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w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七个年头。入世以来,农产品市场不论在数量还是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产品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农业生产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的重要交易平台,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保证城市商品供应等方面都在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回顾入世以来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过程,研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好我国的农产品市场,构造一个更加开放、更具竞争力、更加规范、活跃、顺畅、高效的国内农产品流通体系,对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和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状和特点
  
  市场发展迅猛,规模增速惊人
  入世以来,我国亿元以上农产品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农产品市场)快速发展。2002年末,全国有亿元以上农产品交易市场1189个,到2007年末已发展到1562个,年均增速近5%。由于农产品市场数量的增加推动了市场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的快速增长,2007年末全国农产品市场摊位数、营业面积分别为94万个、4776.6万平方米,年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7%、9.6%、12.2%和20.4%;比入世初期分别增长了36.4%、113%和158%。2007年农产品市场数和摊位数均占全部亿元市场数和摊位数的1/3,营业面积和年成交额均占1/4,增速十分惊人。
  农产品市场在整体规模扩大的同时,单个市场的平均规模也在增大。2007年农产品市场平均摊位营业面积达50.8平方米,比2006年增长了6.2%,比入世初期增长了56.1%;2007年平均摊位年成交额达104.6万元,比2006年增长了8.1%,比入世初期增长了66%。
  成交额超过10亿元的农产品市场由2002年的78个、2006年的216个增至2007年的279个,其中,成交额超过100亿元的农产品市场由2002年的仅1个、2006年的4个增至2007年的10个。2007年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市场成交额达7519.4亿元,占亿元农产品市场成交额的67.2%,比2006年增长29.3%,比入世初期增长了3.5倍。其中,2007年10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市场成交额达1364.4亿元,占亿元农产品市场成交额的18.1%,比2006年增长6.1%,比入世初期增长了10.1%。
  市场经济效益显著
  农产品市场在规模扩大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2007年农产品市场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达23435.8元/平方米,比2006年增长了7.3%,比入世初期增长了21.1%。其中,干鲜果品市场、水产品市场、蔬菜市场、肉食禽蛋市场2007年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分别达25754.4元/平方米、55346.7元/平方米、16422.3元/平方米和46442.2元/平方米,比2006年分别增长了1.7%、6.5%、10.7%和68.9%;比入世初期分别增长了79.2%、71.6%、27.8%和124.1%。在农产品市场中,水产品市场和肉食禽蛋市场2007年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分别为农产品市场平均值的1.4倍和1倍。
  批发经营特色突出
  我国大宗农产品流通多数是通过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来完成的。由于我国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大、交易集中,特别是区域之间的农产品流通基本上都是以批发形式,通过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区域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实现,因此,在目前情况下,以批发经营为主的农产品市场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实现的经济效益上都明显优于零售经营的农产品市场。
  从规模上看,以批发经营为主的农产品市场平均摊位数由2002年的595.9个、2006年的633.2个增至2007年的645.1个;而以零售经营为主的农产品市场却由2002年的567.1个、2006年的551.9个减少至2007年的551.3个。
  2007年以批发经营为主的农产品市场平均摊位营业面积和平均摊位年成交额分别达73.1平方米和174.3万元,是以零售经营为主市场的3.2倍和3.6倍。
  从经济效益上看,以批发经营为主的农产品市场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由2002年的17757.8元/平方米、2006年的21732.9元/平方米增至2007年的23834.4元/平方米;而以零售经营为主的农产品市场却由2002年的22398.3元/平方米、2006年的22318.7元/平方米降至2007年21710.1元/平方米。
  专业市场发展迅速,综合市场优势明显
  入世以来,农产品专业市场由355个发展到2006年的686个、2007年的732个,6年中农产品专业市场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多,仅2007年就比2006年增加了46个。2007年农产品专业市场的摊位数、营业面积、成交额分别达40.9万个、2903.4万平方米、6146.5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7%、23.7%、23.9%;比2002年增长了1.2倍、2.1倍、2.8倍。
  农产品综合市场的发展速度低于农产品专业市场,但是,农产品综合市场由于单个市场规模小,周转速度快,成本低,经济效益好于农产品专业市场,其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2007年达26948.5元/平方米,比2006年增长18.5%,比农产品专业市场增长27.3%。
  市场交易环境改观
  从交易形式上看,农产品市场由露天式改进为顶棚式,再到楼层式、商场型的高档次市场,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2007年露天式农产品市场有309个,占农产品市场的19.8%;条件较好的全封闭式市场有981个,占62.8%;半封闭式市场有272个,占17.4%。2007年露天式市场的成交额占19.1%,封闭式市场和半封闭式市场分别占61.5%和19.4%。交易环境的改善,提升了农产品市场的形象,迎来了更多的商机,也推动了市场经济效益的增长。2007年封闭式市场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达32458.4元/平方米,比2006年增长15.3%,比2002年增长34.8%;而2007年露天式市场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仅为13683.4元/平方米,比2006年下降0.4%,比2002年下降2.1%。
  


