。因此,进行发展战略研究,创新办学思路提升办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高职院校发展战略思想内涵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近20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有5类学校承担高等职业教育,这五类学校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民办高等学校、普通高校中的职业技术学院。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从其发展规模看,占半壁江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依靠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
一、必须正确理解发展战略的内涵
1 高职院校战略的制定,应以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作为出发点和归属
高职院校既需要分析学校自身的内部条件,更需要关注学校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及时把握将来发展的态势,以未来发展为基点,对未来外部环境影响可能引起的问题预先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把握自身的未来。
2 高职院校战略的制定,应确定一个简单、一致和长期的发展目标
这个目标要能够给学校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引导资源的配置,能够准备分析未来发展和资源竞争会带来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这个目标的设定还有助于让学校各部门的行动保持统一和协调,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3 高职院校战略的制定,应体现主动性和目的性
高职院校制定的发展战略,只有体现主动性和目的性,才能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和适应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才能对这些变化做出正确的分析和理性的判断。
4 高职院校战略的制定,实质上是帮助院校建立和维持良好的竞争优势
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会。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学生和家长有了更多选择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在这种形势下,最大的问题就是,你这个大学是不是一个高水平的学校?是不是被社会认可的优质教育资源?高等教育的这种发展态势,要求高职学院必须把握发展的机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成为学生和家长眼中的高水平的学校,否则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这是规律使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高职院校战略的制定,实质上是帮助院校建立和维持良好的竞争优势,使学校能保持一种强大而又灵活的态势来面对激烈的竞争。
二、要有创建“一流高职院校”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重点大学建设到“985工程”、“211工程”的实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从这些工程的建设,我们确实也看到了我国在一流大学建设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科学研究水平、教师质量、科研经费和国际化程度等方面来看,与世界一流大学比较,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差距虽然存在,但建设一流大学的决心不能改变。同理,作为我国大学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也应有争创“一流”高职教育的勇气和决心,要树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都能办出一流教育的思想。
“一流”意味着这所学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对所有高校来说都是一种诱惑,但面对诱惑,高职院校领导一定要冷静思考,有专家指出:目前有一些学校违背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盲目扩大校园和招生规模,国家投入教育的钱没用在刀刃上,而是一味地只注重政绩,大搞圈地、盖楼、铺草坪,用在搞重复建设上了,实在是不应该。
耶鲁大学校长莱文认为,中国大学的合并、扩招在某种程度上是必须的,因为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能更好发展。但他同时指出,“大规模”不应成为大学追求的目标。做为高职院校领导要清楚地认识到,“一流”教育不是体现在规模上,而是体现在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和服务能力上,学校必须重视内涵发展,软件重于硬件,质量重于数量,办出特色,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办学声誉,才能办出社会认可的“一流”院校。
三、关键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1 要正确处理好高职院校与本科大学之间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普通本科大学有着许多良好的办学经验和传统,如办学视野开阔,质量意识强烈、办学氛围浓郁,学术研究氛围浓厚,有着注重名师和学术梯队建设的良好传统等,这些优点值得高职院校继承,但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高职教育的发展不能全面继承普通本科大学的经验和传统。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新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就是在现在基础上进行修修补补,这是不够的,要从根本上重新整合部署各种教育资源,构建全新的高职教育理论体系,这种整合究其实质就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十多年为高职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极好的物质及精神基础。教育部于2006年11月启动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项目,旨在通过100所示范院校的建设,从发展道路、改革方向、管理模式等方面实现高职教育的根本转型,从而带动整个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建设,尤其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创新的历史机遇。
2 要正确处理好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与扩大规模之间的关系
近年,由于经济社会的需求,职业教育规模确实有较大的扩张,但做为学校,应该意识到,如果办学质量不能保证,规模一时上去了也要掉下来,今天的扩招就会变成明天的负担。例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也仅有15000名左右学生,且研究生就占76%左右,伦敦经济学院不到7000名学生,但它培养出了5名诺贝尔奖得主,在世界上有很大影响。这些事实证明,规模不大也可以办成高水平的学校。因此,高职院校只有牢固树立质量决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的观念,坚持“质量第一,规模适度”的办学指导方针,走从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
3 要正确处理好职业院校“高等性”与“职业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从教育层次看,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因此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性”,同时,高职教育又具备职业教育的属性,因此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高等性主要体现在培养人才的规格和素质方面,职业性主要体现在所培养的人才能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方面。
要正确把握好这两个属性的关系,就要充分意识到,这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高职教育既要体现高等性又要体现职业性,不能只强调高等性而忽视职业性,否则容易导致高职教育等同于中职教育,失去了高职性的特点;不能只强调职业性忽视高等性,否则容易导致高职教育成了本科压缩教育,失去了职业性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既要坚持突出高等教育的共性即高等性,又要强调高职教育的个性即职业性,共性就是要突出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突出知识、能力、素质的训练和熏陶,突出学术氛围和文化品位的形成,突出名师和学术梯队建设;个性就是强调高职教育的职业针对性,强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调“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强调高水准实训基地建设,强调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特色。