  城市农产品市场向超市化发展
  城市农产品流通主要是通过农产品进入超市这一渠道来完成的。农产品通过交易市场进入城市超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规模生产方式与大市场的矛盾,减少了农产品生产的市场风险。与此同时,一些超市也逐渐吸取了农产品市场的经营特点,如前店后厂的手工作业、摊位式经营等。城市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已呈现农进超、农改超、农加超等模式,这些新型模式提升了农产品市场的形象和经济效益。2007年农产品市场在大、中、小城市的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成交额分别为29637元/平方米、21212元/平方米、18648元/平方米,比入世初期分别增长19.3%、21.7%和25.4%。
  
  农产品市场经营模式的优势
  
  有利产需衔接,扩大交易规模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和小规模生产的特点,由此带来了大量小规模交易的需求。而农产品市场较好地适应了我国农业生产的这一根本特点,将分散生产而形成的农产品相对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易,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产需衔接问题。
  有利降低信息费,减少交易成本
  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生产,常年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七个年头。入世以来,农产品市场不论在数量还是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产品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农业生产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的重要交易平台,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保证城市商品供应等方面都在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回顾入世以来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过程,研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好我国的农产品市场,构造一个更加开放、更具竞争力、更加规范、活跃、顺畅、高效的国内农产品流通体系,对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和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状和特点
  
  市场发展迅猛,规模增速惊人
  入世以来,我国亿元以上农产品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农产品市场)快速发展。2002年末,全国有亿元以上农产品交易市场1189个,到2007年末已发展到1562个,年均增速近5%。由于农产品市场数量的增加推动了市场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的快速增长,2007年末全国农产品市场摊位数、营业面积分别为94万个、4776.6万平方米,年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7%、9.6%、12.2%和20.4%;比入世初期分别增长了36.4%、113%和158%。2007年农产品市场数和摊位数均占全部亿元市场数和摊位数的1/3,营业面积和年成交额均占1/4,增速十分惊人。
  农产品市场在整体规模扩大的同时,单个市场的平均规模也在增大。2007年农产品市场平均摊位营业面积达50.8平方米,比2006年增长了6.2%,比入世初期增长了56.1%;2007年平均摊位年成交额达104.6万元,比2006年增长了8.1%,比入世初期增长了66%。
  成交额超过10亿元的农产品市场由2002年的78个、2006年的216个增至2007年的279个,其中,成交额超过100亿元的农产品市场由2002年的仅1个、2006年的4个增至2007年的10个。2007年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市场成交额达7519.4亿元,占亿元农产品市场成交额的67.2%,比2006年增长29.3%,比入世初期增长了3.5倍。其中,2007年10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市场成交额达1364.4亿元,占亿元农产品市场成交额的18.1%,比2006年增长6.1%,比入世初期增长了10.1%。
  市场经济效益显著
  农产品市场在规模扩大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2007年农产品市场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达23435.8元/平方米,比2006年增长了7.3%,比入世初期增长了21.1%。其中,干鲜果品市场、水产品市场、蔬菜市场、肉食禽蛋市场2007年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分别达25754.4元/平方米、55346.7元/平方米、16422.3元/平方米和46442.2元/平方米,比2006年分别增长了1.7%、6.5%、10.7%和68.9%;比入世初期分别增长了79.2%、71.6%、27.8%和124.1%。在农产品市场中,水产品市场和肉食禽蛋市场2007年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分别为农产品市场平均值的1.4倍和1倍。
  批发经营特色突出
  我国大宗农产品流通多数是通过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来完成的。由于我国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大、交易集中,特别是区域之间的农产品流通基本上都是以批发形式,通过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区域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实现,因此,在目前情况下,以批发经营为主的农产品市场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实现的经济效益上都明显优于零售经营的农产品市场。
  从规模上看,以批发经营为主的农产品市场平均摊位数由2002年的595.9个、2006年的633.2个增至2007年的645.1个;而以零售经营为主的农产品市场却由2002年的567.1个、2006年的551.9个减少至2007年的551.3个。
  2007年以批发经营为主的农产品市场平均摊位营业面积和平均摊位年成交额分别达73.1平方米和174.3万元,是以零售经营为主市场的3.2倍和3.6倍。
  从经济效益上看,以批发经营为主的农产品市场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由2002年的17757.8元/平方米、2006年的21732.9元/平方米增至2007年的23834.4元/平方米;而以零售经营为主的农产品市场却由2002年的22398.3元/平方米、2006年的22318.7元/平方米降至2007年21710.1元/平方米。
  专业市场发展迅速,综合市场优势明显
  入世以来,农产品专业市场由355个发展到2006年的686个、2007年的732个,6年中农产品专业市场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多,仅2007年就比2006年增加了46个。2007年农产品专业市场的摊位数、营业面积、成交额分别达40.9万个、2903.4万平方米、6146.5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7%、23.7%、23.9%;比2002年增长了1.2倍、2.1倍、2.8倍。
  农产品综合市场的发展速度低于农产品专业市场,但是,农产品综合市场由于单个市场规模小,周转速度快,成本低,经济效益好于农产品专业市场,其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2007年达26948.5元/平方米,比2006年增长18.5%,比农产品专业市场增长27.3%。
  市场交易环境改观
  


  从交易形式上看,农产品市场由露天式改进为顶棚式,再到楼层式、商场型的高档次市场,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2007年露天式农产品市场有309个,占农产品市场的19.8%;条件较好的全封闭式市场有981个,占62.8%;半封闭式市场有272个,占17.4%。2007年露天式市场的成交额占19.1%,封闭式市场和半封闭式市场分别占61.5%和19.4%。交易环境的改善,提升了农产品市场的形象,迎来了更多的商机,也推动了市场经济效益的增长。2007年封闭式市场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达32458.4元/平方米,比2006年增长15.3%,比2002年增长34.8%;而2007年露天式市场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仅为13683.4元/平方米,比2006年下降0.4%,比2002年下降2.1%。
  城市农产品市场向超市化发展
  城市农产品流通主要是通过农产品进入超市这一渠道来完成的。农产品通过交易市场进入城市超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规模生产方式与大市场的矛盾,减少了农产品生产的市场风险。与此同时,一些超市也逐渐吸取了农产品市场的经营特点,如前店后厂的手工作业、摊位式经营等。城市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已呈现农进超、农改超、农加超等模式,这些新型模式提升了农产品市场的形象和经济效益。2007年农产品市场在大、中、小城市的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成交额分别为29637元/平方米、21212元/平方米、18648元/平方米,比入世初期分别增长19.3%、21.7%和25.4%。
  
  农产品市场经营模式的优势
  
  有利产需衔接,扩大交易规模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和小规模生产的特点,由此带来了大量小规模交易的需求。而农产品市场较好地适应了我国农业生产的这一根本特点,将分散生产而形成的农产品相对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易,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产需衔接问题。
  有利降低信息费,减少交易成本
  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生产,常年面临自然风险,易受天气、温度、雨水等影响,很难保证产出的均衡,而自然条件不可能完全预测,农产品产量和价格将发生相应波动,最终加大交易的难度。而通过农产品市场集中交易能以更低的费用获取交易信息,减少交易成本。
  有利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和开发
  农产品市场对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能够起到导向作用,形成以农产品市场为核心的综合产业群,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仓储、包装、餐饮、住宿、金融、通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培育农产品经销户和农民经纪人,使部分农民从生产领域分离出来,专业从事农产品运输和销售,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城乡居民对农产品需求的质量和档次。
  有利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监管
  农产品市场内交易门店(摊位)集中,政府监管部门制定的政策易于传播,便于监督和检查。
  有利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关联程度日益增强,农业贸易依存度逐年增加,与国际农产品市场逐步接轨。通过农产品市场集中起来的农产品经销商可以协同作战,共同参与国际农产品市场贸易和竞争,有利于自我保护和创农产品国际品牌。
  
  存在的问题
  
  流通方式初级,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主要是采取“产地收购—产地市场集散—销地市场集散—城乡商贩零售”的路径进行现货交易。农民在生产前与流通者签订购销合同的不多,一般是先将产品生产出来,再寻找收购者,除一些地方的专业协会外,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基本上是单独进行。由于与购买方之间没有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没有签订购销契约,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比较低,无法通过交易次数的集约化和商品储存的集中化来实现规模效益,加大了农产品流通环节的风险。
  交易方式传统,品牌意识淡薄
  目前,大部分农产品市场仍是传统型市场,以现货交易为主,代理结算还不普遍,会员制和竟价拍卖交易方式尚处于萌芽阶段。市场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自身经营特色不突出,提供的服务简单。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市场通常都具有商品分级整理、加工包装、质量验证、结算服务、委托购销、代理储运、信息提供、代办保险等配套功能,相比之下,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功能非常有限,无法在市场管理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加之,许多市场内商品摆放杂乱,交易起点低,缺乏现代交易市场应有的规范与效率,客观上制约了农产品流通新模式的孕育,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市场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一是对于全国市场来说,信息量远远不够,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还不能得到信息的指导。二是信息渠道不畅通,有的到不了乡村基层,使众多的龙头企业、种植户和运销大户对市场需求不甚了解。三是信息质量不高,信息包含的要素不全、不准确。四是信息滞后,即时信息十分短缺。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如果长期处于被隔离状态,生产者不了解消费者需求,难以提高产品质量,也不利于农产品市场的发展。
  市场长效监管机制不健全
  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仍停留在一般水平,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特别是在市场长效监管机制方面不够健全完善,对于如何把农产品市场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还缺乏系统的制度建设和配套措施。
  