【关键词】高职院校发展战略思想内涵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近20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有5类学校承担高等职业教育,这五类学校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民办高等学校、普通高校中的职业技术学院。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从其发展规模看,占半壁江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依靠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
一、必须正确理解发展战略的内涵
1 高职院校战略的制定,应以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作为出发点和归属
高职院校既需要分析学校自身的内部条件,更需要关注学校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及时把握将来发展的态势,以未来发展为基点,对未来外部环境影响可能引起的问题预先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把握自身的未来。
2 高职院校战略的制定,应确定一个简单、一致和长期的发展目标
这个目标要能够给学校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引导资源的配置,能够准备分析未来发展和资源竞争会带来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这个目标的设定还有助于让学校各部门的行动保持统一和协调,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3 高职院校战略的制定,应体现主动性和目的性
高职院校制定的发展战略,只有体现主动性和目的性,才能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和适应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才能对这些变化做出正确的分析和理性的判断。
4 高职院校战略的制定,实质上是帮助院校建立和维持良好的竞争优势
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会。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学生和家长有了更多选择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在这种形势下,最大的问题就是,你这个大学是不是一个高水平的学校?是不是被社会认可的优质教育资源?高等教育的这种发展态势,要求高职学院必须把握发展的机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成为学生和家长眼中的高水平的学校,否则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这是规律使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高职院校战略的制定,实质上是帮助院校建立和维持良好的竞争优势,使学校能保持一种强大而又灵活的态势来面对激烈的竞争。
二、要有创建“一流高职院校”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重点大学建设到“985工程”、“211工程”的实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从这些工程的建设,我们确实也看到了我国在一流大学建设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科学研究水平、教师质量、科研经费和国际化程度等方面来看,与世界一流大学比较,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差距虽然存在,但建设一流大学的决心不能改变。同理,作为我国大学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也应有争创“一流”高职教育的勇气和决心,要树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都能办出一流教育的思想。
“一流”意味着这所学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对所有高校来说都是一种诱惑,但面对诱惑,高职院校领导一定要冷静思考,有专家指出:目前有一些学校违背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盲目扩大校园和招生规模,国家投入教育的钱没用在刀刃上,而是一味地只注重政绩,大搞圈地、盖楼、铺草坪,用在搞重复建设上了,实在是不应该。
耶鲁大学校长莱文认为,中国大学的合并、扩招在某种程度上是必须的,因为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能更好发展。但他同时指出,“大规模”不应成为大学追求的目标。做为高职院校领导要清楚地认识到,“一流”教育不是体现在规模上,而是体现在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和服务能力上,学校必须重视内涵发展,软件重于硬件,质量重于数量,办出特色,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办学声誉,才能办出社会认可的“一流”院校。
三、关键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1 要正确处理好高职院校与本科大学之间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普通本科大学有着许多良好的办学经验和传统,如办学视野开阔,质量意识强烈、办学氛围浓郁,学术研究氛围浓厚,有着注重名师和学术梯队建设的良好传统等,这些优点值得高职院校继承,但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高职教育的发展不能全面继承普通本科大学的经验和传统。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新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就是在现在基础上进行修修补补,这是不够的,要从根本上重新整合部署各种教育资源,构建全新的高职教育理论体系,这种整合究其实质就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十多年为高职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极好的物质及精神基础。教育部于2006年11月启动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项目,旨在通过100所示范院校的建设,从发展道路、改革方向、管理模式等方面实现高职教育的根本转型,从而带动整个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建设,尤其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创新的历史机遇。
2 要正确处理好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与扩大规模之间的关系
近年,由于经济社会的需求,职业教育规模确实有较大的扩张,但做为学校,应该意识到,如果办学质量不能保证,规模一时上去了也要掉下来,今天的扩招就会变成明天的负担。例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也仅有15000名左右学生,且研究生就占76%左右,伦敦经济学院不到7000名学生,但它培养出了5名诺贝尔奖得主,在世界上有很大影响。这些事实证明,规模不大也可以办成高水平的学校。因此,高职院校只有牢固树立质量决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的观念,坚持“质量第一,规模适度”的办学指导方针,走从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
3 要正确处理好职业院校“高等性”与“职业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从教育层次看,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因此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性”,同时,高职教育又具备职业教育的属性,因此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高等性主要体现在培养人才的规格和素质方面,职业性主要体现在所培养的人才能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方面。
要正确把握好这两个属性的关系,就要充分意识到,这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高职教育既要体现高等性又要体现职业性,不能只强调高等性而忽视职业性,否则容易导致高职教育等同于中职教育,失去了高职性的特点;不能只强调职业性忽视高等性,否则容易导致高职教育成了本科压缩教育,失去了职业性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既要坚持突出高等教育的共性即高等性,又要强调高职教育的个性即职业性,共性就是要突出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突出知识、能力、素质的训练和熏陶,突出学术氛围和文化品位的形成,突出名师和学术梯队建设;个性就是强调高职教育的职业针对性,强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调“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强调高水准实训基地建设,强调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