  对策和建议
  
  合理布局,避免近距离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农产品市场在规划布局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缺少统一的管理与协调,近距离重复建设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地区市场布局过密,致使需求不旺、农户和经营者利益受损。要扭转这种状况,最根本和有效的措施在于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产品市场布局规划,根据粮食、棉花、食糖、蔬菜、肉禽蛋、土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的特点,区别产地、销地、集散地和口岸的不同情况进行合理布局,使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减少不合理的地区差价以及为追求这种地区差价而进行的投机贩运所带来的市场资源浪费,提高市场整体效益。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场档次和功能
  一方面,要围绕加强市场科学管理,进一步加快市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市场要积极开展电子统一结算,加强农药残留和产品质量检测,引导农产品分级分类包装和销售,发挥信息网络的服务功能作用,以提升市场档次、改善市场形象;另一方面,要积极扶持产区交易市场建设,提高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城市农产品市场功能建设,企业性的交易市场可以外建基地连接生产者,内建零售系统直接面对消费者,成为产销衔接、供需一体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性场所。
  培育规模化经营的现代批发商
  未来的农产品市场应该成为批发企业的集合,改变个体摊位经营的现状。一方面,交易市场的管理者应引导经营户按照现代流通方式,朝着现代企业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引进大生产商、大批发商、大代理商入场经营,对在国际和国内都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品牌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它们进入市场,加强农产品品牌实力、品牌形象和品牌认知的经营建设。以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引导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通过他们的规范化经营带动农产品交易市场整体素质的提高。
  将现代经营理念和技术引入市场
  通过资本运营、收购、兼并、重组等现代手段,改变农产品市场经营模式,通过资源优化,构建大型批发集团,形成以大型批发集团为核心的农产品供销链,从而降低流通成本,增强市场整体竞争力。
  加快监管方式转变,创造平等竞争环境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市场体系的日臻完善,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市场监管方式,加大为市场服务的力度。一方面,要完善行政执法、市场监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和健全市场秩序;另一方面,要建立信用分类管理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体系,通过诚信宣传和法律服务,引导市场商户文明经营,诚信守约。
其他文献
为研究混凝土渗透结晶材料中活性组分对混凝土组成的化学作用,反应可能生成的结晶产物及活性离子的渗透深度。利用扫描电镜和X衍射仪测定渗透结晶材料在混凝土中的渗透深度。
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一种逆长鞭效应,本文运用软件仿真啤酒游戏证明了该效应是客观存在的,并分析了该效应产生的原因和对供应链运营的影响。指出逆长鞭效应的存在是供应的不确定
在分析物流专业人才需求现状的基础上,对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1+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1个方向:服务市场需求;2个强化:强化实践能力,
当前,无缝钢管的进出口市场正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出口超迷增长,产品规格类同,高技术、高附加值品种依赖进口、行业竞争格局分散等特点。衣文通过分析近年来无缝钢管产品的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日前发表文章表示,虽然经验研究表明,除坚持货币局制度的小型开放经济体外,实行固定汇率制的经济体一般更容易发生货币危机。然而,从固定
期刊
摘要: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伦理的支撑。然而,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伦理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和重视,并给予正确的伦理导向。   关键词: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伦理导向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民营企业也存在私有经济的本性,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听任其自发发展,其结果难免会以
本文根据工程实例,介绍了岩溶地区的基础设计与处理。
通过混凝土空心砌块热工性能试验研究,在分析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探讨了孔洞有机填充物、砌筑砂浆等因素对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热工性能的影响。根据理论计算,分析了空心砌块孔洞尺
一直以来波澜不惊的家电行业,在刚刚步入七月份就炸开了锅,其中的主角则是美的和格兰仕,相比过去的小打小闹,这次的动作明显偏大。    都是广告惹得祸    如此风波起源于一篇名为《美的全面超越格兰仕》的软文。  据了解,美的在文中宣称其微波炉市场占有率从2007年就开始了爆发式增长,“1~6月份,其销售量已经超过300万台,几乎达到了去年全年的销售总量。”与此同时,该文引用中怡康数据称,“截至200